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

第24章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第24章

小说: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能找到工作,想用人的企业也都能找到雇员。     
  假设市场出清的小时工资率是4。5美元。如果联邦法律规定,最低工资是每小时5。35美元,这样工人们不就更富裕了吗?最低工资是价格下限的另一个例子。如果老板支付或工人领取的工资比法律规定的最低工资还要低,就是违法的。为了使最低工资制度发挥作用,这一工资水平必然定得比市场出清工资高。但是,如果真能发挥作用,就必然带来无意的结果。会出现劳动力过剩,这有两个原因。其一,工资涨了,需求量就会变小,也就是说,有一部分工人会被解雇。其二,对工人来说,工资更有吸引力了,想找工作的人多了,供给量就变大了。请注意,我们说的是他们找工作。因为出现了劳动力过剩,所以他们找到工作的可能性变小了。对于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力市场,这在无意中就造成了失业。(我们在第十五章中还有机会讨论失业的其他原因。)   
  最低工资已经存在了几十年,而且最低工资水平在这些年中也涨过,穷人们真的从中受益了吗?如果最低工资率并不比雇主支付的工资高,那也就没什么意思了。只有当法律涉及的雇主支付的工资比最低工资低的时候,才会发挥作用。可是,如果这些雇主被迫支付高工资,那他们解雇几个工人不就行了吗?即便不解雇的话,他们也可以等待现有雇员辞职,不招新雇员不就行了吗?   
  〃他们本来可以不这么干的。〃这是个常见的回答,但这个回答并不好。因为很多人都相信,工资是〃从利润里出的〃,当工资上涨时,只要利润足够多,足以应付工资的上涨,企业就可以不解雇员工。这好像是说,劳动力的需求量是恒定不变的,可能受技术的支配,所以企业的选择就只有两个,要么支付高工资,要么干脆歇业。但是劳动力的需求并不是完全无弹性的,有时还有很强的弹性,因为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劳动力,企业在某种程度上总能找到替代品。   
  在实行最低工资制度和没有技术的工人这个问题上,大多数赞成者的想法好像是认为,想找工作的人数和企业想雇的人数都不会变。如果工资低于某个极小值(比如说一小时4美元?),没人愿意干。如果工资超过某个极大值(比如说一小时8美元或9美元?),那些依靠没有技术的劳动力的企业就会关门。在这两个极值之间,劳动力的需求曲线是完全无弹性的。如果事情真的是这样,那么,谈判筹码多的一方就可以决定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人们接下来自然而然就会问,为什么这个权力掌握在雇主手中。为什么不颁布法律,规定一个最低值呢,至少得使雇主支付的工资能让人活得下去吧。   
  对于较高的法定最低工资,很多经济学家持一种传统的(有人会说是臭名昭著的)敌意,这种敌意根植于他们的信念,他们认为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没有技术的人想找工作,其数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当工资率上涨时,人数就会增加。当工资比较高的时候,会有更多的人竞争空缺的职位,而劳动力的雇主则会千方百计地节约他们的〃需要〃。   
  例如,一家快餐店雇了几个年轻人,如果法律规定,最低小时工资率要上调25美分,老板会怎么做?开这家店不一定非要用这么多人,在减少人数方面肯定还有相当的调节余地。一个办法是减少营业时间。在工资比较低的时候,在顾客不多时营业也是有利可图的,可是,工资一涨,就不合算了。另一个办法是降低服务质量,在生意清淡的时段,员工可能略微过剩,这样在高峰时段才能保证服务的速度。如果工资涨了,老板可以把过剩的员工裁掉,让顾客在高峰时段多等一会儿,这样才能保证效益。对顾客来说,这样做等于变相涨价,快餐店可能会因此损失掉一部分客源,但是,在给顾客提供服务时,没有一家明智的企业会不计成本。要想节约劳动力,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劳动力,总会有很多种方法,局外人可能想不到。有些节约的方法,雇主也未必想到,直到劳动力成本上涨,才会刺激他们努力思考。   
  现行联邦法律规定的最低工资也许无法支持一个家庭过大多数美国人习惯的生活,事情的确如此,但和我们的问题没什么关系。一方面,很多挣小时工资的人不需要养家,或者他们挣的小时工资不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在领取最低工资的人群中,有近一半人的家庭收入高于美国的平均水平。更重要的是,如果每周200美元的收入还不够,那么一分钱都挣不到当然就更不够。法定最低工资的大幅上涨确实可以给一部分人带来更多的收入,但是,对另外一大部分人来说,因为他们找不到报酬更高的工作,所以最低工资的上涨实际上降低了这些人的收入。   
  当我们讨论法定最低工资上涨有哪些可能的效果时,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实际数字,还要看哪些人被排除在外。如果快餐店给新员工的起薪是每小时6美元,而最低工资才涨到每小时5。75美元,同时法律规定农民、有小费的员工、受培训者不享受最低工资,那么我们就看不到这项政策有什么效果。对最低工资的争论有时就变成政治观点不同的人之间的口水战。   
  6。9 谁在纳税?     
  如果我们对香烟征收重税,会有什么结果?这里,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看香烟的需求弹性有多大。多数研究表明,在现在的价格区间中,需求弹性很小,所以,征收重税可能会使税务局收入大幅增加,但是可能起不到什么改善国民健康的作用。长期以来,香烟税居高不下,香烟的价格越来越高,买烟的支出在烟民的预算中所占比例逐渐变大,因此烟民对烟价的上涨会越来越敏感。当税率高到了一定的程度,几乎可以肯定,需求会变得对价格敏感,需求弹性会变大。到了这个程度,继续增税会降低税收收入。抑制吸烟和增加税收这两个目标不可能通过提高香烟税同时达到。           

