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阿里巴巴:马云的美丽新世界 >

第11章

阿里巴巴:马云的美丽新世界-第11章

小说: 阿里巴巴:马云的美丽新世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里巴巴的客服则是通过E…mail与客户互动。

  阿里巴巴的创业时代是艰苦卓绝的时代。网站启动时,马云就对员工说:“6个月内不见媒体。”因而开始的6个月,阿里巴巴基本上是封闭运作的。开始的十几人,后来的几十个人,关在湖畔花园里,日夜苦战,闭门造船,造一艘史无前例的名叫阿里巴巴的“战船”。“6个月内,我们要造一艘船,这就是阿里巴巴。还要训练一支船员队伍。起航出港后,天气好我们会跑得很快,但如果碰到狂风暴雨,才发现船造得不牢固,船员队伍不够坚强,大家都将随着这艘船一起沉没。”马云如此告诫大家。




百年大业今奠基(3)




  阿里巴巴前6个月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

  1999年3月10日阿里巴巴从零信息、零会员起步,1999年5月1日,阿里巴巴中英文网站注册会员分别突破1万名,会员总数超过2万人。1999年5月20日,经过2个多月的技术开发和测试,阿里巴巴网站第2版正式推出。1999年7月9日,在香港注册成立阿里巴巴中国控股有限公司(Alibaba China Holding Ltd。),届时会员达到3。8万名,页面浏览率每天12。5万。1999年9月9日,阿里巴巴(杭州)研究发展中心正式注册成立。届时会员突破8万名;库存买卖信息20万,每天新增信息800条。

  由于阿里巴巴不见媒体,不做广告(想做也没钱),因而阿里巴巴的业务的增长会员的增长都是靠客户心口相传。

  1999年9月,阿里巴巴创办半年之后,横空出世。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一亮相就是世界上最出色的B2B网站之一。

  阿里巴巴的横空出世,给当时还很热闹的中国网络市场带来不小的震惊。

  开始人们以为它是个海外网站,因为它不但有英文主页,而且总部也设在香港;后来发现不对了,阿里巴巴是一个杭州人在杭州办的地地道道的中国大陆网站,只不过是为了更好地与国际资本市场结合,故意把总部放在香港,而把位于杭州的大本营注册成阿里巴巴研究发展中心。

  开始人们以为它是新人新站,因为阿里巴巴成立于1999年3月,比搜狐、新浪、8848等著名网站都晚;后来发现不对了,阿里巴巴的前身中国黄页创办于1995年4月,是中国第一家商用网站;其掌门人马云不但是中国互联网的“老人”,而且是中国互联网之父。

  开始人们以为它是与中国所有网站一样的美国模式的翻版;后来发现不对了,阿里巴巴的模式独具一格,不但在中国网站中找不到,在美国网站中也找不到;是一种独创的中国式B2B,被业内人士和海外媒体称为继雅虎、亚马逊、易贝之后的第四种模式。

  阿里巴巴的崛起只用了半年时间。

  激情湖畔

  当阿里巴巴对媒体开放后,最先关注它的是国外媒体。

  创业初期曾访问过阿里巴巴的《亚洲华尔街日报》的总编这样写道:“没日没夜的工作,屋子的地上有一个睡袋,谁累了就钻进去睡一会儿。”

  数月后《福布斯》杂志的资深记者贾斯汀·杜布勒在马云夫人的带领下参观了阿里巴巴创业时的房子:“20个客户服务人员挤在客厅里办公,马云和财务及市场人员在其中一间卧室,25个网站维护及其他人员在另一间卧室。……像所有好的创业家一样,马云知道怎样用有限的种子资金坚持更长的时间。”

