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417-读医随笔 >

第28章

417-读医随笔-第28章

小说: 417-读医随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升右 
降耳?其论已列入《证治总论》,文繁不复赘述。至真要论少阴之复条有云∶气动于左, 
上行于右。张石顽《医通》劳倦门,曾治一人,遍身淫淫如虫行,从左腿脚起,渐次上头, 
复下至右脚,脉浮涩而按之不足,决其气虚,用补中益气加味而愈。由此观之,人身果实有 
左升右降之气矣。吾为此事,行思坐想,近取诸身,远揣诸物,乃似微有所获者,夫人身之 
荣气,行于血脉之中矣。宗气,行于动脉,而外为呼吸矣。独卫气之行于脉外者,其道有二 
∶一在肌肉脉络之外,一在皮肉交际之间。人身皮与肉交际之处,有膜以横络其中,皮肉之 
气,虽能相通,而不能相从,不独人身为然,凡万物之体,皮里干外,其际莫不有隙,卫气 
之 
行于肌肉者,日夜五十度,与荣气相应,所行之道,即卫气行篇之所叙是也。若皮膜之气横 
行皮里,以固护于大表,其度数与日月相应,左升右降,日夜一周。若有痰湿以滞之,则气 
行缓而淫淫如虫矣。是左升右降者,卫气之在皮膜者也。《内经》虽无明文,而其理似有可 
通。谨书所见,待质高明! 

卷六评释类
读书须是笃信方能深入
属性:百年以来,经学家专讲读书得闲,每执一卷,未领真趣,先求其疵,遂以号于人,而自 
矜有 
得矣。此欺世盗名之术。若医者,身命之事,死生所关,岂可以虚名了事哉?不料丹溪作《 
局方发挥》以后,此风滔滔不可止,每着一书,必痛诋前贤,以为立名之地。惟仲景不敢毁 
,则迁怒于叔和,识者见之,真不值一笑也。尝谓胸中存一丝菲薄之心,则心便不能入,虽 
读遍百家,终无所得。故读《内经》,即深信其为黄帝、岐伯书;读《难经》,即深信其为 
越人书;读《伤寒》、《金匮》,即深信其为仲景原文;读《甲乙经》、《脉经》、《千金 
方》、《翼方》诸辑录古书,即深信其理法必有所授;读东垣、河间、洁古、丹溪、立斋、 
景岳诸家,即深信其学问必有所胜;即肤庸至于《冯氏锦囊》《沈氏尊生》,平心求之,皆 
有至理。如此久久,豁然贯通,自能臻于万珠一贯之妙。是从脚踏实地,真积力久而得,非 
从超颖顿悟,浮光掠响而来,自无明暗相兼,得失参半之敝矣。孔子曰∶信而好古。又曰∶ 
笃信好学。不笃信又焉能好学乎? 

卷六评释类
旧案有败证收功太速者
属性:尝读前人医案,有叙证迭见败象,忽以一二剂挽回振起,三五剂即收全功者。此必非本 
元之 
真阴真阳有败也。此必前医误药,及病前有伤也。或伤于劳倦,或伤于忧怒,或伤于饮食, 
或伤于房室,正气未及复元,而即生病,故病本不重而似重,证本不败而似败。败证杂沓之 
中,必有一二紧要之处未见败形,若果元气既败,岂真医能回天,药能续命耶!所谓紧要之 
处者,脾、肾居其大半,而各脏亦皆有之。前人医案,多不能分别指出,但自夸功效而已, 
读者须是觑破。 

