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阅读改变人生 >

第3章

阅读改变人生-第3章

小说: 阅读改变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后,茅于轼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扩展,写出了《中国人的道德前景》、《谁妨碍我们致富》等著作。近年来他写的大多是几千字一篇的经济随笔,从细微处入手,深刻地探究、揭示生活中无处不在却又非常重大的问题。

 
茅于轼简介 
巴丹  
 

  茅于轼,1929年生于南京。195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以后20余年从事铁道机械机车车辆研究。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运输经济、数理经济的研究。1993年退休后任民办的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先后担任亚洲开发银行、非洲能源政策研究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顾问,现任国内外五种杂志的主编、顾问、编辑和编委。1993年以后连续三届被选入美国Marquis世界名人录和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世界名人。著有《择优分配原理——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生活中的经济学——对美国市场的考察》、《中国人的道德前景》  
(该书获1999年安东尼·费雪国际纪念提名奖)、《谁妨碍我们致富》等书和百余篇关于经济理论、经济政策、能源环境、道德问题等方面的论文和研究报告。

 
茅于轼书缘 
巴丹  
 

  改变您人生的书是什么?

  维纳的《控制论》(中译本,商务印书馆出版),贝尔曼的《应用动态规划》(Richard Bellman:Applied Dynamic Programming)英文版。

  您青少年时期最喜爱的书籍是什么?

 
  上世纪30年代出版的杂志《科学画报》。如果现在仍有类似的杂志,我肯定会介绍给青年人,它培养了我的好奇心和科学地思考问题的方法。它图文并茂,小学生也能看得懂。

  您为青少年推荐的书是什么?

  首先,我认为各年级的教科书都值得仔细反复阅读,它们代表人类知识的结晶。到了高中,不妨再拿初中的教科书读一遍,到了大学不妨再读一遍高中的教科书。温故而知新,这句话一点也不错。知识需反复体会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

  您的读书格言是什么?

  读书不在多,在于精。所谓打好基础,就是精通几本书,然后再博览群书。切忌读了许多书而没有留下印象,没有找到可以指导自己思考问题的方法,这样读书纯粹是浪费时间,所以选好书十分重要。

  您读书的方法是什么?

  对好书要反复读,书中讲的道理要自己去重新发现一遍,要懂得当初人们是如何克服了传统观点而认识世界的。例如人们如何从以为地球是平的到知道它是球形的,如何从以为“万物趋向于静止”到懂得“动者恒动,静者恒静”,并进而又认识到宇宙最终将死寂。

  您读的第一本经典作品是什么?

  《古文观止》。我只读了其中三四十篇,每篇都能背诵(现在知道不够,至少应该读一百篇。全书有222篇)。它帮助我打好语文的基础,同时也增加了历史知识,至今我仍经常翻阅,每次必有所获。

  对您的读书生涯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是谁?

  我在高中时的一位中文老师。他教我们读《论语》,在教室里朗读时声调抑扬顿挫,得意的时候眉飞色舞,手舞足蹈,使我领会了《论语》文字之外的精神,大大地帮助了我理解这部伟大的著作。但我到了六十多岁时发现孔子思想有局限性。

  您最大的读书心得是什么?

  虽然是平凡的道理,也要反复思考才能真正掌握。但一旦掌握,一辈子受益无穷。无论是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真正掌握了,自己就变成一个懂事理的人。世上的人大多数都是有文化的,至少是初中毕业的,但懂事理的人却不多。当今最缺的是社会科学的知识,不是科学精神,而是迷信在主宰着一些人。

  您怎样看待读书与做人的关系?

  书读得多的人未必是道德高尚的人,反之,文化低的人未必一定是坏人。但是否明事理,则和读书多少有关,明事理的人能做出合乎理性的选择,有助于自己事业的成功和人生价值的追求。知识丰富的人,人生也更丰富。

  您认为中小学阶段的读书量应为多少?

  初中生一个学期除了认真读好教科书,再读50~100页精选的课外读物就够了。高中生大概应加倍,大学生可以再加一倍。

  您建议哪些书可不读?

  除了教科书、经典著作,别的都可以不读。

  读书有什么捷径?

  要分精读和粗读。对经典书必须精读,有的要背诵,要反复地读,其他书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否则就是浪费。所以判别一本书是否值得精读十分重要,这需要有人指导。

  有些青少年迷恋上网和看电视,您的忠告是什么?

