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现代史下卷 >

第103章

现代史下卷-第103章

小说: 现代史下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济大国”迈向“政治大国”视为其基本方针,一步步走向大国外交。 

     1972年尼克松访华对日本搞越顶外交,成了日本外交发生转变的直接导 

火线。7月四中角荣出任日本首相,改变了一贯唯美国马首是瞻的日本外交 

政策,提出了在国际格局出现多极化的情况下,采取“多边自主外交”的方 

针。除了同美国继续保持密切关系外,还主张同世界上其他战略力量和中、 

苏等进行符合日本国家利益的交往。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实现了日 

中邦交正常化。同年10月,日本和苏联开始谈判缔结和约问题,但由于北方 

四岛领土的争端和苏联对日本的军事压力,双方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日本资源奇缺,严重依赖第三世界的能源和原料供应,因此十分重视发 

展同第三世界的关系。重点在亚洲,东盟则为重中之重。1977年8月,日本 

首相福田纠夫访问东盟五国和缅甸,提出了发展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福田 

主义”。表示要同东南亚各国建立“心心相印”的关系,为东南亚和世界的 

和平与繁荣作出贡献,以此为80年代日本对东盟国家大量增加投资开辟道 

路。 

     综合安全保障战略 自80年代初开始,战后日本外交发生了转折性变 

化。这一转折的总方针体现在1979年大平首相提出的“综合安全保障战略” 

之中。根据这一战略,日本在80年代提出了三个口号。第一是“科技立国” 

和“文化立国”。不仅把技术作为确立政治大国的手段,而且利用技术作为 

运用外交策略的手段。同时通过传播日本文化,扩大日本的影响。第二是“战 

后政治总决算”。其基本思想是要创造一个“日本模式”的发达资本主义社 

会。鼓吹民族自豪感,使日本“堂堂正正”地走向国际社会。第三是“国际 

国家”。1953年5月,中曾根首相把“政治大国”改称“国际国家”,是“政 

治大国”的换一种说法。其实质仍是推行“综合战略”,在全球确立“与经 

济实力相应的国际地位”。 

     80年代以来,日美经济摩擦加剧,进入“综合摩擦”时期。由于日本大 

量购买美国资产,到80年代末,日美商品性对抗在美国上升为国民感情上的 

对抗和日美国家之争。1989年代表日本统治阶层中“鹰派”观点的《日本可 

以说“不”——新日美关系的对策》一书出版,书中竟把战后美国在日本的 

存在形容为“看家狗简直变成了疯狗”。美国大多数人则认为“日本的经济 

力量比苏联的军事力量对美国的安全更有威胁”。有的甚至说“对美国资本 

主义的唯一最大的威胁来自另一个资本主义社会,即日本”。当然,由于日 

美经济又有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的一面,双方在战略上也有共同利益,因之 

整个80年代两国在摩擦中也有协调,“日美同盟”关系依然是日本对外政策 

的基轴。 

      “环太平洋构想” 为了推行“综合安全保障战略”,日本进一步加强 

了同第三世界的合作,主要精力则放在亚太地区,搞经济扩张和政治渗透。 


… Page 318…

1980年1月,大平首相在访问澳大利亚时,正式提出了“环太平洋构想”。 

1982年6月铃木首相提出了“环太平洋合作构想”五原则,主张太平洋应成 

为“和平之海”、“自由之海”、“多样之海”、“互惠之海”、“开放之 

海”。 

     日本提出这一构想,是同这个地区经济的增长、贸易往来的扩大,相互 

依赖的加深分不开的,也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密切相关。尽 

管80年代这一构想的推行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东盟各国和其他国家始终担心 

 “大东亚共荣圈”借尸还魂,担心再受支配和控制。况且日本日益增长的大 

国主义情绪和经济政策上的“本国中心主义”,均为亚太其他国家所反感。 

日本“环太平洋合作构想”的推行,不可能一帆风顺。 



      三、美元霸权地位的丧失与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的瓦解 



     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 战后初期建立的由美国领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是以当时美国的绝对优势的经济地位为基础,同时也是因为美国愿意并且能 

够向其他大国提供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国际条件和体制。这些条件和体制包 

括:稳定的美元和国际货币制度,美国为此提供黄金储备保证;开放的美国 

市场和国际贸易制度;保障廉价的石油供应。 

     但是到70年代初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削弱已经成为明显事实。在这种情 

况下,美国不愿意也无力继续履行它原先在货币、贸易方面承诺的义务,拒 

绝承担稳定美元的责任并带头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尼克松政府为了改善美国 

国际收支逆差,刺激美国产品出口,1971年8月宣布全国实施新经济政策, 

其中包括停止外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对进口商品增收10%的 

附加税。1971年12月与1973年2月,美国政府被迫两次宣布美元贬值。资 

本主义世界各国纷纷采用浮动汇率,不再承担维持本国货币与美元固定汇率 

的义务。自此,战后形成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国际货币体系,终 

于瓦解。这是美国经济霸权急剧衰落的重要标志。在这种情况下,西欧、日 

本不能不各行其是,更加依靠自身力量和主动性来对付动荡的世界经济和保 

护自己的利益,资本主义世界不可避免地逐渐形成美国、西欧、日本三个中 

心。 

     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 进入80年代,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衰落 

