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42-寿世保元 >

第25章

542-寿世保元-第25章

小说: 542-寿世保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锉。水煎。空心服。 
一治脾疳泄泻痢疾。属气虚。宜此 
x加味六君子汤x 
人参 白术(去芦) 白茯苓(去皮) 黄 (各一钱) 怀山药(二钱) 砂仁(研一钱) 甘 
草(五分) 
上锉一剂。枣三枚。水煎。空心服。如腹痛。加炒黑干姜、木香各五分。乌梅一个。 
一论下痢赤白。脓血相杂。服痛里急后重。昼夜无度。日久不愈。不能起床。不思饮食 
疲倦 
之甚。或服寒凉峻利太过者。宜加减补中益气汤。(方见内伤)根据本方去柴胡。加白芍炒、泽 
泻、木香、砂仁、白豆蔻、地榆、御米壳。(醋炒三分) 
一论曾经服推涤药过多。又服攻击克伐等他药所不效者。以致形气极弱。去无休息。积 
久恶候出者。并与救之。 
x养脏复元汤x 
人参(三钱) 白术(去芦炒一钱半) 白茯苓(去皮一钱) 白豆蔻(去壳研一钱) 干姜( 
炒黑 
一钱) 粟壳(去芦炒一钱半) 制附子(五分) 乌梅(二个) 木香(一钱) 甘草(炒五分) 
上锉一剂。北枣三枚。水煎。空心服。渣再煎服。谨节饮食。 
一论噤口痢。其疾有冷有热。有冷热不调。皆须先发散表邪。如手心热目赤。是热。宜 
败毒 
散加陈米煎服。如手心冷。及纯下白痢者。是寒。宜用莲肉不去心为末。用米饮调服三钱。 
x败毒散x(方见感冒) 
(又治疫痢发热。合境皆然者。神效。加白芍、黄连。尤效。) 
一治虚弱之人噤口痢。饮食不下。参苓白术散。(方见内伤)根据本方加石莲肉、石菖蒲各 
一两 
或有气加木香五钱。共为末。每服二钱。枣汤调下。噤口痢。粳米汤下。休息痢。砂糖送 
下。 
一治下痢诸药不效者。以好醇酒半盏。姜汁半盏。仓米汤半盏。三味合一处。入陈干松 
菜一撮。揉烂。一并食之。胃口立开。如口不开。用铁箸拨开牙齿。灌下立已。 
一治噤口。药食俱不受。用田螺数枚。连壳捣烂。入麝香少许。调匀。填满脐内。引热 
下降。服药再不吐矣。 
一治噤口痢食不下。老仓米炒香熟。为末。淮盐火 。每米粉三四匙。盐少许。白滚水 
下。 
一治下痢噤口点眼方。(黄宾江传)用首胎粪炙干。每一钱加雄黄一分。胡黄连四分。片 
脑少许。共为细末。筛点眼两角。 
一治下痢噤口。(傅明坡传)用首胎粪。瓷器收入。水银养住。入麝少许点眼角。即能食 
一治下痢噤口。(胡养恒传)用鸡一只。去毛粪。切片。入罐内。用胡椒末五钱。入水同 
煎。用皮纸重重密封。待熟。用簪子刺孔。令患痢人鼻孔闻之。即立时思食。 
一治下痢噤口。饮食不下。多是胃气热甚。 
用黄连三钱。人参一钱五分。甘草五分。一方。加石莲肉一钱。 
上用水煎。终日呷之。如吐。再强饮。但得一呷下咽。便好。 
又方。以秤锤烧红。用好醋淋。令病患开口吸气吞之。即效。 
一治痢疾发呃。益元散。有人参、白术煎汤送下。频服即止。 
一治年老久痢不止。肌瘦如柴。昼夜苦楚。命已垂危。用人参一两。水煎服之。鼻有微 
汗而苏。后用十全大补汤。调理而安。 
一治久痢休息不止。百方不效。用黄连末、木香末十分之一。猪肠头去油。入药。水煮 
烂。捣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汤送下。 
一人下痢。小腹急痛。大便欲去不去。此脾胃气虚而下陷也。用补中益气。送八味丸。 
二剂而愈。此等症候。因利药致损元气。肢体肿胀而死者。不可枚举。 
一人停食患痢。腹痛下坠。或用疏导之剂。两足肿胀。食少体倦。烦热作渴。脉洪数。 
按之 
微细。予以六君子加姜、桂各二钱。吴茱萸、五味各一钱。煎熟。冷服之。即睡。觉而诸症 
