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人人都爱经济学 >

第16章

人人都爱经济学-第16章

小说: 人人都爱经济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政府把失业率的目标定为零,那是自找麻烦。失业率不可能是零,总会有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把失业率定为零的麻烦之处在于,如果有个人本来是有工作的,现在他发现,政府的目标是零失业,那么他就可以要挟政府说,只有给我一个月100万的工作,我才会去上班。要是碰到这样的敲诈,政府怎么办呢??
 
  保持一定的失业的好处还包括,失业者相对于就业者会有一定的心理压力,这迫使他们提高生产效率,避免自己成为失业大军的一员。?
 
  第三种失业是经济衰退或者经济周期造成的。在经济处于衰退期时,总需求严重不足,东西卖不出去。企业就要压缩生产,解雇工人。这是必然的现象。?
 
  有很多笑话是讽刺过去的地主和现在的老板愚蠢的。农民和地主,员工和老板,他们可能互不喜欢。但问题是喜欢不喜欢并不重要,他们只有结合在一起才能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地主需要农民不是因为他喜欢农民,而是生产离不开农民,所以,地主需要农民是一种间接的需求。业主需要工人也是这样。在经济学里,这种由于生产产品才需要劳动力的现象叫〃引致需求〃。?
 
  如果宏观经济不景气了,总需求下降了,社会对产品的直接需求少了,对劳动里的引致需求也就会间接减少,失业就发生了。?
 
  失业还有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之分。我们说过了,自愿失业就是因为不接受现行工资条件,嫌工资太低,觉得不如自己在家闲暇来得合适的人没有工作。非自愿失业,是说我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条件,但是你不要我。?
 
  还有一种失业很特殊,经济学家称之为〃隐性失业〃,也就是一个人表面上在工作,但实际上对工作没有任何贡献,有没有他,产出都是一样的。隐性失业损害的是生产效率,因为隐性失业者的存在,阻止了有能力的人进入企业。?
 
  非自愿失业,有时是政府的政策造成的。比如,很多国家都有最低工资法。表面上看,这是为工人争取利益,是为了工人好。事实上却不是如此。最低工资法对工人是不利的,会造成更多的人非自愿失业。?
 
  最低工资法的最低工资,是说任何人要雇人干活时至少要支付的工资水平。同时,你要干活,必须找这个工资水平以上的工作。这是一回事。?
 
  最低工资,一定是高于市场决定的工资水平。因为如果最低工资低于市场工资,最低工资法就没有意义了,就成了无的之矢。?
 
  劳动力的需求量和工资成反向关系,和劳动力的供给成正向关系,也就是工资越高,劳动力的需求量越小,而供给量越大。所以,必然存在着一个工资水平,让需求量和供给量正好相等,这个工资水平就是均衡工资水平。?
 
  在没有最低工资法时,假定社会共有180个劳动力,有100个人找到了工作。假如均衡工资水平是10元/小时。均衡工资的含义是,一切接受这个工资条件的人,也就是对工资的要求是10元以及低于10元的人,都会找到工作,这时候,劳动力的供给量和需求量都是100个。?
 
  这意味着,剩余的这80个人,是因为不接受现行的工资条件,他们对工资的要求高于10元,才没有工作的。失业完全是自愿失业。?
 




  
  

第35节:失业(3)
   

  如果政府实行最低工资法,把最低工资定在15元/小时。因为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跟工资成反向关系,一旦最低工资法通过,所有企业必须遵守。所以,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下降了!比如从100人下降到50人,失业增加了。?
 
  很多城市都制定了最低工资制度。最低工资,是指在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企业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最低工资的初衷是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和基本生活需要。具有强制性的特征,所有企业和劳动者都得遵守。?
 
  实行最低工资制度最早的国家是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然后扩大到美国、英国和法国等,现在,几乎所有国家都有最低工资制度。?
 
  但是最低工资制度可能造成更多人失业。为什么??
 
  最低工资标准,一般是高于市场标准的,因为如果低于市场工资,最低工资就形同虚设了。?
 
  比如一个小时工的市场价格是每小时4元,而最低工资法的规定是5元。?
 
  在没有最低工资制度的时候,也有人失业,什么人失业呢?就是那些认为自己的劳动价值高于每小时4元的人,他们的要求高于市场价格,这些人虽然失业,但是他们是自愿失业。所有愿意接受4元工资的人都会有工作。?
 
  最低工资制度实行后,情况发生了变化:那些愿意接受每小时4元工资的人,原来能找到雇主,现在却无法工作了。因为他们的雇主愿意付的最高价格就是4元,如果最低工资是5元,大家必须遵守,则这部分雇主就不会再雇佣这些小时工。这部分人就失业了,而且是非自愿的失业。?
 
  所以,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必须考虑劳动力市场的实际。?
 
  能不能想清楚失业增加了多少? 表面上是50个,其实非自愿失业增加的数量不止50个。?
 
  因为在工资是15元/小时的情况下,劳动力的供给量已经不再是100,而可能是150个人,这150个人对于工资的要求都不高于15元/小时,但是却只有50个人找到了工作,也就是有100个人是属于非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增加了100人。?
 
  所以,最低工资法不但没有起到保护工人利益的目的,反而使失业增加,损害了工人的利益。?
 