  其实记者们看到的只是一些片段。

  阿里巴巴初创时,马云知道加班会是常态,于是要求大家住在离办公室步行5分钟就能到的地方,大家租的都是附近最便宜的民房。谢世煌和几个工程师在湖畔花园附近的南都花园租了一套毛坯房,租金每月500元,几人分摊。Tonny和盛一飞合租了一间农民的毛坯房,下面就是菜市场。那才是真正的家徒四壁,屋里除了地上的一个床垫几乎什么都没有,其简陋凄凉让人见了心酸。当时Tonny从未在内地生活过,一来就领教了什么叫艰苦。没想到这个香港小伙子还能忍受下来。

  几个年轻的工程师,用报纸把四周的水泥墙糊了起来,这是唯一的装修。所用中英文报纸全部是IT技术类的,等闲人还看不懂。

  其实马云早就有话在先:“我许诺的是没有工资,没有房子,只有地铺,只有一天12个小时的苦活。”

  湖畔时代的作息时间是早9点到晚9点,每天12个小时,这是正常作息时间。每天都会有一个人早来一些,早走一些。加班时,每天要干16个小时甚至更多,而加班又很经常。每遇新版发布,加班是不可避免的。

  谢世煌说:“湖畔花园里有一个小会议室,可以打地铺,那时睡办公室的时间不比睡租房少。”




百年大业今奠基(4)




  工程师们更是如此。

  狮子说:“那时工作的确很辛苦。这帮女孩很吵,为了避免和女孩发生冲突,我们几个工程师关在一间小屋里,把工作时间调到晚上10点到凌晨4点,这时办公室里很安静。时常工作得太晚了,倒地就睡,就不回家了。”

  韩敏说:“每天早上打开门,就见地上横七竖八的都是人,要小心绕过去才行。”

  8个月后,到了1999年11月,还是这种状况。

  张璞是学英文出身的,做过7年外贸。1999年11月5日,他第一天到阿里巴巴面试,他回忆说:“到了湖畔花园后,感觉这个公司有点怪,像皮包公司。进出以后,感觉不好,黑灯瞎火(因为停电),门口摆着一堆鞋,房间的地毯上躺着20多人,有臭味……”

  湖畔时代,有一件小事让创业者难以忘怀。

  有一天,几个工程师工作到早上5点40,天亮了,大伙还没睡觉。不知是谁提出了一个疯狂的建议,几个人呼啸而出,打的来到西湖边。

  这些人被关了几个月了,没时间进城,更没时间到西湖来,跑出来有点像羊群出圈。当时正值早春,细雨霏霏,柳丝轻扬,良辰美景,让人心旷神怡。几个人跑到断桥上,大喊大叫,引吭高歌。宝宝提议跳舞,大伙没响应。在西湖上潇洒了一小时后,他们又跑到知味斋美美地吃了一顿,然后跑到新华书店,每人买了一个“背背佳”。尽兴而归,回来已经快10点了。

  几个人回到湖畔花园,发现所有其他员工都站在凉台向他们眺望,个个神情严肃。马云见到他们的第一句话是:“没事了,你们回来就好!”

  原来早上大家来上班,发现所有的工程师都不见了,服务器也死机了,没有打招呼,也没有留条。每天这会儿他们都是在地上呼呼大睡的。

  此情此景搞得大家莫名其妙,一些人还有点慌,甚至提出要报警,工程师失踪了可不是闹着玩的!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跑到凉台翘首远望。

  远游而归的工程师们急忙喊叫着解释他们出游的原因。

  这些年轻的工程师,能彻夜苦战,也能苦中取乐。半夜闲下来时,他们就玩杀人游戏,据说这个游戏能使每人的个性显露无遗。他们是网络高手,也是游戏高手,据说玩游戏领先外面一年。有时他们半夜看鬼片,看完就搞恶作剧。有一天,半夜12点,几个工程师在小区路边干聊,看见一个人走过来,就想吓他一下。在那个人快看见秋千时,他们把秋千高高荡起,然后赶快躲起来;那个人看见无人的秋千,吓得半死,赶快溜走了。

