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美国自我暴露小说:百万碎片 >

第14章

美国自我暴露小说:百万碎片-第14章

小说: 美国自我暴露小说:百万碎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是一个酒鬼,一个吸毒者,一个罪犯。现在是我生命里最糟糕的时刻,我在明尼苏达某地的一个戒瘾中心里。如果我离开这戒瘾中心,那么我的家人和仅存的几个朋友都会唾弃我。假如我离开这戒瘾中心,我的下场只能是进监狱或死掉。午夜里我独自一人,既不想回病理部去,也不能入睡,我只想喝酒,喝它五十遍!我想要一根管子和一些石块 石块:一种毒品。,想要一大堆甲安菲他明,想要磕十遍迷幻药,想要一管工业纯度的胶毒,给我一瓶药片吧,给我一些用“天使粉”混合的麻醉剂吧,给我!给我!给我什么都行!我得离开这儿,就算身子出不去,至少我的心也得出去,总之我得离开他妈的这地方!
  我拿起书怔怔地看着。我知道它不会伤害我,知道自己不会为此失去什么,我开始读起来。开场白是一位医生写的,他是一位戒瘾方面的专家。他说,深度的酒精中毒基本上是无法治愈的。就他所知,惟一的办法就是靠病人的自我克制,而要想使病人能够坚持这样做,那就是加入成瘾者互诫协会。接下来他讲述了比尔的故事。比尔是成瘾者互诫协会的发起人,是这项活动的灵魂和救星。虽然比尔没有像耶稣那样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但他也为事业奉献了一切。
  过去,比尔也是一个酒鬼,生活为此糟糕透顶。为治好酒精中毒,他尝试了许多办法,最终还是一无所获。在他最失意的时候,他偶然遇见了一个从前一块儿酗酒的老伙计,那人居然痛改前非,恢复了自制力,不再酗酒了。朋友的转变使他想起了在法国教堂的经历。那时,他刚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战场回来,落日时分,他坐在教堂的长椅上,心绪是那样的安宁和平静,他从未体验和设想过这样的境界。他的全身心都沉浸在上帝的荣耀中。这个难忘时刻的回忆和朋友的转变,深深地触动了比尔,影响了他。他恢复了自信,相信上帝或者某种超级力量能够改变他的生活。在这一刻,他决定洗心革面,无保留地向上帝奉献自己,并遵从他的意愿。从此他再也没喝过酒,推动发展了“十二步骤戒瘾法”和成瘾者互诫协会的理念,为宣传这些理念不遗余力。这是个感人的故事,白纸黑字比嘴上说说更叫人信服。但是,我一点也不信服这些。叫我信服,没门!

  第36节:我的讣告(3)

