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中国思想通史 第一卷 >

第16章

中国思想通史 第一卷-第16章

小说: 中国思想通史 第一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限制。为了维持宗法的统治,故道德观念亦不能纯粹,而必须与宗教相混
合。就思想的出发点而言,道德律和政治相结合,故道德只限于氏族贵族的
君子人物,没有一般性的国民的道德观念。

第四节 西周统治阶级的政治颂诰思想及其内容
在宗法政治之下,西周贵族阶级的代表人物是公子公孙。古“公”字不
是指公私之公,而指公族之公,故墨子经说上有“贵者公”之训诂。公族宗
子之所以维城,是因他们就是“国”的统治者,而“私”的观念仅指大夫立
“家”,故到了后来大夫执政时代有“私肥于公”之说,而“张公室”的反
动即指恢复宗子的权力。
贵族阶级的政治,主要是受民、享民、治民。
“受民”是金文与周书中常见的文法,即借口天命而把奴隶劳动者当作
所有物来据为己有。下面是例证: 
“■我其遹省先王受民受疆土”。(大盂鼎) 
“诞受厥命越厥邦厥民”(康诰) 
“肆王惟德用,和怿先后迷民,用怿先王受命。”(梓材) 
“诞保文、武受民。。。承保乃文祖受命民。”(洛诰) 
“相我受民。。。以乂我受民”。(立政) 
“民”不是如希腊的可以买卖的交易品;在西周,“民”的授受完全是
上帝与先王间的关系,故曰“有命”。
“享民”的意义指独占奴隶劳动者,道理是简单的,上帝喜欢先王文、
武之德,“闻于上帝,帝休”,不喜欢别人,“天降丧”,故只有周人子孙
才可以世享殷民,并“祈天永命”。下面是例证: 
“乃以殷民世享”(康诰) 
“凡民惟曰不享,惟事其爽侮。”(洛诰) 
“其大惇典殷献民”。(同上) 
“予大降尔四国民命,。。移尔遐逖,比事我宗多逊。”(多士) 
金文在受民之后,便指出子孙世享,书也在受民之后,指出子孙永保民。
因此,享民的政治,成了周公以后公开的教育。
“治民”更加重要。王国维说,“尚书言治之意者,惟言庶民。康诰以
下九篇,周之经纶天下之道胥在焉,其书皆以民为言,召诰一篇言之尤为反
复详尽。”(殷周制度论)治民所以是重要的政治思想,因为统治者做了民
的主人。多方说:“天惟时求‘民主’”,“天惟五年须暇之子孙,诞作‘民
主’”,这“民主”二字不是近代术语,而是奴隶主。做“民主”的自然必
须有所谓“民彝”去统治被压迫阶级。这个统治的“治”在周金文中为“辪” 
字,王国维说: 
“彝器多见辪字,。。其字或作辪,或作辪,余谓此经典中乂艾之本字
也。。。经典作乂作艾,亦辪之假借。书君姡е脕V厥辟,即毛公鼎之咒辪
厥辟也;康诰之用保乂民,多士君姡еV有殷,康王之诰之保乂王家,诗
小雅之保艾尔后,即克鼎、宗妇敦、晋邦盫之保辪也。。。本义当训为治, 
从自从■,。。加从止,盖谓人有■(罪■),自以止之,故训为治。”(观
堂集林卷六,释辪上) 
按王氏在别处说“从自者众也”,故治民之义便是管理众罪奴的意思。
康诰说:“用保乂民”,“惟民其康乂”,“民情大可见,小人难保,往尽
乃心,无康好逸豫,乃其乂民”;召诰说:“其惟王勿以小民淫用非彝,亦
敢殄戮,用乂民,若有功”。所以治民是书诰中的重要思想。如果做“民” 
的作乱,那么,做“民主”的便要用“非彝”之法,大杀大戮,书例甚多,

