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445-灵素节注类编 >

第29章

445-灵素节注类编-第29章

小说: 445-灵素节注类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倒装文法也。 
脉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予夺也,草干而死;脉至如散叶,是肝气予虚也,木叶落而死,脉至如省客,省 
客者,脉塞而鼓,是肾气予不足也,悬去枣花而死;脉至如丸泥,是胃精予不足也,榆荚落而死;脉至如横 
格,是胆气予不足也,禾熟而死;脉至如弦缕,是包精予不足也,病善言,下霜而死,不言,可治;脉至如交 
漆,交漆者,左右傍至也,微见,三十日死。 
脉至如火薪然者,腾沸动摇,心精夺而心火散,草干冬深时,水旺火绝而死也;脉至如散叶者,轻虚浮泛 
无根也,肝之气血皆枯,木叶落,金气旺,则肝木绝而死也;脉至如省客者,欲出不出,故曰塞、曰鼓者, 
有出而无入,是肾气夺而精血枯,故脉形如是,悬去枣花,夏令土旺,则水绝而死也;脉至如丸泥者,应指圆旋, 
而无出入来去,松软如泥,此胃中精气不足,榆 
荚落,春深木旺时,则土气绝而死也;脉至如横格者,其气横逆相格,失少阳柔和调达之象,是胆气不足,胆 
为甲木,禾熟,秋深金旺,则木气绝而死也;脉至如弦缕者,细长急强也,包精不足,包为心包络,代心用事, 
精不足,则心火动散,言者心声,故善言,即多言也,下霜冬令,寒水旺,则火绝而死,如不言,心火尚静, 
大补心血,可治也;脉至如交漆,左右傍至者,营气不循经脉,阴阳散乱,微现此象,至三十日阴阳会合之时, 
不能相生,则气绝而死也。 
脉至如涌泉,浮鼓肌中,太阳气予不足也,少气,味韭英而死。 
太阳与少阴,为表里者,脉至如涌泉,腾沸而浮鼓肌中,其沉部空矣。浮为阳,沉为阴,阳根于阴者也, 
沉部空,则根败而生气少,至韭英得味,春阳上升时,其根脱绝而死也。此下各条皆死脉。 
脉至如颓土之状,按之不得,是肌气予不足,五色先见黑,白垒发而死。 
脉至如颓土者,应指全无鼓动之力,故按之不得,而无根底,是肌气不足也。五色先见黑者,肾水涸,所 
谓面如漆柴者。 有五种,白者发于春。土既先败,肾水涸而无春生之气,焉得不死? 
脉至如悬雍,悬雍者,浮揣切之益大,是十二俞之予不足也,水凝而死。 
喉间下垂之帝中,根于肾脏,伤损即死,又名悬雍,脉形似之,而浮揣切之益大者,表气有余,五内不固, 
为十二俞之不足者,其阳气发泄日甚,故至冬寒水凝时,则阳竭而死。俞皆在背,是十二经脉脏腑之气穴也。 
脉至如偃刀,偃刀者,浮之小急,按之坚大急,五脏菀热,寒热独并于肾也,如此其人不得坐,立春而死。 
浮部小急,如刀口,按之坚大急,如刀背,绝无柔和之气。菀者,郁结也。以五脏久郁邪气,独并于肾, 
肾伤腰折,可卧不得坐,肾败不能生肝,立春而木无生气,则绝而死。 
脉至如丸,滑不直手,不直者,按之不可得也,是大肠气予不足也,枣叶生而死。 
直同值,不值手者,谓应指圆滑,按之即无,但虚浮之气动滑也。大肠为庚金,枣叶生于夏,火旺则金绝 
而死。 
脉至如华者,令人善恐,不欲坐卧,行立常听,是小肠气予不足也,季秋而死。 
如华者,如花开放而无收束,与心脉之如火薪然相类。盖小肠为丙火,心为丁火,脏腑为表里,而气相通, 
故脉相类。火无收束,是阴精枯而阳外泄,心气怯则令人恐,恐则多疑,故不欲坐卧,行立常听,至季秋阳气 
泄尽而死,丙火墓于戌也。 

