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白领2005:优秀企业的文化和机制 >

第52章

白领2005:优秀企业的文化和机制-第52章

小说: 白领2005:优秀企业的文化和机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好的吃处在校外,一般是三四个人,合出一块钱,到小饭馆里请老板称一点肉,加素钱炒个“翘荤”。莫忘了,咱学校是在农村包围之中,那肉那菜都是鲜灵无比。每次都让我们吃得汤尽盘干,心满意足。哦哇,不能再想了,口水都流出去七厘米啦。 
不太方便的是要凑够人,有时人数够了,又须大家同意吃何种菜,常常因此同学翻脸,各自走开,隔几日方又凑到一起大吃小喝。 
饭后的余兴也很多。说过了,我们处于农村包围中,校外的公路上,常年都有农民摆摊卖各类的果菜,什么时鲜卖什么。甘蔗、大麦柑(柚子)、番茄、苹果、桔子、玉米……“划甘蔗”是流行的娱乐和赌博,取一根甘蔗,向老板借了刀,用刀头点住甘蔗梢,使之立住,提起刀来,喝一声,刀在空中划一个圈,在甘蔗将倒未倒之时立劈下去,倘能将甘蔗一分为二,那自然是高手中的高手,可以独享整根甘蔗。大半都是宫本武藏式斜劈而下,则断口以上的部分归你,下一个接着来,直至将甘蔗分完,而输家反而要付甘蔗钱。许多人对这游戏乐此不疲,志不在吃,往往有赢了后分赠路人的壮举,当然也有为甘蔗倾家荡产的,老板总是很乐意让你赊帐。 
我最喜欢的,是用两角钱买一个大麦柑,携一册小说,去到礼堂的阶梯转角处,那里有一扇窗。慢慢地翻书,慢慢地将大麦柑剥来吃了。富顺的大麦柑总是青涩的,吃得满嘴发麻,从嘴唇到舌头都失去了知觉,而且酸得流泪不止。然而哲人说过:有吃的,有看的,沙漠也是天堂。就这样吃掉一个大麦柑,看完一册书,听得预备上课的钟响,站起来拍拍屁股走出去。 
说到此处,想起唐振甫先生批评川菜美韵久已不传,全无规矩,剩下的,只是火锅这种上不得台盘的东西在那里跋扈。确实,火锅只是符合外地人对川菜的想像,一味麻辣而已,论到细品,有甚滋味?忍不住改龚定盦诗曰: 
剧谈惯喜说吃喝,满眼京华尽火锅。 
忆到滋味唾液涌,天下美食已无多。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

