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健全的社会〔美〕e弗洛姆 >

第13章

健全的社会〔美〕e弗洛姆-第13章

小说: 健全的社会〔美〕e弗洛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致。因此,我们可以像弗洛伊德一样把成人的精神病描述为一种固结于或退回到本来属于进化过程的早期状态的一种倾向;就人本该达到的进化状态而言,这种倾向已经不适用了。同样,我们也可以说,人类,如同婴儿一样,以一种原始的倾向开始了自己进化的历史,一切与人类进化的完全状态相一致的人类倾向形式,都是健康的;而“固结”

    及“倒退”

    ,这些代表着人类已经经历过的早期进化状态的倾向,都是“病态的”。

    这种解

 77

    健全的社会56

    答引人注目之点在于,它并不是只考虑到了一个事实。

    一个月大的婴儿还不具备成熟态度的生理条件,他绝不可能像成人那样思维、感觉或行动。

    与此相反,千万年来,人具备了成熟的一切生理条件;在这漫长的时间中,他的大脑,身体各部的协调官能、体力都没有什么变化。

    他的进化完全在于他向下一代传送知识的能力,以及由此而来的积累知识的能力。

    人类进化是文化发展的结果,而不是机体变化的结果。

    如果我们把最原始的文化中的婴儿放到一个高度发达的文化之中,他也会像这个文化中的其他孩子一样发展、成长,因为决定他的发展的唯一因素是文化因素。换句话说,一个月大的婴儿(无论在什么文化条件下)

    都不可能像成年人那样精神上成熟;从原始发展阶段起的任何人,要是条件具备的话,都会进化到顶峰,成为一个完人。因此,那种认为原始的、乱伦的以及不通情达理的人是处在一个正常的进化阶段的说法,同认为婴儿同样也处在一个正常的进化阶段的看法不是一回事。

    不过,从另一方面讲,文化的进化也是人类进化的一个必要条件。可见,我们似乎找不到一个完全满意的对问题的解答。

    从一个立场出发,我们可以谈论缺乏精神健康;从另一点来看,我们也可谈及发展进化的早期阶段。

    不过,这种困难只有在我们对付问题的最一般形式之时,才显得特别大;而当我们一接触到我们时代的具体问题时,问题就不那么复杂了。

    我们现在已经达到了个性化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充分发展了的成熟个人,才能最有成效地利用自由;如果一个人还没有发展自己的理性,以及爱的能力,他便无力承担自由和个性的负担,就会试图逃避自由。

    退回到扎根于国家、种族的虚幻关系的行动都是心理疾病的表征,因为这种退缩并不与人已经达到的进化状态相一

 78

    66健全的社会

    致,还因为,退缩的原因正是病理现象。

    无论我们谈论“精神健康”

    ,还是讨论人类的“成熟发展”

    ,我们都应看到,精神健康以及成熟的概念是一个客观的东西,只有经过考察“人类状况”

    以及由此而来的人的必需和需要之后,我们才能获得。

    因此,正如我在第二章中指出的那样,我们不能以个人是否“适应”

    社会为前提来给精神健康下一个定义;恰恰相反,我们必须先看社会是否适应人的需要,社会的。。。。。。。。。。。。

    功能是促进还是阻碍精神健康的发展,然后再根据这一情况来下定义。一个人是否精神健全,从根本上讲,并不是个人的私事,而是取决于他所处社会的结构。

    健全的社会能拓展人具有的爱人的能力,能促使他创造性地工作,发展他的理性与客观性,以及使其具有基于自己的生产力的经验的自我身分感。

    不健全的社会则造成人们相互憎恨与不信任,将人变成供他人利用与剥削的工具,剥夺了他的自我身分感,而使他成了顺从、屈服于他人的人,或者变成了一个机器人。社会可以具有两种功能:它可以促进人健康地发展,也可以阻碍人的进步。

    实际上,大多数社会都具有这两种功能,问题只是,社会对人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程度和方向怎样。

    关于精神健康和社会功能的这种观点(即我们需要客观。。

    地给精神健康下定义,社会既促进人健康发展,也使其畸形发。

    展的观点)

    ,不仅与上述的相对主义的观点发生了矛盾,也与另外两个观点针锋相对。

    下面我就这两个观点作一番讨论。

    第一种观点,肯定也是当今最流行的观点,想使我们相信,当代西方社会,尤其是“美国生活方式”

    ,与人性最根本的需要是一致的,适应了这种方式就意味着精神健康与成熟。于是,社会心理学不是成了批评社会的工具,而是成了现状的辩护士。

    这

 79

    健全的社会76

    种观点中包含的“成熟”

    与“精神健康”

    的概念与工业工人以及商业雇员的满意态度相一致。我可以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这种关于适应的概念。

    斯特雷克对感情成熟下了这么一个定义:“成熟便是指坚持干一项工作的能力,能干比要求多的事,可靠,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地执行一项计划,能够在一个组织内或在权威领导下同他人一道工作,有能力作出决定,有生活的意志,具有灵活性、独立性,能宽容别人。”

