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菩提道次第广论集注 >

第25章

菩提道次第广论集注-第25章

小说: 菩提道次第广论集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朴辏平堤咛垦蹋鞣沙阊捉鸶帐鹕缟两奠渡怼H缺蒲┓滓嘌兹龋人浠鹨嗔詈鸵党墒焖廾桑洞酥种纸缘叩埂U肟谖蘖坑裳梗嗾咚湟蠛K粗量砉阊屎砟冢冖薅镜嗡で!


①依:依止,离不开。
②近:切身。
③欲乏:愿望不遂。
④无治饥渴寒热劳,怖畏所生极暴苦:无法对治之饥、渴、寒、热、劳困、怖畏等所生极猛烈之苦痛。
⑤末拉耶:玛拉耶山,香山,产名药。
⑥毒:毒火。


  其寿量者,《本地分》及《俱舍论》说,鬼以人间一月为一日,乘此自年能至五百。《亲友书》云:「常无间息受众苦,由其恶行坚业索,繫缚一类有情寿,五千及万终不死。」其《释》说为一类饿鬼寿量五千,或有一类寿量万岁。《本地分》说,三恶趣中身量无定,由其不善增上力故,大小非一。若思如是恶趣众苦,应作是念,现在探手煻煨之中住一昼夜,或於严冬极寒冰窟,裸而无衣,住尔许时,或数日中不用饮食,或蚊虻等,哳咬其身,尚且难忍,何況寒热诸那落迦,饿鬼旁生互相吞噉,是等众苦,我何能忍。度现在心,①乃至未能转变心意,起大怖畏,应勤修习。若虽知解,或未修习,或少修习,悉皆无益。如②《事阿笈摩》说:③庆喜妹家二甥出家,教其读诵,彼读数日,懈怠不读,附与目犍连子,仍如前行。庆喜嘱曰,应令此二意发厌离。目犍连子引至昼日所经处所,化为有情大那落迦,彼等闻其斫截等声,遂往观视,观见斫截所有众苦,又见彼处有二大镬,涌沸腾然。问云:此中全无入者耶,报云:阿难陀有二甥,既出家已,懈怠废时,死后当生此中。彼二慌恐,作如是念:设若知者,现或置入,次返目犍连子处,详白所见。目犍连子告云:二求寂,若此过患,若余过患,悉是由其懈怠所生,当发精进。彼二遂发精进,若未食前,忆念地狱,则不饮食,若於食后而忆念者,即便呕吐。又引至余昼经行处,於余一处,化为诸天,彼由闻其琵琶等声,遂往观视,见有天宫,天女充满而无天子,问其无有天子因缘,答云:阿难陀有二甥,既出家已,发勤精进,彼二死后,当生此中。彼二欢喜,还白目犍连子。教曰:二求寂,若此胜利,若余胜利,悉从勤发精进而生,应发精进。次发精进受圣教时,见如前引,《真实相应经》中宣说,从诸善趣而生恶趣。问云:圣者,我等若从人天之中死后复生三恶趣耶。告云:二贤首,乃至未能断诸烦恼,尔时於其五趣生死,如④轳辘理,应须轮转。彼二厌离,作是白云:今后不行诸烦恼行,惟愿为说如是正法。目犍连子为说法已,证阿罗汉。