  千万别迷恋上网和看电视,要约束自己。每周上网、看电视的时间要有硬性限制,一般不超过10~15小时。

 
叶永烈::读高尚的书,是在与高尚的人谈话  
   
  书是在潜移默化之中,升华你的灵魂,增加你的知识,开拓你的眼界,提高你的才干。

  读过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吗?这部创作于1961年的科幻小说,1978年出版时引起轰动。之后一版再版,发行达三百万册之多。
 
 
 
书约叶永烈 
巴丹  
 

  读过叶永烈参加编写的《十万个为什么》吗?这是他1959年刚刚20岁时参与编写的平生第一种书。自1960年首次出版发行,长销不衰,总印数超过一亿册。这是一个天文数字,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读过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吗?这部创作于1961年的科幻小说,1978年出版时引起轰动。之后一版再版,发行达三百万册之多。当年《小灵通漫游未来》的读者最津津乐道  
的是,小灵通梦幻中的机器人、气垫船、电视电话机、电视手表、飘行车、人造器官、环幕立体电影、隐形眼镜……一系列新奇古怪的事,今天都已在我们的生活中司空见惯。叶永烈的《小灵通三游未来》是通过e…mail弹指之间传至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出版社仅用了几分钟就将全文打印出来。叶永烈感叹道:“这真是高科技速度。40年前,我在写《小灵通漫游未来》时,连科学幻想都没想到。”
 

叶永烈简介 
巴丹  
 

  叶永烈,1940年出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现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一级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香港海外文联名誉主席。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已出版180多部著作。系《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之一,创作了大量科普作品,代表作是三部《小灵通漫游未来》。主要新著为《叶永烈自选集》、《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等多部传记作品。作品曾在美、英、法、日等多国出版或发表。其作品数十次获奖。1998年获香港“  
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1989年被收入美国《世界名人录》,并被美国传记研究所聘为顾问。

 
叶永烈书缘(1) 
巴丹  
 

  叶永烈有一个“超级”书房——20平米的房间,两面高墙全都设计成下面柜子、中间书架、上面巨大的顶柜——那顶柜像一条巨龙绕了书房一圈。所有柜子一律白色,配上鲜红把手。一共有22个柜,9个大抽斗,5个上下五排的大书架。另外,他家有六台计算机,两台复印机,一台传真机。除外出采访外,他差不多每天有十小时是在书房里写作度过的,他的家,就是他的写作工场。叶永烈的“资料”除藏书外,还包括他的手稿、书信、剪报、日记、采访笔记、上千盘录音带、几万帧照片与底片、珍贵材料、几千张按地区分类“高密度”粘  
贴的名片、形形色色的获奖证书、顾问证书、聘书等等。

  改变您人生的书是什么?

  苏联作家伊林所写的《十万个为什么》。我在上中学的时候,被这本书深深迷住。作者伊林仿佛是一位热心的导游,带领我进行一次特殊的游览——“室内旅行”。在“旅途”中,作者提出一系列的为什么,比如穿三件衬衫暖和还是穿一件厚度相当于三件衬衫的衬衫暖和?自来水怎么来到你的家里?你知道镜子的秘密吗?……

  由于这本书的影响,在我20岁的时候,成为中国版《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当时,我还是北京大学的学生,由于文笔活泼被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看中,参加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的创作,成为该书最年轻也是写得最多的作者。至今,中国版《十万个为什么》的发行量已经超过一亿册。

  从《十万个为什么》的读者,成长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这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从此,我走上作家之路。

  您青少年时期最喜爱的书籍是什么?

  对于我来说,青年时期最喜爱的书也是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

  您为青少年推荐的书是什么?

  对于今天的青少年读者来说,我推荐中国版的、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

  请注意,我强调了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这是因为自从1961年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十万个为什么》丛书以来,该套书在中国引起广泛的注意,成为中国的名牌图书。迄今已经修订再版五次。最新版本是2000年出版的新世纪版《十万个为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是大众化的、小百科全书式的、生动活泼又深入浅出的知识读物。《十万个为什么》中的每一个“为什么”,都来自生活,都来自读者身边。贴近生活、贴近读者,也就使《十万个为什么》贴近了大众。《十万个为什么》的成功,还在于“套”字上。《十万个为什么》在策划初版时,就注意到成龙配套,包括自然科学的各个学科。

  您的读书格言是什么?

  只要勤奋读书,书就会给你知识,而知识就是力量。

  您读书的方法是什么?

  我把书分为两种:一种是泛读的书。读这样的书,是为了拓宽知识面。我读的时候,往往速度很快。读着读着,读到自己很感兴趣的部分,就降低阅读速度,细细读。过了这一部分,也许又恢复了快速阅读。

  另一种是细读的书。这些书往往与自己的专业直接有关,我不仅细细地读,而且反复读,务求弄懂弄通。

  您读的第一本经典作品是什么?

  我读的第一本经典作品是《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在荒无人迹的海岛上,以顽强的毅力战胜各种艰难,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另外,鲁滨逊与“礼拜五”之间的充满人情味的互助、交流,令我感到非常亲切。《鲁滨逊漂流记》燃起我远涉重洋、无畏探险的勇气,而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从未离开过故乡——温州。

  对您的读书生涯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是谁?

  我喜爱巴金。我最初从长篇小说《家》、《春》、《秋》中认识作家巴金;后来从《随想录》中认识讲真话的思想家巴金。《随想录》深刻地剖析了巴金自身,也揭露了“文革”的丑恶。读《随想录》,促使我写下了关于“文革”的纪实长篇《“四人帮”兴衰》。

 
叶永烈书缘(2) 
巴丹  
 

  您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