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156-幼幼新书 >

第97章

156-幼幼新书-第97章

小说: 156-幼幼新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涣x苏香汤方x 平小儿心肺,消痰壅、咳嗽。 
紫苏叶 木香 人参(去芦头。各一两) 甘草(炙) 五味子 陈橘皮(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半钱,入生姜自然汁少许,同荆芥汤调下。 
张涣x人参半夏丹方x 消小儿痰饮,止嗽。 
人参(去芦头) 半夏(汤浸七遍,焙干) 川面姜 白术 天南星(并微炮。各一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取生姜汁打面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生姜汤下。月内百 婴儿如针头大,沾 
在乳母奶头上,令儿吮之。 
张涣x乳香半夏丹方x 治小儿壮热,喘嗽痰实。 
乳香(研) 半夏 (白矾水浸一宿,焙干) 木香(各一两) 
以上捣,罗为细末。次用∶朱砂(细研,水飞,一两) 麝香(研,一钱) 金箔(二十片,研) 
上件都拌匀,用生姜自然汁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生姜汤下。量儿大小加减。 
《婴童宝鉴》治小儿咳嗽、坠痰。x紫金丸方x 
上以叶子雌黄,不限多少细研,入锅子内微火中烧令成汁,候冷研细。饭为丸如萝卜子大,熟水下二丸。 
《保生信效方》x利膈丸x 治大人、小儿风盛痰实,喘满咳嗽,风气上攻。 
黑牵牛(四两,半生半熟) 青橘皮(去白) 槐角子(各半两) 皂 
角(不 ,肥者,去皮子,酥涂炙,二两) 齐州半夏(汤浸洗七次,切、焙,秤一两) 
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打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要疏风痰,加至三、四十丸。小儿风涎痰热,可 
作小丸,量多少与之。 
《保生信效方》x玉尘散x 治大人、小儿痰壅咳嗽,气促喘满,咽膈不利及大治劳嗽。 
天南星(去皮) 半夏(各用汤浸,洗七遍,切,焙) 桔梗 桑根白皮(自采土下者。各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三大钱,水一盏半,生姜如钱六、七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小儿痰盛咳嗽 
等亦宜与之。政和癸巳岁,官守豫章以此方官舍施人,无不得效。 
《万全方》治小儿咳嗽痰壅,不欲乳食。x蝉壳散方x 
蝉壳(微炒) 桔梗 陈橘皮(去瓤) 人参 甘草(炙。以上各一分) 半夏(半分,汤洗七次,去滑) 
上件药捣,罗为散。每服一字,生姜粥饮调下。 
《聚宝方》x半夏丸x 治小儿痰疾嗽方。 
半夏(七个丸大者,汤洗七遍,切,生姜汁浸一宿) 淀粉 北矾灰(各一大钱) 
上三味为末,面糊丸如绿豆大。浓煎白茅根汤下五丸至七丸,食后服。 
《刘氏家传》治小儿咳嗽喘促,利膈化痰。x汉防己膏x 
汉防己 人参 半夏(洗去滑) 甜葶苈(隔纸炒) 白矾(枯) 
上件各等分为末,炼蜜为膏。每服一皂子大,薄荷姜汤化下。 
《张氏家传》治小儿痰壅咳嗽。 
木通 青橘皮 天南星 皂角(烧为灰。各一两) 杏仁(汤浸,去皮尖) 巴豆(灯上烧) 轻粉(二十 
合) 麝香(半铢) 雄黄(六铢) 
上同研为散子。食后茅香、灯心汤下两字许。 
《孔氏家传》x惺惺散x 解小儿风壅痰热,化涎嗽,止烦渴。 
桔梗 人参 甘草(炙) 栝蒌根 白术(各一两) 白茯苓 防风(各半两) 细辛(一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银盏,入荆芥少许,同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王氏手集》x白术半夏丸x 化痰,治小儿嗽。和胃止逆,宽利胸膈,思乳食。 
半夏(半两,汤浸,洗去滑) 白术 人参 甘草(炙) 干姜(各二钱半) 
上为细末,生姜汁打面糊为丸绿豆大。每服十丸,乳食后稍空,煎生姜汤下。 
《王氏手集》x坠痰丸x 治小儿痰实咳嗽,壮热生惊,呀呷喘满,头痛心忪,胸膈不利,心嘈恶心。 
半夏(一两,生姜制) 天南星(米泔浸,切作片子,炙) 杜薄荷 白茯苓 白矾灰 人参(各半两) 
上件为细末,生姜汁打面糊为丸。每服五、七丸至十丸,生姜薄荷汤下。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x华盖散x 治小儿痰壅咳嗽。 
桑白皮(炙,一两) 甘草(炙) 黄 (炙。各三钱) 桔梗(洗,三分)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汤点服。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小儿化涎去风,止咳嗽方。 
半夏(三分,汤洗七次) 天南星(半两,炮) 甘草(三钱,炙) 皂角子(二十一粒,炒焦)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六分,入生姜二片,同煎三分,去滓温温服。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小儿痰鸣,咳嗽气粗,不食涎潮。x牵牛丸x 定喘。 
牵牛(取末,半两) 螺青 白矾(火飞,各一分) 硼砂(一钱) 巴豆(灯上烧) 杏仁(各七粒) 
上件为末,水煮糊为丸绿豆大。每服七粒,淡姜汤下。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丈夫、妇人、小儿痰鸣涎响,咳逆喘嗽。x半夏丸x 
半夏(半两) 
上用大萝卜一个,开一小窍子;取成罐子,入半夏在内,用好醋煮透赤色,取出细研萝卜、半夏如泥;又 
别研入朱砂、雄黄各一钱,同为丸绿豆大。每服量儿小大,五、七丸至十丸,生姜汤下。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小儿涎盛、咳嗽,上膈壅热。 
铅白霜 百药煎(各半两) 
上件为末,炼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丸,用薄荷汤化下,不计时候。 

