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菩提道次第广论集注 >

第22章

菩提道次第广论集注-第22章

小说: 菩提道次第广论集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入,如是方所定非有,空中非有海中无,亦非可住诸山间。」前后时中诸有情类,终为死摧等无差别,即如彼云:「尽其已生及当生,悉捨此身而他往,智者达此悉灭坏,当住正法決定行。」於其死主逃不能脱,非以咒等而能退止,如《教授胜光大王经》云:「譬如若有四大山王,坚硬穩固成就坚实,不坏不裂无诸陨损,至极坚强纯一实密。触天磨地从四方来,研磨一切草木本干及诸枝叶,并研一切有情有命诸有生者,非是速走易得逃脱,或以力退,或以财退,或以诸物及咒药等易於退却。大王,如是此四极大怖畏来时,亦非於此速走能逃,或以力退或以财退或以诸物及咒药等易於退却。何等为四,谓老病死衰。大王,老坏强壮,病坏无疾,衰坏一切圆满丰饶,死坏命根。从此等中,非是速走易得逃脱,或以力退或以财退,或以诸物及咒药等易於靜息。」②迦摩巴云:「现须畏死,临终则须无所恐惧。我等反此,现在无畏,至临终时,用爪抓胸。」


①《无常集》:《略论释》(二八六页):“诸阿罗汉彙集佛语之所成。”
②迦摩巴:噶当大德。


  思惟寿无可添,无间有減者。如《入胎经》云:「若於现在善能守护,长至百年或暂存活。」极久边际仅有尔许,纵能至彼,然其中间寿尽极速。谓月尽其年,日尽其月,其日亦为昼夜尽销,此等复为上午等时而渐销尽,故其寿命总量短少。此复现见多已先尽,所余寿量,虽刹那许亦无可添,然其损減,则遍昼夜无间有故。①《入行论》云:「昼夜无暂停,此寿恆损減,亦无余可添,我何能不死。」此复应从众多喻门,而正思惟。谓如织布,虽织一次仅去一缕,然能速疾完毕所织。为宰杀故,如牵所杀羊等步步移时,渐近於死。又如江河猛急奔流,或如险岩垂注瀑布,如是寿量,亦当速尽。又如牧童持杖驱逐,令诸畜类,无自主力而赴其所,其老病等,亦令无自在引至死前。此诸道理,应由多门而勤修习。如《集法句》云:「譬如舒经织,随所入纬線,速穷纬边际,诸人命亦尔。如诸定被杀,随其步步行,速至杀者前,诸人命亦尔。犹如瀑流水,流去无能返,如是人寿去,亦定不回还。艰劳及短促,此复有诸苦,唯速疾坏灭,②如以杖画水。如牧执杖驱,诸畜还其处,如是以老病,催人到死前。」如传说大觉行至水岸,谓「水③淅淅流,此於修无常极为便利」。说已而修。《大撸肪芬嘁远嘤餍担溉形蕹H缜镌疲谏愧艿裙巯罚谏傩腥缈盏纾萄缕俨妓偌残小埂S秩缢翟疲骸溉粲新阅芟蚰谒颊撸磺型馕铮抟徊晃允疚蕹!!构熟吨谑陆杂迹羰寄芤ń猓袈运嘉阊圆簧滴蘩妗H纰蒎饶Π驮疲骸涪匏邓家盐瓷旰问彼迹缛丈⒁荩乖蚧杷低铩!狗堑俦呶浪担に溃挫吨屑湫凶∥匀孀骱问拢薏粶p寿量之时。首从入胎,即无刹那而能安住,唯是趣向他世而行,故於中间生存之际,悉被老病使者所牵,唯为死故导令前行。故不应计於存活际,不趣后世安住欢喜,譬如从诸高峰堕时,未至地前空坠之际,不应欢乐。此亦如《四百颂释》引经说云:「⑦人中勇识如初夜,安住世间胎胞中,彼从此后日日中,全无暂息趣死前。」《破⑧四倒论》亦云:‘如从险峰堕地坏,岂於此空受安乐,从生为死常奔驰,有情於中岂得乐。’此等是显決定速死。


