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亚里斯多德全集 >

第66章

亚里斯多德全集-第66章

小说: 亚里斯多德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存在”和“元一”在意义上是同一的,而有的人则说“元一”和“存在”具有多种意义,以此来解决芝诺和巴门尼德的论证。那些与偶性有关的论证,以及与其他东西有关的论证也同样如此,有些论证比较容易察觉,有些则比较难,要理解它们属于哪一类论证以及反驳是否发生并不总是同样容易。 
讥讽的论证是一种让人进退两难的论证,因为这种论证刺人最深。为难有两种情况,其一,在推理的论证中,人们不知应当推翻哪一个问题;其二,在争论的论证中,人们不知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一个命题。所以,在推理的论证中,愈是讥讽的论证,便愈能对研究有刺激,当推理的论证从最能为一般所接受的前提出发,推翻了最能为一般所接受的结论时,它就是最讥讽的论证了。如果矛盾命题发生了变化,那单一的论证就会导致所有的三段论都相同,因为从那些被广泛接受的前提出发,它将推翻或形成一个同样的被广泛接受的结论;所以困难就必然会产生。这就是最为讥讽的论证,这种论证使得结论和前提处于同等地位。另一种最讥讽的论证是,那种从那些全都处于同等地位的前提出发进行争论的论证,因为这对于那种应当推翻的问题来说,会引起同样的困难,困难就在于,必须推翻某事物,但不清楚它是什么。争论的论证中最机敏的论证是,一开始就立刻使这些变得暧昧不明,即推理是确实的呢,还是不确实?以及消除是由于虚假的前提呢,还是由于作出了辨别?其他的论证其消除方法明显与辨别或推翻有关,但与推翻或辨别有关的消除方法是以哪一个前提为根据则是不清楚的。而且,这个过程是否与这个结论或前提中的某一个有关也是不清楚的。 
有时,如果被假定的前提太过于自相矛盾或荒谬,那么推理不恰当的论证就是愚蠢的;但有时还不应忽视它。因为一旦忽视了某个与论证的主题和关键有关的问题,如果推理既不能提供这个,也不能恰当地进行争论,这种推理就是愚蠢的;但是,如果被略去的东西是某个无关紧要的问题,那么就不能轻易对这种推理进行指责,而应当有足够的重视,虽然提问者并没有提好他的问题。 
正如消除有时可能是针对论证,有时针对提间者和他的提问方式,有时对这些都不针对一样,一旦消除所需要的时间比现在情况所提供的时间更长,一个人的问题和推理可能是针对论题、回答者及时间。 
【 34 】关于在讨论中所有谬误产生的根源的数量、本性;我们要怎样去证明对芋在说虚假的话,并使他说出自相矛盾的话来;而且,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发生语法错误;怎样提问;问题的正确的安排是什么;以及所有这些论证的用处是什么;关于问题的所有回答;如何一般地和特殊地消除论证和语法的错误;关于这些问题我们作过充分的论述了,现在剩下的是再回到我们原来的目的上来,并用几句话来结束我们的讨论。 
我们的目的是要发现一种能力,即从所存在的被广泛认可的前提出发,对我们所面对的问题进行推理的能力;因为这就是辩证论证本身以及检验论证的功能。但是,因为它和诡辩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既然我们还要对它再补充一些东西,即它不仅能辩证地进行检验,而且装出一副有知识的样子,所以,我们论文的目的,不仅包括前面所提到的能够对待一个论证的任务,而且还在于,当支持一个论证时,我们怎样依靠被最广泛接受的前提首尾一贯地捍卫我们自己的论点。我们已经说明了这方面的理由,因为这就是苏格拉底何以经常提问而从不作答的原因,因为他自认无知,在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事物进行的过程,与之相关的各种事例,以及为此而使用的各种材料。我们并且指出,我们从其中获得了大量材料的各种根源,必须怎样提出问题,怎样一般地安排问题,以及关于能应用于所使用的推理之上的回答和解决方法。我们也澄清了属于同一论证方法的其他所有问题。除此之外,我们还解释了各种谬误。 
很显然,我们的目的已经完满地达到了,但我们不能不注意到有关这种研究所业已发生过的事情。在所有的发现中,他人的劳动成果已经被人们接受,而且这些在被人们第一次详尽阐发以后,又被那些接受了它们的人一步步地向前推进了,或者其中一些独创的发明,常常在开初进展甚微,但是比起由它们所导致的后来的发展,则具有大得多的作用。“万事开头难”也许是一句真实的格言,所以开端也是最难的。因为在其效果上它是极其巨大的,而份量则极其微小,所以要看清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找到了事情的开端,那么再给它补充一些,以及发展其他的部分就很容易了。在语言修辞方面,以及在其他所有技术方面,也发生过同样情况,那些对修辞学的开端有所发现的人仅仅只是迈进了一小步,而今天那些有名的学者,由于继承了那些逐渐推进了修辞学的许许多多前辈的遗产,已经使修辞学达到了现在日臻完善的地步  在那些最早的创立者们之后是提西阿斯,提西阿斯之后是茨拉序马科斯,继茨拉序马科斯之后是泰奥多罗斯,还有许多其他人都对此作过大量的贡献,所以这门学问具有大量丰富的内容就不足为奇了。但是,就我们现在的研究来说,如果说已经部分地进行了详尽的阐述,部分地还没有,那是不合时宜的。它以前根本不曾有过。由收费的教师所指导的在争论论证方面的训练和高尔吉亚的行径很相同,因为他们有些人教学生记下那些或者属于修辞学的,或者包括了问题和答案的演说辞,在其中两派都认为争辩的论证绝大部分都被包括进来了。所以,他们对学生所进行的教育是速成的、无系统的,因为他们认为通过教授学生这种技术的结果,而不是技术本身便可以训练学生,这正如有人宣称他能传授防止脚痛的知识,然而他并不教人鞋匠的技术以及提供适当鞋袜的方法,而是拿来各种鞋以供选用。因为他。只是帮助满足了别人的需要,而没有传授技术给他。关于修辞学,在过去就宣布已经有了大量的材料,然而相对于推理,我们完全没有一部早期的作品可以借鉴,而是在长时期里,费尽心机在进行着尝试性的研究。所以,如果仔细想一想,在你们看来,鉴于原来的这样一些状况,再与其他一些在继承传统的过程中所建立起的方法比较,我们的体系还是能够让人满意的,对于你们所有人,或者接受我们指导的人来说,剩下的唯一事情,就是要请你们能够原谅我们的体系不够完备,并对我们的发现感到由衷的欣悦。 