退。再剂全安。此假热而治以假寒也。 
一人呕吐不食。腹痛后重。自用大黄等药。一剂腹痛益甚。自汗。发热昏 。脉大。予 
用 
参、术各一两。炙甘草、炮干姜各三钱。升麻一钱。水煎。一服而苏。又用补中益气汤加炮 
干姜。二剂而愈。 
一人痢后两足浮肿。胸腹胀满。小便短少。用分利之剂。遍身肿。兼气喘。予曰。两足 
浮肿 
脾气下陷也。胸腹胀满。脾虚作痞也。小便短少。肺不能生肾也。身肿气喘。脾不能生肺 
也。予用补中益气汤加附子而愈。半载后。因饮食劳倦。两足浮肿。小便短少。仍服前药。 
顿愈。 
一人下血。服犀角地黄汤等药。其血愈多。形体消瘦。发热少食。里急后重。此脾气下 
陷。余用补中益气加炮姜。一剂而愈。 
一人血痢。及下血不止。以六味丸加地榆、阿胶、炒黄连、黄芩、生地黄。一剂即效。 
一人患痢后重。自知医。用芍药汤。后重益急。饮食少思。腹寒肢冷。予以为脾胃亏损 
用六君子汤加木香、炮姜。三剂而愈。 

卷三
泄泻
属性:脉多沉。伤于风则浮。伤于寒则沉细。伤于暑则沉微。伤于湿则沉缓。泄而腹胀。脉弦 
者死。又云。脉缓。时微小者生。浮大数者死。 
夫泄泻属湿。属气虚。有火。有痰。有食积。有寒。有脾泄。有肾泄。凡泻水腹不痛者 
湿 
也。饮食入胃不住。完谷不化者。气虚也。腹痛泻水如热汤。痛一阵泻一阵者。火也。或泻 
或不泻。或多或少者。痰也。腹痛甚而泄泻。泻后痛减者食积也。肚腹痛四肢冷者。寒也。 
常常泄泻者。脾泄也。五更泄者。肾泄也。宜分别而治也。大概泄泻因湿伤其脾者居多。以 
胃苓汤加减主之。 
一论中暑伤湿。停饮夹食。脾胃不和。腹痛泄泻作渴。小便不利。水谷不化。阴阳不分 
者湿也。 
x胃苓汤x 主方 
苍术(米泔浸) 浓朴(姜汁炒) 陈皮 猪苓 泽泻(各一钱) 白术(去芦炒二钱) 白茯 
苓(一钱五分) 白芍(炒一钱五分) 肉桂 甘草(炙各三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温服。泄泻稍久。加升麻、防风。有热者。加酒 
炒黄连。有寒者。加炒干姜。暴泄水泻。加滑石。食积。加山楂、神曲。有痰。加半夏 
、乌梅。气虚。加人参、白术。气恼。加木香。久泄。加干姜、肉蔻。暴痢赤白相杂 
腹痛里急后重。去肉桂。加槟榔、木香、黄连。水煎服。 
一论泄泻。饮食入胃不住。完谷不化者。气虚也。 
x益气健脾汤x 
人参(二钱) 白术(一钱五分去芦土炒) 白茯苓(去皮三钱) 陈皮(二钱) 白芍(炒三 
钱) 
苍术(一钱五分米泔浸) 干姜(炒黑八分) 诃子(煨二钱) 肉蔻( 
面裹煨六分) 升麻(酒洗四分) 甘草(炙八分) 
上锉。枣、姜煎服。腹痛。加桂。忌油腻。 
一论泄泻腹痛。泻水如热汤。痛一阵泄一阵者。火也。宜 
x加味四苓散x 
白术(一钱五分) 白茯苓(去皮二钱) 猪苓(二钱) 泽泻(二钱) 木通(二钱) 栀子( 
三钱) 黄芩(二钱) 白芍(三钱) 甘草(八分) 
上锉。灯心十茎。水煎。空心服。 
一论泄泻或多或少。或泻或不泻者。痰也。宜 
x加味二陈汤x 
陈皮(二钱) 半夏(姜炒二钱) 白茯苓(去皮三钱) 苍术(一钱五分) 浓朴(姜汁炒八 
分) 
砂仁(八分) 山药(炒一钱半) 车前子(二钱) 木通(二钱) 甘草(八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乌梅一个。灯心十茎。水煎。温服。 
一论泄泻。腹痛甚而泄泻。泻后痛减者。食积也。用 
x香砂平胃散x 
苍术(一钱五分) 陈皮(二钱) 浓朴(姜炒八分) 白术(一钱五分) 白茯苓(去皮三钱) 
半夏(姜炒二钱) 砂仁(一钱) 香附(炒二钱) 神曲(炒三钱) 白芍(二钱) 甘草(炙八分) 
上锉。生姜煎服。 
一论刘草窗痛泻要方。伤食腹痛。得泻便减。今泻而痛不止。故责之土败木贼也。 
