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菩提道次第广论集注 >

第8章

菩提道次第广论集注-第8章

小说: 菩提道次第广论集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つ蚜疲⒚屠啵暗然蟛。冻な敝校茨展剩侗擞π肓酥遣 "蒎饶Π驮疲骸涪奕舴鞘凳拢魇凳滦蓿涑深嵉埂"呷辉馊荆笄≈破龋∈萍兀业染刮弈苤允遣≌摺!


①《入行》:寂天菩萨造。语出《入行论·忏悔品》卷二。
②常:通常。
③百过:一切过,众多之过失。
④延长:病期漫长。
⑤迦摩巴:噶当派格西。
⑥若非实事,作实事修:无而谓有,固是颠倒。
⑦然遭三毒……我等竟无能知自是病者:今有三毒重病,而且极其猛烈,曾无所知,岂不更为颠倒。
*昂旺堪布云:“凡心生不安,即癡烦恼之现行相,须行者善自体察方知。”(《略论释》六五页)




  二於说法师住如医想者。如遭极重风胆等病,便求善医,若得会遇,发大欢喜,随教听受恭敬承事。如是於宣说法善知识所,亦应如是寻求,既会遇已,莫觉如负担,应持为庄严,依教奉行,恭敬承事。《摄德宝》中作是说故:「故①诸勇求胜菩提,智者定应摧我慢,如诸病人亲医治,亲善知识应无懈。」


①诸勇求胜菩提智者:修佛法二要件:一、正知见,二、精进心。


  三於所教诫起药品想者。如诸病者,於其医师所配药品,起大珍爱。於说法师,①所说教授,及其教诫,②见重要已,应多励力,珍爱执持,莫令由其忘念等门,而致损坏。


①所说教授,及其教诫:《略论释》(六六页):“教授即开示,谓说前所未说者。……教诫谓随念,即已说者重为叮咛,俾令不忘。”
《俱舍论颂疏》卷一:“教是教授,令人修善;诫是诫勗,令人断恶。断恶修善,故名教诫。”
②见重要已……而致损坏:学法真正目的,在淨化身心。
  四於①殷重修起疗病想者。犹如病者,见若不服医所配药,病则不瘥,即便饮服。於说法师所垂教授,若不修习,亦见不能摧伏贪等,则应殷重而起修习,不应无修,唯爱多积異类文辞,而为究竟。是亦犹如害重癞疾,手足脱落,若仅习近一二次药,全无所济。我等自从无始,而遭烦恼重病之所逼害,若依教授义,仅一二次,非为完足,故於②圆具一切道分,应勤励力,③如瀑流水,以观察慧,而正思惟。如大德月大阿闍黎《讚悔》中云:「此中心亦恆愚昧,长时习近重病④疴,如具癞者断手足,依少服药有何益。」由是於自作病者想,极为切要。如有此想,余想皆起。此若仅是空言,则亦不为除烦恼故,修教授义,唯乐多闻,犹如病者,求医师已,而不服药,若唯爱著所配药品,病终无脱。《三摩地王经》云:「诸人病已身遭苦,无数年中未暂离,彼因重病久恼故,为疗病故亦求医。彼若数数勤访求,獲遇黠慧明了医,医亦安住其悲愍,教令服用如是药。受其珍贵众良药,若不服用疗病药,非医致使非药过,唯是病者自过失。如是於此教出家,徧了⑤力根靜虑已,若於修行不精进,不勤现证岂涅槃。」又云:「我虽宣说极善法,汝若闻已不实行,如诸病者负药囊,终不能医自体病。」⑥《入行论》亦云:「此等应⑦身行,唯言说何益,若唯诵药方,岂益诸病者。」故於殷重修,应当发起疗病之想。言殷重者,谓於善知识教授,诸取捨处,如实行持。此复行持,须先了知,知则须闻,闻已了知所有须要,即是行持。故於闻义,应随力能,而起行持,是极扼要。


①殷重:殷切、慎重。
②圆具一切道分:圆满无缺之教授。
③如瀑流水:昼夜不断,一味勇进。
④疴:音“科”。
⑤力根靜虑:五根、五力、四禅八定等,修行之法相名词也。意谓虽徧学解了,而不精进修行、求证,岂能证得涅槃。
⑥《入行论》:《入行论·守护正知品》卷五。
⑦身行:兼摄语、意,谓应三业奉行。


