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现代史下卷 >

第14章

现代史下卷-第14章

小说: 现代史下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Page 44…

级的心病。但是它们都各有各的打算。英国希望结成以英国为首的军事政治 

集团,成为美苏之间的第三势力。法国也想在西欧组织新的军事政治集团以 

防止德国再起,确保其在欧洲的大国地位。美国对西欧国家结盟的活动采取 

赞助的态度。美国深知西欧各国经济困难,军力虚弱,国内政局动荡,势必 

寻求美国的支持,打算待英、法把西欧组织起来后,再把它们纳入美国的全 

球战略体系。 

     1948年3月17日,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5国代表在比 

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缔结了5国《合作和集体防御条约》,即布鲁塞尔和约, 

有效期50年。这是一项以军事同盟为核心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的合作条 

约。条约规定,当任何缔约国在欧洲遭到侵略的时候,其他缔约国应给以“它 

们能力所及的一切军事的或者其他的援助”。英国皇家国际关系学会的一篇 

报告坦率承认,“布鲁塞尔条约”虽然公开点德国的名,但英国和某些成员 

国的真正想法是“苏联总有一天要进攻西欧”,条约的主要目标是针对苏联 

的。 



                         二、世界性的军事条约网 



     北大西洋公约的缔结 正如西欧在经济上的复兴和联合离不开美国的 

援助一样,西欧在军事上的合作也得依赖美国的支持。在布鲁塞尔缔约谈判 

的那一天,法国外长皮杜尔就致函马歇尔说,“只有美国的帮助才能有效地 

解决欧洲国家抵御侵略的问题”,英国外交大臣贝文则说,“除非有一个包 

括美国在内的、明确制定的集体抵抗侵略的协定,英国或其他国家就很难挺 

身而出,抵抗新的侵略”。比利时、荷兰、卢森堡3国在缔约谈判中也主张 

美国参加。这正是美国所需要的。在布鲁塞尔条约签字的当天,杜鲁门明确 

表示:“美国将以适当的方式,根据形势的需要,给予这些国家以支持”。 

     布鲁塞尔条约签字后第5天,美国、英国、加拿大代表就在五角大楼开 

会,商议建立大西洋军事体系问题。1948年6月,美国参议院以压倒多数通 

过了关于美国对外政策“新方向”的“范登堡决议”。它规定,在持续有效 

的自助和互援的基础上,以及在涉及美国国家安全的情况下,美国可以“通 

过宪法程序,参加这些区域性和其他集体协定”。在美国历史上,这是美国 

国会破天荒第一次在和平时期同意美国政府同美洲大陆以外的国家缔结军事 

同盟条约,从而改变了其对外政策的传统原则,为美国政府出面组织北大西 

洋公约集团开了绿灯。 

     1948年7月6日,美国、加拿大和布鲁塞尔条约组织的成员国在华盛顿 

举行正式会谈,讨论缔结安全条约问题。1949年3月,《北大西洋公约》条 

文拟就并予以公布。4月4日,美国、比利时、加拿大、丹麦、法国、冰岛、 

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和英国等12国外长云集华盛顿,在美 

国国务院会议大厅举行北约签字仪式。 

     北大西洋公约的内容包括一个简短的序言和14项条款。它宣布,任一缔 

约国的领土完整、政治独立或安全遭受威胁时,各缔约国应共同协商。最重 

要的是公约第5条:“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 

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各缔约国承担“采取视为必要之 

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在内。8月24日,各缔约国均按照本国的宪法程序 

完成批准手续,至此,公约正式生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正式建立。这是美 


… Page 45…

国所组织的最大一个军事同盟,是它的冷战政策的主要支柱。 

     北约成立后,美国控制了北约的“一体化”军事机构,为北约制定了军 

事战略,实际上就是把美国的军事战略作为各成员国军事活动的基本原则。 

北约的建立,加强了美国对西欧国家的控制,并在欧洲大陆组成了一个遏制 

苏联和东欧的弧形包围圈。“欧洲已成为美国防御的最前线”。 

    50年代初,北约组织又进一步扩大,希腊、土耳其于1952年2月加入 

进来。它们并不是北大西洋国家,只是美国出于在欧洲南翼包围苏联的需要 

而竭力把它们吸收进来的。 

    但是,北约的中心目标之一是扶植起一个重新武装的德国,使之在该组 

织中发挥作用。这关系到美国对欧战略的全局。杜鲁门说:“没有德国,欧 

洲的防御不过是大西洋岸边的一场后卫战。有了德国,就能够有一个纵深的 

防御,有足够的力量来对付东方”。正因为这样,美国一直在加紧分裂德国 

的步骤,为把联邦德国拉进侵略集团创造条件。而一些联邦德国政界人士如 

1949年担任联邦德国总理的阿登纳就“有一个明确的看法:一个复兴的独立 

的德国,只有通过同美国的密切合作,才能得到发展”。 

     1949年底苏联拥有原子弹的消息和1950年中爆发的朝鲜战争更给了美 

国重新武装西德的借口。朝鲜战争被美国宣传为沿着易北河(欧洲的三八线) 