The CHM file was converted to HTM by Trial version of ChmD epiler 。 Download ChmDec ompiler at: zipghost 
北极星书库…yl…gjl…fc 
工具论 
范畴篇 
秦典华 译 
*Categoria据《洛布古典丛书》希腊本文。 
【l】 当事物只有一个共同名称,而和名称相应的实体 
的定义则有所区别时,事物的名称就是“同名异义的”;例 
如,“人”和“肖像”都可以叫做“动物”,因为这只是它们的共 
同名称,而和名称相当的实体的定义则是有所区别的,因为 
如若要定义,指出人和肖像作为动物是什么,那么就得对每 
一种情况加以适当的定义。 
当事物不仅具有一个共同名称,而且与名称相应的实体 
的定义也是同一的,那么事物的名称就是“同名同义的”。例 
如,“人”和“牛”都可以叫做“动物”,这个名称对于人和牛来 
说是共同的,而且其实体的定义也是同一的。因为如若要定 
义这两者作为“动物”,各是指什么,那么就得给这两个特殊 
的名称以同样的定义。 
当事物自身的名称是由某些其他的名称而来,但词尾有 
所不同,那么这种名称就是派生的。如“语法家”从“语法”一 
词而来,“勇士”从“勇敢”一词而来。 
【2】语言的表达,或者是复合的,或者是简单的。复 
合的表达,如“人跑”,“人得胜”;简单的表达,如“人”、 
“牛”、“跑”、“得胜”。 
其中,有些事物能述说一个主体,但并不依存于一个主 
体,例如,“人”能述说某一个别的人这一主体,但并不存在 
于这一主体之中。有些事物则存在于一个主体之中,但并不 
能述说一个主体(所谓“依存于一个主体”,我并非指像 
部分依存于整体那样,而是指离开了主体它便不能存在); 
例如,某种语法知识就存在于心灵这种主体中,但并不述说 
一个主体。再如,“白”存在于身体这一主体中(因为所有的 
颜色都存在于身体表面),但并不能述说一个主体。有些事 
物不仅述说一个主体,而且还存在于一个主体中,如“知识” 
既存在于心灵这个主体中,而且还述说“语法”这个主体。有 
些事物既不存在于一个主体中,也不述说一个主体,如某一 
个别的人和个别的马。这样的事物既不存在于一个主体中, 
也不述说一个主体。一般说来,个体和在数目上单一的 
事物决不可能述说一个主体。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并不妨碍它 
存在于一个主体中,因为某种个别的语法知识就存在于心灵 
这个主体中。 
【3】当用一事物来表述作为主体的另一事物时。 
一切可以表述宾词的事物,也可以被用来表述主体。例如, 
“人”可以表述某一个别的人,“动物”可以表述人;所以“动 
物”也可以被用来表述某一个别的人,因为这个个别的人既 
是人又是动物。 
当一些种是并列的并且有所不同时,属差在种类上也会 
有所不同。例如“动物”和“知识”这两个种。动物的属差是 
“有脚的”、“两脚的”、“有翼的”、“水栖的”。但这些并不是知 
识的属差,因为一种知识和另一种知识的区别并不是以“两 
脚的”来确定。 
但如若有些种隶属于另一些种,那么就没有什么妨碍它 
们具有相同的属差。因为较大的种可以表述较小的种。所 
以,宾词的所有属差也将是主词的属差。 
【4】一切非复合词包括:实体、数量、性质、关系、 
何地、何时、所处、所有、动作、承受。举个例子来说, 
实体,如人和马;数量,如“两肘长”、“三肘长”;性质,如 
“白色的”、“有教养的”;关系,如“一半”、“二倍”、“大于”; 
何地,如“在吕克昂”、“在市场”;何时,如“昨天”、“去年”; 
所处,如“躺着”、“坐着”;所有,如“穿鞋的”、“贯甲的”;动 
作,如“分割”、“点燃”;承受,如“被分割”、“被点燃”。 
这些词自身并不能产生任何肯定或否定,只有把这样的 
词结合起来时,才能产生肯定和否定。因为,所有的肯定命 
题和否定命题必然被看作或者是真实的,或者是虚假的。而 
非复合词既没有真实,也没有虚假,如人、白、跑、得胜等 
等。 
【5】 实体,在最严格、最原始、最根本的意义上说, 
是既不述说一个主体,也不存在一个主体之中,如“个别的 
人”、“个别的马”。而人们所说的第二实体,是指作为属而包 
含第一实体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