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156-幼幼新书 >

第23章

156-幼幼新书-第23章

小说: 156-幼幼新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茯苓 人参 茯神(各五分) 菖蒲(二分) 远志(七分) 
上为末,水服方寸匕,日三夜一服。 
《葛氏肘后》又方 
章陆花阴干一百日,捣末,暮水服方寸匕。暮卧思念所欲知事,即于眠中醒悟。 
《葛氏肘后》又方 
上党人参半斤,七月七日麻谷一升,合捣蒸,候气尽遍服一刀圭,暮卧逆知未然之事。 

卷第六
行迟第十六
属性:《巢氏病源》小儿数岁不能行候∶小儿生自变蒸至于能语,随日数血脉骨节备成,其膑骨成即能行。骨是髓 
之所养,若禀生血气不足者,即髓不充强,故其骨不即成而数岁不能行。 
《圣惠》论∶夫小儿行迟者,是肝、肾气不足,致骨气虚弱,筋脉无力,故行迟也。 
张涣论∶凡儿生至周岁,三百六十日膝骨成乃能行。近世小儿多因父母气血虚弱,故令胎气不强,骨气软 
弱,筋脉无力,不能行步。 
《婴童宝鉴》论∶小儿骨蒸,肺脉寒,长不能行。 
《颅囟经》治小孩子自小伤抱,脚纤细无力,行立不得,或骨热疳劳,肌肉消瘦。x柴胡饮子方x 
柴胡 鳖甲(米醋涂,炙) 知母 桔梗 枳壳(麸炒,去瓤) 元参 升麻 
上件等分并细锉。每日煎时,三岁以下取药半两,水五合,煎二合去滓,分两服,空心,食前后各一服。 
忌毒物。饮后用澡浴方。 
《颅囟经》澡浴方 
苦参 茯苓皮 苍术 桑白皮 白矾(各半两) 葱白(少许) 
上锉细。每浴时取一两,沸水二升,浸药后通温与儿浴之。避风于温处,妙。 
《千金》治小儿数岁不行方。 
取葬家未开户,盗食来以哺之,日三便起行。 
《千金翼》治小儿数岁不行方。 
葬家未开户时,盗取其饭以哺之,不过三日即行,勿令人知之。 
《千金翼》∶牛脐中毛,主小儿久不行。 
《元和纪用经》疗小儿三岁不能行,由虚弱受气不足,腰脊、脚、膝筋骨软 。 
真五加皮 
上末之,粥饮滴酒少许,调一粟壳许,日三服。有风骨节不利者尤相宜。经以四味饮、黑散、紫丸、至圣 
散、蜀脂饮、麝香丸并此五加皮药七方,谓之育婴七宝。紫阳道士一名《保子七圣至宝方》,专为一书者, 
此方是也。 
《圣惠》治小儿十岁以来,血脉不流,筋脉缓弱,脚膝无力,不能行步。宜用x生干地黄丸方x 
生干地黄 当归(锉,微炒) 防风(去芦头) 酸枣仁(微炒) 赤茯苓 黄 (锉) 芎 羚 
羊角 羌活 甘草(炙微赤,锉) 桂心 
上件药各等分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食前以温酒下十丸,更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五、六岁不能行者,骨气虚,筋脉弱。宜服益肝肾脏x羚羊角丸方x 
羚羊角屑 虎胫骨(涂醋,炙令黄) 生干地黄 酸枣仁(微炒) 白茯苓(以上各半两) 桂心 防 
风(去芦头) 当归(锉,微炒) 黄 (以上各一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于食前,以温酒破研五丸服之。(钱乙方同,至服食法则 
云∶每服一皂子大,儿大者加之。仍云∶温水化下,日三、四,久服取效。) 
《婴孺方》治小儿不生肌肉,又三岁不能行,往来寒热如大痫,数发不能灸刺。用x五参浴汤方x 
大黄 黄芩 黄连 沙参 元参 紫参 苦参 浓朴(炙) 附子(炮) 芍药(以上各二两) 消 
石(三两) 丹参(一两) 雷丸(五十个) 
上以黍米淘汁三升,同煎令三沸,适寒温浴了。当卧汗出,余汁更浴,煎同上法。甚者加猪蹄一具良,更添水。 
《婴孺方》治小儿数岁不行方。 
祭米饭 
上取墓未闭门时,取米饭就墓门中哺儿,二十日便行,勿令人知。 
张涣x麝茸丹方x 治数岁不能行,曾经大效。 
麝香(制研) 茄茸(酥炙黄) 生干地黄 当归(洗焙干) 黄 (锉) 虎胫骨(锉,涂酥炙黄) 
上件各一两,捣、罗为细末。用羊髓四两,煮烂成膏如黍米大。每服十粒,摩沉香汤下,乳食前,日三服。 
《良方》治小儿筋骨诸疾,手足不随,不能行步运动。x左经丸x 
草乌头(肉白者,生,去皮脐) 木鳖(去壳,别研) 白胶香 五灵脂(各三两半) 当归(一 
两) 斑蝥(二百个,去翅足,少醋煮熟) 
上为末,用黑豆去皮,生杵粉一斤,醋煮糊为丸,鸡头大。每服一丸,酒磨下。筋骨疾但不曾针灸伤筋络 
者,四、五丸必效。予邻里胡生者,一女子膝腕软不能行立已数年。生因游净因佛寺,与僧言。有一僧云∶能 
治。出囊中丸十枚,以四枚与生,曰∶服此可瘥。生如其言与服,女子遂能立。生再求药于院。僧曰∶非有爱 
也,欲留以自备。必欲之,须合一料。生与钱一千,辞不受,止留百钱。后数日得药,并余余十余悉归之。同 
院僧佐其理药,乃引得此方。予至嘉兴,有一里巷儿年十岁,双足不能行,以一丸分三服,服之尽,四、五丸, 
遂得行。自此大为人之所知,其效甚着。此药通荣卫,导经络,专治心肾肝三经,服后小便少淋涩,乃其验也。 
《吉氏家传》∶五、六岁不行方。 
石斛 牛膝 鹿茸(酥炙) 茯苓 菟丝子(各一分) 黄 (二分) 
上件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四丸,加减,温水下。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大人、小儿锉骨行步艰难,脚足无力,并皆治之。x续命丹x 
防风 乳香 蔓荆子(炒) 牛膝 麻黄 羚羊角屑 酸枣仁 草乌头(去皮) 没药 白术 茯 
苓(各一分) 天麻(酒煮) 
胡麻(炒) 当归 续断(各半两) 川乌头(去皮) 黄 (各四钱) 蒺藜(半分) 
上件以法制合为细末,炼蜜为丹,小弹子大。每服一粒,用葱酒细嚼,一日三、五服。用后洗药,服药三 
日方洗。 
草乌头 当归 地龙 木鳖子 紫贝草 楸目 葱须 荆芥(各一两) 
上为末煎汤,露脚指甲,从上淋洗至下。次用薰法∶ 
柴胡 草乌头 赤小豆 吴茱萸 羌活 晚蚕沙(各一两) 
上为末,黑豆三升,次用热水泡,少倾,去黑豆,入前件药,依旧煮,盆盛,熏锉闪处令出骨中汗,或无 
力者亦根据此。 
《食疗》∶白鸭卵小儿食之,能使儿脚软不行,行多爱倒。若盐淹食之,即宜人。 
《婴童宝鉴》灸法∶小儿五岁不能行,灸足两踝,各三壮。 

