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亚里斯多德全集 >

第132章

亚里斯多德全集-第132章

小说: 亚里斯多德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特称三段论中,(1)当结论在矛盾的意义上被换位时,两个前提都是可反驳的;(2)当它在相反的意义上被换位时,两个前提都是不可反驳的。因为结果不再像在全称三段论中那样是一种反驳,即经过转换后所达到的结论缺少普遍性;相反,根本就没有反驳。(1)假定已经证明A属于某个C,因此,如果设定A不属于任何C,但B属于某个C,则A就不属于某个B。并且如果A不属于任何C,但属于所有B,则B不属于任何C。这样,两个前提都是可反驳的。(2)如果结论是在反对的意义上被转换,则没有一个前提是可反驳的。因为如果A不属于某个C,但属于所有队则B不属于某个C。但原来的假定尚未遭到反驳,因为可能属于某个,而不属于另一个。至于全称前提AB,根本找不到可反驳它的三段论;因为如果A不属于某个C,B属于某个C,则没有一个前提是全称的。如果三段论是否定的,情况也相同。因为如果设定A属于所有C,两个前提都可反驳;但如果它属于某个C,则没有一个前提可反驳,证明与以前相同。 
【9】在第二格中,不论换位在什么方式上进行,大前提也不能在相反对的意义上被反驳;因为结论总是通过第三格而获得的。而我们以前说过,在这个格中没有全称的三段论。但是,另一个前提却可以在与换位相同的意义上被反驳(所谓“在相同的意义上”,我的意思是指,如果转换是相反对的,反驳也是在相反对的意义上;如果是矛盾的,则反驳也是在矛盾的意义上)。 
让A属于所有B;但不属于任何C;结论是BC。如果设定B属于所有C;AB不变,则A将属于所有C;这样就产生了第一格。如果B属于所有C;A不属于任何C;则A不属于所有B;这是最后格。如果BC是在相反对的意义上被换位,则AB被证明的方式与以前相同,而AC则是在相矛盾的意义上被反驳的。因为如果B属于所有CA不属于任何C;则A不属于有些B。再者,如果B属于有些C;A属于所有B;则A属于有些C;这样,相反意义的三段论便产生了。如果前提间处于相反对的关系,则证明也相同。 
可是,如果三段论是特称的,当结论在相反对的意义上被转换时,则没有一个前提被反驳,正如在第一格中没有一个被反驳一样;但当结论是在相矛盾的意义上被转换时,两个都被反驳。设定A不属于任何B;但属于某个C;结论是BC。那么,如果设定B属于某个C;AB不变,则结论是A不属于某个C。但原来的前提是不可反驳的,它可能既属于某个又不属于另一个。再者,如果B属于某个C;A属于某个C;则三段论不能成立,因为没有一个断定是全称的。所以,AB就不可反驳。但是,如果结论是在相矛盾的意义上被转换的,则两个前提都可反驳。因为如果B属于所有C;A不属于任何B;则A不属于任何C;而以前它却属于某个C。再者,如果B属于某个C,A属于某个C,则A属于某个B,如果全称陈述是肯定的,则证明与以前相同。 
【10】 在第三格中,当结论是在相反对的意义上被转换时,那么,在任何三段论中都没有一个前提可被反驳;但如果是在相矛盾的意义上被转换,则在一切三段论中两个前提都可被反驳。假如已经证明A属于某个B,设定C是中词,所有前提都是全称的。因而如果设定A不属于某个B,B属于所有C,则与A和C相联系的三段论便不会产生。如果A不属于某个B,但属于所有C,则没有与B和C相联系的三段论。如果前提不是全称的,也会有相同的证明。因为通过转换,要么两个前提都必然是特称的,要么小前提是全称的。我们以前说过,在这些情况下,三段论在第一格以及在中间格中都不能成立。 
但是,如果结论是在相矛盾的意义上被转换,则两个前提都可被反驳。因为如果A不属于任何B,B属于所有C,则A不属于任何C。再者,如果A不属于任何B,但属于所有C,则B不属于任何C。如果另一个前提不是全称的,则同样的道理也适用。因为如果A不属于任何B,B属于某个C,则A不属于某个C。如果A不属于任何B,但属于所有C,则B不属于任何C。 
如果三段论是否定的,情况亦相同。假如已经证明A不属于某个B,BC是肯定的,AC是否定的。我们以前说过,三段论就是这样产生的。如果相反对的结论被设定,则三段论不能成立。因为如果A属于某个B,B属于所有C,那么就没有关于A和C的三段论,这是我们以前说过的。如果A属于某个B,不属于任何C,则没有关于B和C的三段论,这也是我们以前说过的。这样,前提就都没有被反驳。但当相矛盾的结论被设定时,它们就被反驳了。因为如果A属于所有B,B属于C,则A也属于所有C;但根据设定,它不属于任何C,再者,如果A属于所有B,但不属于任何C,则B不属于任何C;但根据设定,它属于所有C。如果前提不是全称的,则也有相同的证明。因为AC变成既是全称的,又是否定的,另一个陈述变成特称的、肯定的。这样,如果A属于所有B,B属于某个C,那么就可以推论出,A属于某个C,但根据设定,它不属于任何C。再者,如果A属于所有B,却不属于任何C,则B不属于任何C,可原来设定它属于某个C。但是,如果A属于某个B,B属于某个C,三段论就不能成立。如果A属于某个B,但不属于任何C,三段论也不能产生。因而在前一种情况下,前提都可被反驳,但在后一种情况下,它们都没有被反驳。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明白了,当结论转换时,三段论在:每个格中如何产生,在什么条件下结论与原前提相反对,在什么条件下与原前提相矛盾;在第一格中三段论是通过中间格和最后格产生的,小前提总是为中间格所反驳,大前提总是为最后格所反驳;在第二格中,三段论是通过第一格和最后格而产生的,小前提总是为第一格所反驳,大前提总是为最后格所反驳;在第三格中,三段论是通过第一格和中间格产生的,大前提总是为第一格所反驳,小前提总是为中间格所反驳。 
