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

第533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533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花乱坠,讲得得意忘形,结果怎么样?一分一毫的受用都得不到,真实受用得不到。
  受用最明显的,身心清净,妄念不生,这功夫成就。我们现在在学习过程当中,你总得要妄想分别执著一天比一天少,那就有进步!妄念少,你智慧一定增长,所以烦恼轻,智慧长。烦恼怎么轻?你对於世缘要看得破,要放得下,真正相信经典里头所说。用什么方法看破?《金刚经》好,帮助你看破,《心经》更好,文字少,我们总结的就更少,十二个字,「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们想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不是说的这十二个字?《金刚经》是不是说的这十二个字?我们要常常把这个放在心上,日常生活当中,一切时一切处与一切人一切物接触,心里头念头才起,执著的念头、分别的念头,古大德教我们「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你一定会起念头,你不起念头那你是佛菩萨再来的,你就不是凡人。凡人在六道里头无量劫的流转,你怎么会不起念头?哪有不起念头的道理?念头起是一定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什么觉?提起观照!般若观照,这十二个字非常管用,「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贪瞋痴的烦恼自然就息掉,你那个患得患失的心自然就没有了,不可得!我们的身不可得,我们的妄心不可得,妄心说到究竟处就是阿赖耶,不可得。你以为阿赖耶是真的?阿赖耶也是唯心所现。一念不觉,不觉就是起心动念,念头才动,这就叫阿赖耶;不动,不动就是藏性,动就是藏识,就这么回事情!觉心不动,无明是动的,这个不动是自性本定,你本来不动;所以不动是真,动是虚妄,本来不动,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现在动荡太厉害了,一下想不动还没法子,停不住,这种现象很普遍,我们不难懂得。譬如水的波浪,大风大浪起来了,你叫它一下平静,不容易,慢慢让它平息;由大浪变成中浪,由中浪变成小浪,由小浪变成微波,慢慢它就静止。
  修行功夫也是如此,用什么方法把这个浪减弱,恢复到平静?观照,观照是初步功夫;深一步功夫,照住;最高的功夫,照见,《般若心经》上「照见五蕴皆空」,照见是见性,就是见到事实真相。观照时候没有,完全用佛的方便法,佛的善巧方便;到照住的时候功夫得力,自己的心清净了,这时候真正是烦恼轻,智慧长。如果不依循佛陀教诲这个方便法去修,那就难了。没有真正做到看破、放下,怎样勤苦修学,那就是现在人所讲的佛学,你搞佛学,现在大学里头很多有佛学课程的,你可以去拿个博士学位;不是学佛。这个话是从前李老师常常对我们讲,搞佛学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搞得再好还是脱离不了六道轮回;要真正学佛才能了生死,才能脱离轮回。
  学佛,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我们讲放下,你看看释迦牟尼佛,他真的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了,大家要争的,当国家领导人,他是王太子,他继承他父亲的位置他就是国家领导人,舍弃,不要了;这是在名位、权力最高的,舍弃了。五欲六尘的享受,这是世间人要争取的,他也放下,出家了。出家过什么生活?一生过苦行僧的生活,三衣一钵,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一生过这个生活。真是像夫子赞叹颜回的话一样,「人不堪其忧,佛不改其乐」。他乐的是什么?没有人知道!颜回之乐,夫子知道,释迦牟尼佛之乐,夫子就不知道了,这是真的。
  我们学佛学了这么多年,对释迦牟尼佛的乐能不能体会到一点?能体会到一点。中国古圣先贤所谓「人生有三乐」,其中有一条,「得天下英才而乐育之」,释迦牟尼佛那个乐,我想不离这个。他到这个世间来示现,广度众生,他所表演的,就是他度众生的方便,就是他度众生的手段、方法,「你们要想脱离六道,要想离苦得乐,像我这样就得到了」。世间人看他那个样子,那种生活方式,苦不堪言,里头有真乐在其中,为一切众生示现,做个好样子,做给你看。真正是我们今天没有法子形容,只能用「纯净纯善」,他真的做到纯净纯善,无我,无我所,我们今天讲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是非人我、贪瞋痴慢,一丝毫都不沾。
  每天一餐,一餐够了,身体像个机器一样,它需要能量,没有能量补充这个机器就发生毛病。饮食就是能量的补充,能量消耗各个人不一样,这些道理我们都要懂。能量消耗大概总是百分之九十或者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上,你一天到晚胡思乱想,消耗在这上面;真正劳心劳力,消耗能量并不多,很少很少,所以一天吃一餐足够了。早年我在台中学教,跟李老师,李老师也是日中一食,几十年。我跟他的时候,佛门常讲持午,我也做到了,持午就是晚上这餐不吃,就是早晨跟中午,我吃两餐。这是我学佛没有多久我就在学习,学习得很成功。
  到台中之后,看到老师吃一餐,我也跟他学。我们知道李老师真的是劳心劳力,他的工作量超过一般人二、三倍,我跟他的时候他七十岁。那个一餐,精神饱满,所以我就开始学。我也没告诉他,我吃一餐吃到第八个月我才告诉他,我说:「老师,我现在学你,每天吃一餐。」哦,多久了?我说:八个月了。他说:「你感觉身体怎么样?」很正常。他桌子一拍,「永久这样下去」!他告诉我,什么好处?不求人,生活简单,人到无求品自高!维持自己的生活很容易。