如是亦如《听闻集》云:「设虽有多闻,不善护尸罗,①由戒故呵彼,其闻非圆满。设虽闻寡少,能善护尸罗,②由戒故讚彼,③其闻为圆满。若人既少闻,不善护尸罗,由具故呵彼,其禁行非圆。若人闻广博,及善护尸罗,由俱故讚彼,其禁行圆满。」又云:「虽闻善说知心藏,修诸三昧知④坚实,若⑤行放逸令⑥粗暴,其闻及知无大义。若喜拢咚捣ǎ碛锶缰鹫校堑染呷逃寻橄玻さ梦泞咧税丁!埂度胺⒃錾弦饫帧芬嘣疲骸涪辔轿沂藿窈巫鳎馐狈灿奁鹩腔冢传@⑨根底极苦恼,此是爱著言说失。」又云:「如有处居观戏场,谈说其余勇士德,自己失坏殷重修,此是爱著言说失。」又云:「甘蔗之皮全无实,所喜之味处於内,若人嚼皮故非能,獲得甘蔗精美味,如其外皮言亦尔,思此中义如其味,⑩故应远离言说著,常不放逸思惟义。」


①由戒故:由不善护戒故。
②由戒故:由善护戒故。
③其闻为圆满:圆满谓够格、殊胜。昂旺堪布:“闻者总以不失戒为圆满。”
④坚实:藏语:心要,精华。
⑤行放逸:行十恶。
⑥粗暴:粗重、暴恶,如狂象。
⑦知彼岸:终必证果,登彼岸义。
⑧谓我失修今何作:我无修行今云何。
⑨根底:心要。
⑩故应远离言说著,常不放逸思惟义:帕繃喀大师设‘教油子’喻,极堪深思:“应该致力於实修而不是单注重於文字。如若不然,没有比这个更能使我们成为‘教油子’的原由了。据说听闻数量多而修习数量少乃‘教油子’之因。我们在最初听法的时候,似乎觉得有些受益,但如果不以经常回忆和修习来加以巩固的话,以后再听时,这种感觉便会较以前減弱些,每次听讲,感觉愈来愈弱,最后发展成不论所闻之法是如何精深,都会以为全是老生常谈,因而对自心没有丝毫的益处;这时候就变成‘教油子’了,那是很下流的。”(《掌中解脱》一二九页)
不放逸:昂旺堪布:“云不放逸者,谓应常守十善道,远十恶道。”


  ①五於如来所住善士想者。②随念世尊是说法师,发起恭敬。


①於如来所住善士想者:最早宣说本法的佛陀,现证诸果与道,为人如实宣说,开示取舍关要,丝毫无误,是“善士夫”。以此心态而修“念佛”。另说:善士指上师,当思上师为释迦佛化身。(《掌中解脱》一三一页)
②随念世尊是说法师:《略论》:“随念说法者如薄伽梵。”


  六於正法理起久住想者,作是思惟,何能由其闻如是法,令胜者教,久住於世。


*《掌中解脱》(一三二页):五想是修忆念如来恩德,六想是修报答佛恩。


  复次於法若讲若听,将自相续若置余处,另说余法,是则任其讲何法事,不关至要。故须正为決择自身,而听闻之。譬如欲知面上有无黑污等垢,照镜知已即除其垢。若自行为,有诸过失,由闻正法现於①法镜,尔时意中便生②热恼,谓我相续何乃至此。次乃除过,修习功德,是故须应随法修学。③《本生论》云:「我鄙恶行影,明见於法镜,意极起痛恼,我当趣正法。」是如④苏达萨子,请⑤月王子宣说法时,菩萨了知彼之意乐,⑥成闻法器而为说法。总之应作是念发心,谓我为利一切有情,愿当成佛,为成佛故,现见应须修学⑦其因,因须先知,知须听法,是故应当听闻正法,思念闻法胜利,发勇悍心,断器过等而正听闻。


