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健全的社会〔美〕e弗洛姆 >

第5章

健全的社会〔美〕e弗洛姆-第5章

小说: 健全的社会〔美〕e弗洛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类状况

    人,就其身体及生理机能而言,属于动物王国。动物靠本能及特有的活动方式行事,而特有的活动方式则是由遗传形成的神经结构所决定的。在动物发展的等级中,越高等的动物,其活动方式就越具有灵活性,而在出生时,结构上的适应性也就越不完全。

    我们甚至可以发现,较高等的灵长目动物具有相当高的智力,即能够运用思维来达到希望的目的,这就使它们大大超过本能所规定的活动范围。

    但是,尽管它们在动物王国中进化程度较高,在它们身上仍然保持着同它种动物一样的某些基本的存在因素。

    动物按自然的生物学法则“生活”

    ,它是自然的一个部分,从来没有超乎自然之上。

    它没有道德心,没有自我及其存在的意识,没有理性(如果我们所谓的理性是指透过感知的表面现象,理解表面下的实质的话)

    ,因此,动物没有真理的概念,即使它可能知道什么是有用的。

 32

    02健全的社会

    动物的生存是动物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的形式。

    当然,这并不是说自然条件对动物不构成经常性的威胁,不会迫使它为生存而艰苦奋斗;而是说自然装备了动物,使它能对付遇到的情况,正如自然使植物种子能利用土壤、气候等条件一样,在进化的过程中种子逐渐适应了环境。

    在动物进化的某一点上,发生了一次独特的突破,这种突破可以同物质的首次出现、生命的首次诞生以及动物的首次出现相比。在进化过程中,当行为不再主要由本能所决定,对自然的适应不再具有强制的性质,行动不再受制于遗传所赋予的机制之时,这一新事件发生了。当动物超越了自然,超越了生物的纯粹被动的地位之时,当它(按照生物学上的说法)

    成了最不能自助的动物之时,人便诞生了。此时,这种叫人的动物靠直立行走的姿势将自己从自然中解放出来,他的大脑发育远远超过了最高等的动物。人的诞生过程可能持续了几十万年,然而重要的是,一个全新的种属出现了,超越了自然,生命有了自我意识。。。。。。。。。

    自觉、理性与想象打破了动物生存的特征——“和谐”

    ,使人成为怪异的东西,宇宙的畸形物。他属于自然,受制于自然法则并无力改变这些法则,但是,在其它方面,他却超越了自然。他属于自然却又与自然分离;他是无家的,却又将自己拴在他与其它生物共同居住的家中。

    他在偶然的时间、偶然的地点被抛在了这个世界上,又偶然地被强行从世界上除去。

    由于人有自我意识,他意识到自身的无力和生存的极限。

    他看到了自己的末日——死亡。他从来就没有从自身存在的二元中解脱出来:他无法摆脱他的思想,即使他想这么做;只要他活着,他就无法摆脱他的肉体——而他的肉体也使他想活下去。

 33

    健全的社会12

    理性,是人之福,也是人之祸。它迫使人永无休止地去解决那无法解决的问题——人的两分法问题。

    在这一方面,人的存在不同于所有其它的有机体,它处于一种经常的、不可避免的不平衡状态中。人的生命不可能以重复他的同类的生活方式来度过,他必须主动去生活。人是唯一自寻烦恼的动物,他。。。

    感到自己被逐出了天堂。人是唯一发现自己的生存是一个问题的动物,他不得不去解决这个无法逃避的问题。

    他不能回到人类之前那种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他必须着手发展他的理性直到他成为自然的主人,他自己的主人。

    无论从个体发生学还是从种族发生学上来考虑,从本质上讲,人的诞生都是一个否定性事件。

    他缺乏对自然的本能适。。。

    应,缺少体力;同所有其它动物相比,他在出生时最不能自助,而且需要更长时间的保护。一方面人丧失了与自然的统一体性,另一方面他也不曾被赋予在大自然之外谋求新生的手段。

    他的理性是最初步的,他不知道自然的历程,也没有什么手段来代替失去的本能。

    他群聚而居,不知道自己,也不知道他人。

    的确,《圣经》上的天堂神话把这种情况说得十分明白。

    在伊甸乐园中,人与自然完全和谐相处而不知自己身为何物。

    当他第一次反抗命令自由行动之后,便开始了人的历史。接着,他意识到了自己、他与自然的分离,以及他的无助。他被逐出了天国的乐园,两名天使用火红的剑封住了他的回程。

    人的进化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的基础上:他失去了原来的家——自然,再也不能返回,再也不能重新成为动物了。他只有一条路可走:从他自然的家完全超脱出来,去寻找一个新家——一个他创造的家。

    他把世界变成了一个人类世界,使自己真正成了人。靠这种方法,他创造出了一个新家。

 34

    22健全的社会

    当人——人类的整体以及人类的个体——诞生之时,他就被扔了出来,从一个像本能一样确定的环境来到了一个不确定的、无常的和开放的境地,在那里,只有过去是确定的,将来的死亡是确定的(这实际上是回归到过去那种无机物的状态)。

