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凰涅天下 >

第185章

凰涅天下-第185章

小说: 凰涅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进前进,荣耀属于帝国军人!
  
  *********
  
  翌日,种瑜、韩世忠、蒋宣三人持印符离开洛阳,各至驻地上任。卫希颜于六月二十五日抵达北征行辕所在的颖昌府,开始北线巡军。
  
  她在颖昌府停留了三日,再南下巡察邓、襄、随、蔡州诸京西南路驻军,然后向东巡陈、毫、宿、寿州等京西北路驻军,再南下巡视淮南东路的扬州、镇江,并沿长江而上,巡察淮南西路的江宁府、庐州驻军,再到荆湖路的鄂州、江陵府,一直巡到蜀地夔州方止步。
  
  她这番巡军,前后历时二个多月,足迹遍及江北的三十八万陆军和长江线十五万水军,实地考察南廷军队的战斗力状况,结果不堪乐观。
  
  按宋朝兵制,军队主要由禁军、厢军和乡兵组成。
  
  其中禁军是正规军,为宋朝军队主力,主要驻防京师(东京)与北方、西北边境及战略要地,南方驻军极少。
  
  厢军是地方军队,名义上是常备军,实际上主要担负筑城、修路搭桥、运粮垦荒等杂役(也称役兵),一般无训练、作战任务。
  
  乡兵即民兵,是按户籍丁壮比例选抽或募集土人组成的地方民众武装,平时不脱离生产,农闲集结训练,担负修城、运粮,协助县尉捕盗,有时也协同禁军守边。
  
  卫希颜巡视的三十八万陆军中,其中三万是禁军,二十万是地方的厢军和乡兵,还有十五万是新募兵员;十五万水军有超过一半是新募军士,二万禁军,五万是招安的绿林水盗。
  
  这五十三万陆水军中,除了已历战阵的洛阳军和种瑜军外,唯有名花流钟相、杨幺统领的一万水军纪律严明、进退有序,其余诸军皆缺乏训练,且军纪松弛,编制混乱,战斗力低下,亟需整合。
  
  卫希颜经这番实地巡军,又结合种瑜、吴阶等统兵将帅的意见,兵制改革方案愈发成熟在心。
  
  九月初十,卫希颜回到临安时,江南的京都依然桂子飘香。
  
  她出行洛阳前,何栖云刚到凤凰山庄几日,她因忙于国师祭典,为何栖云接风洗尘后也未得有闲与之静心叙话,此番回京带了种瑜信函,亲手交给这娴静如空谷幽兰的女子时,便少不得要打趣几句。
  
  “栖云呀,靖岚说很想念你哦!”
  
  何栖云接过信函,粉颊微红,心下急着回房折开细看,却在卫希颜调谑的眼神下只得静坐不动,垂眸浅笑不语。
  
  李师师、希汶与何栖云当年齐名帝京,闻名相交已久,两个多月处下来,更是情谊深厚。希汶赶紧笑着拉走姐姐,李师师拉起何栖云,娇声媚笑,“妹妹莫理她,先回房去。”
  
  卫希颜与妹妹在竹林中漫步,说起北方军中的趣事,希汶笑声不绝。行了一阵,卫希颜忽然笑道:“汶儿要到双十年华了吧。”
  
  希汶侧眸一笑,“姐姐嫌我老了不成?”
  
  卫希颜扑哧一笑,所谓近墨者黑,她这位华美高贵的公主妹妹已被李师师给熏染得越来越贫嘴了。她笑道:“汶儿和名大哥的好事也当近了。”
  
  “姐姐急着嫁我出去么?”
  
  卫希颜笑道:“我自是不急,怕是有人等急了!”
  
  希汶沉吟不语,名清方确实已等她很久很久,人生有多少个十年可等?她含笑抬眸,美目溢动着华彩,“姐姐!”
  
  卫希颜明了她心意,微笑拍拍她手,“过几天,选个吉日定下来吧?”
  