白术(三钱炒) 白芍(一钱炒) 陈皮(炒钱半) 防风(一钱) 
上锉。水煎。温服。 
一论泄泻肚腹痛疼。四肢厥冷者。寒也。宜 
x附子理中汤x 
白术(一钱五分) 干姜(八分) 人参(二钱) 白茯苓(去皮三钱) 砂仁(一钱) 浓朴( 
姜汁炒八分) 苍术(一钱五分米泔浸炒) 熟附子(八分) 甘草(炙八分) 
上锉。生姜水煎服。 
一论泄。气弱易饱。常便稀溏者。此脾泄也。用 
x扶脾散x 
莲肉(去心不去皮一两半) 陈皮(一两) 白茯苓(一两) 白术(东壁土炒二两) 麦芽( 
炒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白砂糖二钱。白滚水送下。补脾助元气。令人能食止渴。 
一论滑泻。日夜无度。肠胃虚寒不禁。宜服 
x八柱散x 
人参(二钱) 白术(一钱五分) 肉蔻(煨二钱) 干姜(炒八分) 诃子(煨二钱) 大附子 
(八分面裹煨去皮脐) 粟壳(蜜水炒二钱) 甘草(炙八分) 
上锉一剂。姜一片。乌梅一个。灯心一团。水煎。温服。 
x补脾丸x 症治同前 
白术(去芦十两分四分一肉蔻二五味三故纸四吴茱萸各二两拌炒去四味只用白术) 莲肉 
(去 
心炒) 人参(各一两) 甘草 白芍(炒各五钱) 木香(煨四钱) 山药(炒) 陈皮(各七钱) 
干姜(三钱炒) 
上为细末。煮粥加炒神曲末。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淡姜汤下。不专 
治老人。弱人脾泄飧泄俱中。 
一论泄泻。脾肾虚弱。清晨五更作泻。或全不思食。或食而不化。大便不实者。此肾泄也 
凡饭后随即大便者。盖脾肾交济。所以有水谷之分。脾气虽强。而肾气不足。故饮食下咽 
而大腑为之飧泄也。治法用二神丸主之。 
x二神丸x 
破故纸(四两炒) 肉豆蔻(二两生用) 
上为末。用大红枣四十九个。生姜四两切碎。同枣用水煮熟。去姜。取枣肉和为丸。如 
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下。加吴茱萸泡炒一两。五味子一两。名四神丸。治经年久泄不 
止者神效。 
一人善饮便滑。溺涩食减。胸满。腿足渐肿。症属脾肾虚寒。以金匮肾气丸治之。食进 
肿消 
更用八味丸。胃强脾健而愈。一人病泄。每至五更辄即利。此肾泄也。用五味子散数服而 
愈。因起居不慎。泄复作。年余不瘥。此命门火虚。不能生脾土。法当补其母。火者土之母 
也。遂用八味丸补其母。泻即止。食渐进。东垣云。脾胃之气盛。则能食而肥。虚则不能食 
而瘦。全赖命门火为生化之源。滋养之根也。故用八味丸奏效。只用六味丸亦可。 
一论大便滑利。小便闭涩。或肢体渐肿。喘嗽唾痰。为脾肾气血俱虚。用十全大补汤。 
(方见补益)送下四神丸。 
一论肾虚久泻不止。用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破故纸、肉豆蔻、吴茱萸。(方见补益) 
大抵 
久泻。多由泛用消食利水之剂。损其真阴。元气不能自持。遂成久泻。若非补中益气汤、四 
神丸。滋其本源。后必胸痞腹胀。小便淋涩。多致不起。 
一人患泄泻。日久不止。以致元气下陷。饮食入胃不住。完谷不化。肌肉消削。肢体沉 
困。 
面目两足肿满。上气喘急。此元气脾胃虚之甚也。宜补中益气汤。(方见内伤)根据本方减当归 
加酒炒白芍、茯苓、泽泻、山药、莲肉、木香、干姜炒黑。止泄泻之良方也。 
一泄泻因内伤劳倦。饮食化迟而泻。及脾胃素蕴湿热。但遇饮食劳倦即发。而肢体酸软 
沉困泄泻者。以益气汤去当归。加炒芍、茯苓、苍术、猪苓、泽泻。姜、枣煎服。 
按上诸方治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