【11】什么是换位,它在每个格中如何进行,以及产生什么样的三段论,我们现在都清楚了。 
当我们规定结论的矛盾命题并且设定一个附加的前提时,通过归谬法的三段论就被证明了。它在全部三个格中都:可以产生,它与转换相似,但具有以下差别:我们是在三段论已经产生,两个前提皆已设定之后才转换的,相反,我们在使用归谬法时,相矛盾的命题并不是一开始被确认的,但:它显然是真实的。但是,在两者之中,词项是相同的,两者的前提也是以相同方式被设定的。例如,如果A属于所有B,C是中词,如果我们规定A不属于所有B或者不属于任何B,但属于所有C(根据假设这是真实的),则C必定不属于任何B,或者不属于所有B。但这是不可能的。因而这一规定是虚假的,而其对立面是真实的。在其他格中情况也相同。因为一切能够转换的例证也能用归谬法加以推论。 
在所有三个格中,一切其他命题都可以用归谬法证明,但全称肯定命题在中间格与第三格中可以证明,在第一格中却不能证明。假定A不属于所有B,或者不属于任何B,也设定另一个与任何一个词项相连的前提,要么C属于所有A,要么B属于所有D,这样,我们就得到了第一格。如果我们已经设定A不属于所有B,则不管所设定的前提与哪一个词项相联系,三段论都不能成立。但如果我们已经设定A不属于任何B,则(1),当BD被进一步设定时,尽管我们能推出一个虚假的结论,但所要证明之点却未能证明。因为如果A不属于任何B,B属于所有D,则A不属于任何D。假如这是不可能的,则A不属于任何B就是虚假的。但如果“A不属于任何B是虚假的,则推不出“A属于所有B是真实的。(2),如果进一步设定CA,则三段论不能成立,正如当设定A不属于所有B时,三段论也不能成立一样。因此,很清楚,全称肯定命题在第一格中不能用归谬法证明。 
全称否定命题以及特称命题(无论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都是可以证明的。假定A不属于任何B,B属于所有C或某个C,因此必然可以推出A不属于任何C或不属于所有C。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A不属于所有C显然是真实的)。因而,如果它是虚假的,则A必定属于某个B。但如果设定另一个前提与A相联系,则三段论不能成立;当相反对的结论(即A不属于某个C)被规定时,三段论也不能成立。因此,很显然,我们必须规定相矛盾的结论。 
再者,规定A属于某个B,设定C属于所有A,那么C必定属于某个B。设定这是不可能的,那么规定就是虚假的。但如果是这样,则A不属于任何B就是真实的。如果所设定的前提CA是否定的,情况也相同。如果与B相关的前提被设定,则三段论不能成立。但是,如果相反对的命题被设定,则三段论可以成立,并且是归谬法论证,但命题本身却没有得到证明。规定A属于所有B,设定C属于所有A,则C必定属于所有B。但这是不可能的。所以A属于所有B是虚假的。但是,如果它不属于所有B,从中并不必然可以推出它不属于任何B。如果设定另一个前提与B相关,情况也相同。因为三段论可以成立并且是归谬法论证,但假设则没有遭到反驳,因而我们必须设定相矛盾的结论。 
为了证明A不属于所有B,我们必须规定它属于所有B。如果A属于所有B,C属于所有A,则C属于所有B;如果这是不可能的,则规定就是虚假的,如果设定另一个前提与B 相联系,情况也相同。如果CA已被设定为是否定的,同样的论证也适用,因为二段论以这种方式也能产生。但如果否定命题与B 相关,则没有证明。但是,如果规定A不属于所有B,而只属于某个B,那么它所证明的不是它不属于所有B,而是它不属于任何B。如果A属于某个B,C属于所有A,则C也属于某个B。如果这是不可能的,那么A属于某个B就是虚假的。因而它不属于任何B就是真实的。但由于这一证明,真理也被反驳了;因为根据以前的设定,A属于某个B,也不属于某个B。除此而外,从这个规定中不会产生不可能性。如果这样,则假说就会是假的,因为一个虚假的结论不能从真实的前提中产生。但实际上它是真实的,因为A属于某个B。因而我们必须假定,不是A属于某个B,而是它属于所有B。如果我们打算证明A不属于某个B,情况亦相同。因为如果“不属于某个”与“不属于全体”是相同的,则两者的证明也是相同的。 
因此很显然,在所有三段论中,我们必须规定相矛盾的结论而不是相反对的结论,这样,我们就具有必然性。我们的观点可为一般所承认。如果一个既定谓项要么其肯定要么其否定对每个既定的主项是真实的,那么,如果证明了否定不是真实的,则肯定就必然是真实的。再者,如果“肯定是真实”站不住脚,则“否定是真实”的论点将为一般所承认。但相反对命题是真实的观点没有满足任何一个要求。因为“如果它不属于任何”是假的,并不必然可以推出“它属于所有”是真的;一般也不承认一个是假的,则另一个就是真的。 
【12】因此,很显然,在第一格中,其他命题都可以用归谬法证明,但全称肯定命题却不能。即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