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现代史下卷 >

第10章

现代史下卷-第10章

小说: 现代史下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底,苏联公布得到的补偿为76。58亿美元 (西方估算为120亿美元)。这 

对苏占区德国经济的恢复和人民生活改善产生了不良影响。 

     当时西方有三个占领区。美英法三国虽然也是矛盾重重,但在对付苏联 

时又比较一致。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遏制苏联,不再对德国 


… Page 32…

嫉恶如仇,而是想扶植德国,借助其物力、人力和战略地位推行自己的霸权 

政策。于是,美国驻德军政府在本占区尽可能对纳粹战犯从轻发落。它拒绝 

对工业家战争罪犯进行国际审判,同时,对确定犯有战争罪的75%的人仅判 

处罚款,对 20%的人仅限制其选择职业或禁止担任公职。它还设法重建资 

产阶级政党。在经济上,没有对任何一个大垄断联合企业进行非卡特尔化, 

军事工业设施没有拆除。美国力图保持德国原有工业结构,复兴德国经济。 

同时,美国看到,要把德国扶植起来遏制苏联,单靠自己的占领显得力量不 

足,于是便积极策划美占区与英法占领区的合并。 

     美国合并占领区的想法最早见之于1946年5月26日美占区军事长官克 

莱给美国政府的一封电报中。克莱当时就估计到,合并占领区之议将遭到苏 

联以及一直想削弱德国的法国的反对,因此他在电报中提出,要是不能和苏、 

法取得一致,就敦请英国将其占领区和美占区合并。 

     英国在本占领区的对德政策,仍然是其传统的欧洲大陆均势政策的延 

续,即阻止欧洲大陆上任何一个强国独霸欧洲。它不愿彻底肃清法西斯分子。 

同时企图占领德国西北部大工业地区,以制服它在欧洲最大的工商业竞争 

者,组织在英国控制下的西欧联盟。但又苦于力不从心,同时认为强大的苏 

联比德国更加危险,何况德国强大也便于英国在欧洲实行平衡外交。基于以 

上考虑,英国基本上追随美国的政策。1946年12月2日,美英在华盛顿签 

订了将占领区合并为双占区的协定,1947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这成为美国 

分裂德国过程中的一个严重步骤。当时有些德国报刊已把双占区称为“准国 

家”了。 

     当时法国之所以未与美英占区合并,是由于法国在70年中3次受德国之 

害,对德国的东山再起最为警惕。为了从政治、军事、经济上控制德国,保 

证自己在西欧的地位,法国力主分割德国,共管鲁尔,由法国占领萨尔,并 

管理莱茵河左岸。因此,它反对在德国西界确定前急于建立德国中央行政机 

构,拒绝西方3区合并。但是这种对德强硬政策缺少相应的实力作基础。当 

时的法国实际上已经沦为二流国家,战争的破坏和战后初期的困难使法国不 

得不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这不仅意味着法国在经济上开始依附 

美国,而且意味着在政治上开始纳入美国对德政策的轨道。1947年3、4月 

间,美英两国同意法国对萨尔区实行经济合并的要求,从而换取了法国在对 

德问题上的逐步合作。这以后,法国对德政策发生了转折。 



                        三、美国对日本的单独占领 



     盟国最高统帅 日本投降后,如何依照盟国意图处置日本军国主义、铲 

除远东战争策源地,并在民主化基础上实现对日本的重建和改造,是世人关 

注的一件大事。《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规定,战后必须解除日本武 

装,严惩战犯,铲除日本的军国主义,清除战争工业,实现日本的民主化, 

使日本走上独立、民主、和平的发展道路。但美国战后的对日政策,则是要 

实现多年来使日本臣服于美国的梦想,进而带来整个东亚地区“在美国统治 

下的和平”。 

     美国政府决定要独占日本,其第一步是不容他人染指。杜鲁门说,“我 

决定,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地管制或划分占领区。 

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国和奥地利那样去行动”。他 


… Page 33…

坚持把日本作为一个整体由美国自行处置。这就势必导致与苏联等国的矛 

盾。 

     日本投降后盟国曾就最高统帅人选问题进行磋商。莫洛托夫代表苏联政 

府建议最高统帅“由美苏将领各一人担任”。美驻苏大使哈里曼怒气冲冲地 

说,最高统帅不由美国人担任是“不可思议的。”事后苏方收回其建议,并 

同中、英政府一起,同意接受美国提出的以麦克阿瑟为盟国最高统帅的意见。 

     受降区域划分 在对日军受降区域划分的问题上,美国也明显地表现了 

独占日本的意图。8月13日美国将它拟定的“总命令第一号”发给各盟国征 

求意见。该文件把接受日本投降分为三大地区:中国、中国台湾和印度支那 

北部地区(以北纬16度为界)由中国政府军受降;中国东北、朝鲜北半部(以 

北纬38度线为界)和库页岛由苏军受降;日本、菲律宾和朝鲜南半部由美国 

陆军受降。此外,东南亚和印度支那南部地区由英、澳军受降。8月15日日 

本天皇宣布投降。8月16日斯大林复电杜鲁门,就美国的受降方案提出两点 

修改意见: (1)千岛群岛应归苏军受降;(2)将北海道北半部划归苏联占 

领,当地日军应向苏军投降。美国同意整个千岛群岛包括在苏军受降地区之 

