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42-寿世保元 >

第37章

542-寿世保元-第37章

小说: 542-寿世保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论内伤发热。是阳气自伤。不能升达。降下阴分。而为内伤。乃阴虚也。故其脉大而 
无力。属肺脾。宜服补中益气汤。(方见内伤) 
一论阴虚发热。是阴血自伤。不能制火。阳气升腾内热。乃阳旺也。故其脉数而无力。 
属心肾。经曰。脉大无力为阳虚。脉数无力是阴虚。宜服清离滋坎汤。(方见劳瘵) 
一论大病后。气血两虚。遂成劳怯。潮热往来。盗汗自汗。或无汗燥热。世俗更以柴胡 
、地骨皮。往往不效。其病愈甚。 
一论男子血虚。有汗潮热者。以人参养荣汤。(方见后) 
一论男子气虚。有汗潮热者。以补中益气汤。(方见内伤) 
一论血虚。无汗潮热者。以茯苓补心汤。(方见妇人虚劳) 
一论气虚。无汗潮热者。以人参清肌散。(方见后) 
一论女子血虚。有汗潮热者。以茯苓补心汤。 
一论气血两虚。无汗潮热者。以逍遥散。(方见妇人虚劳) 
一论发热咳嗽咯血。以人参五味子散。骨蒸者五蒸汤。清骨散。以上皆治劳热之圣药也 
(方俱见后) 
一论男妇四肢肌表。发热如火烙。此病多因血虚而得之。或胃虚遇食冷物。抑遏阳气于 
脾土之中。火即上越。宜用 
x升阳散火汤x 
升麻 葛根 白芍 羌活 独活 人参(各五分) 柴胡(八分) 生甘草 防风 
炙甘草(各三分) 
上锉一剂。生姜煎服。忌寒凉生冷之物。 
一论夜则静。昼则发热者。此热在气分也。宜小柴胡汤。(方见伤寒)根据本方加栀子、黄 
连、地骨皮。 
一论昼则静。夜则发热者。此热在血分也。宜四物汤。(方见补益)根据本方加栀子、黄柏 
、知母、黄连、牡丹皮、柴胡。 
一论昼夜俱发热者。此热在气血之分也。宜四物汤(方见补益)合小柴胡汤。(方见伤寒) 
根据本方加五味。再加黄连、山栀仁。一剂而安。 
一论子午潮热者。 
x加减逍遥散x 
当归(二钱) 白芍(二钱) 白术(一钱五分) 茯苓(三钱) 柴胡(八分) 甘草(八分) 
胡黄 
连(六分) 麦门冬(二钱) 黄芩(二钱) 地骨皮(三钱) 秦艽(三钱) 木通(二钱) 
车前子(三钱) 灯草(十根) 
上锉。水煎服。 
一论一应发热憎寒。非杂病发热者。此邪在半表半里也。宜用 
x柴苓汤x 小柴胡汤(方见伤寒) 五苓散(方见中暑)二方相合是也。 
一论积劳虚损。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颜色枯槁。汲汲短气。饮食无味也。 
x人参养荣汤x 
人参(三钱) 当归(二钱) 陈皮(一钱五分) 蜜炙黄 (二钱) 桂心(五分) 白术(去 
芦一 
钱五分) 白芍(二钱酒炒) 熟地黄(三钱) 白茯苓(三钱去皮) 五味子(四分) 远志 
(八分去心) 甘草(炙八分) 
上锉。姜、枣煎服。 
一论男妇气虚。无汗潮热者。宜用 
x人参清肌散x 
人参(二钱) 白术(一钱五分) 白茯苓(三钱去皮) 当归(二钱) 赤芍(二钱) 柴胡( 
八分) 半夏(二钱) 葛粉(二钱) 甘草(八分) 
上锉。姜、枣煎服。其药服之自愈。 
一论虚劳潮热咳嗽。红痰盗汗。宜 
x人参五味散x 
黄 (二钱) 人参(三钱) 白术(一钱五分) 白茯苓(三钱) 当归(二钱) 熟地黄(三 
钱) 
桔梗(八分) 地骨皮(三钱) 陈皮(二钱) 前胡(二钱) 柴胡(八分) 五味子(四分) 
枳壳(一钱) 桑白皮(三钱) 甘草(八分) 
上锉。生姜、乌梅半个。水煎。加知母二钱。 
一论男妇五心烦热。骨蒸劳热。宜 
x清骨散x 
人参(一钱) 赤茯苓(五钱) 柴胡(二钱) 蓁艽(五钱) 生地黄(二钱) 熟地黄(二钱 