①乃至未能转变心意,起大怖畏:示修行之量。
②《事阿笈摩》:《律经本事教》。
③庆喜:阿难。
④轳辘:音“lu鹿 l”戮”。井上绞汲之器。


是故能灭懈怠,能发精进,勤修正道,策发其意,令希解脱,及证解脱,其根本因者,谓①讚修苦。纵有大师现住世间,於此教授,更无过上而可宣说,即於此中,发生下中士夫意乐,次第极显。淨修②心量,亦是乃至未起③如是意乐以来,应须恆常励力修习。内隖嗉巴亦云:「应观能生④彼中之因,先作未作,现作未作,为念不念,当来应作,若先已作,或现正作,或念后时,而当作者,则当生彼。若生彼中,尔时我当何所作耶,我能忍乎。作是念已,作意思惟,必须令其脑浆炎热,起坐⑤慞慌,无宁方便,随力令发畏怖之心。’此是切要,现得善身,若如是思,能淨先作,未来減少。先所作善,由猛欲乐,发愿令转增长繁多。诸当新作堪能趣入,则日日中能使暇身具足义利。若於现在不思彼等,堕恶趣时,虽求从彼畏怖之中,救护依处,然不能得。尔时於其应不应作,无慧力故,不能取捨。⑥如《入行论》云:「若时能行善,然我未作善,恶趣苦蒙蔽,尔时我何为。」⑦又云:‘谁从此大畏,能善救护我,睜其恐惧眼,四方觅归依。见四方无依,次乃徧迷闷,彼处非有依,尔时⑧我何为。故自今归依,诸佛众生怙,勤救众生事,大力除诸畏。」此仅粗分,广如《⑨念住经》说。定须观阅,数数观阅,於所观阅,应当思惟。


①讚修苦:讚歎修苦是无上法,三乘修法,皆基於斯。
②心量:程度。
③如是意乐:如是厌离意乐。
④彼中:三苦道。
⑤慞慌:彷徨、疑惧。
⑥如《入行论》云:《入行论·不放逸品》卷四。


⑦又云:见《入行论·忏悔品》卷二。
⑧我何为:毫无办法。
⑨念住:四念住——苦谛真实内涵。


 第二习近后世安乐方便分二:一趣入圣教最胜之门淨修归依,二一切善乐所有根本发深忍信。 初中分四:一由依何事为归依因,二由依彼故所归之境,三由何道理而正归依,四既归依已所学次第。  今初
  因虽多种,然於此中是如前说,於现法中速死不住,死殁之后,於所生处亦无自在,是为诸业他自在转。其业亦如①《入行论》云:「如黑暗依阴云中,刹那电闪极明显,如是佛力百道中,世间福慧略发起,由是其善唯羸劣,恆作重罪极强猛。」诸白淨业势力微劣,诸黑恶业至极强力,故堕恶趣。由思此理,起大畏怖,次令发生求依之心。犹如陈那菩萨云:「安住②无边底,生死大海中,贪等极暴恶,③大鲸嚼其身,今当归依谁。」总为二事:一由恶趣等自生怖畏,二深信三宝,有从彼中救护堪能。故若此二,唯有虚言,则其归依亦同於彼。若此二因,坚固猛利,则其归依亦能变意,故应励力勤修二因。
①“《入行论》云”一颂:见《入行论·讚菩提心功德品》卷一。如黑暗依阴云中:指黑业。刹那电闪极明显:指白业。
《入行论广解》译作:“犹如长夜黑暗阴云覆,刹那电闪万象暂显明,如是以佛神力加持故,世人福慧万一须臾生。如是常以微弱之善根,极难对抗罪障大势力,是时若无圆满菩提心,余善威力何能遮彼罪。”
②无边:显其广。无底:显其深。
③大鲸嚼其身:指贪等烦恼。


 第二由依彼故所归之境分二:一正明其境,二应归依此之因相。  今初
  如《百五十颂》云:「若谁一切过,毕竟皆永无,①若是一切种,一切德依处。设是②有心者,即应归依此,讚此恭敬此,应住其圣教。」谓若有一,能辨是依非依慧者,理应归依,无欺归处佛薄伽梵,由此亦表法及僧宝。如③《归依七十颂》云:「佛法及僧伽,是求脱者依。」


①若是一切种,一切德依处:《略论》:“谁於一切中,住一切功德。”
②有心者:具慧,能辨是非依处者。
③《归依七十颂》:月称菩萨著。
  应归之相分四,初者谓自即是,①极调善性,已能证得②无畏位故。若未得此,则如③倒者依於倒者,不能从其一切畏中救护他故。第二者谓於一切种,度所化机,善方便故。此若无者,纵往归依,亦不能办所求事故。第三者谓具大悲故,此若无者,虽趣归依,不救护故。第四者谓以一切财而兴供养,未将为喜,要以正行而修供养,乃生喜故。此若无者,则定顾视先有恩惠,不与一切作归处故。总之一自正解脱一切怖畏,二善巧於畏度他方便,三普於一切无其亲疏,大悲徧转,四普利一切有恩无恩,是应归处。此亦唯佛方有,非自在天等,故佛即是所归依处。由如是故,佛所说法,佛弟子众皆可归依。由是若於④《摄分》所说此诸理上,能引定解,专心依仰,必无不救,故应至心发起定解。由能救自二种因中,外支或因,无所缺少,大师已成,⑤然是内支,未能实心持为归依,而苦恼故。是故应知,虽未请求,由大悲引,而作助伴,复无懈怠,无比胜妙真归依处,⑥现前安住,为自作怙,故应归此。