内,但是又宣布,“这些岛屿的处理必须在和约中决定。”对苏联的第二个 

要求,美国坚决拒绝,并声称,日本本土各岛已由麦克阿瑟作出了受降安排。 

8月18日,苏军开始在千岛群岛,以及千岛的国后岛和择捉岛登陆,同时还 

出兵占领了日本北海道的色丹岛和齿舞岛,从而导致了战后日苏之间关于北 

方领土问题的争端。 

     在日本投降后不久,美国军队以“盟军”的名义占领了日本全国。美国 

太平洋陆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被任命为“盟军最高司令官”。盟军总司令部的 

官员全部都是美国人。1945年8月29日美国政府发给麦克阿瑟的《日本投 

降后初期美国对日政策》的文件声称,其首要目标是“确保日本今后不再成 

为美国的威胁”。还单方面规定,关于对日政策,“各盟国之间如有意见不 

一之处,应以美国的政策为准。”“天皇和日本政府的权力应从属于最高统 

帅”,“美国的政策是要利用日本现存的政府形式”,“但以能圆满地推进 

美国的目标为尺度”,以促进最终建立的日本政府能“支持《联合国宪章》 

的理想和原则中所显示的美国的目标”。这样,驻日美军司令不但成为日本 

的“太上皇”,而且凌驾于同盟国对日机构之上。总之,美国这一文件的意 

图在于把日本置于美国独家控制之下,使战时盟国制订的对日政策美国化, 

使日本依附于美国。 

     远东委员会 美国独占日本的政策,引起苏联的强烈反对。经过争论, 

在1945年12月莫斯科外长会议上,美、英、苏达成协议,成立两个机构: 

在华盛顿设立远东委员会,由苏、美、中、英、法、荷、加、澳、新、印、 

菲11国组成;在东京设立盟国管制日本委员会,由苏、美、中各派一代表, 

英、澳、新、印合派一代表组成。由盟军最高统帅任主席。远东委员会的职 

责是“制定日本于完全履行投降条件所规定的义务时应恪遵之政策原则及标 

准。”在形式上,远东委员会位于盟军最高统帅之上,但是由于其决定必须 

通过美国政府和占领军总部去执行,最后决定权仍掌握在美国手中。而盟国 

管制日本委员会只不过是最高统帅的咨询机构,并没有什么实权。因此,该 

两委员会的建立实际上并未改变美国在日本的支配地位。 



                       第二节 美苏“冷战”的兴起 


… Page 34…

                     一、美苏从盟国到对手的演变 



     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雄厚的经济和军 

事实力为其全球扩张创造了条件。美国的政治野心与它的实力同步膨胀起 

来。杜鲁门上台后曾一再声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 

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 

否,未来的 (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美国还因为独家垄断着原子 

弹而骄横不可一世。曾任美国陆军参谋长的马克斯韦尔·泰勒将军后来在形 

容这一时期美国对外政策的特征时写道:“原子弹的惊人的破坏力产生了这 

样的看法,即我们的空军现在拥有决定性的武器,这种武器可以使美国从此 

以后建立对世界的警察统治,并迫使世界接受美国统治下的和平。” 

     与此同时,美国在经济上也有向外扩张的需要。《走向全球主义》一书 

作者安布鲁斯指出,“尽管国家在全世界保持着优势地位,但美国领导人在 

1945年夏对未来有三怕。”一是政治上的,怕斯大林,也就是怕社会主义。 

二是技术上的,怕原子秘密保持不住。“第三怕是经济上的,随着和平的来 

临,经济会重新转向衰退。避免经济萧条的途径就是增加对外贸易,但如果 

世界其它地区对基本工业实行国有化或者关闭其市场,美国就无法在海外竞 

争。”这第三怕带有根本的性质。当时随着美国国力的增强,美国在外国经 

济形势面前反而变得脆弱。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是自给自足的,特别是 

在能源和钢的生产方面。但是由于日益增长的综合经济与战后年代廉价能源 

的发展,美国就得日益依赖外国资源。一位美国官员说,“资本主义主要是 

一个国际体系,一旦在国际上活动不开,就要彻底完蛋的。”总之,由于种 

种原因,战后美国需要开放世界市场。 

    就战后初期而言,美国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是从战时经济转向和平经济 

可能出现的经济危机。大量军事订货的消失和大批军人复员立即造成大规模 

失业的威胁。五角大楼原计划两年内仅让200万人退伍,但结果,由于一场 

争取士兵立即返回家园的运动,使得退伍人数一下子达1200万人之多。美国 

当权人物惊恐地看到如果不能维持充分就业,就可能再来一次20年代末30 

年代初的大危机,那将威胁整个制度的安全。 

    这样,向全世界扩张,就成为美国维持其经济并从而维持资本主义制度 

的根本需要。这就构成了一种强大的推动力,促使美国走上全球扩张的道路。 

美国统治阶级中一部分人,特别是大财团和军人认为,凭着一手美元,一手 

原子弹,他们是可以做到这点的。一个“美国治下的和平”取代19世纪“英 

国治下的和平”,似乎是一定可以实现的。 

     美苏关系的变化 但是,美国要实现霸权主义野心却遇到了严重的障 

碍。正当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