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金融战败-[日]吉川元忠 >

第2章

金融战败-[日]吉川元忠-第2章

小说: 金融战败-[日]吉川元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融经济〃优势地位的美国。依笔者看,日本的政策当局根本就没有过金融战略的念头,这才是招致今天困境的根本原因。
在此,我要明确一下本书的题目与整体构成。当我们面对日本经济的困境时,便要条件反射般地想像美国经济的形态,并且完全是非常自然的条件反射。没有与美国经济的深厚关系,就不会有20 年来日本经济奇迹般的发展。
日本银行(译注的宣布,日本拥有的对外净资产(对外资产余额减去对外债务余额)总额截止到1997 年底为1246000 亿日元(约合8900 亿美元) ,大约相当于日本GDP(译注7) 的20%0 70 年代,日本以巨额贸易顺差为资本终于跻身于债权国行列,随即地位猛增,不久便以世界之最荣登世界债权国榜首。
与此同时,美国拥有了13200 亿美元的债务(美国商业部统计,截止到1997 年底) ,凑巧也相当于美国GDP 的20%0 这使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对外纯债务国。进而言之,日本所拥有的对美国的债权额大大高于其他国家,自然美国对日本便负有了相应的债务。这就是日美间的经济关系。
世界最大的债权国陷入了经济危机,而对这个债权国负有巨额债务的、世界最大债务国长期以来却又享受着经济的繁荣一一这至少是迄今为止被忽略了的国际经济事实。对此我们也应该看一看是什么样的、不同于正常经济规律的因素在起作用。
是什么因素呢?一言以蔽之,就是横亘在作为日本经济活动之要素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根本矛盾。就是说,美元至今仍是事实上的世界货币,同时又与美国一国的经济政策密切相关。美国随心所欲地变幻着反映自己意志的美元价值。这是不可否认的现实。其结果是给日本带来了莫大的灾难。仅举一简单易懂的事例为证。
日本在美国拥有巨额资产。80 年代初以来,以日本人寿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家为主的日本资金大量流入美国购买美国国债一一这是日本拥有的美元资产的主要形式。
可是,1985 年以后,随着日元的升值和美元的贬值,日本的美元资产大幅度贬值。80 年代前半期日本刚刚涉足美元世界时购买的美国长期国债等,如果一直没有抛出,那么到了1995 年4 月日元升值的高峰期时就已经丧失了70% 。即使是在1995 年以后美元相对坚挺时,算来也要丧失40% 以上。尽管这个数字远不及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的美元资产所蒙受的损失,但如此巨额的国家财富的消失并不是〃汇率差损〃所能了结的。毋庸讳言,这正是后泡沫时代给日本经济带来沉重通货紧缩压力的关键所在。日本所拥有的美国国债,某种意义上是否可说最终将形成不良资产?
20年前,日本作为债权国高高兴兴地迈进了美元世界。而偏偏是日本以投资方式将大量财富倾注其中的美元,发生了急剧的价值动荡。并且,由于汇率的动荡,过去的美元世界货币时代的遗制和美国的政治、军事地位以及国家的意图是极易反映到汇率上来的。说得极端些,如果美国想削弱债务对象国的国力的话,只需将美元汇率导向贬值便足可达到目的。正因为如此,以德国为首的欧洲各国才为了寻求〃自由解放〃而创立了欧元。
日本却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为什么日本会继续购买美国国债,继续留驻在美元世界?欲了解日本金融政策当局采取的令人费解的政策选择的背景,说实在的,需要我们为知其所以然而反复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解开长期低利率政策这一泡沫经济的生身父母之谜。只有这样,才能正视日本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合理性。从第二章到第五章,本书着重论述上述主要内容。章节设定以五年为期并非为图省事,而是由于日美金融变幻恰恰每五年就会光临一次。这完全是令人无奈的偶然现象。如此顺理而成第六章,笔者自然就要归纳出日本政策当局失策的根本性问题O
不过,想要读者理解以上所说一切,前提是必须持历史地认识问题的态度。为了正确理解80 年代种下的日本经济的祸根,必须从历史上弄清日本作为债权大国,其政策选择究竟在哪一点上偏离了轨道。为此,从金融循环的视点重新认识现代国际经济就并非舍近求远。


