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罗斯福+文本文档 >

第23章

罗斯福+文本文档-第23章

小说: 罗斯福+文本文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业计划。

    1933年6月20日成立的国家复兴局由智囊团成员、精力旺盛的休·约翰逊将军出任局长,由唐纳德·里奇伯格任总顾问。署长、总顾问与专业助理人员一起,同主要工业企业和劳工代表合作,拟定被认为是公平的法规,举行意见听取会,最后经总统签署颁布法规。约翰逊为应付紧急需要,颁布了一项关于工资和工时的一揽子协定,即总统的再就业法规。该法规禁止雇用童工,规定产业工人每周工时为35小时,脑力劳动者为40小时,产业工人最低工资每小时为40美分。愿意接受这项临时协定的(暂定实施六个月)雇主将能领到一个〃蓝鹰〃标志。几乎绝大多数企业在各种压力下加入了〃蓝鹰〃运动,自愿或被平地接受了一揽子法规,这种情形也加速了各工业部门制定法规的过程。这样,到1935年初就有557个基本法和200个补充法规得到批准。国家复兴管理局在短短一年多里取得了不少成就:它使大约200万工人有了工作;它帮助制止了通货膨胀的重新加剧;它有助于促进企业道德和提倡文明竞争;它建立了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的全国性样板;它部分地肯定了工人运动的斗争成果;它在很大程度上取消了童工和血汗工厂。总之,它防止了危机事态的恶化。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全国工业复兴法》没有达到罗斯福所期望的复兴工商业的目标。首先,总统被授权制订一项为工业界自愿接受但是可以通过执照制度来执行的〃公平竞争法规〃。在理论上,这些法规应该由政府、工业界、劳工和消费者来共同拟定,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却主要是工业界大公司的代表们拟定的,仅有一些工会力量大的劳工代表参加。这些实际控制法规管理机构的大公司,利用反托拉斯法条款的暂停实施和拟定法规的权力,窒息竞争,削减产量,以提高价格而不以扩大经营来获取利润。而同时,约翰逊试图对小企业加以管理,迫使其加入〃蓝鹰运动〃,这样把摊子铺得太大。大公司并未真正理会罗斯福提倡的公平竞争与合作精神,垄断现象有增无减,被夹在中间苦不堪言的小业主们首先对该法案提出了批评。随即,国家复兴管理局受到了来自几乎各个方面的日益猛烈的攻击:自由派担心反托拉斯法的暂停实施会滋长一种被迫业巨头把持的计划经济,他们批评约翰逊权力过于集中,有个人独裁作风;工人们对法规第7条第1款的精神和意图被有意规避表示严重不满;消费者们因物价上涨而怨怒不已;最高法院指责该法案侵犯了为各州保留的那一部分商务权力。即令是被认为得到不少便利和实惠的大片业家也在抱怨政府控制了他们与劳工的关系。持续的批其中有人甚至断言,该法案推迟了复兴。于是,被罗斯福称之为〃美国国会所颁布的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立法〃于1935年5月被最高法院裁决为违宪。

    第一次新政期间罗斯福政府的一个鲜明而有力的重大举措,就是通过多种方式实施的联邦救济工作。罗斯福曾在竞选期间许诺决不让任何人挨饿,而此时各州和地方政府以及私人慈善团体的财源几乎都已耗尽,情况之紧迫已接近于急需联邦政府大力干预的地步。罗斯福在其1933年3月中旬致国会的一份咨文中,提出了三种救济方式:一是由联邦政府招收和雇用工人;二是拨款给各州以供开展救济计划;三是实行一个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方案。国会实际上对这3种方式都给予了采纳。

    紧急救济的头一步是罗斯福引以为得意之作的民间资源保护队。3月21日,罗斯福将此提案送交国会。众议院在10天后予以通过。该法案计划在初夏投入25万青年去植树造林,修堤防洪。4月5日,民间资源保护队正式开始活动。罗斯福告诉全国人民,这个非军事性的资源保护队伍是一箭双雕之策——既明显地提高了自然资源的价值,又减轻相当程度的实际灾难。资源保护队的青年男子一般在17至25岁之间,除食宿外,每月工资30美元,其中25美元寄给他们的家庭。在8年期间,共有将近300万青年参加了该队。他们在军官和农林机构的指导下,为全国增加了1700万英亩林地,防止了许多场森林火灾,进行了消灭动植物各种病害的斗争,开辟养鱼池放养鲜鱼10亿尾,开挖了许多引水渠和运河,修建了600万座预防土壤侵蚀的堤堰,并有效控制了蚊蝇的平生以助消灭疟疾。〃美国历史上全部公私造林成果,有一半以上出自民间资源保护队之手。〃这些队员在离队时,均以健壮体格和新的生活态度进入了私人企业。其结果正为罗斯福所说,〃将永远无人能够用美元和美分,来估计它对于人的本身以及对于全国,在士平民心、职业训练、卫生保健和适应日后竞争性生活的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价值。”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签署了国会通过的《联邦紧急救济法》,依照该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并指定〃复兴金融公司〃拨出5亿美元作为对各个州的紧急救济金。其条件是,州、市每开支救济费3元,即由联邦政府津贴1美元,任何1州所得数额不得超过总额的15%。5月22日,罗斯福任命哈里·霍普金斯出任署长。办事兢兢业业、讲究时效的霍普金斯甚至等不及办公室布置完毕,就开始签发电报,就职2小时内便支付了500万以上的款项。他坚持救济应完全超越党派控制的原则,一丝不苟。一开始,救济的方式和性质依旧停留在陈旧的模式上,即坚信民办事业可以提供防止一切弊端的方法,联邦的救济必须以一切可能的伪装方式出现(联邦拨配的赈济款仍由地方当局负责具体开支),否则将被视为是对美国生活方式的侵蚀。霍普金斯决心彻底改变有关政府赈济的责任和职权的整个概念。6月11日,他在底特律的全国社会工作会议上发言指出:救济工作是联邦政府对公民应尽的义务,不必假手任何地方或私人机构作媒介,救济不是什么慈善事业,也不仅仅是以施舍方式来减轻痛苦的应急措施,而是政府对公民应尽的义务,是一种神圣的正义行为。正是他的这种作风和原则,才赢得了罗斯福对他的重视和支持,并让他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在政府中扩大他的影响和权力。

