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现代史下卷 >

第86章

现代史下卷-第86章

小说: 现代史下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行了更替。1960年9月皮克总统逝世后,改设国务委员会,由统一社会党 

中央第一书记乌布利希兼任国务委员会主席。1964年9月部长会议主席格罗 

提渥逝世后,由斯多夫继任。1971年5月,乌布利希改任新设党中央主席的 

职务(1973年逝世),昂纳克当选党中央第一书记,1976年改称党中央总书 

记,同年他开始兼任国务委员会主席。 

    在苏联、东欧各国改革浪潮影响下,民德在50—60年代也逐步推行了局 

部放权的“新经济体制”,取得一定成绩,但又出现了新的比例失调问题。 

1971年5月,公布了国民经济平衡法,重新加强了中央集中管理,但在价格、 

税收等方面仍保留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同时,决定推行发展经济同 

改善人民生活相统一的方针,并把生产集约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1978 

年5月,开始在高度专业化基础上建立托拉斯式的大型工业联合企业。联合 

企业有一定经营自主权。在农业生产组织方面,也倡导建立这种大型企业和 

农工协作团体,同时仍鼓励发展自留地经济和家庭副业。70年代至80年代 

中期,民德的经济稳步增长。到1988年,人均国民收入达8 500美元,人均 

住房26平米,家庭普遍实现电器化,每百户居民有小轿车53辆,全国粮食 

能自给。这时期,其经济发展水平居东欧国家之首。 

     开放“柏林墙”和两德边界 但是,民德在建国后长期处于东西方和 

两个德国的对立之中,其处境十分艰难。一方面,它受苏联控制较深,其领 

导人的思想又日趋僵化,难有更大作为。另一方面,它与联邦德国相较,经 


… Page 263…

济实力悬殊,难以与之抗衡。而且,在柏林一分为二后,民德公民还利用西 

柏林为桥梁不断流往联邦德国,对其发展也产生不利影响。为了制止公民出 

走及其他非法活动,在苏联支持下,民德于1961年8月沿西柏林边界修筑起 

总长165公里的隔离设施“柏林墙”。1963年,民德领导人还完全改变了他 

们过去关于争取德国统一的主张,明确宣布,德国统一是不现实的。1972年 

12月,民德与联邦德国首次缔结了双边“基本条约”,规定双方相互承认为 

主权国家,互不干涉内政并友好合作。1973年9月,两个德国同时被接纳为 

联合国成员。但联邦德国这时虽然承认了两个德国的现实,却一直未放弃谋 

求统一的立场。 

     1989年中期,在苏联推行“新思维”政策和东欧各国形势相继剧变的影 

响下,民德政局也开始急剧动荡和变化。大批公民通过第三国逃往联邦德国, 

国内反政府示威游行迭起。10月18日,举行党中央全会,昂纳克被迫辞职, 

由克伦茨接任总书记。11月9日,政府被迫宣布开放柏林墙和两德边界。12 

月初,人民议院通过宪法修正案,删去了关于工人阶级及其马列主义政党领 

导国家生活的内容;昂纳克、斯多夫等12名前领导人被开除出党;国家党政 

领导机构连续变动。12月8日和16日,德国统一社会党举行特别代表大会, 

决定将党的名称改为“德国统一社会党—民主社会主义党”,居西当选为党 

的主席。1990年2月4日,党名又改为“民主社会主义党”,以示与过去决 

裂。 

     民德开放柏林墙和两德边界,诱发了两德立即实现统一的强烈愿望,旋 

即使这一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联邦德国总理科尔抓住这一历史性时 

机,于11月28日提出了关于德国统一的十点计划。苏联在此问题上的立场 

开始时较为强硬,而后节节后退,最终同意两德统一。但是,在两德之间, 

苏、美、英、法四个原占领国之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对于如何解决德国 

统一的内部和外部条件问题存在着分歧。其他有些国家对德国的统一则不免 

疑虑。两德之间的分歧主要集中于统一是两个主权德意志国家的对等联合, 

还是民德根据联邦德国《基本法》并入联邦德国。四大国之间的分歧主要集 

中在统一后德国的联盟归属和外国驻军问题上。西方三国主张未来的德国应 

是北约的完全成员国,苏联主张德国中立不结盟。联邦德国基本上赞同西方 

三国的主张,民德支持苏联的立场。 

     德国的统一 1990年3月,根据民德政府和各反对派组织在这年1月 

圆桌会议的商定,民德议会进行了首次多党制的自由选举。参加竞选的有24 

个党派,参加投票的选民近1200万,占全国有选民资格人数的93。3%。受 

到联邦德国执政党大力支持的民德基督教民主联盟在选举中夺魁,得票率为 

40。 91%。以它为首的“德国联盟”(其中还包括德国社会联盟和民主觉醒 

两个党派)共得选票的48。15%,社会民主党得21。84%,民主社会主义党仅 

得16。33%。随后组成了以基民盟主席德梅齐埃为总理的新的联合政府,民 

主社会主义党丧失执政党地位。 

     民德新政府同意尽快按联邦德国基本法实现两德统一,并于5月8日在 

波恩正式签署了建立两德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的“国家条约”。条约规定, 

从7月1日起,联邦马克取代民德马克成为民德的法定货币。8月30日,两 

德政府又签订了一项双边“统一条约”,确定民主德国采用联邦德国宪法, 

于10月3日加入联邦德国,统一的德国首都定在柏林。 

     为解决德国统一的外部问题,从5月到9月,历经4轮“2+4”会谈终于 


… Page 264…

达成协议,签订了“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条约说明:苏联同意统一 

的德国可自主决定联盟的归属,并将在1994年底以前分批撤回驻民德的全部 

苏军共36万人;与会国一致确认,目前的奥得—尼斯河边界为德国永久边 

界;从德国实现统一之日起,四大国取消作为占领国对整个德国和柏林的权 

利和职责,恢复德国在外交和内政方面的完全主权。 

     1990年10月3日,按照联邦德国基本法,即以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的方式实现了两德的统一。从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历史告终,德意志联 