)薄荷(七分) 胡黄连(五分)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一论发热口干。小便赤涩。夜则安静。昼则发热。此症在气分也。清心莲子饮。(方见 
赤白浊) 
一论男妇肌肉燥热。目赤面红。烦渴引饮。日夜不息。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内经 
曰。 
脉虚血虚。脉实血实。又名血虚发热。症象白虎。若误服白虎。必死。此病因饥饿劳役而起 
宜服 
x当归补血汤x 
嫩黄 (蜜水炒一两) 当归(酒洗二钱)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一人虚劳发热自汗。诸药不能退其热者。服当归补血汤。一剂如神。 
一沈大尹不时发热。日饮冰水数碗。寒药两剂。热渴益甚。形体日瘦。尺脉洪大而数。 
时或 
无力。王太仆曰。热之不热。责其无火。寒之不寒。责其无水。又云。倏往倏来。是无火也 
时作时止。是无水也。法宜补肾。用加减八味丸。不月而愈。 
一男子七十九。头痛发热。眩晕喘急。痰涎壅塞。小便频数。口干引饮。遍舌生刺。缩 
敛如荔枝然。下唇黑裂。面目俱赤。烦躁不寐。或时喉间如烟火上冲。急饮凉水少解。已 
濒于死。脉洪大而无伦。且有力。扪其身烙手。此肾经虚火游行于外。投以十全大补。 
茱萸、泽泻、丹皮、山药、麦门冬、五味、附子一钟。熟睡良久。脉症各减三四。再与八味 
丸服之。诸症悉退。后畏冷物而痊。 
一儒者发热口干。小便频浊。大便秘结。盗汗遗精。遂致废寝。用当归六黄汤二剂。盗 
汗顿止。用六味地黄丸。二便调和。用十全大补汤。及前丸兼服。月余诸症悉愈。 
一人年近四旬。忽发潮热。口干。喜饮冷水。求医治。以凉药投之。数服罔效。四五日 
浑 
身沉重。不能举止。四肢强直。耳聋谵语妄言。眼闭不省人事。六脉浮大无力。此气血脾胃 
虚损至极。余将十全大补汤。去地黄、白芍。加熟附子一服。须臾病者睡。口鼻痰响。人咸 
以为服桂、附、参、 之误。余曰。此病药交攻。不必忧疑也。又强进一服。过一二时许。 
即能转身动止。次日连进数剂。则诸病次第而潜瘳矣。此病从脉不从症而治之也。 
一人发热烦渴。或头痛。因服发散药。反增喘急腹痛。自汗如雨。日夜呓语。余意此劳 
伤元 
气。误汗所致。其腹必喜手按。询之果然。与十全大补汤。加熟附子一钱服之。熟睡久而不 
醒。举家惊惶。及觉。诸症顿进。再剂而痊。凡人饮食劳役。起居失宜。见一切火症。悉系 
内真寒而外假热。故肚腹喜暖。口畏冷物。此乃形气病。气血既虚。属不足。法当纯补元 
气。为善治者矣。 
x六味丸x x十全大补汤x(俱见补益) x八味丸x(亦见补益) 

卷四
劳瘵
属性:脉数而虚。又兼紧涩。骨蒸劳热。盗汗咳嗽。必殒其躯。非药可除。 
夫阴虚火动。劳瘵之疾。由相火上乘肺金而成之也。伤其精则阴虚而火动。耗其血则火 
亢而 
金亏。人身之血犹水也。血之英华最浓者精也。不谨者。纵其欲而快其心。则精血渗涸。故 
脏腑津液渐燥。则火动熏肺而生痰。因其燥则痰结肺管。不利于出。故咳而声干。原乎精乏 
则阴虚。阴虚则相火行于胃。而变为涎也。二火熏膈。则痰涎逆上。胃脘不利。则多嗽声。 
盖痰因火动。嗽因痰起。痰之黄浓者为有气。可治。状如鱼涎白沫者。为无元气。难痊然斯 
病之起。非止过欲而已。或五味之偏。或七情之极。或劳役之过。耗散元气。损伤脾胃。气 
血亏损。脏腑虚弱。六脉沉细。微涩而数。百病由是次第而生。盖肾水一虚。则相火旺动相 
火上炎 
则克肺金。肺受火邪所克。所以为咳为嗽。为热为痰。为喘息。为盗汗。为吐血。为衄血 
为便血尿血。为四肢倦怠。为五心烦热。为咽干声 
