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014-本草乘雅半偈 >

第17章

014-本草乘雅半偈-第17章

小说: 014-本草乘雅半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颜 
【核】曰∶生临淄川谷,及田野墟落间。三月生苗,高二三尺,叶似蘼芜,枝上有花头 
百余,同结一窠。四月放花白色,结子攒簇,两片合成,极轻虚,似莳罗子,亦有细棱。修 
治,用浓蓝汁、百部草根汁,同浸一伏时,漉出日干。却用生地黄汁,相拌蒸之,从巳至亥, 
取 
【 】曰∶蛇虺性嗜蛇床,故一名蛇粟、蛇米。床者,喜卧于其下也;蛇性窜疾,独居 
处隐僻,禀风木善行数变之体用耳。蛇床功用,靡不吻合。设非气性相似,宁为蛇虺所嗜。 
男子阴痿湿痒,妇人阴中肿痛,正厥阴隐僻之地,气闭不通所致。蛇床宣大风力,鼓舞生阳, 
则前阴疏泄,窜疾自如。并可伸癫痫之气逆于藏,与关节之壅塞不开,痹去则身轻,肝荣则 
色其色矣。真堪作把握阴阳,维持风色之良剂也。 
(风性不离动静,窜疾即动性,隐僻即静性耳。) 

第三帙
丹参
内容:(本经上品) 
【气味】苦,微寒,无毒。 
【主治】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 
【核】曰∶丹参,一名赤参、山参、逐马、 蝉草、奔马草、木羊乳也。出陕西、河东 
州郡,及随州,处处山中皆有。二月生苗,高尺许,方茎有棱。一枝五叶,叶对生,如薄荷 
叶而有毛。三月至九月,作小花成穗如蛾形,又似紫苏花,中有细子,一苗数根,根大如指, 
长 
先人云∶丹赤心色,奔逐为缘,蝉速于化, 速于蝉。又云∶根多且久,发露太尽,气藏之 
时,安能使有畜积耶。 
【 】曰∶丹固指色,入少阴心主。主夏气病藏之邪,驱之使出,亦可指丹曰枢,使从 
阖之邪,从枢转出,少阴为枢故也。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状,此寒热积聚,症瘕假形, 
虽 
(丹者,前三五兮后三五,亦三十时中两日半,三五之中曰月枢,三十之中曰日枢。) 

第三帙
细辛
内容:(本经上品) 
观此生成,尽情显出,少阳火用之象。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主咳逆上气,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 
长年 
【核】曰∶出华阴、高丽山谷中者为上,今处处虽有,皆不及也。南阳临海者亦可用。 
山海经云∶浮戏之山多少辛。管子云∶五沃之土群药生,细辛是矣。春生苗,一根则一叶相 
连,今多以杜衡为之。博物志云∶杜衡能乱细辛,振古已然颐为能乱细辛者,不止杜衡,当 
以根苗色味细辨之。叶似小葵,茎柔根细,端直而长,色紫味辛,嚼之习习如椒者,细辛也。 
叶似马蹄,茎微粗,根似细辛而曲,色黄白,味亦辛者,杜衡也。一茎直上,茎端生叶如伞 
状,根似细辛而微粗,色黄白,味辛兼苦者,鬼督邮也。根似鬼督邮而色黑者,及己也。叶 
似小桑,根似细辛而粗长,色深黄,味辛臭臊者,徐长卿也。叶似柳叶,根似细辛而粗长, 
色黄白,味苦者,白微也。根似白微而脆,色白味甘者,白前也。修治,拣去双叶者,切去 
头上子,以瓜水浸一宿,曝干用。曾青、枣根为之使。得当归、芍药、白芷、川芎、牡丹、 
本、甘草,共疗妇人。得决明、鲤鱼胆、青羊肝,共疗目痛。恶黄 、野狼毒、山茱萸。忌 
生菜、狸肉。畏硝石、滑石。反藜芦。 
(世人用细辛,不分真伪,繇辨之不早辨也。杜衡、鬼督邮、徐长卿、白微、白前五种, 
根 
绍隆王先生云∶肝木上行,春风上升,反于横遍矣。经云∶无怒其志,使华英成莠,此春转 
成夏,升转从出之机乎。 
先人云∶密通精气,显益火大,青阳之象也。 
【 】曰∶细指形言,辛指味言。轻清柔劲,端直修长,当入少阳,宣达甲胆之用;自 
下而上,以行春令者也。故主春气者病在头,而为头痛脑动,目不明,窍不利。此虽自下而 
上,不能宣达者也。咳逆上气,此惟自下而上,不循伦次者也。百节拘挛,此不能自下而上, 
升从入令者也。痹痛死肌,此不得自下而上,反侮所胜者也。总属肝用之过与不及,而独偏 
向不及者欤。 
(轻清柔劲,端直修长,即内经所谓∶春脉如弦,何如而弦,春脉者,肝脉也。万物之 
所以始生也。故其脉之来,轻虚以浮,端直以长,以言肝木之用,效象天气以为形容者也。 
细辛功用吻合,的是少阳用药无疑矣。 

