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8a成就你一生的100个哲理 _作者:卢化南 >

第24章

8a成就你一生的100个哲理 _作者:卢化南-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GE则是在不同领域企业实验的高手。GE真正遵循的企业原则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则也是一个实验原则:一个业务领域要么在规定的时间里用规定的预算进入世界前三名,要么就把这个领域关掉。用韦尔奇的话来说:“总部不会太理会细节——但我们有很好的嗅觉。我们的任务是分配资源——不光是财务意义上的,也包括智力意义上的资本。嗅觉、感觉、接触、倾听之后分配资源。把人员和资产赌注在一定的发展可能性上,犯尽错误之后做是否保留的决定。”人生箴言:
    虽然屡遭挫折,却有一颗坚强的百折不挠的心,这就是成功的秘密。只要你敢于去尝试,什么奇迹都可能发生在你身上。
    
    
    
    人生感悟篇58。挖掘你的全部潜力
    
    一位音乐系的学生走进练习室。钢琴上,摆放着一份全新的乐谱。
    “超高难度。”他翻动着,喃喃自语,感觉自己对弹奏钢琴的信心似乎跌到了谷底,消磨殆尽。
    已经3个月了,自从跟了这位新的指导教授之后,他不知道,为什么教授要以这种方式整人?指导教授是个极有名的钢琴大师。他给自己的新学生一份乐谱。
    “试试看吧!”他说。乐谱难度颇高,学生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
    “还不熟,回去好好练习!”教授在下课时,如此叮嘱学生。
    学生练了一个星期,第2周上课时,没想到教授又给了他一份难度更高的乐谱,“试试看吧!”上星期的功课教授提也没提。学生再次挣扎于更高难度的技巧挑战。
    第3周,更难的乐谱又出现了,同样的情形持续着。学生每次在课堂上都被一份新的乐谱挑战,然后把它带回去练习,接着再回到课堂上,重新面临难上两倍的乐谱,却怎么样都追不上进度,一点也没有因为上周的练习而有驾轻就熟的感觉,学生感到愈来愈不安、沮丧及气馁。
    教授走进练习室。学生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须向钢琴大师提出这3个月来何以不断折磨自己的质疑。
    教授没开口,他抽出了最早的第一份乐谱,交给学生。“弹奏吧!”他以坚定的眼神望着学生。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连学生自己都惊讶万分,他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教授又让学生试了第二堂课的乐谱,学生仍然有高水平的表现。演奏结束,学生怔怔地看着老师,说不出话来。
    “如果我任由你表现最擅长的部分,可能你还在练习最早的那份乐谱,不可能有现在这样的表现。”教授缓缓地说。人,往往习惯于表现自己所熟悉、所擅长的领域。但如果我们愿意回首,细细检视,将会恍然大悟,看似紧锣密鼓的工作挑战、永无歇止难度渐升的环境压力,不也就在不知不觉间养成了今日的诸般能力吗?因为,人确实有无限的潜力!有了这层体悟与认知,会让我们更欣然乐意地面对未来更多的难题!人的能力是无限的。但人的智慧和想像力具有很大的潜力,充分挖掘它,发挥丰富创造力,会做出使自己都感到吃惊的成绩来。有两家卖粥的小店。左边这个和右边那个每天的顾客相差不多,都是川流不息,人进人出的。然而晚上结算的时候,左边这个总是比右边那个多出百十元来。天天如此。
    于是,我走进了右边那个粥店。服务小姐微笑着把我迎进去,给我盛好一碗粥,问我:“加不加鸡蛋?”我说加。于是她给我加了一个鸡蛋。每进来一个顾客,服务员都要问一句:“加不加鸡蛋?”也有说加的,也有说不加的,大概各占一半。
    我又走进左边那个小店。服务小姐同样微笑着把我迎进去,给我盛好一碗粥,问我:“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我笑了,说:“加一个。”再进来一个顾客,服务员又问一句:“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爱吃鸡蛋的就要求加两个,不爱吃的就要求加一个。
    也有要求不加的,但是很少。一天下来,左边这个小店就要比右边那个多卖出很多个鸡蛋。想一想生活中,工作中,你真的已经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了吗?还是一切按步就班,只是在重复你熟知的那些事?人生箴言:
    你没有做得更好,只因为你还没有更多地发挥出你的潜力。记住,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穷的。
    
    
    