①《入行论》云:《入行论·忏悔品》卷二。
②如以杖画水:如在急流中,以杖画图,跡即逝去,不留痕跡。
③淅:音“析”。
④等观戏:等同观戏剧演出,喻无常也。
⑤迦摩巴云:迦摩巴批评弟子之语。
⑥说思已未生:汝说思已未生。
⑦人中勇识如初夜,安住世间胎胞中,彼从此后日日中,全无暂息趣死前:《四百论释·明破常执方便品第一》:“如《本生经》云:‘佛言,大王,众生於初夜入胎住世间,日日所作,都是在迅速不停地趣向於死。’”
⑧四倒:常乐我淨。


  思於生时亦无閒暇修行妙法,決定死者,谓纵能至如前所说,尔许长边,然亦不应执为有暇。谓无义中,先已耗去众多寿量,於所余存,亦由睡眠分半度迁,又因散乱徒销非一,少壮迁谢至衰耄时,身心力退,虽欲行法,然亦无有勤修之力,故能修法时实为少许。《入胎经》云:「此中半数为睡覆盖,十年顽稚,①念年衰老,愁叹苦忧及诸恚恼亦能断灭,从身所生多百疾病,其类非一亦能断灭。」《破四倒论》亦云:「此诸人寿极久仅百岁,此复初顽后老徒销耗,睡病等摧令无可修时,②住乐人中众生寿余几。」伽喀巴亦云:「六十年中,除去③身腹睡眠疾病,余能修法,尚无五载。」
①念:廿年。衰老:无勤修之力。
②住乐人中:身心安乐,堪修佛法。
③身腹睡眠疾病:身体之饮食、睡眠、疾病等事所花时间。


  如是现法一切圆满,於临死时唯成念境,如醒觉后,念一梦中所受安乐。若死怨敌定当到来,无能遮止,何故爱著现法欺诳。如是思已,多起誓愿,①決断必须修行正法。如②《本生论》所说而思:「嗟呼世间③惑,④匪坚不可喜,此⑤姑姆达会,亦当成念境。众生住於如是性,众生无畏极希有,死主⑥自断一切道,全无怖惧⑦欢乐行。现有老病死作害,大势怨敌无能遮,定赴他世⑧苦恼处,谁有心知思爱此。」《迦尼迦书》中亦云:「无悲愍死主,无义杀士夫,现前来杀害,智谁放逸行。故此极勇暴,猛箭无错谬,乃至未射放,当勤修自利。」


①決断必须修行正法:此是第一決断。
②《本生论》所说:昔佛为国王,国人迎王,往观花会,乃向臣民说此偈。
③惑:迷惑。


④匪坚:非坚。
⑤姑姆达会:盛大庆祝宴会。夜开花会,一年一度。
⑥自断一切道:无可逃脱。断:堵。
⑦欢乐行:(全无怖懼)反迷而作欢乐行。
⑧苦恼处:恶趣。


  第二思惟死无定期者,谓今日已后,百年以前,其死已定,然此中间,何日而来,亦无定期。即如今日,谓死不死,俱不決定。然心应执死亡方面,须发今日定死之心。以念今日決定不死,或多分不死,其心则执不死方面,便专筹备久住现法,不能筹备后世之事,於此中间为死所执,须带忧悔而没亡故。若日日中筹备死事,则多成办他世义利,纵不即死,造作此事亦为善哉,若即死者,则此尤其是所必须,譬如自有能作猛利损害大敌,从此时期至彼时期,知其必至,然未了知何日到来,须日日中作其防慎。
  若日日中,能起是念,今日必死,下至能念多分是死,则能修作,所当趣赴后世义利,不更筹备住现世间,若未生起如此意乐,於现世间见能久住,便筹备此,而不修作后世义利。譬如若念久住一处,则计设备住彼所须,若念不住当他往者,则当备作所趣之事,故日日中,定须发起必死之心。
  此中分三。思赡部洲寿无定者,总之①俱卢寿量決定,②诸余处者各各於自,能住寿量,虽无決定,然亦多数能得定限。赡部洲寿极无定准,③劫初寿数,经无量年,今后须以满十岁为寿长际,即於现在老幼中年,於何时死,皆无定故。如是亦如④《俱舍论》云:「此中寿无定,末十初无量。」《集法句》云:「上日见多人,下日有不见,下日多见者,上日有不见。」又云:「若众多男女,强壮亦殁亡,何能保此人,尚幼能定活。一类胎中死,如是有产地,又有始能爬,亦有能行走,有老有幼稚,亦有中年人,渐次当趣没,⑤犹如堕熟果。」应当作意所见所闻,若诸尊重,或友伴等,寿未究竟,忽由内外死缘,未满心愿而死。念我亦定是如是法,应数思惟应令发生必死之心。