卷四下经解
辨妇人怀妊崩产脉病
属性:《素问·平人气象论》曰∶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 
手少阴,心脉也。心主血,肾藏精,精血盛而凝结成孕。月事不下,心火上炎,而脉动甚,故亦有烦渴欲 
呕等证,因火炎,浊气不得下通故也。然其脉象和滑而非病,其肾脉亦必流利而充实,即知其有妊也。若心脉 
虚动,肾脉不滑而涩,其月事不来,此乃血瘀,心火虚动而非孕,久必成病也。此云妊子者,兼男女而言,若 
欲辨别,其脉左旺寸旺,为阳为男,右旺尺 
旺,为阴为女。又本经《腹中论》曰∶何以知怀子之且生也?岐伯曰∶身有病而无邪脉也。无邪脉者,谓无涩 
滞不和,而脉流利柔滑也;有病者,谓月事不通,及烦渴思食酸物欲呕等,将生则腹痛也。 
《素问·阴阳别论》曰∶阴搏阳别,谓之有子。阴阳虚,肠 ,死。阳加于阴,谓之汗;阴虚阳搏,谓 
之崩。三阴俱搏,二十日夜半死;二阴俱搏,十三日夕时死;一阴俱搏,十日死;三阳俱搏,且鼓,三日死; 
三阴三阳俱搏,心腹满发尽,不得隐曲,五日死;二阳俱搏,其病温,死不治,不过十日死。 
此论脉象,必以和缓胃气为本,若搏击而不柔缓,皆为病脉,独妇人怀孕不同,故首标明。阴搏阳别者, 
如尺部,如沉候,皆为阴,而搏击有力,与阳部浮候之脉别异,此精血充盛,必搏击流利,而不涩滞,乃为有 
子之象也。如涩滞,即为血瘀,若瘀结久,必有腹痛胀满等病也。若脉阴阳俱虚,而又肠 ,下泄不止,此无 
论男女,皆本元虚脱不能收摄,故死也。阳加于阴者,阳邪乘阴,津液发泄而为汗,如恶风者,当用仲景桂枝 
汤;如不恶风而寐即出者,名盗汗,审无外邪,当滋阴为主也。阴脉虚,阳脉搏,是阳亢不能统血归经,遂致 
暴崩,此专指妇人也。若三阴俱搏,是无胃气之真脏脉,延二十日,交过一气,又加一候,至夜半阴极而阳气 
不生,则死矣。二阴搏、一阴搏,皆大同小异也。三阳俱搏且鼓,三阴三阳俱搏,皆真脏脉,又兼心腹满,正 
败而邪盛,言发尽者,胀满极也,不得隐曲者,二便不通也,此即关格证,故皆死也。二阳俱搏,其病温者, 
孤阳无阴,不过二候而死。 
《素问·通评虚实论》帝曰∶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何如?岐伯曰∶手足温则生,寒则死。帝曰∶乳子 
中风热,喘鸣肩息者,脉何如?岐伯曰∶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死。 
乳子者,新产乳哺其子之妇人也。新产脱血,而患温热病,其脉小者,正虚邪盛也,若手足温,其脾胃阳 
和之气尚能周布而生;手足寒,则阳气厥逆而死也。若中风热阳邪,而受于上部阳分,心肺气逆,故喘鸣肩息, 
乃喘息有声而抬肩也,邪壅于上,故脉必实大,若和缓有胃气者,但泻其邪热,可生;若实大急强,是气脱之 
真脏脉,则死矣。 

