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

第132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132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下三百多人,对佛教就有很好的印象。我一句话不要说,自然就有很好的印象。我是很顽固的人,很不容易接受别人意见的人,居然接受佛教,还真的把头剃了,出了家。我完全没有忌讳,出家之后,我还回到我的老单位常常去玩玩,去看看他们。
  所以实实在在讲,境界不一样,能够和睦相处在一处,境界各个不相同,各个不相碍。和平哪有不能落实的道理!和平要如何能落实?除了教育之外,没有第二个办法,而且这个教育,不是少数人的教育。在古时候的社会,帝王专治的时代,只要少数统治人明了、觉悟就行了,整个世间人都得福。现在是民主自由开放,少数统治者明了没用处。所以在现在这个社会上,教化众生的对象是全民教育。好在现在全民教育不难,用网际网路、用卫星电视就能做到。
  可是世界上人口将近七十亿,我们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宗教信仰。所以今天的教学要多元化,要用多种的语言,要用多种的教材。不管教材有多少、语言有多少,但是方向、目标决定是相同,那就是「和睦相处,平等对待」。我们说这八个字,诸位就晓得,这八个字是与自性空寂、与大道、与神圣是完全相应的。人能行道,走到哪个地方都走得通。尽管文化不相同,宗教信仰不一样,他都欢迎你,都不把你当外人,你履行在道德上,这通,畅通无阻。不但你在人间、在这个地球上畅通无阻,你在九法界里头也畅通无阻。现在科学家讲,在不同维次空间也畅通无阻,这才真正显示出道学之尊贵,怎么能不学!
  所以我们对六根不再执著、不再分别,内解脱了。外面的六尘也不再分别,也不再执著,离分别、执著,真的离了,放下了。但是跟一般人往来,往来还一样,随顺众生的执著而执著,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你要不随顺,你就跟这些众生格格不入,就产生障碍,所以随缘,随缘就没有障碍。你说这是一枝笔,我随顺你,我也说这是一枝笔,冲突就没有。你执著这是一枝笔,我一定说这不是的,这不是笔,我们两个不就要打架,冲突就发生了;随顺,「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真正放下的人他懂得什么?不但笔这个名不可得,相也不可得。《金刚经》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相真的当体皆空,了不可得,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但是凡夫怎么会知道?我们现在大乘经读多了,虽然没有悟入,接近了,相似了,我们明白这个理。对事的看法慢慢在转变,知道所有一切现象「梦幻泡影」,事相有,体性无,体性是空寂的。性空,相有;理空,事有。但是性相不二,理事一如,它没有妨碍,理事无碍,性相无碍。这愈讲愈深,这才是事实真相。所以我们用,用中。中有没有?中也没有,你可不能分别有个中,执著有个中,那你就错了。所以在大乘法里常讲,「两边不著,中道不存」,两边离开了,你还执著个中道,你又有个执著,总是不能完全放下。所以清凉在此地跟我们讲,「根尘两亡,内外解脱」。内不再分别、执著根,内解脱;外不再执著六尘,外解脱了。内外都解脱,这是什么境界?法身菩萨的境界。但是这个地方经文不是讲法身菩萨,是讲诸佛如来,是讲的佛,最高的果位。
  这八个字「即上句释下句」,上句是「根尘两亡」,下面是「内外解脱」,根尘两亡,内外才解脱,根跟尘没有完全放下,你内外都有烦恼缠缚。你看看我们现在,内受六根,眼耳鼻舌身这六根,里面还有五脏六腑,我们受他的拘束,不自在。饮食起居稍微不小心,哪个地方就出毛病,我们就要受痛苦了,这是你内没有解脱。外面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看到之后生烦恼,你外没有解脱。外面的情形复杂,里面情形是也不简单!
  要怎样才能解脱?清凉在此地跟我们说的好,「由契性空,故亡根尘」,这就是教给我们方法。所以你一定要知道真性,知道你的自性,自性空寂,「清净心中,一法不立」,这就相应。可是下面还有一句话,「清净心中,一法不舍」,「舍」、「立」统统离开,清净心才真正现前。在哪里?就在现前,就是整个的宇宙人生。千经万论,无量无边无数诸佛菩萨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就说这个,没有别的;千言万语,千经万论都是说这么一桩事情。你要是明了了,豁然大悟,一通一切通达,什么障碍都没有;一迷一切迷。这个事情不但做难,理解都难,都不容易,这是真的。
  你听了这句话,你真的明白了吗?恐怕是愈听愈迷惑,愈听愈不懂,愈听疑问愈多。不听好像没事,愈听愈麻烦,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自古以来,诸佛菩萨讲经说法,这一类的听众占大多数!所以,世尊教学就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的,世尊这一生的教学,首先示现成道,成道之后,你看二七日中宣讲《大方广佛华严》。这部经讲的是什么?如来自己亲证的境界。和盘托出,一丝毫隐藏都没有,全部都展现在你前面。除了法身菩萨之外,十法界的人都不懂,何况六道里头的人道!这再从菩提树下出定,起定,到鹿野苑给五比丘说法,说小法、说四谛法;也就是说,我要帮助这些众生真正觉悟,他迷得太深了,迷得太久了。我们现在要办学来教他,从哪里办起?从幼稚园办起。慢慢教,有耐心的教。