第三帙
白胶
内容:(本经中品)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补中,益气,妇人血闭无子,止痛,安胎。久服 
轻身 

第三帙
鹿茸
内容:(本经上品 附) 
革故所以鼎新,正见阴阳互根之妙。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生齿,不老。 
【核】曰∶鹿者仙兽,自能乐性,游处山林,从事云泉。志无忌,性警防,善接其类, 
与麋为友。有角无齿者牡,曰 ;无角有齿者牝,曰 。无齿,谓无上龈齿。若下龈,则牝 
牡咸有。与禽鸟之与角无齿,似同而实异也。牝小于牡,毛杂黄白;牡大于牝,毛间黄白。 
故云牡质斑斑。斑斑,点点如星星也。行则同旅,食则相呼,性喜食龟,能别良草,不食诸 
毒。分背而食,食时则群长四顾相望,俟众饱,长乃食,群小互为巡视矣。集居必环角外向, 
卧眠必口接尾闾。其息曰场,其迹曰 。埤雅云∶鹿善决骤,故其迹 而不 。诗云∶町 
鹿场,言町畦村 无人焉,故鹿以为场也。物类考云∶鹿好群而相比,阳类也。故夏至感阴 
气而角解,从阳退之象尔;麋则冬至感阳气而角解,从阴退之象尔。麋孕子于仲春而生于秋; 
鹿孕子于仲秋而生于春。尔雅翼云∶鹿六为律,鹿主律,故鹿六月而生。鹿虽应律,然非辰 
属,八卦亦无主也。其子曰 ,子生得雨或水,乃行地耳。格物论云∶鹿千年者色苍,又五 
百者色白,再五百年者色玄,玄之又玄,仙化登乎天矣。埤雅云∶怀琼于角下者,角有斑痕, 
紫色如点,行或有涎出于口,不复能急走也。盖鹿戴玉而角斑,鱼怀珠而鳞紫,故有诸中, 
未有不形诸外矣。陶隐居云∶古称鹿之似马者,直千金。今荆楚之地,其鹿绝似马,当解角 
时,望之无辨,土人谓之马鹿,以是知赵高指鹿为马,盖以类尔。角解之后,始生之角曰茸, 
色如茄紫者为上。修事白胶,采全角锯开,并长三寸,急水中浸一百日。取出,刮去黄皮, 
拭净,以碱醋煮七日,旋旋添醋,勿令少歇,戌时不用着火,只从子至戌也,日足,角白色 
软如粉,便捣烂。每十两,入无灰酒一镒,煮成胶,阴干,研筛用。又法用米泔浸角七日令 
软,入急流水中浸七日,去粗皮,以东流水、桑柴火,煮七日,旋旋添水,入醋少许,捣成 
霜用。其汁,加无灰酒,熬成胶用。修事鹿茸,用黄精自然汁浸两日夜,取出,切焙,免渴 
人也。 
【 】曰∶鹿,阳兽也。卧则口接尾闾,以通督脉。性喜食龟,以交任脉;能取所不足 
以自辅,兽之至灵者也。故任病则先治督,以阴生于阳,而阳为督,阴为任也。即奇经六脉 
,与两手足各十二阴阳经脉,亦莫不综于任督也。礼记疏云∶鹿夏至而解角,谓消长使然。 
不知革故所以鼎新,即此可见阴生于阳之妙矣。故角之力用虽广,而茸为独专。茸主漏下恶 
血,寒热惊痫,任为病也。角主伤中劳绝羸瘦,诸经肉理为病也。咸不能与督脉相交所致, 
腰痛,吕为病也,鹿力在吕,亦即督脉所过也。血闭无子,任不通也,不得相辅于督也。胎 
不安,胞系化薄也,不得依循任与督也。若益气强志,生齿,不老,延年者,即任督已交, 
阴气乃生,骨气以精之外征耳。 