卷第六
语迟第十七
属性:《巢氏病源》小儿四、五岁不能语候∶人之五脏有五声,心之声为言。小儿四、五岁不能言者,由在胎时其 
母卒有惊怖,内动于儿脏,邪气乘其心,令心气不和,至四、五岁不能言语也。 
《千金》∶论小儿初出腹有连舌,舌下有膜如石榴子,中隔连其舌下后喜,令儿言语不发不转也。可以爪摘 
断之,微有血出无害。若出血不止,可烧发作灰末敷之,血便止也。(姚和众云∶若不摘去,儿哑。) 
张涣论∶心之声为言。若儿稍长,合语而迟语,由妊娠时其母因有惊怖,内动于儿脏,邪气乘于心,使心 
气不足,舌本无力,故语迟也。 
《千金》治小儿四、五岁不语方。 
赤小豆酒和敷舌下。 
《本草》日华子云∶社坛余胙酒,孩儿语迟,以少许令吃。 
《圣惠》治小儿心气不足,舌本无力,令儿语迟。x芍药散方x 
赤芍药(一两) 黄 (三分,锉) 犀角(屑) 槟榔 甘草(炙微赤,锉。以上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末。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不计时候,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五、六岁不语者,为心气不足,舌本无力,发转不得。亦云风冷伤于少阴之经,是以舌难发于五 
音,故至时不语。x菖蒲丸方x 
菖蒲 人参(去芦头) 黄连(去须。以上各半两) 麦门冬(去心,焙) 天门冬(去心焙。各 
一两) 赤石脂 丹参(各三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温水研下五丸。量儿大小,不计时候,加减服之。 
钱乙治小儿心气不足,五、六岁不能言。x菖蒲丸x 
石菖蒲 丹参(各二钱) 天门冬(去心,焙秤) 麦门冬(去心,焙秤。各一两) 赤石脂(三 
分) 人参(半两,切去须焙) 
上同为细末,炼蜜丸绿豆大或麻子大。温水下五、七丸至一、二十丸。不计时候,日三、四服,久服取效。 
又有病后肾虚不语者。宜兼服钱氏地黄丸(方在虚寒门中。) 
张涣x菖蒲汤丹方x 治数岁不能语。 
菖蒲(一寸,九节者) 远志(去心) 桂心(以上各一两) 酸枣仁 黄 人参(去芦) 黄 
连(去须。以上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炼蜜和如鸡头大。每服一粒至二粒,煎生姜汤下,不拘时候。 
《张氏家传》治小儿不语方。 
酸枣仁 柏子仁(各半两) 郁李仁 人参(各一两) 
上为细末,蜜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小儿每服十丸。若是气虚之人,只使郁李仁、人参二件。 
《庄氏集》 穴灸法∶四、五岁不语,灸两足踝上各三壮。 
《庄氏集》 穴灸法∶小儿至五、六岁不语,是心气不足,舌无力,发转难故也。灸心 三壮,在第五椎下 
两旁各一寸五分。 