  「阿含」十二年,这个十二年就是佛法的小学,幼稚园、小学。等到这个基础奠定了,可以再提升一点,「方等」。「方等」八年,好像办中学。方等跟前面阿含二十年,这二十年是奠基础,有二十年的基础才开始学大乘,般若、智慧,才给你讲这个课程,「般若」讲二十二年。诸位想想,前面二十年的基础,现在正规修学又二十二年,总共就四十二年,最后「法华涅盘」八年。所以佛讲经说法,我们一般讲四十九年,中国人连头带尾是五十年,三十岁开始说法,八十岁圆寂。中国人讲虚岁,八十岁,外国人算十足年龄,释迦牟尼佛七十九岁圆寂的。
  这就是慢慢来,渐渐给你提升,五十年的教学,学生也不错,学生居然也就听了五十年的课。所以现在一切经一开端都把这些学生列在前面,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常随众,给我们做示范的。老师肯教,学生肯学,一生的时间就在干这一桩事情。学生学到一个阶段,他的德行、他的学问能够教别人,佛也常常派他们到各个地方去讲经说法,去教学,教学相长。佛很开明,佛不现神通,佛确实有能力分身,他不现。他让这些学生出去,四面八方,哪个地方有请,他就派,自己不能去,派学生去。但是派出去的学生,在各个地区讲经说法,每年一定有三个月回到释迦牟尼佛的身边听佛讲经,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谓是进修教育。
  你看看,这些人在外面也是老师,教学生,学生有放假的时候,老师不放假,老师放假的时候他就进修。这个时间就是「夏安居」,印度是热带,夏天热,而且是雨季,出门不方便。所以这三个月,雨季这三个月统统都回到释迦牟尼佛身边,再教育。今天有很多提倡进修教育,进修教育,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就提倡,都是做在现代人的前面。特别是科学技术,从事於科学技术工作的这些人员,我们在美国看到,大公司工程师、经理他们常常短期受训,再教育。因为科学技术真正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三个月你不再去进修的话,你就赶不上,你就被淘汰掉。所以每两、三个月都要去学习,参加短期班,最短的一个星期,长的两、三个星期,这是进修教育!我们佛门最先提倡。
  所以,夏安居就是做老师的人统统回来,接受释迦牟尼佛的教导。他们在九个月当中教学,所遇到的一些问题,遇到一些困难,向释迦牟尼佛请教,释迦牟尼佛一一为他们解答,这都在经典上记录的。我们要懂,我们要学!我们要把世尊当年那些教学的方法、理念,要活活泼泼的展示给现代人看。那是佛教!佛教决不是天天念经、拜佛、搞超度这些事,不是这些。至於超度这种事情,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完全没有,佛法传到中国早期也没有,到底是怎么发生的?以前道安老法师在世的时候,这个问题我请教过他,我对这个也茫然无知。老和尚对我很好,我向他老人家请教,我说怎么发生的?他告诉我,他说这个事情发生大概是在唐朝。
  唐朝,我们一般人都晓得有个唐明皇,就是他那个时代。他因为宠爱杨贵妃,最后出了事情。杨贵妃勾结了安禄山,所以安史之乱,几乎唐朝被人家灭亡。得力於郭子仪,郭子仪是大将,把这个乱平定了,杨贵妃也自杀。所以在许许多多主要的战场,死亡的人很多,明皇就想到,用什么方法来超度、安慰这些。所以国家做了就像追悼会一样,每个大战场建一个寺庙,这个寺庙叫「开元寺」。你们到中国大陆,很多地方你看到开元寺,开元寺就是为追悼安史之乱这些死亡的军民,让这些法师每天在那里修持,给他们修福,给他们回向。国家这么一提倡,好了,人民总是追随著皇帝,皇帝提倡。於是家里的老人过世,也请法师来做追悼的仪式,大概是这样演变出来的。道安法师跟我讲的,这也有道理。
  在这个之前,没有,我们佛教史里头没有记载。演变到近代,最近这一百五十年、两百五十年当中,这变成佛门里主要的,喧宾夺主,本来佛教寺院都是教学。我们应该怎样把释迦牟尼佛的道风恢复,这是我们四众弟子的责任、使命。对於今天我们讲化解冲突,讲促进安定和平,我相信有一定的效果。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来看,「根尘两亡,内外解脱」。清凉大师在《钞》里面,这个文我们念一遍,他文并不长,写得非常好,确实我们学佛的人要常常记在心上,时常提起观照功夫,这就是真修行。「由契性空,故亡根尘」,所以与自性空寂一定要相应,这是《金刚经》上常常讲的。中国从前学佛,不论在家出家,对《金刚经》非常重视,是很有道理的。《金刚经》上最重要的开示,也并不多,「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前面经文就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句句都是真实话。「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我们只要抓住这几句话,尽形寿依教奉行,利益无边。
  我们怎样能够把根尘断掉?这一句话叫「由契性空」。你不能契入,由契性空就是明心见性。我们虽然没有办法做到,但是要向这个方向、这个目标去精进,那就对了。下手的方法,经论上讲得很多。我们净宗成立之后,在真正修行的纲领上,我们举了五个科目,这五个科目跟性德都相应,「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五科,我们也讲过几次,也讲得很清楚、很明白,要紧的是怎样去落实,你不去做,没有用处。
  下面,大师跟我们说明所以然的道理。为什么一定要契入自性?你根尘才真正脱掉,摆脱掉。他说,「心所知法,一切皆空,故亡尘也」,佛家常讲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