卷第十六
寒嗽第九
属性:钱乙论寒热相反云∶京东转运使李公有孙八岁,病嗽而胸满短气。医者言肺经有热,用竹叶汤、牛黄膏各 
二服治之,三日加喘。钱曰∶此肺气不足,复有寒邪。即使喘满,当补肺脾,勿服凉药。李曰∶医已用竹叶汤、 
牛黄膏。钱曰∶何治也?医曰∶退热退涎。钱曰∶何热所作?曰∶肺经热而生嗽,嗽久不除生涎。钱曰∶本虚 
而风寒所作,何热也?若作肺热,何不治其肺而反调心。盖竹叶汤、牛黄膏治心药也。医有惭色,钱治愈。 
《千金》x紫菀汤x 治小儿中冷及感寒,暴嗽或上气喉咽鸣,气逆或鼻塞、清水出者方。 
紫菀 杏仁 黄芩 当归 甘草(炙。各半两) 麻 
黄桂心 橘皮 青木香(各六铢) 大黄(一两《婴孺》方用一两半) 
上十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九合,去滓。六十日至百日儿一服二合半,一百日至二百日儿一服三合。 
《千金》x五味子汤x 治小儿风冷入肺,上气、气逆面青,喘迫咳嗽,昼夜不息,食则吐、不下方。 
五味子 当归(各半两) 干姜 桂心(各六铢) 细辛(三铢) 人参 紫菀 甘草(各六铢) 款 
冬花(三铢) 大黄(一两半) 麻黄(六铢。《婴孺》方用半两) 
上十一味 咀,以水二升半,煮取九合,去滓。儿六十日至百日,一服二合半。一百日至二百日,一服三 
合。其大黄别浸一宿下。(一方无款冬花、大黄,有大枣三枚。) 
《千金》治小儿暴冷嗽及积风冷嗽,兼气逆鸣。x菖蒲丸方x 
菖蒲 乌头(炮,去皮尖) 杏仁 矾石 细辛 皂荚(各六铢) 款冬花 干姜(炮) 桂心 紫菀(各 
十八铢) 蜀椒(五铢) 吴茱萸(六合) 
上十二味末之,蜜丸如桐子大。三岁儿饮服五丸,加至十丸,日三。儿小以意减之,儿大以意加之。暴嗽 
数服便瘥。 
太医局x润肺散x 治小儿寒壅相交,肺气不利,咳嗽喘急, 
语声不出,痰涎壅塞,胸膈烦满,鼻塞清涕,咽喉干痛。 
麻黄(去根节) 人参(去芦头。各二两) 贝母(去心,麸炒 
黄) 杏仁(汤浸,去皮尖,焙令干,麸炒黄。各二两半) 甘草(炙,锉,一两) 陈橘皮(汤 
浸,去白,一分) 桔梗 阿胶(炒令黄。各半两) 
上件同杵,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煎六分,去滓温服,食后。 
太医局x华盖散x 治小儿肺感寒邪,咳嗽上气,胸膈烦满,项背拘急,声重鼻塞,头昏目眩,痰气 
不利,呀呷有声。 
紫苏子(隔纸炒) 麻黄(去根节,汤浴过) 杏仁(去皮尖,炒) 桑白皮(蜜炙) 赤茯苓(去 
皮) 陈皮(去白。各半两) 甘草(炙,一分) 
上七味为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温服。 
太医局x人参半夏丸x 治小儿肺胃受冷,咳嗽气急,胸膈痞满,喉中呀呷,呕吐涎沫,乳食不下。亦治疟嗽。 
人参(去芦头) 细辛(去苗) 陈橘皮(各二两) 丁香 半夏(汤浸七次,切,焙) 浓朴(去粗皮。各四两) 
上为细末,用生姜汁打面糊和丸如麻子大。三岁儿服二十丸。生姜汤下,食后服。量儿大小加减。 
《婴孺》治少小肺冷嗽,呼吸多要得于寒者。x紫菀丸方x 
紫菀(三分) 矾石(烧) 桂心(各二分) 
上为末,鸡子黄和丸小豆大。乳送三丸,大人七丸,日三。常用良。 
