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华人首富的财富传奇_李嘉诚全传 >

第33章

华人首富的财富传奇_李嘉诚全传-第33章

小说: 华人首富的财富传奇_李嘉诚全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时间,3G对于和黄来说成了一个负面的话题。有媒体甚至说,3G似乎已经成为和记黄埔香港公司头顶的一片阴云,这片阴云甚至遮住了一桩漂亮交易带来的光芒—如果不是因为3G, “和黄卖宝洁”净赚50倍的故事会被认为是李嘉诚财技又一次魔术般的精彩演绎,而不是屈就为和黄3G的丰厚“陪嫁”。

  2004年5月12日,和记黄埔香港公司宣布,作价150亿港元将手中持有的20%广州宝洁股权全部出售。和黄在公告中透露,该20%股权作价超过现金20亿美元(约合156亿港币)。这笔交易,一票赚走137亿港元,接近和黄2003年143亿港元的盈利。

  宝洁中国公共事务部张经理向记者介绍了这笔交易的背景:早在1988年,和黄与宝洁就在大陆成立了宝洁—和记有限公司,和黄持有该公司31%股权,宝洁持有另外的69%。1997年,和黄与宝洁对原协议进行了修改,和黄出售宝洁—和记10%权益给宝洁,双方股权比例变为宝洁持有宝洁—和记80%股权,而和黄持股下降为20%。

  在1997年的协议中,宝洁与和黄约定,给予宝洁认购权,可以在2007~2017年期间,收购和黄所持的剩下20%股权。

  对于宝洁提前3年就行使了认购权,宝洁张经理表示,宝洁非常看好其在中国的发展,宝洁近年来在大陆地区有非常好的发展速度,每年增长速度都在20%以上。因此,宝洁总部认为,与其几年后以更高价格收购这部分股权,不如提前收购以节约成本;另外,公司独资后将更有利于宝洁加强对中国区的经营管理、战略决策上的投入。

  而和黄新闻发言人张景如女士则表示,之所以交易提前,是因为和黄和宝洁协商后发现,现在进行交易符合双方的利益;同时,宝洁方面提供的收购价格比较有吸引力,在双方意愿一致的情况下才达成了此次交易。

  知情人士说,当初宝洁选择和黄作为进军内地的合作伙伴,主要是看中了其在内地政界和商界广泛的人脉。而16年的运营结果显示,宝洁—和记在中国内地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宝洁在广州、北京、上海、成都、天津等地设有十几家合资、独资企业,宝洁的飘柔、海飞丝、潘婷等已经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品牌。同时,宝洁连续多年成为全国轻工行业向国家上缴税额最多的企业。

  而和黄得到的回报也是惊人的。1988年,和黄帮助宝洁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时,即为今后的退出达成“分阶段行使多项认股权和认购权”的协议。1997年,和黄行使第一批认股权,其在1997年、1998年分别获得特殊溢利1。86亿和4。34亿美元;而在2004年6月,其行使最后一笔认股权后,仅仅就转让此合资项目收益而言就超过200亿港币。

  和黄董事总经理霍建宁形容这笔买卖是一个“让人牙根发软的肥鸡腿交易”,他否认出售宝洁是为了填补和黄3G业务的亏损,而主要是为股东创造价值。霍建宁笑呵呵地对记者说:“我们要的就是‘哗’地一声的感觉。”

  “哗”地一声之后,资本市场的热情似乎不高。和黄股票在逆市小涨两天之后,5月14日开盘价又跌回50港元以下至49。8港元。香港东泰证券研究部联席董事邓声兴表示,和黄接近  
200亿港元的3G业务亏损已经严重拉低了和黄的股价,如果不计3G业务,和黄传统的港口零售业务足够支撑至少58元的股价。

  对于和黄出售大陆宝洁股份,香港业界普遍认为与弥补3G亏损及现金流有关。在2003年,和黄3G电讯业务计入折旧及摊销后的税前亏损高达183亿港元;而据预计,2004年该公司在这一业务上的亏损将会超过去年。

