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人人都爱经济学 >

第2章

人人都爱经济学-第2章

小说: 人人都爱经济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西生产出来以后,就该让它去满足人的欲望了。但是怎么把东西分到每个人手里呢?要靠规则。规则怎么定?是谁出价高就给谁,类似于拍卖,还是谁权力大就给谁?还是根据其他标准?这些都是规则。?
 
  不同的规则对人们的影响和造成的后果是很不一样的,社会要想和谐,就必须采取更妥当的办法,采用更合理的规则,所以,对于如何分配,人类也得做出选择,这叫〃为谁生产〃。?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合起来,就是经济学著名的〃资源配置〃问题。?
 
  资源配置直接来源于资源稀缺与欲望无穷的永恒矛盾,所以资源配置非常重要,而且永远都存在如何更好配置的问题。?
 
  经济学就是关于资源如何配置的学问。配置,就是放;资源配置,就是把资源放到哪里去。?
 
  资源配置的目标是有效率。经济学上的效率和生活中的效率是两个概念。经济学效率的含义是一种最好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如果想让某个社会成员变得更好,就只能让其他某个成员的状况变得比现在差。换句话说,如果不让某个人变差,就不能让任何人变好。想想,还有比这个状态更好的吗?这个状态,很像〃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如果在不使任何人变差的情况下,还能让某个人变好,那么这个状态,就不是最好的,还有改进的余地。只有达到有效的状态,才是最好的。?
 
  经济学的效率,有一个专门的概念叫〃帕雷托效率〃。帕雷托是一位意大利的经济学家,他最先提出了这个效率概念,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
 
  迄今为止,人类找到了两种配置资源的方式。一个是计划,一个是市场。主要用计划方法配置资源的经济叫计划经济;主要用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叫市场经济。?
 
  计划方式,就是计划部门的人说了算,只有他们有权决定资源怎么配置,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是计划事先规定好了的。所有人都必须服从,不能各行其是。?
 
  问题是,计划部门的人即使再聪明,也不能了解所有人的欲望,不能了解所有企业的状况;计划部门的人再多,也不过就是几百人、几千人而已。因此,计划部门根本没有能力处理一个庞大经济体的全部生产和消费活动,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所导致的无效率和失败是必然的。?
 
  说到底,计划经济是一种由个别人说了算的经济,是一个公众不能自主决定自己事务的经济。?
 
  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手段是市场,说得更直接点,就是价格机制。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买什么、买多少,由消费者根据市场价格和自己的收入和偏好决定;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要看生产什么更赚钱。说得通俗点,市场经济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的经济,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
 
  30年前(1978年),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
 
  为什么要改革?就是因为虽然计划经济在开始的时候也曾经创造了奇迹,但是它固有的弊端最终使它归于失败。完全的计划经济既不公平,又缺乏效率。?
 
  在有些国家,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挨饿经常发生,人民生活困顿,国家生机全无。?
 
  奇怪的是,计划部门的人都很聪明,是一个社会的精英,也都想把经济搞好,而且自认为有能力搞好,但是愿望终究只是愿望,规律是不能违背的。?
 
  诗人赫尔德林说,总是使人间变成地狱的东西,恰恰是人们试图使其变成天堂!世界就是如此奇妙。?
 
  中国30年的市场经济实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于计划经济最好的证明。?
 
  那么,为什么我们以及很多的国家过去都实行计划经济,而另外更多的国家却选择了市场经济呢?除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必然选择之外,归根到底,是因为不同国家的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不一样。有人认为有意识的管理、管制、计划更好,集体的力量更强大,应该由集体来决定资源如何配置,也就是由计划当局来规定人们如何行动。有人的认识却相反,他们觉得个人自发的力量更强大,应该由个人来决定自己的事情,而后者正是经济学的传统。?
 
  这也说明,经济学很重要。?
 
  由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人民从贫困的泥淖中走出来,正在享有前所未有的生活福祉。笔记本电脑、ipod、互联网、出国留学、外国大片等都是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结果。?
 
  由于看世界的方式不一样,导致不同的经济学,不同的经济学导致不同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造成不同的经济后果,何止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经济学值得了解,还因为经济学很深刻,能够让人更好地理解社会、理解人生、认识世界。?
 
  经济学可以帮助你澄清你从小就有的似是而非和难解之谜。比如为什么物以稀为贵?粮食是农民打出来的吗?利息就意味着剥削吗?浪费是否就是可耻的?虚荣奢侈就那么不好吗?为什么美国不生产电视,日本不生产药??
 
  经济学理论包括两部分,一个是微观经济学,一个是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关注的是微观的行为,也就是一个消费者、一个厂商、一个市场是如何行为的;宏观经济学关注的则是一个国家甚至全世界的经济是如何运行的,如果出了问题怎么办。?
 
  经济学不但伟大,而且有趣,读过本书 ,你就能体会。?
 
  好了,开篇先说这么多。
 




  
  

第4节:经济学如何看世界(1)
   

  第2章 经济学如何看世界
 
  ???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是人的行为。可是经济学常常借鉴自然科学的方法。这使得经济学对世界的解释更精确,对于指导人类实践也更有效。?
 
