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81-赵绍琴临证验桉精选上 >

第19章

681-赵绍琴临证验桉精选上-第19章

小说: 681-赵绍琴临证验桉精选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熟地黄各10克,赤白芍各10克,柴胡6克,生地榆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10克,夏枯草10克,七付
三诊
癸事适至,较前量多色红,黑渣减少。自觉心中舒畅,烦急续减,心悸渐安,舌红脉数,二便如常,阴分久亏,不易速复,仍用前法加减。忌食辛辣刺激之物,是为至嘱。
生熟地黄各10克,天麦门冬各10克,赤白芍各10克,生地榆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茯苓块15克,柴胡6克,七付
癸事已净,诸症向安。脉象细数,舌红苔薄。继用前法,并和胃气。
生熟地黄各10克,天麦门冬各10克,赤白芍各10克,丹参10克,生山药10克,香稻芽10克,宣木瓜10克。七付
'按':素体阴虚,阴虚则阳亢,故见热郁火升之象。治疗首凉血清肝,次养血育阴,终和胃气,而养阴之法贯彻始终。知阴伤者难复,善调摄者能获预期之效。故为之至嘱。

心悸4(贫血待查)
陈某,男,24岁
1991年4月3日初诊。自觉头晕乏力,心慌,经检查:Hb:8g/dl、RBC;2,85~10 9/mm3,诊断为贫血待查。经治疗2
月余,Hb反下降至5,5~6g/dl。怀疑为再障。经病友介绍,求赵老医治。诊见患者面者面色眺自,头目眩晕,周身乏力,饮食不佳,心慌气短,动则汗出,心烦急躁,失眠梦多。舌红苔白腻,脉沉弦细数。Hb:6g/dl、RBC:3,0×10。/mm3,Bp;80/60mmHg。
辨证:肝胆郁热,气机阻滞。
治法z宣郁清热,调畅气机。
方药: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大黄o。5克,川楝子6克,大腹皮10克,槟榔10克,竹茹6克,枳壳6克,半夏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7剂。停服其他药物,饮食清淡,每天早晚慢步行走1~2小时。
二诊
自觉症状减轻,精神较好,力增,血红蛋白已升到7克,仍梦多。上方去大黄、川楝子、大腹皮、槟榔,7剂
三诊
血红蛋白升到8克,余症皆减。继用前方加减。
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大黄O。5克,雷丸10克,使君子10克,竹茹6克,枳壳6克,生牡蛎20克,7剂。
经上方加减继服4周后,5月15日再次化验;Hb130g/dl、RBC 4,4×10 9/mm3,Plt 150×10 9/mm3、BP 110/70mmhg。面色红润,饮食佳,余症皆除而告愈。
'按',贫血属于“血虚”、“虚劳”范畴,传统治疗以滋补为原则。而老师治疗本病,则强调在脉、舌、色、症、化验检查等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辨证施治,而不是看到贫血就认为是虚证。该患者头目眩晕,面色眺白,周身乏力,心慌气短,动则汗出,血红蛋白低等均表现出虚损之象。而脉沉弦细数,舌红,心烦急躁,失眠梦多等症,又为肝胆郁热之象。当以何为主?老师说:虚实之辨,微细在脉。脉沉主里病,弦主肝郁,数为热,细主阴伤。舌红乃为热郁可知,苔白腻乃为气机不畅之征。观其以前用药,皆为滋补之剂,滋补则壅滞助热,故疗效不显。因此老师用升降散调整气机之升降}配川楝子、枳壳舒肝解郁,清肝经之热;中焦乃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大腹皮、槟榔、枳壳、焦三仙、水红花子消食导滞,有助于脾胃之升降。老师着重于降胃气,以利于脾气上升。半夏、枳壳、竹茹清胆之热而和胃安神。诸药相合,服之病愈。另外饮食清淡和走路锻炼,也有利于气机升降和造血功能的恢复。