进行“侵略”的先声,或者是企图转移美国对欧洲的关注;或者至少是要考 

验一下新的大西洋联盟的力量和决心,也要考验一下美国为它所承担的义 

务。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就更加卖力地重新武装联邦德国,并于 1950年9 

月向英、法建议让联邦德国参加西欧防务。由于法国对德国心存余悸而强烈 

反对美国以任何方式武装联邦德国。美国则想方设法向法国施加压力,使法 

国就范,特别是在法国最感困难的经济方面。经过美英的积极斡旋,终于在 

1954年10月23日,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签订了巴黎协定。根据协定,西 

德开始具有主权独立国家地位;正式参加北约组织,并开始重新武装。1955 

年5月5日起,联邦德国正式成为北约成员国。这无疑对东西方关系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影响。苏联和东欧成员国对此作出强烈反应,并终于成立了华沙 

条约组织。 

     美日安全保障条约 从1948年起,中国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党 

反动统治的崩溃已成定局。鉴于亚洲形势的巨变,美国重新研究了日本在其 

远东战略中的地位,决定改变对日政策,加紧策划缔结对日和约,以便扶植 

日本,并使美国占领日本得以合法化。1949年10月,印度尼赫鲁总理断然 

拒绝了华盛顿关于进行印美长久合作的建议,日本成了亚洲唯一可能执行美 

国遏制中国和苏联的冷战政策,并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和影响的国家。美国便 

进一步考虑以日本为中心的远东政策。 

     美国对日本政策的调整,集中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以日本代替即 

将垮台的蒋介石政府,把日本作为美国在亚洲推行侵略政策的前哨基地和反 

共堡垒。为此,美国极力修改盟国在《波茨坦公告》中为改造日本所明确规 

定的非军事化和民主化的主要目标。1948年3月,国务院政策规划研究室主 

任凯南向麦克阿瑟正式传达了对日政策新方针:“目前的占领政策是建立在 

波茨坦公告基础之上的,它只适用于日本投降后的初期,今后美国的政策应 

促使日本在占领军撤退之后能够自主”。凯南回国后在给国务卿的报告中提 

出:整肃军国主义分子和排除经济的集中,会阻碍日本经济的复兴,因此应 

予修改。凯南还批评美国现行对日政策没有充分考虑到对苏联和共产主义的 


… Page 46…

 “遏制”。凯南的意见受到美国外交决策者集团的高度重视。美国为扶植和 

支持日本的经济,大力加强援助。1949年美国政府还任命银行家约瑟夫·道 

奇为盟军总司令部财政顾问。道奇赴任后提出了以紧缩财政金融,抑制通货 

膨胀为中心内容的所谓“道奇路线”。在美国的控制下,日本无法与邻国特 

别是与新生的中国自由地开展贸易。日本经济的困难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后才得到缓解。 

     其次,美国通过战后改革实现了对日本的控制后,就积极着手把统治大 

权交给日本保守政权。从1947年起,美国开始单独媾和活动,以便把美日特 

殊关系尽快用条约肯定下来。当年7月,美国政府照会由远东委员会11个成 

员国于8月中旬举行对日和约预备会。为了操纵会议,美国主张对日和约由 

参加对日作战的11国起草,由出席会议的2/3多数表决通过。苏联坚决反对, 

主张由中、苏、美、英4国准备对日和约草案,并实行4大国一致原则。由 

于美苏意见尖锐对立,缔结对日和约的问题拖了下来。新中国的建立和朝鲜 

战争的爆发,大大加剧了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对立和冲突。美国再次提出缔 

结对日和约问题。负责对日媾和的国务院顾问约翰·杜勒斯说,对日和约要 

 “确保日本附属世界自由国家,确保它在抵御共产党帝国主义进一步扩张中 

充分发挥作用”。经过美国代表的奔走游说,1951年9月上旬在旧金山召开 

对日媾和会议,签订了《对日和约》。52个国家参加。中国和印度支那3国 

被排斥在外,印度和缅甸拒绝参加。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未在“和约” 

上签字。和约剥夺日本的海外领地,但事实上取消赔偿,还规定盟国可以与 

日本缔结协定,驻军日本。这完全是美国战略利益的体现。就在签定非法和 

约的当天,日美又签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不久又签订了关于实施安保 

条约的《日美行政协定》。1952年4月28日,《和约》、《日美安全保障 

条约》及《日美行政协定》同时生效。在条约和协定中,规定美军可无限制 

地驻留日本,并允许设置军事基地,还允许美军可以镇压日本国内的“大规 

模暴动和骚乱”,并且让日本分担驻日美军的军费。日本名义上获得独立, 

实际上是半独立、半被占领的国家。 

     美国在亚太地区军事体系的建立 早在中国革命胜利和朝鲜战争爆发 

之后,美国为挽回其在中国和亚洲侵略政策的失败,就加紧在亚太地区建立 

军事体系。1950年10月,美国同泰国签订了军事援助协定。1951年8月, 

同菲律宾签定了《共同防御条约》。紧接着,9月同澳大利亚、新西兰签订 

了《美澳新安全条约》(即《太平洋安全保障条约》),成立美澳新理事会。 

同月,又同日本签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在艾森豪威尔执政时期,被称 

之为“条约迷”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四出活动,于1953年10月和1954年 

12月先后同李承晚和蒋介石集团签署《共同防御条约》,最终成为“东北亚 

防御联盟”。此外,美国还积极策划在东南亚和中东地区组成军事集团。 

     1954年9月8日,在美国策划下,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 

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