    人生感悟篇59。成功源自独辟蹊径的创造
    
    众人都走过的路,往往没有果子留下来,成功需要独辟蹊径,走别人未走过的路。
    在一次很权威的生活摄影大赛中,一名年轻人从千千万万摄影爱好者中脱颖而出获得金奖。
    被音乐和掌声簇拥上台,主持人让他谈及获奖感想时,他开口便说:“那不是我最好的作品……”台下一片哗然,以为他狂,谁知他讲的是实情。
    半年前,他家中失火,照片底片全部被烧光,参加评比的那幅是相册中夹不下淘汰下来,被妻子拿到丈母娘家去才得以幸存的。
    众人便折服于他的才气,想像在大火中化为灰烬的那些“最好的”,不知要好到怎样。
    一个金奖让他信心倍增,下一次大赛前,他精选又精选,送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却没
    有获奖。再下一次,再再下一次,每回他都憋足了劲,却终究没能再获奖。
    于是有人想到,获金奖之前他也曾数度参加评奖,均空手而回。他惟一的那个金奖也许正因为“那不是最好的”,要是没有大火的淘汰,要总是按他自己的那个“最好”的标准,他也许永远与金奖无缘。
    平时我们之所以不能创新,或不敢创新,常常是因为我们从惯常思维出发,以至顾虑重重,畏首畏尾。而用一种创新思维来加以考虑,就会发现很多新的机会、新的成功。
    高斯是德国伟大的数学家。小时候他就是一个爱动脑筋的聪明孩子。
    还是上小学时,一次一位老师想整治一下班上的淘气学生,他出了一道算术题,让学生从
    1+2+3+……一直加到100为止。他想这道题足够这帮学生算半天的,他也可得半天悠闲。
    谁知,出乎他的意料,刚刚过了一会儿,小高斯就举起手来,说他算完了。老师一看答案,
    5050,完全正确。老师惊诧不已,问小高斯是怎么算出来的。
    高斯说,他不是从开始加到末尾,而是先把1和100相加,得到101,再把2和99相加,也得101,最后50和51相加,也得101,这样一共有50个101,结果当然就是5050了。聪明的高斯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遇事要开动脑筋是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高斯的聪明之处,在于他能打破常规,跳出旧的思路,仔细观察,细心分析,从而找出一条新的思路。打破旧的思维模式给我们带来的禁锢,我们就会在习以为常的事物中发掘出新意来。
    任何事不是一成不变的,用变化的眼光去把握一切,你才会获得新生!盲目跟随,那样将永远落后于人,永远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
    传说公元前233年冬天,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进兵亚细亚。当他到达亚细亚的弗尼吉亚城时,听说城里有个著名的预言:几百年前,弗尼吉亚的戈迪亚斯王在其牛车上系了一个复杂的绳结,并宣告谁能解开它,谁就会成为亚细亚王。自此以后,每年都有很多人来看戈迪亚斯打的结子。各国的武士和王子都来试解这个结,可总是连绳头都找不到,他们甚至不知从何处着手。
    亚历山大对这个预言非常感兴趣,命人带他去看这个神秘之结。幸好,这个结尚完好地保存在朱庇特神庙里。
    亚历山大仔细观察着这个结,却始终没有找不到绳头。
    这时,他突然想到:“为什么不用自己的方式来打开这个绳结?”
    于是,他拔出剑来,一剑把绳结劈成两半,这个保留了数百载的难解之结,就这样轻易地被解开了。
    立刻行动,用心趋向目标,不墨守成规,遵从自己的行动规则和做事的风格,注定会取得理
    想成绩。人生箴言:
    没有创造,整个世界就会消沉;没有创造,生活之泉就会干枯;没有创造,生活之树就会枯萎。昨日的事实要在历史的篇章上写下一笔,需要以创造作为浓墨;今天的努力要在人类的史册上画上一笔,需要以创造作为色彩。一项伟大的发明创造,是值得钦佩与赞叹的,但是每项宏伟的创造工程,都是从无数个小创造开始的。谁把轻视的眼光投在点滴的创造上,谁就不会做出点滴的成绩来,他也就会在安于现状中两手空空。
    
    
    
    人生感悟篇60。多元思维,制造需求
    
    有一个推销员,他以能够卖出任何东西而闻名。他已经卖给牙医一支牙刷,卖给面包师一个面包,卖给瞎子一台电视机……但他的朋友对他说:“只有卖给驼鹿一个防毒面具,你才算是一个优秀的推销员。”
    于是,这位推销员不远千里来到北方,那里是一片只有驼鹿居住的森林。“您好!”他对遇到的第一只驼鹿说,“您一定需要一个防毒面具。”
    “这里的空气这样清新,我要它干什么!”驼鹿说。
    “现在每个人都有一个防毒面具。”
    “真遗憾,可我并不需要。”
    “您稍候,”推销员说,“您很快就需要一个了。”说着他便开始在驼鹿居住的林地中央建造一座工厂。“你真是发疯了!”他的朋友说。“不然。我只是想卖给驼鹿一个防毒面具。”
    当工厂建成后,许多有毒的废气从大烟囱中滚滚而出。不久,驼鹿就来到推销员处对他说:“现在我需要一个防毒面具了。”
    “这正是我想的。”推销员说着便卖给了驼鹿一个。“真是个好东西啊!”驼鹿兴奋地说。
    驼鹿说:“别的驼鹿现在也需要防毒面具,你还有吗?”
    “你真走运,我还有成千上万个。”
    “可是你的工厂里生产什么呢?”驼鹿好奇地问。
    “防毒面具。”推销员兴奋而又简洁地回答。
    需求有时候是制造出来的,解决矛盾的高手往往也先制造出矛盾来。
    有一家效益相当好的大公司,为扩大经营规模,决定高薪招聘营销主管。广告一打出来,报名者云集。
    面对众多应聘者,招聘工作的负责人说:“相马不如赛马,为了能选拔出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出一道实践性的试题:就是想办法把木梳尽量多地卖给和尚。”
    绝大多数应聘者感到困惑不解,甚至愤怒:出家人要木梳何用?这不明摆着拿人开涮吗?于是纷纷拂袖而去,最后只剩下三个应聘者:甲、乙和丙。
    负责人交待:“以10日为限,届时向我汇报销售成果。”
    10日期到。
    负责人问甲:“卖出多少把?”答:“1把。”“怎么卖的?”甲讲述了历尽的辛苦,游说和尚应当买把梳子,无甚效果,还惨遭和尚的责骂,好在下山途中遇到一个小和尚一边晒太阳,一边使劲挠着头皮。甲灵机一动,递上木梳,小和尚用后满心欢喜,于是买下一把。
    负责人问乙:“卖出多少把?”答:“10把。”“怎么卖的?”乙说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进香者的头发都被吹乱了,他找到寺院的住持说:“蓬头垢面是对佛的不敬。应在每座庙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鬓发。”住持采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