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迎接股市大财神 >

第10章

迎接股市大财神-第10章

小说: 迎接股市大财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0000元,最多的一天赚了5000元,要知道,她做一个小时的按摩工作才赚15块钱。后来,她丈夫也加入进来,每天守在证券公司,随时向妻子汇报行情,妻子再进行遥控指挥。这对普通的夫妇希望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把这50000元变成100000元,这样他们就可以为一套新房交首付了。


  
  
人人都是股神?(2)

 

  
  弱者的反击

  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有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分,这在我国也不例外,但由于有一个世界上最庞大的人口基数,我国的弱势群体总数恐怕也应该是世界第一。而即使是在最讲究公平公正的国家,在公民权利、社会保障、资源分配等方面向强势群体倾斜,都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单从贫富差距这一项来考察,我们国家的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的不平等也是谁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如今,和谐社会已经是我们国家现阶段的最大目标。如何建设和谐社会?我想,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最主要的。在股市,同样存在强势与弱势的问题。那么,谁是强势群体?谁是弱势群体?我认为,强势群体主要是那些机构投资者,主要包括有证券自营资格的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国有投资机构等;而弱势群体主要是广大中小股民。

  自从中国股市向境外投资者开放之后,QFII的资金大举进入中国。由于中国对外资的高度需求,他们凭借自身的规模和独特身份,也能影响到股市管理者的一些决策走向。这样来看,境外投资机构也已经取得了相当的话语权,成为强势群体中的一员。

  于是,在股市上你可以见到这样的“博弈”:机构投资者作为强势一方,通过自己的影响力,让管理层发布某些消息或者采取某些措施,进而影响到作为弱势群体的广大中小股民的心理,使其大量抛售或者高价购进某些股票,而机构投资者则可以坐收渔翁之利。更有甚者,某些上市公司的高管层利用自己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发布对中小股民产生心理影响的企业信息,诱使中小股民大量购进或者抛售该公司股票,而这些高管层的亲属或者相关利益集团,也会在这一过程中牟取暴利。在这种博弈中,普通投资者因为处于劣势地位和力量的分散,根本无力抵抗,更不用说反击了。

  纵观中国股市十几年的历史,处于熊市的时间远远大于牛市,造成这种局面,机构投资者和管理层的这种不规范行为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如果投资者缺乏对市场的安全感与信任度,他们只会远离中国股市。可喜的是,随着股改的成功以及管理层依法监管意识的增强,这种现象已经大为好转,老百姓对股市的投资热情又开始逐渐回升。而大量新生力量的加入,也推动股市从2006年开始明显走牛。

  其实对于老百姓在这一轮大牛市里所爆发出来的投资热情,机构投资者们和利益相关人员没有想到,这让他们在错愕中一时失措,但很快就有“经济学家代言人”在媒体上喊话:全民炒股要不得!

  其实,对金融市场来说,全民参与有利于稳定,因为资金的来源越多,这个市场就越稳定,有人抛就有人买;而如果市场掌握在资金庞大的机构手里,那他们的一举一动势必会极大地影响到股市,给股市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所以,对于普通投资者的入市热情,管理层应该给予肯定和支持,使老百姓能够有机会真正分享到国民经济增长的成果。

  一亿总中流

  和谐社会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已,它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撑。简单地说,和谐社会无法建立于贫困之上——“饥寒起盗心”,更不可能建立于贫富分化之上——“不患寡而患不均”。说穿了,社会和谐有赖于社会成员的普遍富裕。那么,什么是衡量是否普遍富裕的标准呢?如果不考虑乌托邦标准,那么现实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看这个社会有多少中产阶级。一个中产阶级占主体的社会,肯定是一个普遍富裕的社会,肯定是一个和谐社会。一个中产阶级弱小的社会,肯定不是一个普遍富裕的社会,也肯定不是一个和谐的社会。

  那么,什么是中产阶级呢?“中产阶级”一词,最早出现在近代欧洲,而今天意义上的中产阶级的产生,则要推迟到二战以后。随着工业化的完成和向后工业化社会的转变,美国工人阶级数量减少,中产阶级人数上升。1956年,美国白领工作者的数量第一次超过蓝领工作者。 这些白领工作者虽然大多没有自己独立经营的财产,但职业收入居于中等水平,而且一般从事脑力劳动,成为中产阶级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多年来,美国社会充满矛盾和冲突,但始终能够保持大局的稳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不止美国,整个西方社会能够从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期的多种危机中走出来,进入稳定发展的时期,也有赖中产阶级的成长并成为社会的主体力量。


  
  
人人都是股神?(3)

 

  
  什么样的社会最稳定?专家认为,中产阶层的比例大,类似橄榄的中间部分;富豪和贫困人口的比例都比较低,类似橄榄的两头——这样的橄榄型社会是最稳定的社会结构。

  目前,衡量中产阶级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一般来讲,中产阶级泛指一个社会中在经济上和身份上(或心理上)属于中等阶层的群体。它具有一些可观的经济标准,如收入水平或财产水平,也具有主观心理特征,如在经济上尚达不到中产阶层标准,但心理上把自己认同为中产阶级。中产阶级不等于收入中等的阶层。在一个经济水平太低的社会,即使收入处于中等水平也未必就是中产阶级。中产阶级应该具有较高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