Copyrights ?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 

白领2005: 优秀企业的文化和机制第70节 一对月收入300元的哈尔滨夫妻

《万科》周刊
沈灵均 
看过两位高手写的《月收入4000元在北京怎么过》和《月收入3000元在上海怎么过》,深有感触,这不禁使我想起了我前两年的经历。 
我那时在哈市做点小生意,经朋友介绍,租到了一个地点稍偏的厂属住宅楼。搬家那天,乱七八糟的粗笨东西很多,一个人摆放很辛苦。我试着去敲隔壁家的门,邻居家的夫妻很爽快地答应了。夫妻俩看上去都是大约三十五六岁,干起活来很勤快麻利,从两人的谈话中我知道了男的叫强,女的叫华。他们有一个十三岁的儿子正读初一。忙活到傍晚,我极力邀请他们到饭馆去吃晚饭,两人坚决地拒绝了。我便订了外卖,拿到他们家里,夫妇俩很不好意思:“不过是帮忙归置点家当,这么破费实在是不敢当。”华整理餐桌预备餐具,还到厨房炒了一盘花生米,说:“不好意思,家里没什么准备的,炒盘花生米,大家拿它下酒。”我心里很纳闷,都什么时代了,炒花生米也能招待客人吗?我趁说话的时候仔细打量了一下他们的家:一室一厅,房子未装修,家俱是十几年前的那种组合家俱,仅有一台老式的北京牌电视,室内是张双人床。房厅是张单人床,外加一张餐桌和几把椅子,它们都被收拾得很干净。 
我对这个人家深入的了解起始于一次吵架。那天,我晚上回来,听到隔壁有吵架声,继而有男人的吼叫声和女人的哭声。肯定是两口子吵架。我想都没想就敲他家的门,开门的是强,看到我很不好意思,华在那儿抹眼泪。我只说了一句让大姐到我家坐会儿吧,便不由分说,把华领到了我家,给她拿饮料和面巾纸,不禁随口问了一句:“夫妻这么多年,孩子都那么大了,还吵什么呀?”华竹筒倒豆一般把情况告诉了我。 
原来,十几年前,强和他哥都没有考上大学,强的爸爸告诉他俩,只能有一个人接班(那时国有工厂的工人退体后,子女可有一人接班),而得不到接班的人可以得到一间平房,所以当时强的哥哥选择了接班,而强得到了那间平房。三年后,他便用那间平房与华结了婚。华也是接父亲的班,工作在某厂办公室,干得不错,领导也是与华父熟识的老人儿,当时厂效益很好。鉴于以上的条件,婚后两年华便分到了现在住的这套一室一厅楼房,可也就在当年,强上班的那家街道办的小商店倒闭了。强拿出家中仅有的三千元积蓄去学人家做生意,可是赔得很惨。这以后,强在家看孩子好几年。一家人的生计全靠华的工资支撑。可是就在三年前,华的工厂减员,同办公室就她一人下来,因为她不是大学生。厂里照顾她,给她办了退休,每月能得220元退休金,再加上平房出租一个月100元,这样一个月320元的收入,全家维持了近三年。 
就在前些日子,华的厂里又有了新文件,原先得到福利分房的职工,公房要作价卖给个人,华的这个楼房要向厂里交5000元。而强的哥哥接班以后,工作没两年,效益也不好,工资时有时无,再加上没有房子,所以直到三十多岁也没找着对象。终于在三十七岁有了对象,要结婚,因为困难,强的家人提议让强把平房借给他哥哥。强回家与华商量。华因为楼房交款本已很头疼,又听了这事,就发生了吵架事件。 
我听了呆上好一阵子,吃惊地问她:“一家三口一月320元怎么过呀?”华告诉我:“不浪费每一分钱。”买菜四五天一次,从不去菜市场,而是早起到早市买,不论斤买,买估堆货,回家挑出能吃的。在夏天的时候要多买几斤柿子,给孩子吃,柿子维生素多。全家一个月买二斤肉,瘦肉全都给孩子,肥肉焯油炒菜,不光解馋而且省油。冬天则腌一缸酸菜和咸菜。电话只接不打,晚上看电视就不开灯。华还说,结婚十五年了,用的餐具还是当年结婚时买的,孩子从没穿过过百元的衣服。强做饭很好吃,再不出奇的菜也做得滋味十足,结婚后,他们从未下过馆子。日子再紧,亲戚的红白事没落过。若再有剩余,攒起来买些穿戴。现在还得留存补够那5000元! 
我真是吃惊于华如此精打细算过日子。华说她跟强日子过得还可以,就是强的耳根子软,谁的话都听,回家少不了吵架。 
后来几年,我们常有走动。据说强的哥哥还是去近郊租了一间平房。我那些日子经常早回家,他们便总邀请我去吃饭。饭很简单,总是一盘青菜、一盘花生米、一盘鸡蛋,强做的味道的确特别好,我每回吃得都比在饭馆吃得饱。 
强的儿子很懂事,我从未见过他向父母要求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孩子也很有礼貌,我每回给他的零食,他都交给他妈妈。他还会给我倒茶水,陪我说话。 
相处得久了,他们的亲戚我也认识了一些。从他们的口中我得知强和华特惦念老人,华经常到婆母家去帮忙干活,不惜力的那种。而强也总是买来鸡或鱼,做妥当,除了给儿子留下少许,其余全部装入饭盒中给岳父拿去。两口子也极少红脸,一家人经常在饭后下棋或是打扑克。休息日到江边散步,到街心花园打羽毛球。后来,他们都分别又找了工作,但都没干长,可是谁也没有埋怨对方。 
我本来想劝华把平房卖了,做点小生意,可是当我见着那间不足30平米的平房以后,打消了这个念头。 
转眼到冬天了,华给他们的儿子买了一件新羽绒服,才60元,我看也挺好。他家有时弥漫一股醋味,华告诉我,是她煮的,为防感冒。她还向我要过大可乐瓶子,每天晚上装上自来水放在暖气上,这样第二天全家早起洗漱的水就不致于很凉。春节的时候,他们也置办了许多年货,新衣新帽、烟花鞭炮。华说她这一年攒了1000元,加上前两年的2000元,她把这3000元交给了厂里。厂里特准她剩下的2000元以后再交齐也行。 
又过了一年,因为一些原因,我要离开那儿了。临走时,华欣喜地告诉我,有个熟人给强介绍了一份工作,在一家玻璃店打更擦玻璃,店主不错,听了他家的情况打算用强。他们家的买房款已经全部交给了厂里。我也一阵惊喜,我告诉华这是个好兆头,因为玻璃越擦越亮,生活也一样。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