第一章  货币大国的兴亡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轮回
历史翻开了近代史第一页后,工业化浪潮带来的丰厚的经常收支顺差被用于对外投资,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资本流动的轴心国。按时间顺序排列,这些国家应该是英国、美国,之后是日本。我们且把这三个国家称为历史上的〃核心债权国〃或者〃核心资本输出国〃。
近代世界上首先以大债权国姿态亮相的是英国。人们特地给那个时代冠以女王的名字,称之为〃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英国的霸权时代还在历史上为英国留下了〃世界工厂〃、〃世界银行〃的称呼。
首先,说一下〃经常收支〃。
我们在报纸经济版经常看到的名词〃经常收支〃较之表示进口和出口差额的〃贸易收支〃要难懂一些。
经常收支,曾被定义为〃储蓄=投资平衡就是指一国经济中,相对于民间部分与政府部分分别进行的国内投资需求的储蓄额的计算数字。
还有人从对外交易关系方面作解释。在这种解释下,贸易收支就成为左右经常收支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海运等的服务收支、技资收益等贸易外收支也对经常收支造成影响(最近人们将贸易收支与服务收支合计,称之为贸易一服务收支)。
因此,尽管贸易收支、贸易外收支的顺差不少,但如果政府仍拥有高额财政赤字、民间国内技资增加、国民消费欲望增加(说明国民储蓄欲望低下)的话,就并不一定会在经常收支中保持顺差。对〃储蓄=投资平衡〃与〃对外交易关系〃这二者的认识有什么联系呢?汇率在经常收支中发挥着什么作用?围绕这两点,评论家们已多有议论,笔者不过点到为止,并不想参与进去。
无论怎样,任何国家只要其储蓄有余力,就会形成经常收支的顺差并可用于对外投资。而当储蓄不足,经常收支为赤字时,就需要吸收外国投资(或贷款)来弥补。没有海外资金的流人,国民就必须降低生活水平,以使收支保持平衡。
可是令人们多少有些意外的是,19 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大致完成,当时的英国已经具备了绝对的经济优势,只有贸易收支始终是赤字。
当时正是帝国主义活动的活跃期。英国的贸易结构中,向印度等殖民地国家的出口占到近30% 。同时还出现了三角贸易等复杂的形式。其结果哪怕是加上二次出口,产品出口总额也只占进口额的80%0 这过早地给制造业的竞争力开亮了黄色信号灯。从金融循环角度看,上述赤字说明,英国曾试图将本币英镑作为世界货币播种到全世界,这些途径发挥了令人满意的作用。
英国的贸易赤字一直持续到20 世纪以后,但这期间英国的经常收支却总是顺差,而且顺差的额度一直呈扩大趋势。这是因为什么?
英国曾是拥有世界约113 商船的海运大国,海运收入弥补了贸易赤字,也就维持了经常收支顺差。并且,由于经常收支的这些顺差又被用于英国的海外投资,其利息收入被汁入原本就已经很庞大的海运收入,进一步抬高了经常收支的顺差。增加了的经常收支的顺差又会被用于海外投资。在〃海外投资一利息收入带来的经常收支顺差一海外投资〃的循环中, 19 世纪后半期,顺差滚雪球式的发展过程已经是十分明显了。
让我们用数字来证实一下这个过程。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海外投资余额, 1870 年约为7 亿英镑,到1900 年未就增加到约24 亿英镑,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13 年则达到了最高峰,约为40 亿英镑,这一年英国的GNP(译注8) 预计为23 亿多英镑,故而其海外技资余额高峰期时达到GNP 的约1。 7 倍。同时,英国每年的技资净收入(对外投资收取的利息等收入减去对本国投资支付的利息)对GNP 的比亦持续为:
3。5% (1870~1874)
6。0% (1 890~1894)
7 。2% (1 9 1O ~1914)
概算一下,英国的投资家在1856~1913 年的57 年间,收取到了相当于其海外投资额的130% 的利息和分红,并且由于其海外投资中债券占有很高比例,利息收入稳定,起到了稳定其国内经济的作用。
英国的债券投资开始于购买欧洲债券。随着世界工业化的进展,进而发展到购买英属殖民地印度种植园和美国新大陆开发的债券。在这些地区,工业化发展带来的铁路建设等基础设施的进展以及随之而来的农业开发,给英国带来大量的投资机会,高峰时的1913 年英国对美国、加拿大、阿根廷三国的技资占其对外投资总额的近40% 。
〃大西洋经济〃一词便涵盖了当时以英国为中心的实物经济与金融经济的总体形态,是英国为将其〃周边地区〃的新辟殖民地纳入向英国提供食品和原料的基地而向这些国家提供劳务(移民)和资本的构想。不久,这一名词又被用于特指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在内的经济圈。
这种〃大西洋经济〃因人种、语言的同一性而得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认同。作为经济圈,这是一个闭锁的体系,英国的海外投资可以说是被其玩弄于掌心。
英国的海外投资还在资本循环方面使〃大西洋经济〃得以成立,并因种种原因达到极盛,其增长点就是〃内外利率差〃。
当时美国的长期利率之所以高于英国,是由于它考虑了漂洋过海的投资自然伴随的投资家心理上的风险意识和偿债风险因素。从美国角度而言可以说是吸引投资的苦心。而美国民间铁路债券等,由于并不罕见的破产风险的存在,自然使得美国企业支付的债券利息高于政府债券。
如此,英国通过贸易和海外投资将世界货币英镑播撒到全世界,又收回到自己口袋里。当然,伦敦金融市场,特别是英镑的保护神英格兰银行被称为〃世界银行〃并发挥了相应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君临世界的霸权国所拥有的力量中,经济实力不可缺少,这是不言而喻的。笔者之所以特意强调,是由于霸权国的经济实力的确是体现在国际资金循环上。要想形成领导世界经济的资金循环,占据核心地位,就必须拥有对外净资产,同时以此为基础使本国货币成为世界货币,并得到全世界的信任。只有这样,资金才能够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在这种意义上,大英帝国才得以有一个非常稳定的基础。可以说它是世界霸权一种〃理念型〃的示范。
英国在被称为维多利亚循环〃的世界资本循环中稳居核心位置,满足了后进国家庞大的资金需求,积累起世界最大的对外资产(参见本章题图)。

国际收支发展阶段论
19世纪末流行于国际经济学界的〃国际收支发展阶段论〃学说认为,大债权国的对外(经常)收支和资本输出是沿着某种规律发展过来的。这种论点固然会招致一些不同意见,但大债权国几乎都走过如下相同的经历。通过引进外国资本推进工业化进程成为经常收支赤字国,随着经常收支出现顺差开始偿还债务。当他们全部还清债务之后便成为准成熟的债权国。再后来逐年增加的经常收支顺差便直接与资本输出紧密相关了。用不了多久,这个国家就会进
入成熟债权国的行列。不过成熟期并不会永远持续,高峰期过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