哑。为耳鸣眼花。为遗精便浊。为虫胀肿满。为一应难状之症。治者宜滋肾水。养心血 
元气。健脾胃。以培其本。降相火。清湿热。化痰涎。润肺金。以治其标。宜以清离滋坎汤 
补中益气汤、河车地黄汤、太平丸、瑞莲丸、宁嗽膏、白雪膏之类。宜对症选用。慎毋执泥 
盖此病 
功不可以间断。效有难于速期。久则肾水上升。相火下降。火降则 
痰消嗽止。水升则气足神完。水火既济。又何疾之不愈哉。又须病者坚心爱命。绝房劳。戒 
恼怒。息妄想。节饮食。广服药。以自培其根可也。万一毫分不谨。则诸症迭起。纵庐扁复 
生。亦难为矣。可不慎乎。 
一论因房欲过度。而成阴虚火动劳瘵之症。发热咳嗽。吐痰喘急。盗汗。五心烦热。吐 
血衄血。咽喉声哑。夜梦泄精。耳鸣眼花。六脉沉数而涩。 
x清离滋坎汤x 
怀生地黄(一钱) 熟地(一钱) 麦门冬(去心一钱) 当归(酒洗一钱) 白芍(酒炒一钱) 
怀 
山药(一钱) 牡丹皮(六分) 炙甘草(三分) 天门冬(去心一钱) 白茯苓(去皮一钱) 
山茱 
萸(酒蒸去核一钱) 白术(去芦土炒一钱) 泽泻(炒五分) 黄柏(蜜炒五分) 知母(五 
分) 
上锉。姜枣煎。温服。痰盛。加竹沥、姜汁。热盛。加童便、人乳同服。盗汗。加黄 
蜜水 
炒、酸枣仁炒。嗽甚。加五味子。痰盛。加贝母、栝蒌仁。热盛。加骨皮。心下怔忡。恍惚 
不寐。加远志去心、酸枣仁炒。遗精。加龙骨、牡蛎 。 
胸中不爽。加陈皮。泄泻。加莲肉、陈皮。去知母、黄柏。吐血衄。加犀角、玄参。气 
虚。加人参。阳虚。加熟附子。咽疮喉痛。加桔梗、玄参。 
一论虚劳发热。口干咳嗽。吐痰喘急。自汗。四肢困倦无力不思饮食。大便泄泻。肚腹 
蛊胀肿。六脉浮数无力是也。 
x加减补中益气汤x 
黄 (蜜炒一钱) 人参(一钱) 白术(去油芦炒一钱五分) 当归(酒洗一钱) 白茯苓( 
去皮一钱) 陈皮(六分) 白芍(酒炒一钱) 莲肉(一钱) 怀山药(一钱) 甘草(炙三分 
半) 
上锉。姜、枣煎服。痰盛。加姜制半夏。嗽甚。加五味子。口渴。加麦门冬。腹胀。加 
浓朴 
、姜炒。胸痞。加枳实麸炒。泄泻。加炒黑干姜。呕吐。加姜炒半夏。肿满。加猪苓、泽泻 
、木通。憎寒发热。加柴胡。元气下陷。加升麻。元气虚惫。加熟附子、肉桂。 
一论年少之人。禀赋薄弱。不能谨慎。斫丧太过。以致肾水枯竭。相火妄动。而成阴虚 
火动 
之症。浑身发热。咳嗽吐痰。喘急上壅。夜多盗汗。五心烦热。日轻夜重。吐血衄血。尿血 
便血。咯血唾血。肺痈肺痿。咽疮声哑。口干发渴。耳鸣眼黑。头眩昏沉蛊胀肿满。小 
便淋沥。夜梦遗精。足膝酸软。肌肉消瘦。四肢困倦。饮食少思。血虚发热之圣药也。 
x河车地黄丸x 
怀生地黄(先将酒洗令净再入酒拌匀。粗碗盛坐放砂锅内重汤蒸半日取出加酒再蒸至极 
黑为 
度再入生姜汁拌匀慢火焙干八两) 山茱萸(酒蒸去复选肉四两) 怀山药(四两) 白茯苓(去 
皮筋膜乳汁浸晒三次) 牡丹皮(去骨) 泽泻(各三两) 
上忌铁器。为最细末。用头生胞衣一具。男用男胎。女用女胎。长流水洗净。瓷碗盛放 
砂锅 
内。用文武火蒸一日。极烂入臼内杵如泥。入药。再杵千余下。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 
空心。白汤送下。肾水不能摄养脾土。多吐痰唾。姜汤送下。或用斑龙胶酒化开为丸尤妙 
如病患大便干燥。口干作渴。此相火太旺。加黄柏酒炒、知母酒炒、麦门冬去心、五味子 
各一两。同丸服。 
一论虚劳。久嗽红痰。肺痿肺痈。卧不倒床。嗽声不绝者。宜用 
x噙化太平丸x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 知母(去毛) 贝母(去心) 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