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罗斯福+文本文档 >

第15章

罗斯福+文本文档-第15章

小说: 罗斯福+文本文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用汽车公司〃的老板约翰·J·拉斯科布给自动填补上了。现在,罗斯福面临着他无法控制的众望所归的局面。他欲罢不能,只得〃服从党的需要〃。恰巧同1914年竞选联邦参议员时的情形一样,路易斯·豪这时又不在罗斯福身边。

    罗斯福接受提名的消息迅速在各地传开。共和党的报纸立即指出:被权势欲蒙住了双眼的史密斯硬是把最后的预备队员——不幸的残疾人罗斯福推进了政治斗争的火炕。报纸号召凡是具有良知并爱护罗斯福的选民,最好的表达方法就是投票反对他。史密斯奋起反击,他说:“州长不需要一个运动员来当。我们选择他,不是因为他会向后连翻两个筋斗或能倒立行走。〃罗斯福本人也站出来表白自己并非为人所迫而行不得已的事。他宣称:“我自己也感到,史密斯州长建立的州政府的整个宏伟结构以及他树立的为人民服务的一切崇高理想正处于危难之中,所以我才接受了提名……这事关重大,我决不能丝毫考虑个人的得失。”

    10月17日,他正式接受了提名。尘埃已经落定,他决定同共和党对手、州司法部长犹太人阿尔伯特·奥延格展开强力对攻战。光景似乎回到了1910年,罗斯福乘汽车到全州各地作巡回演说,平均每天行程180英里,演说7至12次。只是他的竞选工作班子比那时更加出色了,这其中有萨缪尔·I·罗森曼——纽约州议会前届议员,曾在州立法法案委员会里供职3年,现为律师;詹姆斯·A·法利——大个子爱尔兰人,承包商,州民主党委员会秘书;爱德华·J·弗林——布朗克斯区民主党党魁;当然还有路易斯·豪和玛格丽特·利汉德小姐。这个工作班子还得到了学术界的援手,路易斯·豪请来了哥伦比亚大学雷德蒙·莫利教授。这些人后来都跟随他进入白宫,成为助手、智囊团成员或出任公职。

    在3周的竞选运动中,罗斯福就种族和宗教偏见、每周48小时工作制、卫生计划、圣劳伦斯河发电站非私有化、养老退休金法、普及教育、劳工问题、农场救济计划、卫生计划等问题作了广泛的演说,但都带有因地制宜、见机行事和浮光掠影的味道,并且前任州长成绩太好,以致于罗斯福无法宣布更为理想的新计划,但罗森曼准备的资料十分丰富,而罗斯福又善于深入浅出地将其表达得精采、生动。故演说大受欢迎,但听众事后印象并不深刻。罗斯福在竞选中还利用无线电广播对听众发表演说。

    11月6日大选之日,史密斯和罗斯福在纽约一家饭店里等待公众的裁决。到了午夜,投票进程的通报表明,史密斯大势已失,他这次又败于宗教和禁酒两大难题,又一次成了偏见和他高度忠于自己特有教养的牺牲品,共和党人赫伯特·胡佛则在〃柯立芝繁荣〃的背景下大获全胜。而次日凌晨的结果表明,罗斯福在总共420多万选民中,仅以比对手多25564票的微弱优势险胜,他完全有理由称其为个人的胜利。所以在两年后,他常以〃0.5%的州长〃自许
第五部:蜚声纽约州
    轮椅州长

    1929年元旦,46岁的富兰克林·D·罗斯福入主设在奥尔巴尼的纽约州州长官邸。那个刚刚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竞选工作班子也随即取代了史密斯特意留下来的人:弗林出任州政府秘书,法利接管了州的党务工作,罗森曼为州长秘书,豪则负责经管罗斯福在纽约市的利益,这是一个对罗斯福忠诚负责而又精明强干的核心小组。罗斯福也显得健康乐观,他的左腿在不久前开始长出新肉。帝国州长的担子并非想象的那样沉重,一年之中他仍有不少假期和闲暇在温泉、海德公园、纽约的居所和外地旅游区等地度过。安娜已经结婚并给他生了个可爱的外孙。埃莉诺从事的政治活动和社会福利工作也进展顺利,并且似乎劲头越来越大。