    在单纯的各州以食品、住房、衣服、电灯、燃料等方式进行的直接救济已经明显不足以缓解危局时,1933年冬季的到来又将使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重,而1934年的中期选举的竞选活动即将开始。善于捕捉时机的霍普金斯相信,只有庞大的工程计划才能妥贴地解决这些问题。11月初,他力促罗斯福发起巨大的以工代赈紧急救援计划,以救济广大失业者及其家庭。11月8日,作为临时机构的民政工程管理局成立,并从公共工程管理局中拨款4亿美元,由霍普金斯任局长。足智多谋的霍普金斯很快便使400万失业者投入联邦的各种工程计划,到1月中旬,4亿元经费已所剩无几。霍普金斯在白宫的同意下,向国会提出了增拨9.5亿美元的要求,并获得通过。他将其中5亿用于紧急救济署,其余4.5亿用于民政工程建设。民政工程的特点是简单易行,交工快,适宜于吸收大量非熟练或半熟练失业工人,便于救急。如修整公路、沟渠、园林、运动场、停车场以及改建、安装煤气和自来水设施。在这个格外寒冷的冬季,民政工程管理局的计划开支很大,摊子铺得很大,所以很难长期维持这种规模,但它在3个半月的成就已是令人难忘的:兴建和扩建学校4万所;铺设污水管道1200万英尺;建设机场469个,扩建529个;修理和建造公路25.5万英里;为成人教育和因缺乏教师而无法开学的乡村学校雇佣教员5万人;兴建和修整操场和运动场3700个。在受惠的426.4万人中,还有3000名作家和艺术家。

    罗斯福指出,民政工程管理局的〃组织和活动与联邦紧急救济署的大小相似,后者主要是属于州和地方的计划,联邦政府虽实行一般的监督,并负担部分经费,但实际上是由地方管理和实行的。民政工程管理局却完全由联邦政府管理,90%的经费也由联邦政府拨给。“这段话实际上同霍普金斯在底特律的讲话所流露出的思想具有一致性——对传统救济概念的超越。这种超越不仅表现在它突破了传统的单纯由地方政府和私人机关出面赈济的框架,而且在于它以空前浩大的规模和以工代赈的方式出现,并由此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以工代赈不同于纯粹的单向的施舍,因为正如罗斯福在亚特兰大市的演说中所说,单纯的施舍对具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而言,将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而这种工作正是防止他们精神上颓废的屏障,〃除了振奋精神之外,还带来了长久性的物质利益〃,雕塑家格曾·博格勒姆说:〃霍普金斯先生和民政工程管理局,可以说一下子把公家的援助从冷漠的事务变成了对人有益,又进而使人有用的活动……我相信,这是一扇门,通过这扇门,可以把美国的灵魂重新领回到生活的乐趣中去。〃当时,〃耙枯叶〃成了上层中产阶级对以工代赈最有侮辱意味的代称,然而大多数耙过树叶的人却宁愿那样,而不愿排队领取施舍物或食品券。

    联邦政府实施的第3种救济方案就是实行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其主要表现为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和公共工程管理局两大机构的活动。1933年4月10日,罗斯福向国会提出综合治理田纳西河流域的法案,并于5月18日获得通过。其全名为《麻梭浅滩与田纳西河流域发展法令》。依此法案创设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该局有权获得、建造和管理田纳西河流域的水坝,制造硝酸盐和化肥,生产和出售电力,主持防洪,收回边沿土地停止耕种,开发河流以供航运,以及一般地增进居住在该河盆地内的人民的经济和社会福利。它成为罗斯福任职期间最有深远意义和最为著名的,且对农业、工业和其他经济利益以及公用事业最有影响的法令之一。

    田纳西河流域包括横跨7个州的总面积约共4万平方英里的一大平地区。形成了一个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而又迅速趋于枯竭,水力很多但大都虚掷浪费的自然地理单位。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在10年内就依法达到了地区性综合治理和全面发展规划的目的。该局先后获得或建造了大约25座水坝,用以防洪,制造硝酸盐和生产电力。政府架设了约5000英里传输线,并向附近社区出售剩余电力,收费低廉。1932年这里仅有2%的家庭用电,1937年上升为14%,到1960年达到全部电气化。该局作为促进该流域〃有秩序而恰当的物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机构,将许多边沿土地收归国有并停止耕种,兴办公共卫生和娱乐设施,发展第三产业、教育农民科学种田、帮助改善这一地区的民俗习惯。几年后,这里绿树成荫,工业复返沿河地区,人工湖成了度假区,田纳西河更是全程通航。该流域的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大提高,生活方式得到了更新。整个工程既是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