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地外文明探秘 >

第11章

地外文明探秘-第11章

小说: 地外文明探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也是唯一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离开这个世界的地球动物(尽管
目前这种选择的自由还相当有限)。

  虽然有一些严格的条件限制,但是高度和体积这些因素倒
并不会排除一种动物发展某种文明的可能性。“我们”和“它
们”之间的这类差距只是表面的,科恩将其称为“狭隘特征”。
至于另一个世界的生态系统中是否会出现多一双肢体或长有第
三只眼睛的生命形式,确实是一个易于引起争论的话题。如果
第三只眼睛或额外的一双肢体带来的益处确实值得由此附加一
系列的要求,如增加体重,需要更多的血液和发展时间(进化
时间和胚胎成长时间都会增加)等,那么这是有可能在与我们
所处环境不同的某个地方发生的。反之,如果不能负荷伴随而
来的种种条件,大自然就不会选择这样的进化途径。

  虽说“我们”和“它们”之间的差别可能并不太大,但是
究竟有多大呢?如果一个可能产生文明的环境与我们在地球上
经历的环境相差不大,是否真的就可以设想外星人也都开福特
牌汽车呢?

  的确,有些人把人类发展的轨迹发挥到了极点,他们认为
能够进化到形成文明的生命形式极有可能与我们人类非常相似
——它们看起来很像我们(或者说我们看起来很像它们)。这
样的说法真有科学根据吗?举个例子来说——我们是否需要更
多的腿呢?持上述立场的人一定会给出否定的答案。但假如外
星世界上不停地刮着狂风呢?反对意见也许是那不可能,因为
植物难以在那样的环境下出现,所以不会存在这种生态系统。
那么,我们是否需要两个脑袋呢?我们身上的器官大多是成双
的,但是对于同样大小的心脏来说,两个脑袋需要更多的血液
供应,反而不如一个较大的脑高效。另一方面,趋同性也不会
允许这样的生物出现,它总是强化最有效率的解决方案——一
个两足动物有一个头远比有两个笨拙的头来得强。只要看看我
们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就不难明白这种说法的正确性——毕竟,
你在清醒的状态下看见过几个长着两个头的动物从面前走过呢?

  到目前为止,我始终将注意力放在那些可能的外星生命的
身体特征上——它们的生化系统特征及其对生物外观形态的影
响。但是如果我们真的认为在遥远的世界上有文明种族存在,
我们能对它们的大脑和心智做什么样的预测呢?

  面对这样的外星生物学问题,我们甚至连进行先前那样的
生理学论证所需的概念框架也没有,这是因为除了少数几例特
殊物种之外,在地球上具有任何形式的有意识的社会交流或具
有知性(而不只是单纯的智能)的唯一生物就是人。我们人类
是这颗行星上唯一留下记载的动物,发展了可记载的文字语言
——不论是梵文还是现代英语——并以此创建了以交换为基础
的文明,更重要的是,我们对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有认识、
有计划,而且将它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到这里首先要提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人类究竟有什么与众
不同之处,使之有别于地球上的其他物种呢?如果找到了这个
问题的答案,我们就有可能更多地了解地外生命的本质。

  我们人类和其他物种的区别在于一种被粗略他说成“智慧”
的东西,但它的定义有些含糊。什么是智慧?我们人类是否真
的比其他二些动物(比如海豚)来得聪明呢?

  这里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脑的大小。我们人类有巨大的
脑。如果把它像书的封面一样展开的话, 足足有4张A4纸的大
小。相比之下,猩猩的脑就只有1张A4纸的大小; 猴脑约略正
好和名信片大小相当;老鼠的脑一般比邮票还要略小一点。不
过,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并不限于脑的大小。海豚也有很大的脑,
却未能发展出一个文明。科学家相信海豚的脑容量几乎都被用
来管理和协调它那复杂的声纳系统了。

  毫无疑问,一个相对较大的脑是生物发展成为某个生态系
统的主宰者和它所处的世界的“统治者”的先决条件。这么说
的原因是,只有拥有一个较大的脑才有可能发展出像语言这般
复杂的技能,而语言恰恰是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但不
是唯一要求)。(原注:有人认为外星人可能不是用语言而是
用某种形式的传心术来交流,但这仍需要较大的脑。)

  在人类历史上,大约150万~250万年前,有过一次脑容量
“突然”激增4倍的现象。 在这个转折点之前,早先人类祖先
的脑容量和黑猩猩的相差无几。虽然究竟是什么促成了如此快
速的发展目前仍然是个谜,但它标志着人类进化史中的又一重
大飞跃。最有可能的一种解释是,人类祖先在当时面临着非常
严峻的生存挑战。最有可能的生存挑战莫过于最近的一次冰期,
第四纪冰期对许多物种来说都起到了“过滤器”的作用,包括
人类。

  大自然中每每有符合古谚“每一次从死神手中逃脱都令你
更加强大”的例子,早期的直立人(第一个智人的直接祖先)
看来从寒冷的气候中学到了不少东西。生物学家的研究结果表
明,陆地上智力较强的动物都是杂食性的。他们认为这是因为
杂食动物应口味需要去寻找更多食物来源的缘故。努力寻找新
的食物资源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它使这些动物发展出不
同于单纯肉食或草食动物的特别技能。冰期是生存的严酷挑战,
它同样也刺激了人类脑容量的增大。那些生存下来的强者学会
了如何在这剧烈变化的环境中寻找和利用新的资源,它们渐渐
发展出群体技能、建立交流、产生语言并最终迈出了通向文明
的第一步。