    罗斯福并不甘于在前任州长的荫庇下坐享其成,因为史密斯留下了一个工作效率很高的行政体制。他还要给它注入新的活力,使其成为一个旨在推动进一步的改革并具有明确目标的专家型政府。他让州长秘书罗森曼担任司法改革顾问,他以前曾在立法法案委员会供职3年。小享利·摩根索担任农业咨询委员会主席,他对纽约州的农业问题素有研究并进行过成功的实践。苗条秀丽的弗朗西丝·帕金斯出任工业局长,因为她曾先后10年担任过州工业委员会委员和主席。研究公用事业管理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利兰·奥尔兹、哈佛大学的法学专家菲力克斯·弗兰克福特等都成了他在水电和公用事业方面的顾问。后来,莫利教授从他的哥伦比亚大学同事中遴选出了一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专家加入了这个圈子,雷克斯福特·G·特格韦尔是农业问题的权威,林赛·罗杰斯在关税方面很有造诣,小阿道夫·A·伯利在信贷和公司领域的见解有独到之处。来自衣阿华州、长期在纽约从事社会福利工作的哈里·霍普金斯也在大危机年代逐步地走进了罗斯福的视野,弗兰克·沃尔克、威廉·H·伍丁、老亨利·摩根索等也成了他的财政问题顾问。这些有识之士从各自擅长的领域献计献策,后来构成了罗斯福竞选连任州长、入主白宫、推行新政时的智囊团的主体。

    罗斯福竭力想为他任内的州政府树立一个不再被党派斗争的裹挟并直接面对人民的公正形象,他尤岂不愿意看到那些一味贪婪地从事〃私人政治〃的坦慕尼协会成员将污泥秽水溅到自己身上,而自己又不能与之公开斗争的尴尬局面,因为这将导致民主派的更加分裂。为此,他在上任伊始就尝试了俨然超党派的行动准则和将重大争端性议题直接诉诸于人民的努力。他在〃行政预算案〃修正问题上同议会中占多数的共和党人展开了首轮交锋世界秩序的经验特征。断言每一事件都是从基本活动的个体,最后靠诉诸纽约最高法院上诉法庭而取得了胜利。在围绕圣劳伦斯河动力开发和经营方式问题上,双方经过了旷日持久的争吵后陷入僵局,罗斯福便扬言将马上就此问题向全州人民发表广播讲话,从而迫使共和党对手基本接受了自己的提案。他还在农业政策、劳工立法、公用事业、监狱体系的改组、自然资源保护等方面提出了议案,他发现对付那些固执保守且故意从中作梗的州议员的最有效压力方式,就是通过无线电广播同全州人民进行一系列不拘形式的谈话(民主党已向全州所有电台都购买了每月1个小时的广播时间)。从1929年4月3日期,罗斯福常对着麦克风发表语调直率而亲切的谈话,他老练地声称谈话内容都是超党派的。而每次谈话的实际效果则是,那些反对派议员要么被迫举手通过,要么被公众谴责为出于自私的目的有意从中阻挠。这一斗争武器成为后来白宫岁月里〃炉边谈话〃的预演和前奏。尽管罗斯福追求进步改革的效果并没有预其中的那般理想,因为几乎他提出的一切重大计划都因涉及面太广而在软弱的抵制中被打了折扣,但罗斯福以平坦诚、直率而新颖的姿态和广泛的舆论影响打动了广大选民的心,提高了自己的声望。在他和小亨利·摩根索的建议下,民主党组织出资于1929年初在奥尔巴尼设立了一个新闻处,向北部地区和共和党控制的农村报纸无偿提供带有民主党倾向的材料以及州长工作要览,他还卓有成效地绕过亲史密斯的州委员会来加强民主党在州北部地区的基层组织,他更加广泛地在州内巡回视察,发表政见——所有这些努力都为竞选连任州长打下了基础。