  湖畔时期,写程序的工程师们很辛苦,做客服的编辑们也很辛苦。做客服的每人都有一个个人邮箱,每人都有一个化名,所有给客户的邮件都是通过个人邮箱发出的。阿里巴巴一开始就坚持与客户一对一的在线沟通,用人沟通而不是用机器。彭蕾说:“那时的客服都是即时的。大家做客服做到了痴迷的程度,工作到半夜一两点,客户的信没有处理完就不回去。有时客户半夜两点收到邮件,很吃惊,问我们:是不是时间有问题?我们说:没有啊,我们都在线啊,客户非常感动。”

  可以说阿里巴巴一开始就坚持客户第一,就强调服务第一。那时,没有别的办法,只能靠人性化的服务争取客户。那时阿里巴巴很多新客户都是朋友推荐的结果。

  彭蕾说:“我那时也做客服。去年在客户培训会上发现了一个1999年的我的一个老客户。他是河北易县一个搞铸造的老板。听课时把正在读书的女儿也带来了,他想让女儿接他的班。这个老板一开始用阿里巴巴的免费服务,后来用收费的,包括收费最贵的服务,一直用了五年。”

  金媛影说:“在国际网上做客服做了9个月,后来换了岗位。直到现在还有一个1999年的客户给我来信。那时我们的邮件回复得非常快,客户很奇怪,问真有这样的人吗?”

  湖畔时代工作艰苦,生活也艰苦。每人每月500元工资,其实还是自己给自己发工资,因为发工资的钱是大家凑的。那时打车只敢打夏利,有时夏利富康没分清,为此还和司机争执。那时,张英住在翠园,离办公室3公里,3块钱的人力车不敢坐,每天走过来上班,走得满头大汗。为了节省电钱屋里只开一个取暖炉,程序员一边烤手一边写程序。




百年大业今奠基(5)




  开始大家定6块钱的盒饭,后来改成4块钱的,结果鸡块变质造成集体食物中毒,集体到医院打吊瓶。偶尔,大家到餐馆吃一顿,菜刚上来就一扫而光。每逢阿里巴巴新版发布,马云会亲自下厨房给大家做一道烧鸡翅。

  金建杭说:“条件艰苦一点没什么不好,会让机会主义者走开。”

  网站开始运转时,是谢世煌管财务。但小谢粗心大意,时常忘发工资,后来改为彭蕾管。

  若要用一个词来描述阿里巴巴创业者的工作状态,那就是“疯狂”。那时,没人计较投入产出,没人计较个人时间,甚至没人感到苦,反而觉得那段日子很开心很幸福。

  那会儿的阿里巴巴不像个公司,更像个家庭。马云不像老板,更像老师;大家不像员工,更像学生,更像兄弟姐妹。

  尽管阿里巴巴成立之初,马云也很严肃地告诫大家:“虽然你是Founder,是股东,但公司也可以不聘请你;如果你业绩不佳,也不一定能在管理岗位上做下去。当然你可以享受投资回报。”但大家不是因为担心不被聘用而玩命工作的。

  那真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激情来自何方?疯狂工作的动力又来自哪里?一位工程师幽默地答道:龟鳖丸!

  也许是马云点燃了他们的青春激情,也许是事业和梦想给了他们动力。做一个成功的网站,做一个伟大的公司!

  在艰难时刻,马云当然不会忘了时时激励自己的团队,不是用金钱(当时他们一贫如洗),而是用梦想和信念。马云永远是团队中信念最坚定的一个,初创的艰难时期如此,后来遭遇寒冬时也如此。

  马云说:“我们一定能成功。就算阿里巴巴失败了,只要这帮人在,想做什么一定能成功!”“我们可以输掉一个产品,一个项目,但不会输掉一个团队!”

  马云认为:“判断网络公司好坏的依据有三个:第一是团队,第二是技术,第三是观念。一个公司是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