卷六评释类
四因正义
属性:(朱丹溪擅改经文,窃未为安。今根据经衍义,颇觉通畅,虽改一字,增二字,皆协于本 
文上下词意,考于全书,确有证据,名曰正义,似当本旨。明者鉴之!)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 
者也。 
此合论天人,以起下文也。人有阳气,如天之有日。“与”当作“于”。二字古文通用 
。若 
阳气失所,则损折夭寿,而不见其天命之本数矣。故天之营运也,以日光在上而始明,人之 
有阳气也,亦充因于上,不陷于下,始得周行卫外,不致为邪所侵也。因,充积之义也。 
因于寒,欲(当做咳)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此下四节,皆言阳气失所,不能卫外之病也。“欲”,盖“咳”之讹也。《灵枢》曰∶ 
形寒 
寒饮则伤肺,气逆而上行;气上逆,故咳也。如运枢者,言其咳之连连不已,内动五脏,外 
振经脉也。若曰“欲如运枢”则不致伤于寒,似与“冬不按跷”之义不合,且与上下文气不 
续。坐卧不宁,神采不定,其状如惊狂者然。至真要论曰∶寒气大来,水之胜也,火热受邪 
,心病生焉。心病则神敝,故起居如惊也。久则大气浮越,而为吐血、咯血诸症矣。所谓风 
寒不醒成劳病也。荣卫生会曰∶血者,神气也。 
因于暑,汗(当有“不出”二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此暑闭于内之症也,故知“汗”下当有“不出”二字。烦者,暑扰于气也,气扰则喘喝 
。静 
者,暑陷于阴也。阴伤则神明颠倒而多妄言。是症也,体若燔炭,仍宜汗出,暑气乃散,以 
其始因于汗不出而暑郁于内也。但体若燔炭,津液已伤,仍必出汗始散,则急宜养津之意自 
在言外。或曰烦、静,即东垣动暑、静暑义也。动暑伤气,故喘喝;静暑中气郁而不宣,故 
多言也。亦通。 
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 
此节丹溪所议极是。湿则浊气上升,头重而神识不清,故如裹。久 则化热,不急攘除 
,则热 
气内烁,伤液而大筋软短矣;湿气外淫,而小筋弛长矣。夫湿热者,发为痿 ,而拘急者, 
必因 
于寒。此乃湿热,亦有拘急者,何也?热,内也;湿,外也。大筋居内,小筋居外。在内者 
,湿不敌热,则液燥,燥则缩矣。寒而拘急者,亦以其化燥也。寒热不同,其燥一也。在外 
者,热不敌湿,则肉濡,濡则纵矣。大筋软短,则屈伸不能;小筋弛长,则操纵无力,而合 
病为痿矣。 
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此卫气郁滞也。血滞于脏,则为积;气滞于脏,则为聚。血滞于身,则为痹;气滞于身 
,则 
为肿。肿则四肢必有废而不用者,则不废者代其职矣。脊以代头,尻以代踵,代之义也。 
四末为诸阳之本,有所废而不用,久则阳气必偏竭矣,非气竭而死也。不曰不用,而曰相代 
者,痹气走刺无定,彼此互易,非四肢全废也。仲景曰∶病患一臂不遂,时复转移在一臂, 
是也。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 
乎若坏都, 乎不可止。 
此言养阳者,宜调其形体也。形体烦劳,则血脉争张,津液必有偏绝,屡犯而辟积以至 
于夏 
,则阴精内竭,时火外迫,如煎而厥矣。辟积,即襞积,犹言零碎累积也。盖烦劳偶犯,津 
液 
犹可渐复,惟屡犯不止,而至于夏,则内外合邪,变症作矣。目盲以下,煎厥证状也。都, 
防也。凡中风卒倒,痰涎潮涌,腹中比水流波浪之声更甚。煎厥由于阴虚,薄厥由于阳实。 
煎、薄二字可味。 
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 
此言养阳者,宜和其心性也。若大怒,则形与气必相离绝,不相维矣。何则?怒则气逆 
,而 
血随气升,亦菀于上,血气相薄,上实下虚,其人必厥。薄者,迫也。气血并迫,经络壅塞 
而不通,故厥也。亦有不发为厥者,怒生于肝,肝主于筋,怒则血气奔逸,火升液耗而筋伤 
,筋则肌肉无所束,而形体纵大若不容矣。此皆形气离绝之证也。筋非骨会之大筋,乃散络 
之管摄肌肉者,常有怒骂叫号,以致头面 肿,四肢酸软难动,如痿废者,见之屡矣。气复 
即愈,此形与气绝,非死绝也。经中言“绝”,义多如此。薄厥见症于气,筋纵见症于形。 
《阴阳应象》曰∶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即此义也。 

