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

第29章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第29章

小说: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5 人力资本     
  很多贫穷国家应该比现在更加用心实施的一项合理政策是基础教育,特别是对妇女的基础教育。识字人口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另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很多贫穷国家忽视女孩子的教育,从而固执地剥夺了它们自己的珍贵资源。第十一章说到美国人当中的收入不均衡主要由于其人力资本价值的差异,而不是由于其身体资本的差异。拥有各种生产性知识和技能,才能让个体致富。人力资本对国家财富的增长有多大贡献呢?   
  要为这个问题给出一个定量的答案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主要是由于为国民慷慨地提供学校教育是富裕国家开支其收入的一种方式。学校教育既是消费品也是资本货物。因为财富增加带来更多的学校教育和更多其他方式获得的知识,我们无法很有把握地估计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进程的确切贡献。但是,我们能够确定它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受过教育的民众,技术进步能对经济增长做出这么大的贡献吗?似乎非常的不可能。如果微软的新产品不是纯粹的玩具的话,微软新产品开发者的知识和技能必须要与微软产品使用者的知识和技能相当。复杂机械让我们能够更加容易地做很多事情,同时也必须有人来修理、设计、制造这些机械。   
  20。6 石油来自于我们的头脑     
  大多数人会从既定因素和地球的自然资源方面考虑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越过这些一般设想,稍稍跳出常规进行思考,我们会发现知识是经济增长进程中的关键因素。世界上的贫穷国家缺的不是〃物品〃,缺的是〃想法〃。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石油毫无实用价值。是人类的才智最终发现了让石油为人类服务的方法。经济学家朱利安·西蒙(Julian Simon)是跳出常规思考问题的高手,他说:〃资源更多地产生于人们的头脑,而不是大地或空气。〃当然,自然资源都是在我们身边的物质世界被发现的,西蒙的意思是发现和利用这些资源要靠人类的头脑。今天我们对自然资源显而易见的使用方式,比如在电脑芯片中硅的使用,实际上是人类知识和才智的继承和积累。   
  如果动机恰当,受过教育的人可以利用这个世界随时可供使用的知识储备,把现有的东西转变成他们想要的东西。甚至让动机变得恰当本身也与知识有关。我们一直在学习如何明确地分配产权来让组织更有效地工作,让囚徒困境更少地造成协作失败。         