    因此,人的生存问题是整个自然界中独一无二的事了。

    可以说,他脱离了自然,又在自然之中。

    他是半神半兽的生物,部分无限,部分有限。

    他不断需要找到更新的办法来解决生存中。。。。。。。。。。。。。。。。。。

    的矛盾,找到更高一级的形式来与自然、与他的同胞、与他自。。。。。。。。。。。。。。。。。。。。。。。。

    己相结合,而这种需要就是他的精神动力的来源,也是他的各。。。。。。。。。。。。。。。。。。。。。。。。。

    种感情、爱恋以及焦虑的源泉。。。。。。。。。。。。。

    动物只要满足了生理需要——饥饿、干渴与性的需要,它就满意了。人既然也是动物,也必然有这些需要,也同样必须得到满足。但是,他既然是人,只满足本能需要并不能使它完。。。。。。。。。。。。。。。。。。。。

    全快乐;这些满足甚至不足以使它健全。

    对人的精力作最细致。。。。。。。。。。。。。。。。。。。。。。。。。

    的考察分析的着眼点,应是人的独特状况;对人的精神的理。。。。。。。。。。。。。。。。。。。。。。。。

    解,应建立在分析人类需要的基础之上,而这些需要又来源于。。。。。。。。。。。。。。。。。。。。。。。。。

    他的生存状况。。。。。。。

    于是,人类整体以及人类个体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诞生问题了。

    就个人而论,肉体的出生,绝不是看起来那样,具有决定性和独特性的举动。

    由子宫内到子宫外的生活,诚然是一次重大变化,但是从多方面看,生下来的婴儿与未出生的婴儿没有什么区别,他感觉不到外界事物,不能养活自己,完全依赖母亲,如果没有母亲的帮助,他就会死亡。

    实际上,出生的过程仍然在继续。孩子开始认识外界的东西,作情绪上的反应,去抓东西,协调自己的动作,学走路。但是,生的过程仍在继续。

 35

    健全的社会32

    孩子学说话,学会了解东西的用处和功能,学会与他人作比较,学会躲避惩罚、得到赞扬与喜爱。

    渐渐地,这个日益成长的人学会去爱,去拓展理性,去客观地看世界。他开始发展自己的力量,获得自我感,为了完全的生活,克服感官的诱惑。

    按照习惯说法,从广义上讲,出生只是生的开始。个人的整个一生不是别的而是自己不断诞生的过程。

    的确,我们在死亡之时就应当完全诞生——虽然大多数人的悲惨命运却是在生之前便死了。

    根据已知的关于人类进化的知识,我们应该像理解个人的出生那样,来理解整个人类的诞生。

    当人跨过了最低限度的本能适应的某种门槛之后,他便不再是动物了。但是,他像初生的婴儿一样不能自助,不具备生存的能力。

    随着人类的第一批成员的出现,人便诞生,而人类历史正是这种诞生的全过程。

    人用了千万年的时间才踏出了人类生活的第一步,经过了巫术万能的自恋、图腾崇拜、自然崇拜阶段直到开始形成良心、客观观念以及友爱观念。

    四千多年以来,人形成了一种完全诞生、完全自觉的幻觉。埃及、中国、印度、巴勒斯坦、希腊以及墨西哥的古圣先贤们都大同小异地表现出这种幻觉。

    从根本上讲,人的诞生是一种否定的行动,他被迫与和谐共处的自然分离,被抛到了这个世界上,他再也不能回到原来的境地。

    这一事实意味着,生的过程绝不是一件舒服的事。

    他每向这种新的存在迈进一步,都会感到担忧和害怕,也就是说,他总是放弃已经熟悉的安全状态而追求尚无把握的新境地。毫无疑问,要是婴儿在割断脐带那一刻能够思维的话,他大概会体验到对死亡的恐惧。仁慈的命运使我们免除了这第

 36

    42健全的社会

    一次恐慌。

    但是,我们每新走一步,每达到一个新的诞生阶段,我们又会感到害怕。我们从来都摆脱不了两种相互冲突的倾向:一种是指脱离子宫,脱离动物生存的形式而进入更具人味的存在;另外一种倾向是,返回子宫,回到自然,回到肯定和安全的地方。

    人类的个体和整体历史证明了,进步的倾向比后退的倾向更强有力;但是,精神病的发生以及那种试图倒退到显然在几代人前就已经放弃的立场的现象表明,每一次新的诞生的同时,也有着激烈的斗争。

    ①

    人的需要——生存条件的需要

    人必须在倒退与前进之间,在退回到动物生存与达到人类存在之间,作出一个选择,人人都逃不脱这种选择。任何倒退的意图都是痛苦的,都必定导致苦难与精神病,导致生理上死亡或精神上的死亡(精神错乱)。人每前进一步都会感到恐惧和痛苦,直到他达到了某一点,他才不那么害怕和怀疑。这种两极倾向决定着除了生理需要(饥、渴、性)

    之外的人的一切主要需要。

    人得解决问题,他永远不能安稳地停留在顺应自然

    ①正是从人的这两种倾向中,我知道了弗洛伊德关于生存和死亡本能的假说核心。

    我与弗洛伊德的理论不同的地方在于,我认为,向前的与后退的本能冲动所具有的力量,并不与生物本能相一致,通常的情况是,人越大,向前的生存本能的力量也就越强。

 37

    健全的社会52

    的被动状态。

    不是他的肉体,而是他生存的独特性决定着他的最激烈的感情和最迫切的需要。

    人本主义精神分析(humanisticpsychoanalysis)

    的关键也在于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