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156-幼幼新书 >

第76章

156-幼幼新书-第76章

小说: 156-幼幼新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水三升,煮一升二合。一服一合,日再。二三岁儿服量减之。 
《婴孺》治小儿心胸壮热、发热者饮子方。 
子芩 升麻 龙胆 大黄(各三分) 
上以水二升,煮一升二合。温,一日服尽。利三二行。乳母忌热面、动风物。 
《婴孺》治少小暴热,得之二三日。x李根汤方x 
李根 葱 芒硝(各二分) 甘草(炙) 麦门冬(去心。各四分) 
上以水三升,煮一升半,为三服。 
《婴孺》治小儿潮热,及百日儿壮热气急,虽得歇,眠不开,小便黄赤方。 
蜀漆 甘草(炙) 知母 龙骨 牡蛎(各半两) 
上切,以水四升煮一升,去滓。一岁儿半合,日进二服,百日儿以意服。 
《婴孺》治少小热。除热x龙骨汤方x 
龙骨 甘草(炙) 赤石脂 大黄 石膏 桂心 寒水石 栝蒌(各二分) 
上以酒、水各一小盏,取散一鸡子大,煮三沸,去滓。一岁服尽,不过三服愈。 
《万全方》治小儿壮热惊悸,大小便赤涩。x钩藤散x 
钩藤 天竺黄(细研) 地骨皮(各一分) 茯神 犀角屑 龙胆(去芦头) 川芒硝 甘草 赤茯苓(各半两) 
川大黄(三分,锉碎,微炒) 
上件杵罗为末。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孔氏家传》治小儿心经热,夜发壮热,夜啼,并解伤寒诸病。x犀角散方x 
甘草 牛蒡子 荆芥 
上件药各等分,为粗末。每服一钱,水八分,煎五分,温服。临卧、食后服。 
孔氏又方 
荆芥(去枝梗) 桔梗(苦者。各二两) 甘草(一两半) 牛蒡子(二两,略炒) 
上为末。每服二钱,汤点服,食空时服。 
《赵氏家传》x人参保童丸x 治禀气虚弱,筋骨软,肌肉浅薄,乳食不成,肌肉面黄,体热多汗,久服不热方。 
人参 石连肉 使君子(去皮) 没石子 干山药(各半两) 木香(一分) 白术 白芍药 当归(各半分) 黄 
连(一分,先捣半夏末一分,炒黄连,候半夏末黑色,去半夏末不用。) 
上件为末,稀糊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七丸至十丸;三岁以上十五丸,温汤下。 
《吉氏家传》治伤寒潮热、鼻塞、头疼。x人参散x。亦治清涕壮热不解,大妙。 
人参 茯苓 羌活 当归 前胡 甘草(各一钱) 麻黄(三钱,去节) 
上末。每服半钱,水半盏,姜一片同煎三分,温服。 

卷第十四
时气第三
属性:《巢氏病源》小儿时气病候∶时气病者,是四时之间忽有非节之气。如春时应暖而寒,夏时应热而冷,秋时 
应凉而热,冬时应寒而温。其气伤人为病,亦头痛壮热,大体与伤寒相似。无问长幼,其病形证略同。言此时 
通行此气,故名时气。世呼亦为天行。 
《巢氏病源》小儿天行病发黄候∶四时之间忽有非节之气伤人,谓之天行。其热入于脾胃,停滞则发黄也。脾 
与胃合俱象土,其色黄,而候于肌肉,热气蕴积,其色蒸发于外,故发黄也。 
《巢氏病源》小儿时气腹满候∶时气之病,腹满者,是热入腹,与脏气相搏,气痞涩在内,故令腹满。若毒 
而满者,毒瓦斯乘心,烦懊者死。 
《巢氏病源》小儿时气病结热候∶时气之病,热入腹内,与脏腑之气相结,谓之结热。热则大小肠痞涩,大 
小便难而苦烦热是也。 
《巢氏病源》小儿败时气病候∶时气之病,若施治早晚失时,投药不与病相食,致令病连滞不已,乍瘥乍剧, 
或寒或热,则败坏之证无常是也。 
《巢氏病源》小儿时气病兼疟候∶时气之病,又兼疟者,是日数未满。本常壮热而邪不退,或乘于阴,或乘 
于阳。其乘于阳,阳争则热;其乘于阴,阴争则寒。阴阳之气为邪所并,互相乘加,故发寒热成疟也。 
《巢氏病源》小儿时气病得吐下后犹热候∶时气之病,得吐下之后,壮热犹不歇者,是肠胃宿虚,而又吐利, 
则为重虚。其热乘虚而入里,则表里俱热,停滞不歇,故虽吐下而犹热也。 