Copyrights ?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 

白领2005: 优秀企业的文化和机制第71节 一天

《万科》周刊
简直 
一 
早上十点睁眼一看,又是一个好天气。窗外,太阳光从东南面的天空,以及西南侧那幢高层建筑物的玻璃幕墙上同时照进来,看上去有两个太阳。人类的伟大可见一斑。 
和不争论兄确认了下午的聚会,就开车出门。星期六的三环路还是很不错,除了一对追尾之后趴在双井桥上吵架的汽车对交通稍有影响之外,马路上车子都跑得挺欢。先以舅舅的身份去看望正在上大一的外甥,然后以网友的身份去西子湖茶楼喝茶,这样的安排使这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六显得比在床上赖到下午稍有意义。 
大一的外甥正在构想一个惊人的计划:退学回家,弃电从医。两周前我已现身说法地劝过一回,告诉他其实本科教育是狗屎,学什么专业都无所谓。今天见面一问,原来老舅说的话都成了耳旁风。没别的招了,今天就来个忆苦思甜。 
菜点上来了,小伙子吃得很香。正是能吃的时候嘛。想想挺奇怪的,十一年前初到京城的时候,倘若也有个舅舅之流三天两头来学校接了吃饭,自己的生活与今天会有什么不同?对,这是一个说话的由头。于是从十一年前讲起,从学校的伙食讲到英语学习,再讲到当时我所见过的北大理科学生是如何起早贪黑到图书馆占座,还讲到这些理科生现在在硅谷如何风光(这部分是综合留学幻想小说编的,以我本人浅尝辄止的留学经历来看,把本科毕业直到而立之年这七八年时光捐给异国的穷乡僻壤是一件非常无聊、非常不划算的事情)。论证了学理工的大一同学就应该埋头读书之后,问外甥:你们宿舍的同学还都是十点起床么?外甥很实在,点了点头。这一点非常令人疑惑,是如今的大学生与往昔不同了呢?还是北大自有北大的牛处?考虑到后者的可能性大得多,不免责怪了一番他的高考数学成绩。这孩子在数学一门上就丢了一百分,而他的总分再多二十分其实就能上北大清华了。 
对牛弹琴达一个半小时,看看是前往聚会的时间了,结帐回学校去拿车子。外甥一路沉默着,令人不由得郁闷起来。真可谓人各有命,如当初有这么一位聒噪的舅舅来请吃饭并且给我讲述过去的大学生活,对我而言那该是一件多么给人启蒙的事情。回忆中已日渐模糊的大一生活,能想起来的就是自己脑子里当时异常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情结。那个冬天我组织的社团出版了一份刊物,发刊词上我似乎写道,这个冬天应该下点雪了,但它还不下,让我们等到何时呢?因为诸如此类的文字,加上当时尚在读博的刘军宁、单少杰等几位的文章,让我们的刊物只出了一期,就连社团都被“取缔”了。那时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