  物以稀为贵,这是人人皆知的常识。可是为什么物稀了就贵?毕竟,东西稀少的时候跟富余的时候,就表面,也就是物理性质来说,是一样的。到底怎么回事?经济学的边际效用原理,从人的心理出发,把其中的道理解释得透彻如水。?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首先说这句话的,是经济学大师弗里德曼。当你也这样说的时候,你可能误会了它本来的含义。它的本义是说,人家花钱请你吃饭,你没有买单,可是你是有代价的。因为你吃这顿饭的时间,可以用于做其他事情,这些事情,对你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你把时间用于白吃这顿饭,就失去了这些本来能有的价值。?
 
  这就是机会考虑。它提示我们,做事的真正成本,不是为做一件事已经付出的多少,而是为做它所必须放弃的那些东西。当你面临两难选择的时候,你应该想想哪种选择所放弃的更多,两难也就不难了。?
 
  我们知道事情处于暂时平衡或者相对静止的状态时才有意义。比如价格就是这样。这个状态就是均衡。均衡是各方利益都得到关照以后的结果,均衡的达成也是通过边际调整达到的。?
 
  经济学家的想法跟常人不同,但更有力量,也常常让人茅塞顿开,也许没有什么能比解疑释惑后的那种愉悦感更让人舒畅的了!?
 
  ??
 
  经济学之所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并且在相当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是因为经济学家看世界的方式和常人不同,也与其他社会科学,比如社会学和政治学、法学不同,经济学家有一套自己的看问题、看世界的方法。这些方法,帮助人们更科学地认识了外部世界和人类自身,提高了人类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这里,我们就先说说几个经济学家的特殊思维方式吧,它们有助于矫正甚至可以颠覆你长久以来的思维定势。〖KH*3/4〗
 
  第一个是边际考虑。?
 
  边际原本是个数学概念,其含义是导数,是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影响程度,也就是两个变量改变量的比。?
 
  在经济学上,边际的意思是〃最后的〃,或者〃新增加的〃。边际考虑就是只考虑最后的一个或者新增加的一个所引起的变化,从而判断事情的整体本质。?
 
  最后的一个和新增加的一个,都是边际的一个。比如现在一共有99个东西,第99个是最后一个,它是边际的一个,而第100个,是新增加的,或者将要增加的,也就是边际。?
 
  边际意味着微小的变化,所以,最后的一个,与新增加的一个,相差非常小。它们引起的变化的差异也非常小。在数学上,这叫〃连续〃。?
 




  
  

第5节:经济学如何看世界(2)
   

  可能有人说,第99个和第100个可能差的非常多,那是单位太大的缘故,只要不断缩小单位,一定能做到相差非常小。?
 
  边际考虑是一种只看现在和将来而不管过去的一种思维方式,因为过去了的事情就过去了,它对人们现在的决策没有影响。?
 
  就像我们平时说的,覆水难收。我们不必总是记挂过去,那是没有用的,我们只需要考虑新增加的因素和它引起的后果就可以了。?
 
  比如今天晚上要举行足球比赛,可是临近比赛的当口,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有两种情况:一是,你已经买了票,票价还不便宜,500块钱一张,是你近半个月的工资,而且不能退票。另一种情况是,别人送了你一张票,可是票不能转手,也不能退。在这两种情况下,你去还是不去看比赛,有没有什么不同呢?有人说自己买了票后去看的可能性,比别人送票的更大些。?
 
  也许你真的这样想,可是你这样做是不理性的。其实,这两种情况,对你今晚是否去看比赛的决策的影响是一样的,没有差别,也就是在这两种情况下,你看比赛的可能性是一样大的。?
 
  为什么?因为票不能退,买票的钱拿不回来了,在经济学上这叫〃沉没成本〃,即一旦支出就无法收回的成本。你晚上是不是去看比赛,仅仅取决于从现在开始将要发生的情况,所以,必须进行边际考虑,看新增加的成本和增加的收益的比较。?
 
  在这两种情况下,增加的收益都是看比赛带来的愉悦感,新增加的成本都是淋雨带来的不舒服。如果你觉得淋雨不算什么,只要能看到比赛就高兴,则不管你是自己买票还是别人送的票,都会去看;反之,则不会去。这里的核心问题是,不要再考虑买票的钱,那些事情已经过去了。?
 
  经济学认为,某种要素的贡献,也是由其边际的一单位的贡献决定的。?
 
  让我们举一个例子,是关于农民种粮食的。?
 
  假定只有一亩地,如果一个人种,可以打1 000斤稻米,但是两个人却不会打2 000斤,只能打1 800斤,三个人只能打1 900斤,等等。想想,如果是1万个人,能打多少斤??
 
  0斤!因为1万个人一块上去会把土地踏平的。?
 
  从中可以观察到一个规律,第二个人没有第一个人打的稻米多,第三个人没有第二个人打的多,依此类推。总之,后一个人没有前一个人打的多。经济学家把这个规律叫做〃边际产量递减〃,也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