如:
“天惟与我民彝大泯乱,曰:乃其速由文王作罚,刑兹无赦!”(康诰) 
“天非虐,惟民自速辜。。。人无於水监,当於民监。。。群饮,汝勿
佚,尽执拘以归於周,予其杀!”(酒诰) 
周氏族做了“民主”,别的族人如殷民七族、六族,怀姓九宗,便不是
过去时代的族员了,而成为新的劳动力,如竹书纪年与左传所载的或被迁到
洛邑筑城,或被编做城外的啬夫,或被鲁、卫、齐、晋族人带去殖民,这就
叫做“作新民”。至于从前所俘获的黎民,则“靡有孑遗”了。
周人的政治更重在受土。金文中“受民受土”连文,尚书的记载也相似, 
受民的下文便是受疆土于先王,大诰更说“率宁(文)人有指疆土”。因为
“有邦有土”正是国家的前提。召诰也说得明白:“王来绍上帝,自服于土
中;旦曰,其作大邑,其自时配皇天。”鲁颂说,“锡之山川,土田附庸”, 
左传说“土田陪敦”,金文召伯虎■说“仆墉土田”,所以,周人的城市建
立系以土地生产资料的贵族独占为主要条件。城市既统治农村(野、鄙), 
那么,在政治思想上就必须把建立城市看作神圣的大事,因此周书对于营东
国洛,诗大雅、小雅对于营国的历史以及城市的性质,都用第一等的篇幅来
记述。天命文、武为宗子作城,宗子就要帅型先王来掌握政权,其他氏族都
没有资格,“罔堪顾之”,只有周族“惟典神天”,“宗子维城”或“王侯
维翰”。
奴隶主必须积极地用上层建筑的一套体系来为奴隶制生产关系服务,因
此,诗、书都重视“宅”,例如大雅说“考卜维王,宅是镐京”,洛诰说“公
不敢不敬天之休,来相宅,其作周匹休。”“宅”指什么意义呢?它意味着
城市对农村的统治,实质上是政权形式,因而掌握政权形式的工作便叫做“宅
乃事”,官吏叫做“三宅三俊”,居於城市的统治阶级叫做“宅人”,统治
意识叫做“宅心”,请看典型的例子: 
“亦越文王、武王克知三有宅心,灼见三有俊心,以敬事上帝,立民长
伯。”(周书立政) 
“宅心”——支配阶级的统治意识,也有主要内容,那就是,第一要“用
常人”,不让本族以外的人参政;第二要重武功(“武王率惟敉功”)。因
此,重礼尚文只是周代政治的一面,“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才是周代政治的
全貌。从文王起,周人就立基起业(“业”字金文,从“戈”作“■”), 
但武力征服的成果,必须依赖典章制度去巩固起来,因此说,“文王惟克厥
宅心”,后王帅型先王,必须继承这种政治意识。
周代政治并没有后人所形容的那样讲道德,其实周人自始至终是祟尚武
力的征服,从周人东下,灭殷践奄,以至征南土,伐猃狁,是一路杀下来的。
所以周颂大武还存有舞诗,颂扬先王的武功,其诗分六成:一成北出,二成
灭商,三成四成南国是疆,五成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复缀起来以表示崇拜。
(参看王国维周大武乐章考) 
由上面的研究看来,我们可以说周代的政治教育主要表现在两个字,一
是“颂”,二是“诰”。
据诗序说,“颂”是“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周
颂是禋祀先王的诗,其中多讲武功与农事,称颂先王在政治经济上的成功。
这是后王歌颂先王的诗乐,由下而上之崇拜叫做“颂”。
“诰”谓训教,书之诸诰,金文之盂鼎,大抵说明天命、敬德、治民、

营国的道理,训戒子孙与多方多士要服膺周先王的统治表率。这是统治阶级
的大话,由上而下之谕戒叫做“诰”。
“颂”与“诰”又是崇拜与服从的教育形式,只有官府本身才掌握这种
学识,所以说“学在官府”。