卷六评释类
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
属性:一三五七,二四六八者,品数之单骈也。奇偶者,所以制缓急浓薄之体,以成远近汗下 
之用 
者也。于品数之单骈何与耶?品数之单骈,于治病之实又何与耶?制病以气,数之单骈无气也 
。盖尝思之,用一物为君,复用同气之二物以辅之,是物性专一,故曰奇也;用二物一补一 
泻为君,复用同气者各二物以辅之,是两气并行,故曰偶也。君二而臣有多寡,则力有偏重 
,故亦曰奇;臣力平匀,则亦曰偶。推之品数加多,均根据此例。此奇偶之义,不可易者也。 
旧解皆专指数之单骈,且曰汗不以奇,而桂枝用三;下不以偶,而承气用四。以此为神明之 
致也,可为喷饭! 

卷六评释类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上声)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
属性:冒明云雾不精(句)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句)不表万物(句)命故不施(句)不施则名木多死 
天气以清净而成其光明者也。清净,谓无云雾不精之事。四时寒暑,雨 时,若守其常 
度而 
不失,故不下,为地气所冒也。藏,守也。德,常度也。不止,犹不改也。若天气亢于上, 
则日月不能明照,而邪气充塞太虚矣。天明之明,作高明说,犹亢也。旧解谓∶大明彰则小 
明隐。夫天之明,即日月之明也,岂有日月不明而天独明之事?且又何所分于大小乎?天气闭 
塞,不下交通,地气上腾,蒙冒日月。如是者,天地不交,阳亢阴郁,必见满天云雾,不化 
精微。云雾之精,即白露也,不能下而交通于地,不能旁敷于万物。表,如表海之表,谓广 
被也。命,令也。当 不 ,当雨不雨,当寒不寒,当燠不燠,四时正令不能顺施,有不名 
木多死者乎?凡亢旱之日,夜必有云,晨必无露,土燥尘起,草木苍干,此人之所共知也。 
盖人之身,身半以上,天气主之;身半以下,地气主之。升降不利,清浊不分,渐成上盛下 
虚之病矣。是皆白露不下,正命不施之患也。以白露譬人身真阴,义最可思。 

卷六评释类
成而登天(上古天真)
属性:成者,圣人之道成也。登天,即天位,为天子也。鼎湖之事,乃秦汉诸儒附会之谈,古 
无是 
说,岂可援为注释?且果上升矣,下文乃问于天师句,何以接得上?殊不知此即舜典乃命以位 
之义耳! 

卷六评释类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属性:(四气调神) 
生气通天论曰∶肝为阳中之少阳,心为阳中之太阳,肺为阴中之少阴,肾为阴中之太阴 
胃为至阴。此五脏阴阳本体之真气也,与六经之三阴三阳,因人身左右前后之部位起义者, 
迥不侔矣。上文逆春气少阳不生,逆夏气太阳不长,则秋当作少阴,冬当作太阴,上下文义 
始贯。前人多忽略读过。 

卷六评释类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属性:(生 
自古,犹从来也。言从来所谓通天者,万物生生之本,莫不本于阴阳。故天地之间,六 
内,其气充塞九州,而人在气中,其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也。天气,即阴阳也 
。王启玄以“其气九州九窍”为句,既嫌穿凿,而吴鹤皋以“自古能天者生”为句,“之本 
本于阴阳”为句,无理特甚! 

卷六评释类
男子如蛊女子如KT
属性:(《灵枢·热病篇》) 
者,阻之讹也。《甲乙经》引此作阻。《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