  所以,最低工资法不是解决失业问题的正确思路。?
 
  那么,解决失业的正确路径是什么呢??
 
  政府可以帮助失业者提高工作技能。很多人失业是因为技不如人。企业雇佣工人,在同样的工资下,倾向于录用技能更高的人,因为他们的产出更多,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更多。政府可以通过技能培训,提高失业者的技能。?
 
  更一般的提高技能的途径是教育。一般来说,教育程度与就业率成正相关关系。统计数据显示,16~19岁的人失业率是最高的,因为这部分人受的教育最低,而受过高等教育者的人的失业率是最低的。?
 
  提供信息也是重要的。如果劳动力需求者和供给者之间缺乏沟通渠道,即使有劳动力需求,也会有人处于失业状态。而且,即使具有相应的技能,也还是不能对接起来,这叫空岗与失业并存。?
 
  例如一个外地农民,不了解情况就买了票,到了北京,以为北京这么大,遍地是黄金,工作肯定好找。可是来了才知道,找工作没有那么容易,而且吃饭、住宿的花费是老家的几十倍,还要有暂住证。如果他早知道这些,恐怕就不来北京了。?
 
  所以,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劳动决策依据,政府应该建立覆盖全国的、权威的劳动力供求信息系统,包括有关政策法规的提供。?
 
  歧视,也是造成失业的一个原因。统计表明,美国黑人和有色人种的失业率明显高于白人,除了后者受教育程度较低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歧视。可是这种歧视是非制度性的。比如有的企业起初是雇佣黑人的,老板也愿意雇黑人,因为价格便宜,可是消费者却不喜欢,消费者的歧视,使企业不得不解雇黑人,这是没有办法的。每个社会都有类似的〃消费者歧视〃。政府对于此类歧视基本上无能为力。?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逐步消除制度性歧视是政府的责任,而且责无旁贷。?
 
  社会保障制度也与失业有密切的关系。欧洲的失业率比美国高,特别是北欧,这是因为欧洲的社会福利水平太高,以至于很多人工作和不工作的福利差距非常小,靠领取失业救济金,日子过得也很舒服,何必还辛苦上班呢??
 
  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个教授问学生解决失业的方法。学生说,把男人和女人分别弄到两个岛上去,岛被海水隔着,他们必然开始造船,去见对方,就业就解决了。这个笑话是很精妙的,因为这里包含着一个道理,即需求是重要的,社会必须保持或者创造出适当的总需求,这样才能解决失业问题。?
 




  
  

第36节:通货膨胀(1)
   

  更进一步地,解决失业,最终要靠经济增长。只有经济持续繁荣,才能不断吸纳新增的劳动力就业,也才有可能降低失业率。所以,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最多、就业压力巨大的国家,维持一个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是十分必要的。
 
  第16章??通货膨胀????
 
  对于一个人来说,没人嫌自己钱多,而是多多益善!可是,如果每个人都有数不完的钱,不见得是什么好事。1947年冬天的上海街头,流浪汉们居然是用钱做墙来抵挡寒风的,据说那时候,要买一张纸,得用一车的钱,表面上还实现了均贫富。可是这正是一个政权崩溃的前夜,这是恶性通货膨胀。?
 
  如果通货膨胀不那么严重,就未必是什么坏事,甚至是好事。但是,当通货膨胀的程度超过了人们的预料时,就会破坏社会的信用基础,造成财富的转移,让人们对未来失去耐心。所以,对于通货膨胀,不能听之任之。?
 
  幸好,治理通货膨胀并不是没有办法,政府的手段很多,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也能管用,没有过不去的通货膨胀难关。?
 
  ??
 
  凯恩斯说:列宁曾说过,捣毁资本主义最好的办法是破坏它的货币,搞点通货膨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曾经在德国上空投放假马克,德国也在伦敦上空投放大量假英镑,日本也曾经在中国建造过jiachao工厂,目的都是造成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严格定义是价格总水平的上升。价格总水平,是所有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加权的依据是商品的重要性和产量。?
 
  理解通货膨胀,要注意的是,通货膨胀不是个别商品的价格上升,也不是一些商品甚至很多商品的价格上升,而是指几乎所有商品的价格都出现上涨,并且还持续一段时间。?
 
  表示通货膨胀最主要的标志是〖WTBX〗CPI,〖WTBZ〗也就是消费者价格指数。如果CPI上升超过了一定程度,就说明经济中出现了通货膨胀。?
 
  CPI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它是由一个国家的统计部门,比如中国的国家统计局,选择若干(一般是几百个)城市居民有代表性的消费品(比如用五粮液代表所有白酒,用诺基亚代表所有手机等等),跟踪记录这些商品的价格变动,并且选取有代表性的家庭,跟踪他们的购买行为后计算出来的。?
 
  比如2007年,这些家庭购买代表性消费品的平均花费是5 000元人民币,统计局就把这5 000元定义为没有单位的100,这个100就叫消费者价格指数,即CPI。?
 
  假如2008年,同样的这些家庭,购买同样多的这些商品的平均花费是5 500元人民币,当然,也要把它换算成指数,因为5 000元是指数100,那么5 500元就是指数5 500÷5 000×100=110,2008年的CPI就是110。?
 
  有了这两个指数,就可以算通货膨胀率了。用2008年的指数,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