  有了语言就产生了我们所谓的“智能”。如果将“智能”
定义为交流和处理思想的能力,那么句法的出现就是人类发展
史上的一大飞跃了。依靠它,我们才能将无意义的声音(音素)
组织起来形成“有意义”的言语。这种能力使我们能组织句子,
交流抽象的概念,制定和创建社会法则、禁忌和等级制度。语
言的出现的的确确是社会文明的基石。

  你可能会间,在其他世界里是否也会有冰期这类事件?似
乎很有可能。尽管有种种这样那样的似乎振振有词的理论,却
没有人真正清楚为什么地球上会发生一系列的冰期,也不知道
它们在一颗行星的一生中是不是非常普通的自然过程。不过,
假设有相当百分比的行星会发生这类事件似乎是合乎情理的。
当然,对于其他世界中处于萌芽期的未来统治物种的发展来说,
冰期并不是唯一的选择——触发环境变化的其他原因可能还有
彗星或小行星的撞击、火山活动或太阳的短期不规则变化等(
一般来说,这些该不至于摧毁萌芽期的“优秀物种”)。

  当生命在一个能支持它生存的行星上渐渐发展到出现统治
物种的地步时,可能就会面临一次(或几次)生存挑战,这些
严酷的磨炼推动它不断前进,直至产生文明。我们自然会想到,
外星文明是什么形式的呢?

  这次我们可真的要进入毫无事实根据的臆测之中了,不过
还是能够得出几点粗略的纲要。我在前面已经说过,除了少数
几个特殊的物种之外,人类是这颗行星上唯一具有智慧和社会
交流的生物。为了要完成关于外星生物的思维方式和地外社会
运作方式的讨论,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那些特例。

  许多人倾向于把海豚看作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可以说
它们的确很聪明(根据某种定义)。但是它们所表现出的那种
智能与我们的颇有差异。它们的智能并没有指引它们创造出我
们所谓的“文明”或“社会”。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个简单的原因使得海豚失去了和人类竞争的机会:它们
生活在一个令智慧动物很难建造任何设施的环境中。当然这是
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与脑容量的增加相对应的需求
是身体分工的多样化。海豚没有用来操纵物品的手指,也没有
人类区别于地球上其他灵长类的一个重要特征——能与其他手
指对握的大拇指。海豚是非常出色的生物——进化了的生理结
构使它们能很好地适应环境,遗憾的是它们没能迈上通往文明
的道路。

  与几乎所有地球上的生物相比,海豚的“语言”相对要复
杂许多,不过仍未突破起码的水平而导致社会发展。以海豚的
身体条件来看,它们无法建造出与地面上等同的水中世界;由
于没有文字,它们无法将学到的知识记录下来;不能开垦土地
进行耕种和饲养其他动物,也令它们始终处于食物短缺的危机
之中。最后还有一点,它们没能制造出武器,所以没有“创建
文明”的一种最重要过程——战争。归根到底,智慧的水生动
物失去了大多的有利条件,它们无法建立我们所理解的文明。

  所以说,所有孕育生命的行星都要有足够的陆地让动物发
展,有适当比例的动植物来建立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原注:
尽管从理论上说,在完全被水覆盖的行星上也有可能存在某种
包含动物和水生植物(而不是土生植物)的特殊的生态系统)。
更进一步说,在一个完全被水覆盖的世界里,几乎可以肯定最
多也只能产生像地球上的鱼、简单的水生动植物那样的生物罢
了。

  最后,还有一种可能被视为“智慧”的生物化学生命形态
叫做“集体生物”。地球上可被归入这一类的例子并不多见,
最著名的大概要算蜜蜂和蚂蚁了。蜜蜂和蚂蚁都是单个的生命,
但它们以巢或群的形式紧紧联系在一起。以蚂蚁为例,一窝蚂
蚁最多可以由2000万个个体组成。

  蚂蚁和蜜蜂都可以算非常成功的物种。然而,尽管20世纪
70年代的好莱坞电影导演们为之竭力渲染,我们仍不能把它们
看作这颗行星的统治物种。这么说也许有些过于自负,不过它
可能是公正的(只有时间能够证明一切);假如我们在另一个
世界上遇到一种由几百万个个体集合在一起组成的奇特生命形
式的话,我们是否会将它视为一个地外文明呢?

  准确地说,这个问题应该是:会不会产生这样的文明呢?
由于我们对地球上的蚂蚁和蜜蜂的行为模式知之甚少,所以很
难得出一个结论性的答案,但我们不妨公正些假设,蚂蚁和蜜
蜂所以没有成为创造文明的超级物种的原因之一,是个体与个
体之间的信息交流还不够复杂。在我们这个特定的行星上,进
化的因素不利于出现这种类型的文明物种,但是,倘若在某个
地方具备合适的条件,它的出现也绝非完全不可能。

  最后,在我们结束关于生化物质生命形式的讨论之前,再
考虑一下另一个问题。人类自身是否也正处在通往超级生物的
进化道路上呢?在第二章我已经提出“什么是生命?”的问题,
在那时我们已经看到过因特网被视为“有生命的”的可能性。
有没有可能当我们发展出复杂先进的“高科技网络”(以通信
和信息共享为中心的综合设施)时,我们自己也正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