《巢氏病源》小儿病后不嗜食面青候∶时气病热歇之后,不嗜食而面青者,是胃内余热未尽,气满,故不 
嗜食也。诸阳之气俱上荣于面,阳虚未复,本带风邪,风邪挟冷,冷搏于血气,故令面青也。 
《巢氏病源》小儿时气病发复候∶时气之病发复者,是热退之后,气血未和,腑脏热势未尽,或起早劳动, 
或饮食不节,故其病重发,谓之复也。然发复多重于初病者,血气已虚,重伤故也。 
《伤寒证治》孙思邈云∶治小儿时行,节度如大人法。但用药分剂少异,药小冷尔。 
《婴童宝鉴》小儿时气歌∶ 
时气皆因节令亏,头疼壮热汗微微。良工若得看形候,须作伤寒病有归。 
《婴童宝鉴》小儿时气后,大小便不通歌∶ 
热毒还从腑气冲,便成结热在肠中。身体苦烦多躁渴,更兼便溺不能通。 
《婴童宝鉴》时气后为败气歌∶ 
时气还须早早医,变为败气切须知。乍寒乍热无时度,或减或增体渐羸。 
《婴童宝鉴》小儿时气躁渴歌∶ 
谁言吐下热无余,只为元因脏腑虚。热盛更虚皮肉涩,至今烦渴躁难除。 
《婴童宝鉴》小儿时气后为疟疾歌∶ 
阴阳邪气两相并,脏腑阴阳力竞争。发作有期名是疟,宜须疗理莫留停。 
《婴童宝鉴》时气后余热并夹冷气歌∶ 
时气虽然瘥,犹多余热停。气填须不食,夹冷面皮青。 
《石壁经》三十六种内夜热昼凉瘟疫候歌∶ 
夜间遍体有如汤,才到天明又复凉。非是鬼神为祸祟,都缘脏腑有风伤。只消将药医脾脏,(四十八候云∶只宜将 
药除脾热。)次使神方泻大肠。患候但观喉厌动,更看眼急(四十八候云∶眼赤)鼻头光。此病已传瘟疫候,若能辩别是 
医王。 
此内因伤物、外因伤邪所致也。先当表散其毒邪,次用药去其积。亦主至夜多汗,只在其头额上有之,亦 
口中涎响也,脾风则然。多言有祸祟,非也。更请细看前后。(《凤随经》此候歌括一同,仍注云∶宜与七宝散方。见温 
壮门中。) 
《小儿形证论》四十八候夜热昼凉温壮歌后云∶此患缘饥过后,冷食滞脾胃,气不行于诸经。夜热昼凉先进 
南生丸(方见伤寒变蒸门中。)与三五服,后进槟榔散(方见烦热门中)相间与服。然后气平和,又须当与白丁香膏(方 
未见)取,或只以磨积方调气。只不得便取,动难止,为肚大,恐成疳疾也。 
《千金》治小儿时气方。 
桃叶三两捣,以水五升,煮十沸,取汁,日五六遍淋之。(《圣惠》用七两,水五升。)若复发,烧雄鼠屎二枚,水 
调服之。 
《外台》∶刘氏疗小儿天行头痛壮热方。 
青木香(六分) 白檀香(三分) 
上二味捣散,以清水和服之。以水调涂顶,头痛立瘥。 
《圣惠》治小儿时气壮热,头疼,咳嗽不能食。宜服x解肌散方x 
麻黄(三分,去根节)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赤芍药 贝母(炮微黄) 柴胡(去苗) 葛 
根(锉) 甘草(炙微赤,锉。各半两) 石膏(一两,细研)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时气,头痛壮热。x升麻散方x 
川升麻 赤芍药 石膏(细研) 麻黄(去根节) 甘草(炙微赤。锉。各半两) 贝齿(一枚)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得微汗为 
效。 
《圣惠》治小儿时气,咳嗽壮热。x麦门冬散方x 
麦门冬(去心,焙) 川升麻(各一两) 贝母( 微黄) 甘草(炙微赤,锉。各三分) 赤芍药 杏仁(汤浸, 
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入淡竹沥半合,更煎一、两沸。不计时 
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时气,头痛、体热、烦渴。x葛根散方x 
葛根(锉) 麦门冬(去心。各三分) 黄芩 赤芍药 人参(去芦头) 犀角屑 甘草(炙微赤,锉) 川升麻 
(各半两) 石膏(一两,细研)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时气壮热,心腹烦闷。x麦门冬散x 