  我从一餐又变成三餐,这是到台北去讲经,就是遇到韩馆长,住在她家里,她是一定要我吃三餐。她说:你住在我们家里,万一你身体要是有了毛病,我们家里担当不起。一定要求吃三餐,我就答应了,我把一餐变成三餐。那个时候我年轻,我吃一餐,中午这一餐,现在普通饭碗我吃三碗饭,三餐我就一餐吃一碗。以前我在上班的时候,我的饭量,吃三餐,中午这一餐大概是三碗到四碗,晚上也是三碗到四碗,年轻的时候,吃得很多。学佛之后,到台北去讲经弘法,我就把一餐变成三餐,还是那么多的量,分做三次吃就是了。
  在那个时候我就跟李老师提出我的一个想法,我说饮食能量的消耗,应当是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上,修行人,释迦牟尼佛带他的这些学生们,没有妄念,所以他消耗量很少,一餐足够了。我这种想法,老师听了之后点头同意,他说确实是这样。所以你心地愈清净,你所需要的补充的能量就愈少。我学佛之后,绝对没有零食,我不吃零食,我吃东西都很简单,一切随缘,人家供养什么就吃什么,不会去挑三挑四。这是什么?世尊当年托钵,人家给什么吃什么,我们总要想到本师释迦牟尼佛,学佛!学佛就要跟他看齐。佛是存的什么心?大慈大悲!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他什么?最重要的是帮助他觉悟,其余的那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帮助他觉悟,一觉悟,人就变成菩萨,转迷为悟,转凡成圣,诸佛如来应化在世间就是这么一桩事情。
  我们要学这个,你要帮助别人觉悟,先要自己觉悟;帮助别人学佛,自己先要学佛,要学得像!佛一生绝对没有跟人家竞争,佛看到善人、善行、善事,一定生欢喜心赞叹,决定没有嫉妒,决定没有障碍;你就干坏事,佛也不障碍你,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各个人他自然有他的业因果报,又何况佛有五眼圆明,对於任何一个众生,过去、现在、未来没有不清楚的,没有不明了的。不像我们,我们今天没有这个能力,这是我们要知道。但是我们学佛,依佛为师,我们对佛尊敬,对佛信仰,决定没有疑惑,依教奉行;他是最好的榜样,依照这个榜样来学习,这是真学佛。
  除了帮助人觉悟之外,现前生活当中有很多困难、问题,向佛请教,佛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在经典里面我们看到很多,慈悲到极处,我们从这里学就对了。这是说明薰习,因缘薰习这是现象的产生。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钞》里面第二条「因熏习镜」,因熏习镜我们还没有讲完,后面我们把文念一念,诸位就比较清楚。「二者因熏习镜,谓如实不空,一切世间境界悉於中现」,我们上一节说到这个地方,现在接著看下面。「不出不入,不失不坏,常住一心,以一切法,即真实性」,我们就看到此地,但是后面文还有。这是真谛,前面跟我们说的是俗谛,这个地方是真谛。
  本经不用法相家所说的,而用法性宗所讲的,道理就在此地,跟我们讲的真实法,这就不好懂。不出不入,不失不坏,说的什么?说一切法,就是我们现前一切法。有没有出入?出入我们把它说作生灭,出生了,入就灭了,不出不入就是不生不灭,现前一切法不生不灭,不失不坏。可是我们现前所看到的、所感觉到的这一切法,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这也是佛说的,佛经上常常看到的。佛这些话是随顺俗谛说的,也就是随顺我们的知见,我们凡夫知见,凡夫的看法。说这一切法不出不入,不失不坏,这是佛跟法身菩萨们的看法,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现在我们也能体会到一些,连科学家也给我们透露了一些讯息,近代科学家告诉我们,时间、空间不是真的。那我们要想像,时间、空间不是真的,时空里面所有一切现象是不是真的?这些现象要离开时空,它存在哪里?一切现象也不是真的,一切法无所有,一切法包括时空,包括所有一切万事、万物、万法,所以说万法皆空。空,不是它不存在,它在,就在我们眼前,当相即空,了不可得。为什么?这个相是幻相,相是刹那生灭,迁流不住。我们在前面跟同学们一起学习过,所有一切现相我们讲是相续相,相续相都不是真实的,还是叫方便说,佛经上真实说,它不说方便,它叫迁流。
  迁流就是用我们现在话,我们讲得粗一点,前一秒的相绝对不是后一秒的现相,不是的;如果是,可以用相续两个字来讲,不是的,后一秒的相绝对不是前一秒的现相。这个我们在这次讲座里头就讲了不少次,真的像世尊在《楞严经》上所说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里还有个生灭,就是还有出入。那怎么说不出不入?这个生灭的速度太快了,几乎到什么?生灭同时;生灭同时你就看不出生灭,那就真的是不出不入,不失不坏。世间相常住,《法华经》上说的,谁见到?法身菩萨见到了。
  这个我们在讲席里头也用比喻说过,我们比喻用电影的影片,现在因为电视发展、开发出来,小的电影机现在玩的人很少,可能已经都被淘汰掉。我这个年龄,年轻的时候,小电影许多人家都有,自己可以拍摄,剪接很简单,回家自己有放映机可以放。到哪里去旅行,我们自己来拍摄,这个我们以前都做过。电影,一般人看是看银幕上的现相,那就是什么?有生有灭,有出有入。佛菩萨看的为什么说没有生灭?佛菩萨看底片,你看放映机底片上没有生灭,不出不入。就好像是这么个道理,真的没有生灭,生灭同时,这个不可思议。
  又何况后面再讲到「常住一心」,一心是真心,「以一切法,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