卷第六
龟胸第十八
属性:《圣惠》论∶小儿龟胸者,缘肺热胀满,致使胸高如龟。又云∶多食热乳,亦能致此也。 
张涣论∶凡乳母乳儿,常捏其宿乳。夏常洗乳净,捏去热乳。若食儿饮热乳,损伤肺气,胸高胀满。令儿 
胸高如龟,乃名龟胸。 
《圣惠》治小儿龟胸,肺热壅滞,心膈满闷。x大黄丸方x 
川大黄(三分,锉,微炒) 天门冬(去心焙) 百合 杏仁(汤洗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木 
通桑白皮 甜葶苈(隔纸炒令紫色) 川朴硝(各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以温水研破五丸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又方 
甜葶苈(隔纸炒令紫色)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麻黄(去芦节) 川大黄( 
锉,微炒。以上各半两) 桂心(一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以温水研下五丸。量儿大小临时加减。 
《圣惠》治小儿龟胸方。 
上取龟尿,随多少摩胸骨上,即瘥。 
张涣治龟胸x百合丹方x 
桑根白皮 木通 川朴硝 杏仁(汤浸去皮尖) 川大黄 天门冬(去心。各半两) 百合(一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量儿大小加减。 
《吉氏家传》龟胸方。 
葶苈(熬) 大黄(各三分) 桂心(一分) 麻黄(二分,去节) 
上件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米饮下。 
《圣惠》灸法∶龟胸缘肺热胀满攻胸膈所生。又缘乳母食热面、五辛,转更胸起高出。灸两乳前各一寸半, 
上两行三骨罅间,六处各二壮,炷如小麦大。春夏从下灸上,秋冬从上灸下。若不根据此法,则灸十而不能一、 
二愈也。 
《庄氏集》 穴灸龟胸法∶取九家灰一料盛簸箕中,令儿合面,印胸迹于上,于龟胸从上当中及两边,令三 
姓人同下火,各于灰上灸三壮,弃灰于河流或水中。 

卷第六
龟背第十九
属性:《圣惠》论∶小儿龟背者,由坐儿稍早,为客风吹着脊骨,风气连于髓,使背高如龟之状也。 
钱乙论龟背∶龟背者,肺热胀满,攻于胸膈,即成龟胸。又乳母多食五辛亦成。又儿生下,客风入骨,逐 
于骨髓,即成龟背。治以龟尿点节骨。取尿水法∶当莲叶安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