卷五
外感内伤总论
属性:方脉所主,病证多端,总其纲要,不出外感、内伤两门。然外感则有风、寒、暑、湿、燥、火之异,其为 
病不同,而治法迥别,故仲景分六经证治,以辨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此《伤寒论》一书,首当体究者 
也。夫伤寒传里,则变为热,要在辨邪之浅深。若表邪未解,必先解表,方可治里,此而错误,反使外邪内陷 
而成危证。其有初感风寒,直入于阴者,因其本元不足,则当温中助阳,不可误发其表,仲景皆已详辨者也。 
惟大江以南,风寒无北方之厉,略用辛温表散即解,其内传者,多由初治失当,致表气反闭而变重病,此辨证 
不明之故也。盖风由阳气所化,经言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故随寒、热、温、凉之气而变,时令寒则为 
风寒,时令温则为风温。自霜降后,寒气日甚,及冬至一阳下升,至立春阳气始出于地,阴气自上而降者尚盛, 
故寒邪多也;春分以后,阳渐上升,阴渐入地,其气方温,至巳月而阳尽升地上,则寒少矣。故经言夏至前病 
名温,夏至后病名暑。温者,纯阳之气,温甚,则为火邪矣。其名暑者,夏至一阴下升,阳气上降,阴阳变 
迁,火湿合化之气也。故人身之气,亦随之而变。夏至前人身内阳外阴,或有寒邪,易于化热;夏至后外阳内 
阴,而暑由火湿合化,湿为阴邪,故不可轻投寒剂,而暑病古方,有用姜、附、玉桂者,皆本阴阳至理,而与 
温热之邪治法不同,学人不可不知也。若秋燥之气,亦有阴、阳、寒、热之异,余前集《六气论》中,俱已辨 
晰。此为外感之大略也。若夫内伤杂证,仲景《金匮要略》已明大纲,要在分别虚实两端。凡七情妄动而伤本元 
者,为虚;饮食不调而有积滞者,为实。其虚者,须辨阴阳、气血。阴阳根于肾元,气血生自脾胃。故伤气血 
者,调补脾胃尚易;伤阴阳者,培其肾元为难。如其阴损,而脾胃强、大便固者,可用滋润养阴之法;倘脾胃 
弱,而兼大便滑者,阳亦伤矣,不可治也。其阳损者,脾胃弱而便不固,必能受助阳之药为吉;如不能受,阴 
亦枯矣,不可治也。其有阴阳虽伤,而脾胃尚强者,调理得宜,犹可带病延年;如阴阳虽非无根,而脾胃先败 
者,终归不起。故经曰∶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也。若由饮食、劳倦而伤脾胃,轻者可以调治,久伤不复, 
必至阴阳俱败,以无生化之源也。此皆内伤之大略也。且如纯虚纯实,而可用补用泻之病少;内伤外感,虚实 
夹杂之病多。变幻多端,莫可测识。苟非洞明阴阳、气血生化之理,脏腑、经络浅深之殊,则不能辨本元之虚 
实,病邪之所由,难免误治之失矣。此《内经》之不可 
不研究以明之也。本门所集病证,有未尽者,当于四诊、脏腑、经络诸门,参合观之。至于六气流行,主客 
变化,每有酿成疫疠者,经分金、木、水、火、土五疫,详运气门中。如能悟其至理,病变虽多,皆可一以 
贯之。故方脉为诸科领袖,则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也。 

卷五外感内伤总论
经解
属性:《素问·至真要大论》帝曰∶愿闻病机。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 郁, 
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 
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 ,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 
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 肿,疼酸惊 
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 
属于热。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 
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 
此总标百病各有所属,名为病机。机者,发动所由,为病之因也。其机皆同,谓之皆属。然有阴阳、虚实、 
外感、内伤之异,必当细辨。即如肝为风木之脏,风为阳邪而动泄,故诸风病 
之动掉眩冒者,皆属于肝,然有外感之风,则为实邪,血少内生之风,则为虚邪也;肾为寒水之脏,寒为阴邪 
而凝敛,故诸寒病之收引气血者,皆属于肾,然有外感之寒为实邪,而可发散,有阳虚内生之寒,必当温补也, 
其余诸证,莫不皆然矣;诸气 郁,皆属于肺者,以肺主一身之气也, 同贲,冲突之义;脾为湿土之脏,故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也;瞀音茂,昏 也,螈者,抽搐,由火甚生风,故皆属于火也;心主血脉,血中热郁, 
或因邪闭,而成痛痒疮疡,故皆属于心也;肢冷为厥,起于足经郁闭,气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