  在和黄公布交易第二日,德意志银行发表研究报告,将和黄评级由“持有”调高至“买入”。德意志银行指出,和黄高价出售大陆宝洁股权获利137亿港元,完全抵消3G业务对和黄2004年盈利的影响。

  而大和证券认为,宝洁—和记是和黄的非核心资产,将其出售不会对和黄未来的零售业务有重要影响,抵消3G开业成本可能是促使和黄出售宝洁—和记的原因,交易应可以促进和黄零售业务的增长。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投资则宣布确认和黄债务的A3评级,前景维持负面。穆迪认为,和黄于交易完成时,将收取20亿美元,可温和加强该公司的财务弹性,但对和黄经常性现金流影响甚微。穆迪重申,和黄3G业务需要庞大资金,因此评级展望维持负面。

  和黄是1999年进入全球3G市场的,5年时间对3G的投资达到220亿美元。但截至2003年年底,反映在财务记录上的数字是3G业务亏损183亿港币,相当于每天烧掉5000万港币。虽然和黄已拥有香港地区、英国、澳洲、奥地利、丹麦、爱尔兰等十几张牌照,覆盖欧洲大多数国家,但3G似乎还没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在英国、香港地区运行阶段,因为手机品种不足、体积庞大、耗电量高、下载速度慢等缺陷,和黄的3G服务并没有取得消费者认同。而更重要的是,3G设想中的高利润来自于消费者对高级别语音、图像等多媒体内容的处理、传输的需求,但目前看来,这部分内容似乎并没有足够的诱惑力。在这种现状下,原本的高端路线最后却不得不选择大规模降价以赢得市场。

  在市场价格一降再降的同时,和黄却必须承受当年高价收购牌照带来的巨额资产摊销。2002年,和黄3G业务亏损20。7亿港元;2003年,3G亏损183亿港元,亏损急速上升7。8倍;2004年,和黄表示其3G亏损将是历年最高。

  基于这种背景,香港业界认为,自2004年以来,和黄采取的和记环电套现、宝洁—和记出售以及未来几个月将2G电信业务分拆上市,就是为了弥补其在3G领域的亏损。

  对于外界的评论,和黄发言人对记者强调,其出售大陆宝洁股权与3G无关,其交易主要是因为价格理想,也是为了对股东有交代。该发言人还说,和黄在2003年就融资100亿美元用于3G的投资储备,并无资金压力,对于3G业务,公司继续看好并准备加大投入。

  和黄发言人说:“和黄对3G的投资前景毋庸置疑,当年和黄投资Orange时,该公司因业绩亏损一样不被外界看好,但和黄却在其后通过出售Orange获得100多亿美元的利润。本次和黄对3G的投资一样有信心。”

  但市场耐心似乎一点点在消逝。大多数的证券分析师都认为,受3G的拖累,和黄2004年的盈利会下降60%以上。ING估计,计算分拆和记环球上市的收益,和黄的盈利将会跌至55亿美元,德意志证券的预测则是48亿港元。

  事实上,在2004年和黄的资产销售特殊收益单里,第一个项目正是1月份和记环球借壳上市,和黄配股套现13亿港元;第二个则是于2004年3月提交分拆和记环球2G业务二次上市申请,估计年中集资78亿港元,摩根大通估计和黄可以获利50亿港元;而5月份,和黄也向美国证监会登记,以方便出售其美国priceline股权。

  也就是说,宝洁中国股权一开始并不是和黄套现填补3G亏损,维持财务健康的第一选择。

  据悉,和黄可卖的资产至少有1888亿港元之巨,但为什么会是宝洁?

