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水稻秧田管理 >

第2章

水稻秧田管理-第2章

小说: 水稻秧田管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控制其适宜长度,保持叶片挺拔,不弯不披。2。5叶后根据温度情况,逐渐转入昼揭夜盖,最低温度高于7℃时可昼夜通风。在水分管理上,由于叶片增加,蒸腾量大,要注意“三看”浇水,一看土面是否发白和根系生长状况,二看早晚叶尖吐水珠大小,三看午间高温时心叶是否卷曲,要在早晨8时左右适当浇水,一次浇足。水温在16℃以上。为预防立枯病的发生,在1叶1心和2叶1心期,分别浇一次PH4。5左右的酸水,5小时后再浇施1000倍液敌克松药液。苗床灭草,在苗床封闭灭草效果不好的,可在稗草1。5叶期用敌稗灭草。每平方米用20%敌稗乳油1。5毫升,加水30倍,待露水干后喷药,喷药后苗床正常管理。
    
  二、秧苗诊断  在秧田管理期间,每天至少到秧田去3次,做详细观察,早晚看叶尖吐水情况,午间看心叶是否卷曲,看床土表面是否发白、有微裂,来诊断根系发育状况,是否缺水。同时观察根数及须根、根毛生长状况;地上部叶鞘高度、叶片长度,与壮苗模式对照,明确差距,采用调温控水等相应措施及时调整,确保按壮苗生育轨道前进。
    
  三、秧苗生育障碍、病害鉴别及防治
    
  低温冷害:秧田期,导致低温冷害的界限温度是2…4℃。在2…4℃24小时或2℃36…48小时则出现秧苗个体枯死、叶片凋萎、叶片生长受阻、干物质的形成受阻等现象,并在叶片上出现了黄色的斑纹。
    
  烂秧苗:播种后到1叶前发生烂种、烂芽均属烂秧。烂种为芽腐烂,谷壳呈暗褐色。烂芽种谷不扎根,翻根或根腐,根黑死亡。烂种主要是发芽力弱,催芽温度过高或覆土过深。烂芽是低温水多缺氧,有机质过多或施未腐熟有机肥料,病菌侵入而产生芽腐。对此除选用发芽率高的种子、不施未腐熟肥料、不过早播种外,注意苗床浇水,防止床土过湿、缺氧,提高床土温度,促进根系生产。已发生烂秧时,每百平方米苗床用敌克松1:500和硫酸铜1:1000混合液25公斤喷施床土上可收良好效果。
    
  黄枯苗:幼苗叶片、叶鞘比正常苗短,叶片自下而上、由叶尖向基部逐渐枯黄致死,根灰白色,似水烫状,用手拔苗,茎基部易与地下稻谷断离。初期不易发现,观察早、晚叶尖吐水情况,可早期诊断发现。黄枯苗在1叶1心到3叶期,苗体含糖少,抗性弱,病菌乘机侵入,连续10度以下低温,骤然转入高温35度以上,黄枯病易发生。防治方法,要早期练苗,培肥床土使离乳前秧苗健壮,提高抗病能力,并在1叶1心和2叶1心期浇酸水、喷敌克松药液。福美双可抑制亚硝酸形成兼有杀菌作用,对防治黄枯病有明显效果。
    
  青枯病:秧苗从心叶开始呈青绿针状,随后全株叶片紧缩卷青枯,初期暗绿色,继而蔫萎而死,茎基横断面呈浅黄至褐色(壮苗为乳白色),根部表皮易脱落,根毛极少,叶尖吐水少到不吐水。发生原因,在2…3叶期,养分来源处于转折点,遇天阴低温突然转晴,温差过大,根系衰弱,苗体失水,导致青枯发病。为此要早期练苗,低温转晴,提早通风,及时浇酸水和用敌克松药液防治,也可用43%立枯净、38%立枯消进行防治。青、立枯病在发病初期,结合喷药同时喷施108生根宝防治效果更好。病情严重时,提早抢栽,改换环境,促进康复。
    
  立枯病:对已出现病害的苗床,应及时进行药剂防治。推荐使用恶霉灵、瑞苗清、育苗灵、好普等药剂进行床土消毒或在发病初期用药防治苗期立枯病。也可每平方米用3。2%克枯星15克,兑水2。5…3升喷洒,或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病情严重可用700倍液,每平方米2…3公斤;或用38%立枯一扫光、42%立枯克星。对使用壮秧剂的苗床,仍需用上述药剂进行床土消毒。
    
  缩脚苗:植株矮小、叶片少、根弱苗黄、甚至枯萎死苗。原因是催芽不整齐、哑谷生长慢、苗床不平、施肥不匀、播种稀密不均、苗床水分不一、生长快慢不一致,容易出现缩脚苗。
    
  白芽苗:由于苗床湿度太大,氧气不足,气温较低,光照不足,覆土较厚,芽稍徒长,叶绿素难以形成,成为白芽苗。可晾床增温,除去地膜,提高光照来尽快缓解。
    
  白化苗:秧田中常发现叶片白色的秧苗通称为白化苗。白化苗有两种,一种是零星出现,叶片出生即白,或部分条状白化,全白苗多在3叶期枯死。一种是从叶尖开始由黄到白,如气温转暧,水肥充足,还可恢复生长。第一种属生理病害,第二种系低温引起叶绿素分解所致。可增施速效氮,提高秧苗素质,增强抵抗能力。
    
  缺氮苗:植株矮小,叶小色黄,生长缓慢,苗体僵老。原因是氮素不足,蛋白质和叶绿素合成受阻,糖多转化为结构物质和淀粉等贮藏物质,因而叶色退淡,叶片挺直,苗体瘦小。因此在2…3叶离乳过程中,根据苗色可适当补施氮肥。
    
  徒长苗:秧苗徒长,叶色深绿,形成徒长苗。一般是施肥多、播量大、湿度大、气温高,容易产生徒长苗。除正确调整水肥管理及早期练苗外,在易徒长条件下可在1叶1心期每100?喷施300PPm多效唑15…23?,徒长苗多施,反之少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