第三帙
兰草
内容:(本经上品) 
【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主利水道,杀蛊毒,辟不祥。久服益气,轻身,不老,通神明。 
【核】曰∶兰草,香草也。别名都梁香、千金草,即孩儿菊、醒头草也。礼记佩 兰 。 
楚辞纫秋兰以为佩。西京杂记载∶汉时池苑,种兰以降神,或杂粉藏书衣中,主辟蠹者,皆 
此兰也。出太吴池畔,及溪涧水旁下湿地。荆州记云∶都梁有山,下有水,清浅之中,生兰 
草。诗疏云∶郑俗,三月男女秉 于水际,以自祓除者是也。二月宿根再发,紫茎素枝,赤 
节绿叶,叶对节生,光泽有岐,嫩时可 ,可佩。八九月渐老,枝头成穗,作花红白,状似 
鸡苏,久之花瓣转白,绒裂如球,球中有子一粒,绒着子上,色黑,味苦,臭香气烈,即千 
金花也。一种山兰,即兰草之生山中者,茎叶花实都同,但山泽有分,功用亦异。与泽兰同 
类异种,故兰草名大泽兰,泽兰名小泽兰,二种皆生水旁。但泽兰茎方节短,叶上有涩毛, 
气味俱疏淡,功用则迥别矣。近世之所谓兰,非古之所谓兰草。兰生山谷,叶如麦冬而稍长, 
四季长青,不畏霜雪,迎春开花,花出根底,一干一朵,亦有一干数朵者,小兰也。若生闽 
、广,叶似菅茅而稍短,四季长青,畏霜雪,及春风。入夏开花,花出根底,一干数朵,亦 
有一干一朵者,秋兰也。朱子离骚辨证云∶古之香草,花叶俱香,燥湿不变,今之兰类,花 
萼虽香,干则腐臭,叶又不香,不识何时以幽兰误兰草也。方虚谷订兰说云∶古之所谓兰, 
即今之孩儿菊,千金草。今之所谓兰,其叶如茅,根名土续断,花萼馥郁,故得兰名。杨升 
庵云∶世以蒲宣者为兰,九畹之受诬久矣。吴草庐兰说云∶兰草有枝有茎,草之植者也。幽 
兰无枝无茎,草之芳者也。因山谷称之,置之座右,世遂谬指为离骚所称之兰以此。 
【 】曰∶臭香,味辛,气化中药也。故主益气,利水道。经云∶膀胱者,州都之官, 
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故兰,阑也,泛阑流离也。又兰,阑也。阑辟不祥也。主杀蛊毒, 
通神明,令轻身不老也。花即千金花,苗即千金草,以花煮酒,臭类木香,苦甚黄连。用治 
滞痢,获效颇捷,正阑辟不祥,利水道,宣气四达之功耳。 

第三帙
薏苡仁
内容:(本经上品) 
凡湿则重碍,燥则轻泼。 
【气味】甘,微寒,无毒。 
【主治】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久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 
【核】曰∶出真定,及平泽田野间,所在亦有。今用梁汉者,但气劣于真定耳;交趾者 
最良,彼土呼为竿珠。三月宿根自发。高四五尺,叶如初生芭茅。五月抽茎,开红白花,五 
六月结实重累,壳青绿,坚薄而锐,中仁如珠,味甘美,咬着粘齿,可以作粥酿酒。一种形 
圆壳浓者,即菩提子。一种大而无味者,即粳 也。修治,每一两,以糯米二两,同拌炒熟, 
去 
缪仲淳先生云∶久服可以轻身者,湿去则脾胃安;脾胃安,则中焦治;中焦治,则能营养乎 
四肢,通利乎血脉经膜矣。 
【 】曰∶薏谐意。意者,脾藏之神用,故主脾藏失用,致肝木萎厥,遂成筋急拘挛, 
不可屈伸耳。即经所谓∶有伤于筋,欲以吾意纵之屈伸,其若不容,及土失留碍,致己所不 
胜之风,吸引同类之湿,相合而成痹闭不通者,仁唯解孚,下行生气而甲拆之。似与乙木之 
轴轧而上行者,不可同日而语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