  与美国宝洁15年的合作,这已经是和黄第二次出售宝洁股权。1997年,和黄曾经将13%股权出售给美国宝洁,套现50。7亿港元,获得特殊收益47。62亿港元,当年合资公司的估值为390亿港元。7年后,合资公司的估值达到780亿港元,上升一倍。

  但是,正如里昂证券高级分析师danie schutte的疑问,虽然这是一笔很不错的交易,但投资者会更想要知道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出售,特别是中国消费品市场形势大好的时候?

  而ING金融香港分析员徐启棠认为,这桩提早实现的交易背后暗藏玄机。他认为,和黄出售宝洁股权应该有3个原因:

  1。和黄从合资公司赚得的利润由2002年1。2亿港元大幅上升到2003年的4。46亿港元,中国消费品市场爆炸性的增长,使得外资更加看好在中国的资产,和黄基于对外资的独资心态的把握,才敢于开出翻50番的高价;

  2。最让市场感到意外的是,原本可能承担2004年3G亏损的应该是分拆旗下2G业务上市计划,而非宝洁股权,这显示出投资者对于分拆上市并不是很有兴趣,同时说明分拆上市眼下并非最佳时机;

  3。和黄137亿港元特殊收入加上传统业务增长带来的盈利,在2004年和黄盈利将高达190亿港元,与2003年的143亿港元盈利相比,增长34%,这是自1999年和黄卖“橙”以来最高增  
长的一年,问题是,和黄需不需要这么大的盈利增长呢?如果需要的话,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2004年和黄在3G的实际亏损要大过预期。

  徐启棠作为香港最资深的IT分析师之一,跟踪和黄3G项目长达3年,但徐启棠对记者坦言,和黄的3G数据最难获得,资料太少,相关的营运数据少得可怜。

  和黄3G亏损到底有多少?和黄对此类数据一直是讳莫如深。除了160亿美元的牌照费可以查证以外,和黄在3G的投资尤其是营运成本只能依靠推算和估计。

  徐启棠推算,2003年和黄3G亏损应该为97亿港元,2004年则应该在125亿港元左右。东泰证券联席董事邓声兴则估计亏损总共约为200亿港元,一年的营运成本大约应该是在5000万港元。徐启棠和邓声兴依据的都是和黄公布的各地上客人数以及收费模式、补贴等。

  在这之前不久,徐启棠的一份感性体验报告吸引了很多的眼球。这份名为《我的3G体验》的分析报告结论直截了当:“3G”尚未为大众市场做好准备。

  徐启棠接受记者的电话采访时,用的就是3G电话。声音非常清晰,梁启棠对此很肯定,比如3G的视像通话服务表现最佳。但是,徐启棠坦言,有些后悔自掏腰包3980元去使用一项自己认为仍未成熟的服务。

  作为一个3G的初用者,徐启棠急不可耐地第一时间试尽3G的各项功能。而在“断断续续”地使用约8小时内,3G给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使用3G手机至少需要准备好3块电池。在一天之内共换了3次电池之后,徐启棠幽默地说:“或许,和黄3G的深层含义就是时刻准备好3块备用电池和3个充电器。”

  市场人士普遍不看好和黄的3G前景。投资银行Nomura更预测,和记黄埔可能在2006年年底退出亏损的3G移动电话业务。

  Nomura分析师Mark James认为,和记黄埔2004年的3G业务亏损将从2003年的23亿美元增加到27亿美元,和记黄埔的股东可能会要求更早一点退出3G业务。

  James称,很难看到H3G公司如何得到资本的经济回报。我们的评估是该公司将亏损630亿港元。我们的和记黄埔预测包括一个推测,即该公司将在2006年年底退出3G合资公司。

  Nomura投资银行的预测是在评级公司标准普尔发表同样的预测之后做出的。标准普尔的一位分析师称,他甚至不相信和黄的意大利分公司3Italia能够生存下去。这个公司是到目前为止吸引用户最成功的。和记黄埔战胜了欧洲的移动电话公司,于2003年首家在欧洲大陆的英国和意大利商业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