心悸5(冠心病)
谭某,女,51岁,1991年7月12日初诊。患者一年来自觉心悸气短,胸闷乏力,胸脘胀满,纳食不香,西医检查血脂较高,心电图异常,诊断为可疑冠心病,服用愈风宁心片,丹参片等疗效不佳。望其形,体胖丰腴;观其舌,舌胖苔精腻;查其脉,脉象濡措。全是痰湿阻滞,气机不畅之征。治阻宣郁闭,化痰湿之法。药用;苏子叶各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6克,杏仁10克,枇杷叶10克,猪牙皂6克,菖蒲10克,郁金10克,瓜萎10克,枳壳6克,焦三仙各10克。嘱其加强体育锻炼,忌食肥甘厚味,宜清淡饮食。服药20余剂后自觉症状见轻。又以此方服药30余剂,症状基本消失,纳食转佳,心电图正常,血脂下降至正常范围。
'按':此患者平日好逸少劳,素体痰湿较盛,时至51岁,病初以更年期症候群治疗无效,经查出血脂较高,心电图异常后,按冠心病治疗,仍疗效不明显。接受赵老治疗后,积极配合,控制饮食,走路锻炼,前后治疗两月,心电图与血脂检查已基本正常。

胸痛1(冠心病)
蒋某,男,48岁,于1989年10月8日初诊。
自1987年8月患心肌梗塞,经医院抢救后病情缓解。仍遗留下胸痛时作,中脘满闷,不思饮食,乏力头晕等症。观其舌质红苔黄腻厚,脉濡缓,时有结代,血压偏高。证属湿浊不化,气机阻滞,升降失常。治宜宣郁化湿疏调升降,佐以活血通络方法。药用:荆芥6克,防风6克,蝉衣6克,片姜黄6克,旋复花10克,代赭石10克,半夏10克,薤白10克,瓜蒌30克,佩兰10克,杏仁10克,焦三仙各10克。嘱其改变一直以卧床休息为主的习惯,每日早晚走路锻炼各1至2小时;饮食宜清淡,服药7剂,心情舒畅,胸痛未作,头晕乏力见轻,胸脘胀满见舒,食欲好转,舌红苔白,脉滑数,湿郁渐化,仍以前法进退,药用:荆芥6克,防风6克,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赤芍10克,丹参10克,大腹皮10克,槟榔10克,香附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服上方2周,饮食二便正常,精神振作,未见其他不适。改为益气养阴方法,药用:荆芥6克,防风6克,沙参10克,麦冬10克,炙甘草10克,丹参10克,赤芍10克,香附10克,郁金10克,焦三仙各10克,炒槐花10克,水红花子10克。1月后,去医院复查:心电图大致正常,血压正常。并能参加一些体育活动。
'按',此病案系心肌梗塞后,胸痛未愈,在家卧床休息二年,精神负担很重。赵老根据脉、舌、色、症辨为湿阻气机,升降失常之证,先以宣郁化湿为治,仅服药7剂,症状大减,增强了患者战胜病痛的信心,积极配合,每天坚持走路锻炼,开始30分钟,逐渐增加到5个小时左右,3个月后可以去公园,爬山等活动。实践证明走路锻炼可以改善心脏冠状循环,增加心肌营养,有促进病愈的作用。

胸痛2(冠心病)
李某,男,56岁
于1992年12月2日初诊
自今年8月开始,胸前区憋闷疼痛经常发作。西医以其心图有改变诊断为心肌梗塞。中药、西药,从未中断,闻赵老之名+特来求治。现仍胸闷疼痛不舒,心悸气短,头晕体倦,心烦急躁,梦多失眠,面色无华,舌红步苔,脉濡缓。血压180/l20毫米汞柱。证属气机不畅,心血瘀阻。治宜疏调气机,活血通络方法。藿香10克,佩兰10克,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大黄1克,竹茹6克,炒枳壳6克,赤芍10克,丹参10克,川楝子6克。服药7剂,胸闷渐舒,头晕见轻,余症好转,血压120/90毫米汞柱。但见口干而渴,心悸气短。改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法。药用: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沙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炙甘草10克,丹参10克,赤芍10克,杏仁10克,焦三仙各10克,香附10克。服药20余剂,精神转佳,心情舒畅,胸痛未作,血压稳定,心电图复查:大致正常心电固。又以此方加减服药月余,未再复发。
'按';冠心病之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属于祖国医“胸痹”、“真心痛”的范畴。其病多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饮食不节,疲饮内生}情志不畅,肝郁阴伤等所致。但其根本病机为气机不畅,心血瘀阻所为。在治疗上赵师非常强调药物治疗同时,配合体育锻炼,节制饮食与精神调摄等综合调理,才能使病人早是康复。此病例以疏调气机为先导,活血通络、益气养阴为基本治法,疗效满意。