①极调善性:极善调伏自心。
②无畏位:《略论释》(三六四页):“佛自断二障尽淨,证得无怖畏果位。”
③倒者依於倒者:如跌倒的人,依靠另一个跌倒的人,是无法站起来的。
④《摄分》:《略论》:“(依《戒经》)《摄決择(分)》”。
⑤然是内支,未能实心持为归依,而苦恼故:
《略论》:“於二因中,虽外因无缺,然以内因至诚归依之心不生,则唯是其苦矣。”
《略论释》(三六五页):“内因不具,外因虽长在目前,仍不免於流转。”
⑥现前安住:十方诸佛皆同。


《讚应讚》云:「①自宣我是汝,无怙者②助伴,由大悲抱持,一切诸众生。大师具大悲,有愍愿哀愍,勤③此无懈怠,有谁与尊等。④汝是诸有情,依怙⑤总胜亲,不求尊为依,故众生沉溺。若正受何法,下者亦获利,能利他诸法,除尊非⑥余知。一切外支力,尊已正成办,由内力未全,愚夫而受苦。」


①自:佛。
②助伴:作助伴。
③此:悲愿摄众生。
④汝:导师薄伽梵。
⑤总胜亲:殊胜亲眷。能使一切众生,得究竟安乐。
⑥余:外道。


 第三由何道理而归依者。《摄決择》中略说四事:一知功德,二知差别,三自誓受,四不言有余而正归依。初知功德而归依者,须能忆念归处功德,其中有三:一佛功德,二法功德,三僧功德。  今初分四
  身功德者,谓正思念诸佛相好,此亦应如《喻讚》所说,而忆念之。如云:「相庄严尊身,殊妙眼甘露,如无云秋空,以星聚庄严。能仁具金色,法衣端严覆,等同金山顶,为①霞云缚缠。尊怙②无严饰,面轮极光满,离云满月轮,亦莫能及此。③尊口妙莲花,与莲日开放,蜂见疑莲华,当如悬索转。尊面具金色,洁白齿端严,④如淨秋月光,照入金山隙。应供尊右手,为轮相殊饰,由以手安慰,生死所怖人。能仁撸惺保闳缑盍』说厣希文苎稀!


①霞云缚缠:彩霞而围绕。
②无严饰:虽不庄饰。
③尊口妙莲花,与莲日开放,蜂见疑莲华,当如悬索转:
《略论》:“佛口如莲花,日照而开敷,蜂见以为莲,不犹豫而住。”
《广论译释》:“佛的嘴唇,红似莲花,当莲花被日照的时候绽放,蜜蜂看到这两者时,分不清哪个是真正的莲花,而犹豫不決。”
④如淨秋月光,照入金山隙:《略论》:“犹如金山峡,无垢月光入。”


  语功德者,谓随世界,所有有情,同於一时,各各申一異类请问,能由刹那心相应慧,悉皆摄持以一言音,答一切问,彼等亦能各随自音,而生悟解。应思惟此希有道理。如《谛者品》云:「若诸有情於一时,发多①定语而请问,一刹那心徧证知,由一音酬各各问。由是应知胜导师,宣说梵音於世间,此能善转正法轮,尽诸人天苦边际。」又如《百五十颂》云:「观尊面可爱,从彼闻此等,极和美言音,②如月注甘露。尊语能靜息,贪尘③如雨云,拔除瞋毒蛇,等同④妙翅鸟。摧坏极无知,翳障如日光,由摧我慢山,故亦等金刚。见⑤义故无欺,无过故随顺,善⑥缀故易解,尊语具善说。且初闻尊语,能夺闻者意,次若正思惟,亦除诸贪癡。⑦庆慰诸匮乏,亦放逸者归,令乐者厌离,尊语⑧相称转。能生⑨智者喜,能增中者慧,能摧下者翳,此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