《婴孺》治小儿风冷入肺。嗽,日夜不息。昼或小瘥,至夜即甚,食饮不下。x五味汤方x 
五味子 甘草(炙) 当归 人参 麻黄(去节) 紫菀 桂心 款冬花(各三分) 细辛 地 
黄(各一分) 枣(二十枚,劈) 
上水三升,先煮麻黄去沫,下药煮一升。一服二合,小儿一合。 
x钱乙百部丸x 治小儿肺寒、壅嗽微喘。 
百部(焙干,秤) 麻黄(去节,先作末。各三分) 杏仁(四十粒,去皮尖,微炒,煮三、五沸,研入药) 
上拌和匀,熟蜜为丸皂子大。温水化下三、二丸,无时,日三、四。此本方也。仲阳加松子仁五十个,糖 
丸之,含化大妙。 
张涣x木香半夏丹x 治小儿胃寒,咳嗽。 
木香 半夏(汤浸七次,焙干) 肉豆蔻(各一两) 藿香叶 丁香 白术(炮。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取生姜自然汁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人参汤下。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惠眼观证》x皂荚丸x 治小儿冷嗽。 
皂荚(不 者,炙) 肉桂(去皮) 白姜(炮) 
上等分为末,炼蜜为丸如○此大。每服五丸,大小加减,熟水吞下。 
《王氏手集》x紫苏杏仁散x 治小儿感寒,肺气壅滞,壮热咳嗽,鼻塞清涕,语声不出,胸膈膨胀, 
痰实呕逆,咽嗌疼痛,烦渴喘急。 
紫苏(炙) 杏仁(各炒) 甘草(炙) 麻黄(去节。各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一钱,水六分,煎至三分,去滓。食后温服。 
《王氏手集》x润肺膏丸x 治小儿寒壅咳嗽。 
水蓼 桑钭 覆盆子 枸杞子(各半两) 皂儿(炮) 杜茴香 生姜 甘草(各一两) 京三棱(炮) 胡 
桃(十个)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一两作八十丸,细嚼,温熟水下。儿小白汤化下。 
《王氏手集》x五味子膏x 调匀小儿肺胃,止咳嗽呕逆,中寒喘满,可思乳食。 
五味子 人参 白术 官桂 干姜 
上各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一两作八十丸。每服一丸,沸汤化下,日三、四服。 
《吉氏家传》治小儿一切寒嗽。 
川乌(大者,炮,去皮尖) 
上为细末,用生姜自然汁为丸如小绿豆大。每服七丸或十丸,大人亦可服。熟水下,朱砂为衣。 

卷第十六
热嗽第十
属性:钱乙论温冷用药云∶东都张氏孙九岁,病肺热。他医以犀、珠、龙、麝、生牛黄治之,一月不愈。其证嗽 
喘闷乱,饮水不止,全不能食。钱氏用使君子丸、益黄散。张曰∶本有热,何以又行温药?他医用凉药攻之, 
一月尚无效。钱曰∶凉药久则寒,不能食。小儿虚不能食,当补脾。候饮食如故,即泻肺经,病必愈矣。服补 
脾药二日,其子欲饮食,钱以泻白散泻肺,遂愈十分。张曰∶何以不虚?钱曰∶先实其脾,然后泻肺,故不虚也。 
《谭氏殊圣》方∶小儿频嗽又饶啼,喘息时时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