第41节:供给与需求(下)(5)         
  对商品的销售环节征税会对价格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有没有什么原则能让我们预测这一点?政府要供给方缴税还是让需求方缴税,这有关系吗?在图6…3中,你又可以练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了,用它们来确定税收归宿,即实际的纳税人。经济学家在分析的时候喜欢用农产品做例子,因为农产品通常有许多不同的需求者和供给者,战略因素对分析不起作用。(我们会从第九章开始考虑战略因素。)图6…3画的是大豆油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你可以看到,市场出清价格是20美分一磅。现在,政府对大豆油的销售征税,卖油者每卖一磅要交5美分税。然后价格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图6…3 大豆油的供给与需求   
  第一步要显示出税收对供给曲线的影响。既然现在销售大豆油的边际机会成本比以前高了5美分,那么我们就把整条供给曲线竖直上移5美分的高度。新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在哪儿相交呢?因为需求量和供给量在24美分一磅时相等,这个价格就是新的市场出清价格。每个周期内的购买量和销售量会从40亿磅下降到35亿磅。   
  到底谁在纳税?需求方以前每磅支付20美分,现在支付24美分,供给方在征税之前每磅收入20美分,现在的净收入是19美分。所以,需求方承担80%的税负,供给方承担其余20%,尽管事实上税都是由供给方缴纳的。   
  为了征收和管理的方便,销售税几乎总是对供给方征收的。如果政府靠需求方交纳销售税,一则税款的支付和征缴都会发生很高的成本,二则逃税现象会很普遍。我们不妨来看看,如果政府让购买大豆油的人来付每磅5美分的税会怎么样。   
  我们现在把税收的效应表示为需求曲线的竖直下移。想想看,为什么是这样。需求曲线表示的是需求方在各种价格水平下计划购买的数量。如果税法规定他们每买一磅大豆油要多付5美分,那么对于某一数量而言,他们现在只愿意在比以前低5美分的价位买。所以,对每一个数量来说,需求曲线都向下移动了5美分的距离。   
  这条新的需求曲线经过了税收的调节,现在和供给曲线相交于每磅19美分处。这就是新的市场出清价格。供给方每卖一磅会收到19美分,这和他们缴税时一样。需求方每买一磅付24美分,其中19美分给供给方,5美分给税务局。和前面一样,需求方承担80%的税收,供给方承担剩下的20%。   
  为什么税收归宿会出现二八分成的情况?这是由供给和需求的相对弹性决定的。在35亿磅和40亿磅之间,需求价格弹性是0。73,相对缺乏弹性;而供给价格弹性是2。6,相对有弹性。哪一方对征税导致的价格变化越迟钝(即弹性越低),他们承担的税负比例就越高。   
  看过这个例子之后,你可能会问自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对企业利润征的税最终由谁来承担呢?如果你能用这个税收归宿的分析方法得出一个清晰而有说服力的答案,那就该让你来写经济学教材了。让一家企业缴税,就好像让一包香烟或一桶豆油缴税一样不可能。税都是人缴纳的。对企业利润征的税最终由谁支付?企业所得税会不会使企业出售的商品价格变高?企业所得税是不是降低了企业雇用的工人的工资?企业所得税是不是降低了企业所有者的收入?企业利润是由很多笔交易形成的,很复杂,没有人说得清到底是谁在支付对企业利润征的税。这一点可以看成是废除这种税的一个好理由,也可以看成是保留这种税的一个不错的政治理由。   
  任何一种税,无论是对商品或服务的买方征收,还是对卖方征收,都相当于在供给和需求过程中钉进一块楔子。不管由谁付税,征税这一行为本身就已经削弱了供求双方的能力,使他们不能很好地把握机会,从事互惠互利的交换活动。这当然是对烟酒征税的原因之一。但是,对食品、洗漱用具、书报杂志、服装以及其他无数商品征税也有同样的效果。   
  6。10 高价的体育,廉价的诗歌:谁之罪?     
  夏天,职业橄榄球队的老板们宣布,秋季的球票要涨价了,他们将涨价归咎于成本上升,特别是球员的工资越来越高。他们对我们说的是实话吗?不全是。为什么球员会有这么高的工资?不是因为他们的工作太危险,或是累得让人受不了,因为以前一个赛季只挣几千美元时,他们的工作也是危险而辛苦的。正确的答案是因为需求,有很多人愿意出高价来看比赛,这使得球员们一个个都成了香饽饽。热情的职业球迷越渴望亲眼见到心目中的英雄,他们要为球票付出的钞票就越多。在美国,踢足球的人挣得就少多了,不是因为他们工作不努力,也不是因为〃足球的成本比较低〃,而是因为足球在美国不流行。对足球的需求差得远呢。   
  芝加哥小熊队在和萨米·苏萨新签了一份数百万美元的合同之后宣布,球票要涨价了,这没什么奇怪的。球队老板可能会指责苏萨,但是苏萨把很多很多的球迷都带到球场上来了。是球迷们花钱看苏萨的愿望使老板们愿意(或者说刺激了他们)给球员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