麦门冬(一两半,去心,焙) 人参(去芦头) 葛根(锉) 甘草(炙微赤,锉。各半两) 茅根(一两,锉)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时气,壮热咳嗽,心胸胀闷,乳食不下。x生干地黄散方x 
生干地黄 麦门冬(去心,焙。各一两) 款冬花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陈橘皮(汤浸,去 
白瓤,焙。各三分) 甘草(炙微赤,锉,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入竹茹半分煎,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 
大小增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时气,五六日体热不止。x麦门冬散方x 
麦门冬(去心,焙) 大青(各半两) 甘草(炙微赤,锉) 吴蓝(各一分) 栀子仁(五枚)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时气,烦渴,腹中痞实。x葛根散方x 
葛根(锉) 黄芩 柴胡(去苗。各半两)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稍利为度。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时气,呕吐不止。x芦根散方x 
生芦根 人参(去芦头。各一两) 竹茹(半两) 
上件药细锉,和匀。每服半分,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婴孺》治小儿壮热、时气、惊悸并热疮方。 
钩藤(炙) 人参 蚱蝉(炙) 子芩(各一分) 蛇蜕皮(三寸,炙) 龙齿(半分) 防风 泽兰(各二分) 
石蜜(一两,汤成,入之竹沥一升) 
上切,以水三升煮之七合,量儿大小细服之。 
x钱乙人参生犀散x 解小儿时气,寒壅咳嗽,痰逆喘满,心忪惊悸,脏腑或秘或泻,调胃进食。又主一切风热, 
服寻常凉药即泻而减食者。 
人参(切去顶,三钱) 前胡(去芦,七钱) 甘草(炙黄,二钱) 桔梗 杏仁(去皮尖,略曝干为末,秤。各 
五钱) 
上先将前四味为末,后入杏仁,再用粗罗罗过。每服二大钱,水一盏,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食后。 
张涣治时气病x贝母散方x 
贝母(炒黄) 麦门冬(去心) 川升麻(各一两) 赤芍药 甘草(炙。各半两) 
上件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一盏,入竹叶二片,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张涣又方x人参饮子x 
人参(去芦头) 生干 地黄(各一两) 犀角(末) 黄芩 柴胡(去苗。各半两) 甘草(一分,炙) 
上件捣,罗为粗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二片,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张涣又方x枣叶汤x 
枣叶(一两,切细,焙干) 黄芩 柴胡(去苗) 人参(去芦头) 甘草(炙。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二片,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伤寒证治》疗小儿天行,壮热咳嗽,心腹胀满。x五物人参饮子x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