①俱卢:北洲。俱卢寿量決定:《俱舍論頌疏》卷十一:“北洲定千年。释曰:北俱卢洲人定寿千岁。”
②诸余处者:《俱舍論頌疏》卷十一:“西东半半減。释曰:西牛货洲人寿五百岁,东胜身洲,人寿二百五十岁。”
③劫:住劫。
④《俱舍论》:《俱舍论》卷十一。
⑤犹如堕熟果:佛偕比丘入林,見樹墮果,说人命不坚、无常,如堕熟果。


  思惟死缘极多,活缘少者。谓於此命有多违害,谓①诸有心及诸无心,若诸魔属,人非人等,众多违害,及旁生类,损此身命,亦有多种。彼等如何违害之理,如是内中所有诸病及外大种违损之理,皆应详思。复次自身由四大种成,彼等亦复互相违害,诸大种界若不平等,有所增減能发诸病,而夺命根,此诸违害,是与自体,俱生而有,故於身命无可安保。如是亦如《大涅槃经》云:「言死想者,谓此命根,恆有众多怨敌围绕,刹那刹那渐令②衰退,全无一事能使③增长。」《宝鬘论》亦云:「安住死缘中,如灯处风内。」《亲友书》亦云:「④若其寿命多损害,较风激泡尤无常,出息入息能从睡,有暇醒觉最希奇。」⑤《四百论》亦云:「无能诸大种,生起说名身,於诸违云乐,一切非应理。」现是五浊极浓厚时,修集能感长寿久住大势妙业,极其稀寡,饮食等药,势力微劣,故皆少有能治病力,诸所受用,安然消后,能长身中诸大种分,势用亏減,故难消化,纵能消已亦无大益,资粮寡集,恶行尤重,念诵等事,势力微劣,故延寿等,极属难事。又诸活缘,亦无不能为死缘者,为不死故,求诸饮食房舍伴等,此复由其受用饮食太多太少及不相宜,房舍倒塌,亲友欺侮,是等门中而成死缘,故实不见有诸活缘,非死缘者。


①诸有心及诸无心:《略论》作“有情无情”。“若诸魔属”至“违害之理”属有情之违害。
《略论释》(二九三页):“又有无情之属於外缘者,如水火风災,崖崩石墜之害。属於内缘者,如大种失调,(生诸疾病)。”
②衰退:命根衰退。
③增长:命根增长。
④若其寿命多损害……有暇醒觉最希奇:《亲友书略释·别说慧学·生起出离心》:“佛经云:‘人命在呼吸间’,刚才还在一呼一吸,仍然停留於今世,但是呼吸一停,就马上到后世去了,所以人们在熟睡中未死,清晨仍能起床,诚为稀有之事。已经了知死期无定之理,宜当精勤修习。”
⑤《四百论》亦云:“无能诸大种,生起说名身,於诸违云乐,一切非应理。”:《四百论·破乐执品第二》。
《四百论释》:“四大种随一大种皆无能力成为自己的身,要诸大种和合乃可说名为身的生起。”“四大种彼此互相损恼,互不相顺,而又能相违地和合在一起,对这和合身聚说名为乐,毕竟不应道理。”
“四大本如怨敌,互斗难调,斗至无力时,暂时平稳调和,以此即云乐,然不可靠,故云非应理。”
  复次存活即是趣向於死没故,活缘虽多,然无可凭。《宝鬘论》云:「死缘极众多,活缘唯少许,此等亦成死,故当常修法。」
  思惟其身极微弱,故死无定期者。身如水沫,至极微劣,无须大损,即如名曰芒刺所伤,且能坏命,故由一切死缘违害,是极易事。《亲友书》云:「①七日燃烧诸有身,大地须弥及大海,尚无灰尘得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