  “嗯!”希汶低笑,轻点螓首。
  
  *********
  
  三天后,名可秀从广州回到临安。
  
  她南下十余日,主要是巡察明州、泉州、广州等地的外贸商事。东南五大商会——泰昌、永隆、安和、宏远、怡兴,均有名花流势力渗入,这五大商会几乎掌控了东南的整个盐、粮、海运经济,其中泰昌商会由名花流直接掌控,也是东南最大的海商。
  
  名可秀此行主要是召集海商会议,实施规模宏大的海外贸易计划。在江湖中,她是威名卓著的名花流宗主,但在商贸行业,她更为商人们所知的是杭州商会(后易名为京都商会)的会长和东南商会的会长。
  
  她此行选的恰是时机。南廷刚刚颁布《船坞条法》,鼓励私商造船,又对神宗时的《广州市舶条法》进行修订,颁布新的《海事市舶条法》,鼓励海外贸易,扩大私商的行商权利,后举对海商刺激尤重。
  
  因当年《广州市舶条法》中规定:朝廷对海外货物实行“抽解”(征税)和“博买”(征购)政策。其中抽解是海商以舶来商品的十之一、二冲抵税金,博买则是官府以低价收购大部分舶来品,由官府把持榷运交易,低买高卖获取厚利,只余少部分舶来品允许海商自行贩易。
  
  此规定无疑有二个弊端:一是限制了海商的私营利益,不利于海外贸易的扩大;二是由官府掌控买卖,难免出现贪腐现象。名可秀把持东南海商商会已久,深知其弊,经由政事堂出台新的市舶条法便是为了革除弊端、扩大海外贸易,以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
  
  因此,名可秀八月的东南之行,表面为海商召会,实则为朝廷税赋而去。
  
  南廷在新立后,政事堂曾下令户部统计财政收入。
  
  赵佶当政期间,年财政收入达到八、九千万贯,堪称历代最富,但因冗官冗兵的薪俸支出,以及对辽、夏、金的巨额岁币支付,加上官吏贪污横行,以致收入虽丰却国库拮据。
  
  南廷新立后,因无岁币支出,几近解负一半,又无庞大禁军,军饷支出又减少一大半(南方多为厢军,俸禄低于禁军),总体财政状况尚好。
  
  但无论是卫希颜的强军计划,还是名可秀的富国政略,都离不开庞大的银钱支持。因此,增加财政收入便成了摆在名可秀面前的第一道难关。
  
  一般而言,朝廷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四方面:一是农业两税;二是食盐、茶叶和酒的专卖所得;三是商税;四是苛捐杂税收入,例如宣和年间朝廷为联金攻辽的军费筹集设了“经制钱”,当年军税收入达一千万贯。
  
  这四项税收中,农业税不可轻加,否则易乱民心;盐茶酒的专卖已达到五千万贯,也难有大的拓收;蔡京、王黼当政时立的苛捐杂税早引起民怨,南廷建立后,政事堂便陆续敕令废除了若干杂税和“经制钱”。这三项均不可加,唯一能开源的便是商税,尤其海外贸易前景更广。
  
  在制订『一五国策』时,卫希颜对名可秀经略海事的想法极为赞同。当然,她脑子中转念更多的是通过海外贸易的扩展,发展海外殖民,建立东海、南海、印度洋,甚至更远海域的制海权,在荷兰、英国尚未冒头的几百年前,便确立大宋帝国的海洋霸主地位。
  
  卫希颜不擅经济,但她脑子中积累了后世千年的经验,在海外贸易的拓展上有着更广阔的思维,遂搬出来供爱人参详。
  
  名可秀执掌杭州商会和东南商会多年,名花流旗下的产业涉及盐、粮、茶、漕、海运、丝绸、瓷器、造船等二十多个行业,直属帮众二万余,间接关联人员更是达数十万之众,如此庞大的机构,却在她的运筹下精密运行,蒸蒸日上,其智谋手段非常人可比,在经济方面的才略自是远胜过卫希颜。
  