    共和党对手面对着声名日隆的罗斯福,决定狠狠打击他的最薄弱环节——他与坦慕尼协会的关系。共和党揭发了一篇与罗斯福有涉的州司法机关的肮脏交易——罗斯福按例行手续任命了一个坦慕尼分子担任普通法院法官,而这位法官在此前花了3万美元从坦慕尼协会买到了这个职位。他们声称罗斯福是坦慕尼协会种种龌龊勾当的同情者和纵容者。对此,罗斯福只得依靠妥协的策略摆脱困境,他认为〃不能在对手安排的阵地上投入战斗〃,而要迂回到另一些问题上争取主动。一方面,他以超越党派利害关系的姿态,不动声色地将此案移交给州检察长(共和党人),并指定一名共和党最高法官召集特别大陪审团进行审理,他甚至还要求最高法院上诉法庭对地方法庭进行一次普遍的调查。另一方面,他以耐心的解释让坦慕尼协会认识到,此举在很大程度上是迫于情势下的不得已而为之。在对待劣迹斑斑的民主党人、纽约市长吉米·沃克的贪污案时,他采取了类似的策略。1930年的选举在即,罗斯福离不开坦慕尼协会的支持。与此同时,罗斯福还采用了当时先进的有声电影和无线电广播来宣传自己的业绩。1930年夏,一部名为《罗斯福在干什么》的有声影片上映。多家保险公司的代表在医生们检查罗斯福的健康状况时到场,检查表明48岁的罗斯福就像30多岁的人一样健康,保险公司对他投保56万美元,而通常一个人的健康保险最多不超过50万美元。共和党为了击垮罗斯福,特意从首都请来了国务卿亨利·L·史汀生、助理财政部长奥格顿·L·米尔斯,陆军部长帕特里克·J·赫尔利等纽约州人回来助拳,他们异口同声地谴责罗斯福实际上纵容了坦慕尼协会的贪污舞弊。但一切终究无济于事,罗斯福以超出对手72.5万票的绝对优势再次当选纽约州州长。

    脱颖于大萧条年代

    罗斯福州长是在国内太平无事、欣欣向荣的背景下走马上任的。柯立芝曾说美国是一个搞实业的国家,所以需要一个为实业界服务的政府。他的名言是:“建一座工厂就是盖一座圣殿,在工厂干活就是在那里做礼拜。〃满怀信心的胡佛则以〃更大的繁荣〃为口号取得了白宫入场券,他在竞选时宣称:“我将继续推行过去8年来的各种政策,那么,在上帝的帮助下,我们很快就将目睹贫困被放逐于这个国家之外的那一天。〃其深合民意的〃每家锅里一只鸡,车库里有两辆车”的诺言在全国不胫而走。他在就职演说中又说:“我们的成就结出的果实牢牢可靠,没有任何国家能够超过。〃各大证券交易所的股票行情以胡佛上任为信号掀起了历史上截至当时为止的第二个最高潮,在他就任总统的前半年内,普通股票平均价由年前的117猛涨到225,各大财团控制的巨型企业的股票更是上扬到令人头晕目眩的地步,证券经纪人在红利的鼓舞下纷纷增加其银行借贷,美国公众也显得确实能够无限制地大量吸收各种股票证券,股票证券的制作与分配成为当时重要的热门行业。工厂就业率、建筑合同数、银行贷款额、货车载运量等几乎一切企业指数都在持续高涨之中,商业及其准则主宰了一切,举国上下的各个阶层和各类机构几乎都淹没在如罗斯福所言的〃虚假繁荣〃的巨大泡沫中。在一本被人们争相翻阅的畅销书中出现了这样的妙语:如果耶稣在世,他也会到广告公司当会计。因此,罗斯福在任内初岂不可能搞大刀阔斧的改革,史密斯的卓著政绩也给他留下了一个一时难以超越的高起点。他大抵上只能提出一些进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