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42-寿世保元 >

第51章

542-寿世保元-第51章

小说: 542-寿世保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木) 酸枣仁(炒一钱五分) 石莲肉(一钱) 甘草(八分) 
上锉。水煎。加麦门冬去心。尤妙。 
x鲁藩泰兴王验方x 治遗精。 
人参(二钱) 石莲肉(一钱) 莲须(二钱) 芡实(三钱) 麦冬(二钱) 白茯苓(三钱) 
远志(一钱) 甘草(八分) 
上锉。水煎。温服。一方。加酸枣一钱。柏子仁二钱。石菖蒲一钱。黄柏酒炒二钱。 
一论心神宁静则精固。君相火息则溺清。是症者。始因挠乎心。摇乎精而然也。龙雷火 
动。其水浊而不清。尾闾不禁。即精关弛而不固。治宜补心宁神。滋阴固本。 
x益智固真汤x 
黄 (蜜炒一钱五分) 人参(三钱) 白术(酒炒去芦一钱) 白芍(酒炒一钱) 白茯神( 
去皮 
木一钱) 五味子(十二粒夏用十六粒) 当归身(酒炒一钱) 麦冬(去心一钱) 巴戟肉( 
三钱 
)益智仁(去壳一钱) 酸枣仁(炒一钱) 山药(一钱) 泽泻(一钱) 升麻(五分) 
黄连(酒 
炒一钱五分) 黄芩(一钱) 黄柏(酒炒七分) 知母(一钱) 莲花蕊(一钱) 生甘草梢( 
一钱五分) 
上锉。分二剂。水煎。空心服。 
一论心神不安。肾虚。每自泄精等症。 
x宁神固精丸x 
黄柏(酒炒) 知母(酒炒各一两) 牡蛎( ) 龙骨( ) 芡实 莲蕊 白茯苓(去皮) 
远志(去心) 山茱萸肉(各三两) 
上为细末。煮山药糊为丸。如梧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 
一论夜梦遗精。或滑精。虚损之极。久不能止者。 
x滋补丸x 
人参 白术(炒) 白茯苓(去皮) 当归(酒洗) 川芎 白芍(酒炒) 熟地黄(酒蒸) 
甘枸杞 
子杜仲(酒炒) 牛膝(去芦酒洗) 天门冬(去心) 破故纸(酒洗) 远志(甘草水浸去 
心) 牡蛎( ) 龙骨( ) 金樱子(去毛) 莲蕊 甘草(炙各等分) 
上为细末。山药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酒下。 
一论男子发热遗精。或小便不禁。俱属脾肾亏损。补中益气汤(方见内伤) 合六味丸。 
(方见补益)二方合作汤剂。水煎服。 
一论嗜欲无度。梦遗精滑。日夜长流。百方罔效。病将垂危者。 
x玉堂丸x 扶沟何晴岳传。 
莲须(色黄者佳一斤) 石莲肉(净肉一斤) 芡实(净肉十二两) 麦冬(去心四两) 
用公猪肚一个。加入莲肉带心皮一斤。入砂锅内。水煮烂。去肚。将莲肉晒干。同前药 
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莲须煎汤送下。神效。 
一男子水脏虚惫。遗精盗汗。往往梦交。用猪腰子一枚。以刀开去筋膜。入大附子末一 
钱。以湿纸包煨熟。空心服之。便饮酒一二钟。多亦甚妙。三五服效。 
一论养元气。生心血。健脾胃。滋肾水。止盗汗。除遗精。降相火。壮元阳。 
x养心滋肾丸x 临川徐昭志传。 
人参(一两) 芡实(去壳一两) 酸枣仁(炒二两) 天冬(去心二两) 远志(甘草水泡去 
心一 
两) 当归(酒洗一两) 莲蕊(一两) 柏子仁(去油炒一两) 石菖蒲(去毛六钱) 熟地黄(酒 
蒸二两) 五味子(一两) 麦冬(去心二两) 知母(去毛酒炒二两) 白芍(盐酒炒一两五钱) 
白茯神(去皮木一两) 莲肉(去心皮一两) 牡蛎(火 一两) 怀山药(炒三两) 生地黄( 
酒洗二两) 黄柏(去皮盐水炒二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汤下。 
一论神者。精气之室也。神以御气。气以摄精。故人寤则神栖于心。寐则神栖于肾。心 
肾。 
神之舍也。昼之所为。夜之所梦。男子梦交而精泄。女子梦交而精出。是皆不知清心寡欲之 
道也。斯人也。神不守舍。从欲而动。昼有所感。夜梦随之。心不摄念。肾不摄精。久而不 
已。遂成虚损。或有神气委靡。念虑猖狂。风邪乘其虚。厉气干其正。而梦与人交者。 
是又难状之疾也。以 
x镇神锁精丹x 
人参 白茯苓 远志(甘草水煮去心) 柏子仁 酸枣仁(炒各一两) 石菖蒲(去毛一 
两) 白龙骨( ) 牡蛎( 各两半) 辰砂(水飞五钱留一钱为衣) 
上共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枣汤下。 
一论精滑久不愈。牡蛎砂锅内 。醋淬七次。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 
丸。空心。盐汤下。 
一治心虚梦泄。以白茯苓去皮。一味为末。空心。米饮调下。 
一治遗精虚漏。小便余滴。及夜多小便者。用益智仁十四个。水煎。入盐少许同服。 
一梦泄不止。脉弦而大。 
石莲肉(六两) 甘草(二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灯心汤下。 
一人劳则遗精。齿牙即痛。以补中益气加半夏、茯苓、芍药。并六味地黄丸渐愈。更以 
十全大补加麦门冬、五味而痊。 
一人白浊梦遗。口干作渴。大便闭涩。午后热甚。用补中益气加芍药、元参。并加减八 
味丸而愈。 
一人茎中痛。出白津。小便闭。时作痒。用小柴胡加山栀、泽泻、炒莲、木通、龙胆草 
、茯苓。二剂顿愈。又兼六味地黄丸而痊。 
一人便血精滑发热。一男子尿血发热。一男子发热遗精。或小便不禁。俱属肾经亏损。 
用地黄丸。益气汤以滋化源。并皆得愈。 
一人午后有热。遇劳遗精。其齿即痛。此脾肾虚热。先用益气汤并六味丸。更以十全大 
补汤而愈。 
一人梦遗精滑。气血虚损。用十全大补汤加山茱萸、山药、五味、麦冬。 
x补中益气汤x(方见内伤) x六味丸x x八味丸x x十全大补汤x(俱见补益) 