第49节:促进经济增长(4)         
  20。7 经济自由度指数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群经济学家试图使用传统经验技巧获得这些洞见。在与米尔顿·弗雷德曼(Milton Friedman)和其他倾向于市场的经济学家商讨后,沃尔特·布洛克(Walter Block)、詹姆斯·格瓦特尼(James Gwartney)和罗伯特·劳森(Robert Lawson)建立了经济自由度指数,然后把他们的指数与经济增长的测算联系在一起。他们的成果最先于1996年发表,展示了1975~1995年的世界发展数据。从这时起,格瓦特尼和劳森每年更新他们的研究,其他组织也加入进来,计算不同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水平*。经济自由度指数试图从管理控制、定价、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国际贸易的角度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如果国家执行的政策管理控制水平低、定价自由、货币政策稳定、税收水平低、国际贸易开放,这样的国家会被评价为具有较高的经济自由度;而如果国家执行的政策管理控制水平高、定价受限制、货币政策带来通货膨胀、税收水平高、国际贸易封闭,这样的国家会被评价为具有较低的经济自由度。他们最初的计算结果见图20…1。   
  正如可以看到的,实施最高自由度指数政策的国家(A类国家)也拥有最高的人均GDP水平。在讨论为什么有些国家富、有些国家穷的时候,这些总量的相互关系值得思考,但是对于历史记录的审视可以获得更多这些数字背后的东西,可以更详细地向我们显示经济发展的制度前提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偶然因素。   
  图20…1 经济自由和收入   
  20。8 私有产权的发展力     
  这种被观察到的经济自由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趋势不仅仅是统计上的联系。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明确了一个系统的偶然因素,人们在享有参与市场进程的自由时能增加财富。这个偶然因素是我们从第二章开始在全书中一直解释的东西。经济自由让人们通过自愿交换私有财产在法制之下一切适宜的买、卖和交易进行相互协作,这种自由促进了个人和国家财富的发展。这让人们能够寻找他们的比较优势,找到以低成本生产、运输稀缺商品和服务的方法,激发企业家的动力,推动市场进程。   
  20。9 亚洲记录     
  对于气候和地理条件带给国家的障碍,人们基本无法改变。但是法制、诚实胜任的政府官员、受过教育的民众、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开放性,政府对这些事务有很大的控制度。政府做得怎么样?试想韩国的情况。从1960年到1999年,GDP(根据1995年美元现值)增长超过18倍,年均增长率超过12%。根据1995年的美元现值计算,人均GDP从1960年的1256美元上升到1999年的12056美元,年均增长率接近10%。在这段时间,为了让自己从穷国成长为富国,韩国做了些什么?   
  韩国的政府和人民当然对教育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包括对妇女的教育,现在妇女构成了韩国劳动力的1/3。韩国向世界经济开放自己,有效地利用外国人自愿投资给韩国的资金。借着这些年来国际贸易的繁荣兴盛,韩国致力于出口,出口所得被用来购买经济发展需要的其他商品。1960年时,谁会预测到20年后韩国制造的汽车能与西欧和北美制造的汽车在销售上一争高下呢?   
  韩国绝对不是政府一边站,让市场分配资源的国家;在关键时刻,政府官员和行业领导者共同谋划,影响资源投资和特定产业的发展。然而,韩国允许供需力量产生相对价格,其政府官员一直关注相对价格,因此经济发展一般遵循比较优势决定的模式。政府支出保持在合理控制之中,因此经济不会受制于不确定的物价飞涨。韩国人民显示出他们自己愿意保持相对较高的储蓄率,因此增加了可供国内投资的资源供给。   
  法制被普遍推崇,甚至带着宗教的狂热。腐败是个问题。不仅低级别的官员,一些最高职位的政府官员也被判收取贿赂、向特殊经济利益授予特权。但是这些滥用职权的行为受到了批评,位高权重的公务员被起诉和判罪,这充分体现了法制。游戏规则为大部分人所知并得以实施,因此人们能够做出经济决策,人们有理由相信他们能承受错误决策产生的成本,收获正确决定带来的收益。   
  在这段时间里,日本和中国台湾的记录与韩国的记录相近,不论在经济增长速度方面还是在普遍实施的政策方面。它们拥有愿意勤奋工作和乐于储蓄的受过教育的民众,它们在稳定的游戏规则框架内运行,从价格体系中获得提示,向世界经济开放,不受过度的政府支出或快速通货膨胀的牵制,它们可以利用由更先进的国家发展的技术进行快速发展,大幅缩短它们和世界上最富裕国家之间的差距。日本不仅仅是缩短了差距,它还让自己变成了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1960年,日本的人均GDP是美国人均GDP的35%;1999年,这个数字变成了78%。   
  亚洲其他一些国家的表现就差得远了。印度的人均GDP再次根据1995年美元现值计算,通过了购买力平价的调整在1960年是735美元。到1999年,只增长到2248美元,这大约是40年前韩国人均GDP的两倍。1960年,印度的人均GDP是韩国人均GDP的55%,而在1999年,不到韩国人均GDP的15%。这其中的部分原因是人口的增长;从1960年到1999年印度人口增加超过100%,但是在这段时间里,韩国的人口只增加了47%。对于印度的收入增长速度迟缓的解释,大部分要归结于更加缓慢的经济增长速度。为什么印度不能以哪怕稍微与韩国、中国台湾和日本相似的增长速度追赶上来?战争和备战会大大地延迟经济增长,印度在这段时间正苦恼于内部冲突和与邻国巴基斯坦及中国的冲突。但是韩国和中国台湾在这段时间也在军备上花费不菲。答案可能必须在印度政府实施的政策中寻找。   
  尽管在过去的10年中,显示出一些改善的征兆,但是,在让价格分配资源方面,印度仍显示出极端的不情愿,而于在政府官僚中获得权威方面,印度又展现出强烈的偏爱。在整个这段时间里,政府使得价格大面积扭曲。出于所谓保护穷人的目的,有些价格被压制,尽管它们并不总是达到保护穷人的效果。正如你能记得的,在前几章中我们说过,政府抑制物价,并不降低稀缺性。它们更像是通过抑制供应者将稀缺性聚集在一起。另外,被法律抑制的物价无法确保穷人能够买到商品,这些商品的价格表面上为了帮助穷人被抑制了,竞争转向了其他利润,而穷人通常不善于在这些利润上进行有利的竞争,就像他们不善于在价格利润上竞争一样。         

第50节:促进经济增长(5)         
  印度政府拒绝关注价格提供的信息,使得价格被扭曲。20世纪60年代苏联实施的集中规划享有盛誉(大部分是不应得的,我们接下来会了解到),印度的政府领导人被苏联模式说服。结果造成了大量浪费,把过去的经济增长又重新计算了一遍,因为资金直接投给了一些项目,最终这些项目被证明无法产生足以支付其成本的效益。在政府没有进行规划的经济部门中,官僚们拥有为所欲为的权力,他们的管制让企业家们处处受挫。大部分经济决策都需要政府许可,而这些许可授予与否,全凭相关官僚的议员以独裁的方式决定的,在这样的经济系统中法制是不存在的。独裁的政府是与法制相对立的,它对企业起到了极大的压制作用。   
  20。10 亚洲之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增长记录好坏参半。表20…1展示了1960~1999年7个拉丁美洲国家的人均GDP的百分比变化,这7个国家是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的《世界经济考察》(Monitoring the World Economy)一书中的主要考察对象。这些变化也参考了经过购买力平价调整之后的实际GDP。   
  必须非常谨慎地使用这些数字。拉丁美洲的经济记录不仅在时间上好坏参半,在地域上也是好坏参半。1929年,阿根廷的人均GDP是美国人均GDP水平的63%,阿根廷属于世界上的富裕国家之列;而1999年,其人均GDP仅为美国的38。5%。委内瑞拉1999年的人均GDP比1960年时低0。1%。巴西的人均GDP在20世纪70年代迅速增长,但是在80年代又下降了;其1990年的人均GDP比1980年时低8%;1999年的人均GDP比1990年的高出4个百分点。智利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两次经济改革,这两次改革都对其经济起到重大作用。几年来,智利经济看起来一直保持稳定,从1990年到1999年增长19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