邦共和国的国土增加50%,人口增加1/4,德国东部地区进入一个全面按西 

部模式转轨的时期。然而,严酷的现实是,这种体制转换的代价和步履是异 

常沉重的。 



             六、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的变化 



     动荡的保加利亚政局 在保加利亚,从1954年日夫科夫继契尔文科开 

始担任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到1989年,政局长期比较稳定。日夫科夫强调同 

苏联“全面接近”,紧跟苏联,同时也提出“在运用苏联经验时要考虑到保 

加利亚的条件”。保加利亚的工业基础薄弱,资源贫乏,但发展农业的自然 

条件良好。据此,它在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还较重视加工工业和农 

业的发展。70年代初,保加利亚提出在农村普遍建立“农工综合体”,以便 

在加工工业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的集中化和向专业化发展。继之,又积极推行 

农业承包奖励制。这些措施使保加利亚的农业一度兴旺,并在苏联和东欧国 

家中受到赞赏和仿效。然而,保加利亚的“农工综合体”实质上是要“加速 

实现国家所有制和合作社所有制的接近和溶合”,使之成为“统一的全民所 

有制”,从而有损农民长期经营的积极性。进入80年代,又遇上气候恶劣, 

致使农业生产连年徘徊,甜菜、水果、牛羊肉等重要农副产品产量下降,工 

业发展速度减缓,市场供应日趋紧张。1986年保共“十三大”通过的“九·五 

计划”指标又层层加码,甚至提出了要将国民收入翻两番的口号。实际上, 

该计划的执行是靠通货膨胀和大举外债来维持,这几年外债已增至100亿美 

元。 

    在政治上,日夫科夫长期集保共中央总书记和国务委员会主席之权于一 

身,独断专行,任用亲信,竭力树立个人威信,又制造了不少新的冤案。而 

且,他提出建立“单一民族国家”的目标,并从1984年起对占全国约1/10 

人口的土耳其族居民施行强制同化政策,引起一些地方武装冲突和大量土耳 

其族居民外迁。这一切使保加利亚表面平静的政坛潜伏着各种危机,并随着 

苏联东欧各国形势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加剧。各种反共势力则伺机而动,致使 

一次“生态公开性”的请愿活动竟成了政局剧变的导火线。 

     1989年10月,由部分社会名流组成的“生态公开性”组织借欧洲35国 

在索非亚召开国际环保会议之机,连续举行各种集会,要求讨论环保问题并 

扩大民主与公开性,向官方施加压力。11月3日,他们又举行有数千人参加 

的示威游行,并向国民议会递交了一份上万人签名的请愿书,影响甚广。其 

后,有10多个反对派组织联合成立了“民主力量联盟”,并进一步组织大规 

模的反政府集会和游行,社会动乱日益加剧。在反对派的压力下,11月10 

日保共举行中央全会,执政35年的日夫科夫被迫辞职,由姆拉德诺夫继任。 

接着党政领导机构大幅度改组,日夫科夫被指控和监禁。1990年1—2月, 


… Page 265…

保共召开“十四大”,通过宣言和新党章,决定把保共建成“新型的政党— 

—保加利亚民主社会主义党”,在保实行多党制和市场经济。大会还决定建 

立保共最高委员会取代原中央委员会,利洛夫当选最高委员会主席。4月3 

 日,保共易名为社会党。 

     1990年6月18日,保加利亚自由大选揭晓,在参加竞选的40多个党派 

中,社会党取胜,获211席,占总议席的52。75%。民主力量联盟获144席, 

占总议席的36%。7月10日,组成了由社会党领导的新政府。8月1日,经 

各派妥协,新议会选举民主力量联盟主席热烈夫为总统。但此后各派政治力 

量之间的斗争仍然激烈,社会继续动荡,经济形势继续恶化。 

     走向自由市场经济之路的罗马尼亚 在罗马尼亚,1965年3月党和国 

家最高领导人乔治乌…德治逝世后,由齐奥塞斯库接任罗共中央第一书记。 

1967年12月起齐奥塞斯库又兼任国务委员会主席,1973年3月,他当选罗 

马尼亚首任总统。齐奥塞斯库在位共24年,他积极支持并继承了乔治乌…德 

治时期为争取和维护国家独立自主的基本路线,这是他能上台并长期在位的 

一个重要原因。他执政初期,也曾注意实行集体领导,平反一些冤假错案。 

但在苏联出兵侵捷后,他在积极捍卫罗马尼亚主权的同时,却进一步强化国 

内控制,并开始排斥异己,培植亲信。当上总统后更是大权独揽,其夫人及 

其他亲属也纷纷进入高层领导岗位,掌握了许多要害部门。 

     经济方面,1965年7月举行的罗共“九大”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