卷五
诸淋
属性:脉盛大而实者生。虚细而涩者死。 
夫淋者。有五淋之别。气砂血膏劳是也。皆由膏粱之味。湿热之物。或烧酒炙肉之类过 
多。 
或用心太过。或房劳无节。以致心肾不交。水火无制。而成五淋之症。名虽有五。大概属热 
者居多。故有新久虚实之不同耳。学人审症而变通焉。慎毋胶柱以调瑟也。 
一论气砂血膏劳五淋。气淋为病。小便涩滞。常有余沥不尽也。砂淋为病。阴茎中有砂 
石而 
痛。溺不得卒出。砂出则痛止也。膏淋为病。溺浊如膏也。劳淋为病。遇房劳即发。痛引 
气冲也。血淋为病。遇热则发。甚则尿血。候其鼻准色黄者。知其为小便难也。 
一论心经蕴热。脏腑闭结。小便赤涩。癃闭不通。及热淋尿淋。如酒后恣欲而得者。则 
小便将出而痛。既出而痒。以此药主之。 
x八正散x 
大黄(三钱) 瞿麦(二钱) 木通(二钱) 滑石(三钱) 蓄(二钱) 栀子(二钱) 车 
前(三钱) 甘草(八分) 
上锉一剂。灯心水煎。空心服。 
按上方治诸淋属实热者宜之。 
一治五淋神方。 
x海金沙散x 
当归(二钱) 雄黄(一钱) 川牛膝(三钱去芦酒浸) 大黄(三钱) 木香(八分) 海金沙 
(三钱) 
上为末。每服一钱五分。临卧。酒调服。两服见效。 
按上方治诸淋。不问虚实宜之。 
一治淋沥疼痛。兼红淋。 
x滋阴清火散x 
当归(二钱) 生地黄(三钱) 熟地黄(三钱) 黄柏(二钱) 知母(二钱) 黄芩(三钱) 
黄连(八分) 木通(三钱) 桑白皮(三钱) 
上锉。水煎。空心服。 
一治诸淋。久不止者。 
x加味滋阴散x 
当归(二钱) 川芎(一钱五分) 白芍(二钱) 熟地黄(三钱) 陈皮(二钱) 半夏(二钱 
)白茯苓(三钱) 甘草(八分) 升麻(三分) 柴胡(五分) 牛膝(二钱) 黄柏(一钱五分) 
知母(一钱五分) 白术(一钱五分) 苍术(一钱五分) 
上锉。水煎。露一宿。空心服。 
一论诸淋。多属膀胱之气虚弱。不能运用水道而成诸淋也。宜补中益气汤殊效。(方见 
内伤) 
一论下淋久不止。乃元气下陷故也。宜补中益气汤。(方见内伤)根据本方参、 减半。加 
川芎、白芍、熟地、半夏、茯苓、牛膝、黄柏、知母、苍术。水煎。露一宿。空心服。 
一论纵欲强留不泄。淫精渗下而作淋者。 
x益元固精汤x 
人参 白茯苓 莲蕊 巴戟 升麻 益智仁 黄柏(酒炒各二钱) 山药 泽泻(各一钱五 
分) 甘草梢(三钱) 
上锉。水煎。空心。温服。 
一治小便淋沥不通。又治老人虚寒者。患死血作淋。痛不可忍者。宜六味地黄丸。(方 
见补益)根据本方倍茯苓、泽泻。又治小便频数不禁。去泽泻。用益智仁。 
一治病苦淋沥。而茎中痛不可忍者。六君子汤(方见补益)加黄柏一钱五分。知母一钱五 
分。石苇三钱。滑石三钱。琥珀八分。水煎服。 
一治冷淋。诸药不效者。四君子汤(方见补益)加猪苓、泽泻、木通。连进三服。又以菟 
丝子研极细。用鸡翎管吹入小便孔内。极效。 
一治心经积热。小便涩。及五淋。 
x火府丹x 
生地黄(一两捣膏) 木通 黄芩(炒各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木通煎汤送下。加甘草名导赤散。 
学士云。一卒病渴。日饮水斗许。不食者三月。心中烦闷。时已十月。余谓心经有伏热 
与火府丹数服。而渴止食进。此本治淋。用以止渴。可谓通变也。 
一李司马茎中作痛。小便如淋。口干唾痰。此思色精降而内败。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 
黄丸而愈。 
一儒者发热无时。饮水不绝。每登厕。小便涩痛。大便牵痛。此精竭复耗所致。用六味 
丸加五味子。及补中益气。喜其谨守。得愈。若肢体畏寒。喜热饮食。用八味丸。 
一老人阴痿思色。精不出。内败。小便水道。涩痛如淋。用八味丸加车前、牛膝。立效 
一老人精已竭而复耗之。大小便牵痛。愈痛愈便。愈便愈痛。服以八味丸。其功最效。 