嗜 睡
吕某,男,45岁,1992年7月13日初诊
自述春节期间酗酒后嗜睡,现每日昏昏欲睡,时有低热,反应迟钝,面色暗浊,大便不畅,舌红苔白而腻,脉{;Ii}数。证属湿阻热郁,气机不畅。治以芳香宣化,宣展气机。方药:蝉衣、片姜黄、炒山栀、前胡、苏叶各6克,僵蚕、淡豆豉、藿香、佩兰、大腹皮、槟榔各10克,大黄1克,服药7剂后,嗜睡减轻,发热未作,再以上方去藿香、前胡,加防风6克,白蔻仁4克,服药20余剂,嗜睡愈,精神爽,饮食二便如常。
'按',酗酒后出现嗜睡,必与嗜酒相关。酒乃谷物酿造而成,其性湿热大盛。凡嗜酒之人多湿热壅盛,湿热蒙闭,气机不畅,神明失聪,故昏昏欲睡安。今面浊,舌红苔白腻,脉濡数,皆是湿热之征。治用升降散疏调气机,加前胡、苏叶宣展肺气,气化则湿邪亦化;藿香、佩兰芳香化湿,大腹皮、槟榔、淡豆豉发越陈腐,疏利三焦。服之气机展,三焦畅,湿热去,则热退神清矣。
又接,上案为嗜睡,此案为失眠,证似相反,而皆以升降散加减取效,以其二证虽异,然气机郁滞则一,故皆用疏调气机,复其升降之法,随证加减,自可获效。

失眠1(神经衰弱)
佟某,男,46岁
1992年7月6日初诊
患失眠症20余年,每晚需服安眠药方能入睡。现面色发青,头晕目眩,心烦急躁,夜寐梦多,纳食不香,舌红苔白且干,脉弦滑且数。证属肝胆郁热,气机阻滞,热扰心神。治以泄肝热,调气机以求寐安。方药:蝉衣、片姜黄、柴胡、黄芩、川楝子、枳壳、竹茹各6克,僵蚕、焦三仙、水红花子各10克,大黄1克。服药3剂失眠好转,服10剂后,不服安眠药亦能入睡。又以原方加减调治30余剂,睡眠基本正常。
'按':失眠一症,方书多责之于心,习用枣、柏仁、合欢、夜交藤等药,养心安神以济安寐。此案患者失眠20余年,诸法尽试,不能奏效,是治未对症也。其失眠伴心烦急躁、夜寐梦多,是肝经郁热之象,其面青、眩晕亦为肝之病状,脉弦滑且数,更是肝热之征,何以舍肝而他求耶?故治以泄肝热,调气机求其寐安。用升降散加柴胡、黄芩、川楝子泄其肝热,加焦三仙、水红花子疏调胃肠,再加竹茹、枳壳,即合入温胆汤意,故能三剂即效,一月痊愈。失眠一症,先生多从肝调治,用升降散加减,每每奏效甚捷。其辨证眼目,在于心烦急躁、夜寐梦多、脉象弦数,舌质红绛,凡见此脉症,俱作肝经郁热,治无不验。

失眠2(神经衰弱)
徐某某,女,42岁
初诊
患者做财会工作20余年如一日,恪尽职守,颇得好评,近破格晋升中级职称。因领导委以重任,致有人不满,散布流言。心中因此郁闷。加之工作压力颇重,遂致夜不能寐,病已月余,以致不能坚持正常工作。形容憔瘁,疲惫不堪。心烦急躁,时欲发怒,又时欲悲泣。诊脉弦细滑数,重按有力,舌红苔白浮黄,大便干结小溲色黄。此肝胆郁火不得发越,内扰心神,魂魄俱不安宁。治宣疏调气机,宣泄木火之郁。用升降散加减。
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太黄3克,柴胡6克,黄芩10克,川楝子10克,菖蒲10克,钩藤10克(后下),七付
二诊
药后大便畅行,心烦易怒俱减,夜晚已能安睡3至4小时。患者精神状态较前判若两人。诊脉仍弦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