    ①很清楚,斯特雷克在这里所描述的成熟,是当代社会大组织中好工人、好雇员或好士兵的美德;这些美德是招聘雇员广告中通常提到的雇员必备的品德。

    对斯特雷克以及其他许多有类似想法的人来说,成熟与适应社会的能力相等,他们从不提这种调节生活的方式是健康的还是病态的。

    与此相反,从霍布斯到弗洛伊德却持有另外一种观点,即认为人性与社会之间存在着根本的、不可改变的矛盾,这一矛。。。。。。。。。。。。

    盾来自所谓的人的非社会本性。

    弗洛伊德认为,人受到两种生物冲动的驱使:渴望性快乐与渴望破坏。

    人的性欲望系指完全的性自由,即能得到所有他认为满意的女人。

    “人通过经验发现,性爱(生殖器官的爱)

    使他得到了最大的满足,因而性爱就成了一切幸福的原型。“

    于是,人必定要“继续沿着性关系的道路,去寻求他的幸福,把肉欲变成生活的中心”。

    ②人的自然性欲的另一个目的,是希望同母亲乱伦,这种作法的性质导致了父子之间的冲突和仇视。弗洛伊德说道,禁止乱伦的作法“也

    ①见E。

    A。

    斯特雷克所著《母亲的儿子》,费城、纽约,J。

    B。

    利平柯特出版公司,1951年。

    ②弗洛伊德:《文明及其不满》。

 80

    86健全的社会

    许对人的性爱生活造成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创伤“

    ,从而强调了性爱生活的另一个方面。

    ①

    弗洛伊德认为,原始人没有,或者极少有满足这些基本欲望的限制。这与卢梭的观点相吻合。原始人可以充分表现出侵略性,原始社会也没有限制性冲动满足的规定。

    “实际上,原始人根本不知道有约束本能之事。……文明人用他的某些幸福机会换取了部分‘安全感’。”

    ②

    弗洛伊德一方面继承了卢梭关于“幸福的野蛮人”的观点,另一方面,又采用了霍布斯关于人的基本仇视态度的说法。弗洛伊德问道:“HomohominiIupus(人之与人犹如狼之与狼)

    ;在自己生活和历史的证据面前,谁有勇气来反驳这种说法?“

    ③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侵略性有两种根源:第一,固有的破坏欲望(死亡本能)

    ;第二,文明对本能欲望强加的挫折。人可以通过超我,把一部分侵略性引向自己,少数人可以将性欲升华为友爱,但是,侵略性仍然是根深蒂固的。人总要互相竞争,互相攻击,不是为了物质东西,就是为了“在性关系中获得特权,这就在本该相互平等的男女关系中造成了最深的积怨和最强烈的敌意。我们可以设想通过使性生活完全自由的方法除去这些积怨和敌意,使家庭这一文化的细胞不再存在;但是,事实上我们却不能预见到文化发展的新途径。不过,我们却可以肯定一件事:不管如何引导,人性的特征都无法抹去。”

    ④正由于弗洛伊德认为,爱从本质上

    ①弗洛伊德:《文明及其不满》。

    ②同上。

    ③同上。

    ④同上。

 81

    健全的社会96

    讲是性欲,他便不得不提出爱与社会内聚力相矛盾的主张。

    他认为,从本性上讲,爱具有自我中心及反社会的特点,团结一致感及友爱都不是人性固有的原始感情,而是目的被抑制了的性欲。

    弗洛伊德提出了关于人的看法,认为人生来便具有渴求无限的性满足的愿望,具有破坏性。以此观点为基础,他势必会描绘出一幅文明与精神健康及快乐必然冲突的画面。原始人是健康的、快乐的,因为他的基本本能没有受挫,但是他缺乏文化的赐福。文明人比较安全,享有艺术与科学,但是他必定会患神经症,因为文明生活使人的本能不断受挫。

    在弗洛伊德看来,社会生活与文明同人性的需要根本对立,人所面临的,是一种悲惨的选择,即他必须在以无限的本能满足为基础的快乐和以本能挫折(本能挫折导致了神经症及其它形式的精神病)为基础的文化成就之间,作出一种选择。弗洛伊德认为,文明是本能受挫的产物,因而也是精神病发生的原因。

    弗洛伊德关于人性从根本上讲具有竞争性(反社会性)

    的概念,与我们在许多著作中所见到的那种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性便是人的本性的见解完全一样。弗洛伊德关于恋母情结的理论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这种假设相信,父亲和儿子争夺母亲之爱,存在着“天然的”敌对情绪,有着必然的竞争。

    这种竞争不可避免,因为儿子生来便有乱伦的欲望。

    弗洛伊德完全顺着这条思路提出了另一种看法:每一个人的本能促使他渴望在性关系中获得特权,这一愿望因而导致了深深的敌意。我们不难看到,弗洛伊德的整个性理论是在人

 82

    07健全的社会

    类学的前提下形成的,这个前提便是:竞争与相互仇视乃人生来就有的本性。

    达尔文在生物学领域说明了这条原则,提出了“生存竞。。。

    争“的理论。经济学家,比如李嘉图以及曼彻斯特学派,将这条原则移植到经济学领域。后来,在同一个人类学前提影响之下,弗洛伊德主张这条原则也适合于性欲领域。弗洛伊。。

    德的基本概念是“性欲的人”

    ,上述经济学家的基本概念则是“经济的人”。无论“经济的人”也好,“性欲的人”也好,都是一种十分方便的虚构概念;这些概念所称的人性——孤独、非社会、贪婪以及竞争——使得资本主义看起来就是一种完全适应人性的制度,从而叫人们不要去批评它。

    “适应的观点”

    以及霍布斯—弗洛伊德关于人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