  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年收入在6~50万元人民币之间的家庭可算作中产阶级家庭。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符合这一标准的人数大约有8000万。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估计则是:中国的中产阶级应大约占总人口的22~23%,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33%左右。

  把中产阶级的下限定为年收入6万,这个标准是十分宽松的。中国人面临多方面的生活压力,如住房、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在社会福利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生活成本会急剧增加,年收入6万对一个家庭而言并不算大数目,很难使一个家庭得以很从容地生活。尤其是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生活成本极为高昂,纵是年收入10万以上,也会时时感觉到生活的压力。如果按西方中产阶级的标准,中国中产阶级的数目还是会缩水的。即使不按西方的标准,而按照更恰当的标准衡量,中国的中产阶级也还远远达不到一亿。作为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如果中产阶级的数目连一亿都达不到,社会的和谐将会大受影响。许多发展中国家曾经发生过类似的情况,我们对此不能不有所警惕。

  如何造就中国的中产阶级?这是一个大问题。这里不讨论别的,只讨论股市。成熟活跃的股市是造就中产阶级的重要手段。美国之所以有超过半数的中产阶级,与其股市的活跃密不可分。美国绝大部分中产者同时也是持股者,甚至大部分非中产的蓝领工人也都是持股者。可以说,美国是一个全民持股的国家。活跃的股票市场,一方面使得居民收入多元化,另一方面也大大活跃了经济,使得居民的工资收入也有了大幅增加。也可以说,美国也是一个依赖股市的国家。事实上,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是依赖股市的国家。没有股市,经济就失去了支撑,中产阶级也就失去了支撑。

  中国对股市的依赖不像西方那样强,但也正因为股市的不发达,使得中产阶级难以成长。一般而言,现代经济需要投资的多元化,而股市是重要的投资渠道。没有股市的发达,就没有经济的活跃;没有经济的活跃,中产阶级就无法成长。

  俗话说,人无外财不富。中国已经有不少人通过炒股致富,将来还会有更多的人成为牛市的受益者。繁荣的股市将会丰富人们的致富选择,给人们以更多的希望,给社会以更多的和谐。当然,前提是股市必须保证健康,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健康的股市。也只有健康的股市,才能成为人们投资的第一选择。


  
  
炒股炒的是心态(1)

 

  
  股市是有经验的人获得很多金钱

  有金钱的人获得很多经验的地方

  上世纪90年代,中国股市中流传着一个老和尚炒股的故事: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这个老和尚是个佛法高深的住持。山下不远处有一个证券公司,跟寺庙遥遥相对。一天,庙里来了许多炒股的人,在菩萨面前烧了许多香,求菩萨保佑他们脱离苦海。

  老和尚心善,问是怎么回事。香客们说:“股票大跌,我们被深度套牢,赔了很多钱,不知怎么才能脱身。”

  老和尚心想: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于是倾其所有,买进股票。

  过了一段时间,股市大涨,一股难求,香客们又来庙中烧香,为买不到股票发愁。老和尚念道:“善哉,善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于是把所有股票都卖个精光。

  几个来回,老和尚赚了很多钱,大家纷纷向老和尚讨教炒股秘诀。老和尚说:“哪有什么秘诀,我只是无欲无求,抱着一颗善心而已!”

  是不是很有哲理呢?至少很有禅机。

  说到底,人与人之间生理上的差异是很小的,智商上的差异也不会太大,但投资股票的结果却有天壤之别。面对同样的股市,有的人赚得盆满钵盈,有的人的钱却越炒越少;有的人因炒股成为百万富翁,有的人却因炒股倾家荡产。这是为什么?

  其实,首先要正视的一个事实是:在股市上要想赢利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股民赔钱。接着,投资者要解决的是技术问题,也就是选股问题,这些都是必须把握的,因为扎实的选股技术才是赚钱的基本功。但是掌握这些之后,就一定能赚钱了吗?不一定。因为决定胜败的最终因素是心态。顶尖投资者之间较量的,已经不是细枝末节的技术问题,而恰恰是心态。

  买股的细心,捂股的耐心,卖股的决心,缺一不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收益。真正聪明的投资者,以逸待劳;而貌似聪明的投资者,却劳而无功。两者之间的技术并不一定差多少,但是心态之差,却会造成结果的霄壤之别。有人说,股市中的人90%以上是聪明的,但是聪明的投资者却不一定能赚到钱,倒是一些“傻子”大获其利,而所谓的“傻子”,正是那些心态特别好的人。

  没有平稳心态的人,对自己买的股票总是嫌涨得慢,看着飙升的牛股立刻卖出自己的“瘟股”,去追“疯牛”。可惜一追进去,“疯牛”马上下跌;经受不住,看到好目标,再次换股……如此折腾,好股抓了无数个,到头来却两手空空。还有的投资者,股票被套牢,一旦上涨一点儿,马上出手,这样的逢涨即抛几乎是所有人的通病。抛出去了,发现还在疯涨,悔恨不已。

  心态失衡后,短时间内难以恢复,于是频频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