趋向仍然十分明显。决定美国国际权力中心盛衰的三项关键性经济实力—— 

科技实力、金融实力和市场控制能力,在80年代都发生了对美国极为不利的 

变化。80年代美国丧失了在高科技领域无可争辨的优势地位。在80年代初 

以前,美国技术产品贸易年年都有巨额顺差,但1986年美国第一年出现逆 

差。80年代美国金融实力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它自1914年以来在1985年 

首次沦为净债务国,而且是由世界最大的债权国沦为最大的债务国。80年 

代,美国的市场控制能力也在迅速缩小。美国的世界最大的制成品出口地位 

已被西德所取代。 

     上述事实都说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已进入一个难以逆转的 

衰落时期。世界经济权力结构已由美国独霸局面向美国、西欧、日本三极相 

互抗争局面转移。 

     当然,美国仍是经济、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例如,1986年美国国民生 

产总值为42 061亿美元,为日本的 2。5倍,联邦德国的4。5倍;人均国民 


… Page 319…

生产总值在资本主义各大国中仍然名列前茅。美国还集中了世界上最多的科 

学技术人材,而且,美国采取一系列对策,千方百计地遏止相对衰落的趋势, 

并力争保持领导地位。1983年美国提出“高边疆”政策和“星球大战计划”, 

把新技术革命推向(禁止),将新技术革命的主要成果——电子计算机技术由过 

去主要用于军事,推广到应用于社会经济的一系列领域和部门。这越来越成 

为国家政策和国家战略的最重要内容,不能不深刻影响到美国的国力和外 

交。 

     总之,由70年代初开始逐渐形成的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资本主 

义世界格局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产物,并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 

下去。 


… Page 320…

                       第三节 南北关系和南南合作 



                      一、苏联在亚非的攻势和失败 



     苏联、越南侵略柬埔寨 苏联自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为同美国 

在全球展开争夺,一再自称是“亚太地区的头号强国之一”,提出建立亚洲 

安全体系的构想,力图打入亚太地区。1975年印度支那三国人民获得抗美救 

国斗争的最后胜利。当时的越南领导人趁机推行地区霸权主义。苏联由此而 

把越南作为其在东南亚地区扩张侵略的工具和伙伴。1978年11月,苏越签 

订了为期25年的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苏越友好合作条约”,把越南纳入苏 

联的战略轨道。1979年苏联获得了越南金兰湾、岘港等海空军基地的使用 

权。越南成了苏联推行南下战略的前哨基地。 

     在苏联的支持下,越南领导集团一方面公然背弃中越两国传统友谊,不 

断在中越边界制造事端,无理提出领土要求;另一方面则梦想建立印度支那 

联邦,统治老挝、柬埔寨。苏越条约签订刚刚一个月,1978年12月3日, 

越南一手策划成立了“柬埔寨救国民族团结阵线”。12月25日,越南出动 

20多万大军入侵柬埔寨,并于1979年1月7日占领了金边,建立了伪政权。 

     面对越南侵略者的疯狂进攻,柬埔寨人民同仇敌忾,投入抗越救国的正 

义战争。1982年7月9日,民主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领导的“柬埔寨民族 

解放运动”和宋双为首的“高棉人民解放全国阵线”三支主要抗越力量组成 

了以西哈努克亲王为主席的民主柬埔寨联合政府,使柬埔寨人民的抗越斗争 

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987年,民柬三方抗越武装已有7万多人。他们采取灵 

活机动的游击战,迫使越军分散兵力,拉长战线,陷入一场“没有攻击目标” 

的战争。西方报纸认为,越南军队在柬埔寨的处境,“类似美国军队在越南 

的经历”。 

     柬埔寨人民的斗争得到世界各国,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广泛支持和援 

助。自1979年起,每届联合国大会讨论柬埔寨问题,均以绝对多数通过决议, 

要求一切外国军队从柬埔寨撤走。东盟国家不仅在政治上、道义上给予柬埔 

寨抗越力量以有力的声援,还增加武器和物资援助。1986年6月,东盟外长 

会议表示支持民柬联合政府当年3月提出的关于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的八点 

建议。东盟还严厉谴责越南多次入侵泰国的侵略行径。越南内外交困,处境 

空前孤立。在这种情况下,越南自80年代后半期起,不得不在对外政策上作 

出某种调整。在继续依靠苏联的同时,承认柬埔寨问题只能采用政治解决办 

法,同意在柬埔寨成立四方联合政府,建立一个中立、独立、不结盟的柬埔 

寨。但同时企图加速推行“越南化”计划,在柬建立一个以金边政权为主体 

的亲越政府,长期控制柬埔寨。 

     越南依靠苏联的大力支持,欺凌弱小邻国,这是典型的强权政治。越南 

的失败,实际也使苏联控制东亚的战略意图化为泡影。这是柬埔寨人民的胜 

利,也是东南亚人民的胜利。 

     苏联侵略阿富汗战争 苏联除在东南亚选择侵略印度支那作为突破 

口,在南亚则把印度和阿富汗作为其南下战略和亚太战略的两根主要支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