  因此卫希颜只需一个提醒,名可秀便能举一反三,并结合当下实际状况思出可行措施,她的智囊团中更不乏商事奇才,抛出个大致思路自有人为她完善。不出数日,发展海事的市舶条法便呈上她的案头,由政事堂提交赵构,平章审议后颁布实施。
  
  新的《海事市舶条法》扩大了海商私营的权利,官府只购买海货的十之二三,大部分海货均允许海商私榷交易。新条例颁布后,东南海商一片欢欣鼓舞,条例颁布当日,仅泉州一城便新增了五百商人向市舶司购买出海公凭,加入到海商行列。
  
  名可秀值此时机,召开东南海商的联盟会议,并持有官方特批的优惠敕令,在海商会上自是一呼百应,针对商会的海外拓展计划得以顺利通过。联盟会议积聚了东南最有实力的几大海商,其意义自非中小海商可比。
  
  新法的颁布和名可秀的东南之行,促成了海外贸易的迅猛发展。广大海商积极踊跃出洋,大宋的海船航行到更远的海域和国家,海埠流通货物更丰,广州、明州、泉州三大海港万商云集,各种肤色的人种汇聚,成为繁荣兴盛的国际都市。
  
  到得建炎二年底,南廷的海外贸易税收便达到二百万贯,并持续高速发展。
  
  *********
  
  名可秀从广州回到临安时,卫希颜的兵制改革方案由枢密院编修起草完毕,正好征求她的意见。
  
  名可秀看后提议道:“军器监的改革,放到军队整编后再施行如何?”
  
  军器监的改革涉及到武备制造和火器研发,经手的物件、银钱不在少数,随手捞一点便是大数目,涉及利益方极广,名可秀顾虑的是出现利益纠扯或会对整个兵制改革泼入污水,不若放在大局既定后再推行,以减少变革压力。
  
  卫希颜思忖后明了其中之理,点头笑道:“你考虑得比我周详。”
  
  她想了想,又道:“军器监未改革前,火器研发仍放在名花流下为好。前几天,沈元传讯回千机阁,道是火炮研制大有进展,但还有些关键问题尚需克服。我琢磨着兵改方略颁行后,便抽空往洞庭一趟。”
  
  “到时你可得与我同行。”她将方案折子往案上一搁,伸手揽住名可秀纤腰,凑近她耳边低笑,“可秀,我们很久未见……”
  
  名可秀轻笑,两人相拥深吻,一解相思。
  
  *********
  
  九月十五,卫希颜提交兵制变革方略,由皇帝与两府宰执平章(即商议)通过,再递交给事中审议,返归皇帝“批可”。
  
  九月下旬,朝廷下达政令施行。
  
  如此重大的变革,按常例没有几个月批不下来,其间若涉及争议便更耗时日;但卫希颜主导的兵制改革从平章、给事中审议到下达政令,前后不出半月,可谓雷厉风行。
  
  这既得益于丁起为首的政事堂全力支持,更缘于卫希颜在军事上的极高威望。
  
  东京保卫战、翟固大战、洛阳战役、郾师战役,这一系列战役的胜利为她戴上了一重“无敌统帅”的光环,甚至有评论说当年东京兵败城破,皆因最后无卫希颜统军——该评论自然偏颇,却获得了相当多人的赞同,除了何庆言等“卫系”将领外,最积极的支持者却是朝中的文官士大夫,还有皇帝赵构在内。
  
  这起因于陈东在《西湖时报》上发表的一篇尖锐评论,指出靖康之耻致祸于“君不明、臣不贤,方使国溃于虏骑之下”,其批判矛头直指皇帝和文官误国,自然不讨喜;因此,《西湖时报》随后登出的“卫氏致胜论”便立时赢得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赞赏,顺势为卫希颜的兵改方案聚拢了支持人气,使方案迅速通过。
  
  卫希颜的兵改口号和目标是打造帝国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