①法镜:听闻正法,犹如照镜,谓从听闻正法中,能检验自己三业,有诸过失。法即是镜,持业释也。
②热恼:心极不安貌。
③《本生论》:详见《掌中解脱》(一三二…一三六页)。
④苏达萨子:斑足王。
⑤月王子:佛本生。
⑥成闻法器:断三过,依六想。
⑦其因:成佛之因。


第二说法轨理分四:一思惟说法所有胜利,二发起承事①大师及法,三以何意乐加行而说,四於何等境应说不说所有差别。  今初


①大师:佛。


  若不顾虑利养恭敬名等染事,而说法者胜利极大。《劝发增上意乐》中云:「慈氏,无染法施,谓不希欲,利养恭敬,而施法施。此二十种是其胜利。何等二十,谓一①成就念,二成就②胜慧,三成就③觉慧,四④成就坚固,五⑤成就智慧,六随顺证达⑥出世间慧,七贪欲微劣,八瞋恚微劣,九愚癡微劣,十⑦魔罗於彼不能得便,十一诸佛世尊而为护念,十二诸非人等於彼守护,十三诸天於彼助发威德,十四诸怨敌等不能得便,十五其诸⑧亲爱终不破离,十六⑨言教威重,十七其人当得无所怖畏,十八得多喜悦,十九智者称讚,二十其行法施是所堪念。」於众经中所说胜利,皆应至心发起胜解。其中成就坚固者,新译《集学论》中,译为成就胜解,诸故译中,译为成就勇进。


①成就念:《掌中解脱》(一四O页):“意为不忘失正法。”念:正念。
②胜慧:《掌中解脱》(一四O页):“意为胜义修所成定解慧。”修所成慧。
③觉慧:《掌中解脱》(一四O页):“意为世俗思所成定解慧。”思所成慧。
④成就坚固:《掌中解脱》(一四O页):“意为不能劫夺。”成就胜解。
⑤成就智慧:《掌中解脱》(一四O页):“指资粮道和加行道位的世间智。”
⑥出世间慧:《掌中解脱》(一四O页):“指见道和修道位的智慧。”
⑦魔罗於彼不能得便:内由贪等微劣,外有诸佛护念,非人守护等,故魔不得便。
⑧亲爱:指以淨法相亲之法眷,非同世间有漏亲爱。
⑨言教威重:戒德庄严,复由承传法流所加持故。
*⑴等流果有六:成就念,成就胜慧,成就觉慧,成就坚固,成就智慧,随顺证达出世间慧;⑵离繫果有四:贪欲微劣,瞋恚微劣,愚癡微劣,魔罗於彼不能得便;⑶增上果有九:诸佛世尊而为护念,诸非人等於彼守护,诸天於彼助发威德,诸怨敌等不能得便,其诸亲爱终不破离,言教威重,其人当得无所怖畏,得多喜悦,智者称讚;⑷異熟果有一:其行法施是所堪念。


  发起承事大师及法者。如薄伽梵说《佛母》时,自设座等,法者尚是诸佛所应恭敬之因,故应於法,起大尊敬,及应随念大师功德及其深恩,起大敬重。
  以何意乐加行而说中,其意乐者,谓应安住《海慧问经》所说五想。谓一於自所应起医想,二於法起药想,三於闻法者起病人想,四於如来所起善士想,五於正法理起久住想,①及於徒众修习慈心。应断②恐他高胜嫉姤,推延懈怠,数数宣说所生疲厌,讚自功德举他过失,於法悭悋,③顾著财物谓衣食等。应作是念,为令自他得成佛故,④说法功德,即是我之安乐资具。其加行者,谓先沐浴具足洁淨,著鲜淨服,於其清洁悦意处所,坐於座已,若能诵持伏魔真言,《海慧经》说则其周匝百踰缮那,魔罗及其魔众诸天所不能至,纵使其来亦不能障,故应诵咒。次以舒颜,⑤具足审定义理所有喻因至教,而为宣说。⑥《妙法白莲经》云:「智者常应无嫉姤,说具众义和美言,复应远离诸懈怠,不应起发厌患想。智者应⑦离一切慼,应於徒众修慈力,晝夜善修最胜法,智以俱胝阿庾喻。令众爱乐生欢喜,於彼终无少希欲,亦不思欲诸饮食,噉嚼衣服及卧具。法衣病缘医药等,於诸徒众悉无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