卷五诸淋
补遗
属性:一治血淋 
阿胶(炒二两) 猪苓 泽泻 滑石 赤茯苓(各一两) 车前子(五钱) 
上锉。水煎。空心服。 

卷五
关格
属性:夫关格者。谓膈中觉有所碍。欲升不升。欲降不降。饮食不下。此为气之横格。必用吐 
其气之横格。必在吐出痰也。有痰。以二陈汤探吐之。吐中便有降。有气虚不运者。补气药 
中。用升降法。 
丹溪曰。此症多死。寒在上。热在下也。寒在胸中。遏绝不散。无入之理。故曰格。热 
在下焦。填塞不通。无出之由。故曰关。格则吐逆。关则不得小便。 
内经曰。人迎与气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关格之脉羸。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 
一论关格。上焦痰壅。两手脉盛是也。 
x枳缩二陈汤x 
枳实(麸炒一钱) 砂仁(七分) 白茯苓(去心) 贝母(去心) 陈皮 苏子 栝蒌仁(各 
一钱 
)浓朴(七分) 川芎(八分) 木香(五分) 沉香(五分) 香附(童便炒七分) 甘草(三分 
)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入竹沥磨沉木香服。 
一阴阳关格。前后不通寻常通利大府。小水自行。中有转胞一症。诸药不效。失救则胀 
满闷乱而死 
予尝以甘遂末。水调敷脐下。内以甘草节。煎汤饮之。及药汁至脐。二药相反。胞自转 
矣。小水来如涌泉。此救急之良诀也。 

卷五
遗溺
属性:夫尿者。赖心肾二气之所传送。膀胱为传送之府。心肾气虚。阳气衰冷。致令膀胱传送 
失度 
则必有遗尿失禁之患矣。经云。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尿也。大宜温补。清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