第五章 西周末至春秋时代的思想
第一节 诗句中所表现的西周社会的矛盾
西周的盛世,时间并不长久,昭王、穆王时代已经有军事上的大失败, 
昭王南征连生命都牺牲了。本来西周的维新史就其社会基础来说,没有经济
的地域单位,这不能不说是先天不足。到了西周末年,由于军事的失败,周
族就不能不率领族人东迁,牺牲地域而维持宗族,“迁国”本身就是周的社
稷基础不稳固的末运。从周代社会的内部条件看来,由于经济的发展,阶级
必然会趋于分化,市民必然会参与土地所有权的斗争,破产的公社成员和奴
隶,必然会起而反抗周室统治阶级,因此,颂、诰的文化统治是不能长期维
持的;国民阶级的觉醒将创造出新的文化。然而历史是曲折的,最初思想上
的变化,是变风、变雅的诗歌。它正是由社会悲剧的真实矛盾,反映而为矛
盾的真实悲剧。
从昭、穆二世到夷、厉时代,由于社会的阶级矛盾,已经暴露出危机。
昭、穆二世已经没有周初社会的相对安定的程度了,“帅型先王”愈成为当
时的目的,就愈表现出继承周初的创业更加艰难。到了夷、厉时代,周初维
新制度的矛盾更呈现出来了,厉王的命运更惨,在“民不堪命”的环境中, 
为“国人”所流逐。
在诗大雅板章(厉王时代以后的诗)中,一位旧贵族的老诗人形容当时
社会的矛盾,实在是可怕的,指出城市统治阶级成了孤家寡人,城市国家就
要被破坏了: 
“上帝板板(反常),下民卒瘅。出话不然,为犹(谋)不远。靡圣管
管,不实於亶(信)。。。 
天之方虐,无然谑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天之方■(怒),无为夸毗。威仪卒迷,善人载尸。民之方殿屎(旧注
呻咏),则莫我敢葵。丧乱蔑资,曾莫惠我师(众)! 
天之牖民,如埙如梗玷叭绻纾缛∪缧P奕找妫幻窨滓住C
之多辟,无自立辟!(意指不要以为取夺人民是容易的,现在不好了,人民
甚邪,你还能自己先立邪道!) 
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无
俾城壤,无独斯畏!”上帝既然变得那样反常,人民也就不听话了,因此, 
照诗人的逻辑讲来,周代王朝是“不可救药”的了。桑柔章更形容到社会因
了不平,大乱将起,统治阶级就是造成大乱的祸首: 
“四牡騤騤,■旐有翩。乱生不夷(平),靡国不泯。民靡有黎,具祸
以烬!於乎有哀,国步斯频! 
国步灭资,天不我将(养)。靡所止疑,云徂何往?君子实维,秉心无
竞,谁生厉阶,至今为梗!”抑章更说到亡国的绝境: 
“天方艰难,日丧厥国。取譬不远,昊天不忒。回遹(僻)其德,俾民
大棘(困急)!” 
厉王无道,在国语、史记中纪之甚详。周代社会在这时显明地暴露出深
刻化的阶级斗争。关键的问题是后来产生的所谓周室“共和”。顾亭林日知
录否定“共和”为二相摄政之说,引汲冢纪年、吕氏春秋、庄子,证明“共
和”是共伯名和,共国在春秋时代尚存。王国维继承此说,证明“共和”十

四年伯和干王位,其年宣王立。诗经有这样的话: 
“天降丧乱,灭我立王。降此蟊贼,稼穑卒痒。哀恫中国,具赘卒荒!” 
(大雅桑柔,厉王时代诗) 
我们看周颂,知道周初社会的天帝降命是怎样地合乎文王、武王的要求, 
现在,天帝不同了,居然降下来的命是丧乱了。这诗明说“立王”,或指共
伯和。诗中更讲到两个政权的彼此对立,赞一个政权为惠君、圣人、良人; 
骂一个政权为不顺、愚人、贪人败类: 
“维此惠君,民人所瞻,秉心宣犹(谋),考慎其相; 
维彼不顺,自独俾臧,自有肺肠,俾民卒狂。。。 
维此圣人,瞻言百里; 
维彼愚人,覆狂以喜,匪言不能,胡斯畏忌。
维此良人,弗求弗迪; 
维彼忍心,是顾是复,民之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