  我继续读下去。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讲“十二步骤戒瘾法”的。一些章节的题目挺有意思:一种解决之道;怎样才能起作用;身体力行;借你慧眼。书中所有的东西都很简单,如果你能照指示去做,就会逐步康复。如果你沿着他们指明的道路前进,那你就会走向新生。如果你加入协会,那么你就有幸获得终生的依靠,享受那充满哭诉、抱怨、责备的胡扯会议的帮助。赞美上帝。我想双膝跪下,赞美上帝,哈里路亚!书的结尾处有一部分是读者的感谢信。其中有一个牙医,一个欧洲的瘾君子,一个商人和一个受过教育的不可知论者。他们以往都是嗜酒成瘾的患者,现在都革除了恶习,在十二步骤戒瘾法的指点下,都好转了许多。
  类似的感谢信,我曾读过、听过不少,让我难以忍受。它们对我来讲就是对牛弹琴,毫无意义。尽管他们中的不少人是不再酗酒,不再碰毒品,但他们依然还会为此分心。尽管他们恢复了一些自制力,但他们的生活是建立在对以往他们热爱和离不开的化学药品的回避、争论及中伤之上的。尽管他们人模人样,他们的会议、教条和上帝使他们像模像样,可一旦剥去了那些会议、教条等外在形式,他们就一无所有了。剥去这些,他们就又回到了他们的原点:他们是瘾君子。
  瘾君子需要补充能量,我不信那些会议、教条、上帝能给我能量。假如那个医生在书的开头说的是真的,加入成瘾者互诫协会是治疗我的惟一途径,那我只能说,去你妈的!去你妈的!!
  我把书放回书架,站起身来到排班表前,看到自己的名字还列在公共厕所旁。我拿起清扫工具来到公共厕所,这儿已经好些天没人打扫了,到处污浊不堪。水池里满是痰渍,地上是干了的尿迹,带血的卫生纸扔在垃圾筐里,便池里都是大便。我敢说这是罗伊在捣鬼,但我这会儿没心思跟他计较,于是我拿起工具开始打扫。这是个恶心的差事,两次我都呕吐出来,弄得我在清理那些痰、屎尿、带血的卫生纸的同时,还得清理自己的呕吐物。随着我的清扫,墙壁、水池、地板、垃圾桶、便池都变得光洁如新,可我没有一点成就感,我再也不会干了,没他妈门!
  我把清扫工具放回原处,回到我的房间。开门后我进到屋里,被我弄坏的家具已经换掉了。拉里也被换掉了,他目前仍然下落不明。在他的床上,一个小个的秃顶男子正在那儿呼呼大睡。沃伦和约翰都在他们的床上睡着,约翰睡梦中还在喃喃自语和不时抽搐,沃伦倒是挺安静。我的床没有被动过,一本《圣经》和一册《十二步骤戒瘾法》放在旁边的床头柜上。我走到床头柜那,抓起那《圣经》和《戒瘾法》,径直来到窗前,打开窗户将书扔进外面的黑夜里。风暴还在呼啸着。
  关上窗户,我进到浴室打开淋浴开关,脱下衣服把它们堆放在铺着瓷砖的地板上。我走向镜子,我想瞧瞧自己,我想透过眼中的菜色审视一下自我,不是外在的自我,而是这表皮下潜藏的自我。我看着我的嘴唇,还有一点儿肿,但基本上都好了。我看看缝合处和那个裂口。裂口已开始封口,缝合正在起作用。我看看鼻子,取下绷带丢进垃圾桶。我的鼻子挺直,尽管顺着鼻梁有一个新的肿块。我眼睛下面那部分的黑紫正在褪去,开始变黄,瘀肿基本消散了。我抵近镜子,再近些,我想审视我那淡绿色的眼睛,想看到这表象下的真我。近点,再近点,我看不到,怎么也他妈的不行。
  我转身来到淋浴喷头下,热水冲刷着我,烫得我的皮肤都红了,但我不会躲开,我该受到惩罚,为了我不能勇敢地正视我自己。我该受到这惩罚,我要站在这里忍受,因为我不能勇敢地看透自己的眼睛。当我麻木了以后,我加了些冷水,坐在地上让水流过全身,慢慢恢复过来。烧灼感使我烦躁,但冷水却更叫我厌烦。我闭上眼睛,让身体的感观休止,只让思绪去遐想。它飘忽到了一个熟悉的地方,一个我不曾谈起过和承认它存在的地方,一个仅仅有我自己的地方,一个我仇恨的地方。


  第三部分

  第37节:我的讣告(4)

  我独自一人,形影相吊,孤独地在这里,在这世界上。这孤独感来自内心,源于我的意识深处。孤独感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记忆中的所有时光都是如此。同我的家人、朋友在一起时,与满满一屋子人共处时,我也是孤独的。孤独感总是伴随我醒来,面对可怕的一整天,直到黑夜再次降临。我惧怕这种孤独,惧怕这种孤独。
  我不想孤独,从来也不想要孤独。我恨那该死的孤独。我恨我没有人可以与之交谈,我恨我没有打电话的对象,我恨没有一个人握住我的手、拥抱我,告诉我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恨自己没有人能与我分享我的希望和梦想,我恨我再不抱有任何希望或梦想。我恨没有谁会告诉我坚持下去,就能重新找回希望和梦想。当我尖叫的时候,我恨这一切。我尖叫:血腥的刽子手!我的尖叫遁入一片空寂。我恨没有人倾听我的尖叫,没有人告诉我怎样停止尖叫。我恨再次陷入那种靠一根管子或一个瓶子生活的孤独境地,我恨一再陷入正在吞噬我的、已经在吞噬我或不久就将吞噬我的孤独之中,我恨我会孤独地死去,我将死在对孤独的恐惧中。
  总之,长久以来我最渴望的就是能接近什么人;总之,长久以来我最渴望的就是让自己感觉到不孤独。为此我尝试了许多次。我试图用女人来消除我的孤独,但这根本不起作用。我们能够在一起,甚至十分亲昵,但是无论我们多么亲近,我依然感到孤独。那些女人也察觉到了我的孤独,她们试着接近我,而当她们这么做的时候,我却总是做些蠢事,把我们之间建立的一点融洽破坏干净。我总是一意孤行,我永远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今天她们中没有一个人再愿意跟我说话了。
  最后一个也是惟一一个女人,她使我找到了那种我一直想要的感觉。她使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好,比我能想像到的都要好。而这让我害怕,吓得我几乎麻痹了。当她把自己奉献给我的时候,我崩溃了,这崩溃把我引向了毁灭。我毁了她,毁了我,把我们俩一起都毁了。我也毁掉了今后的希望。即便现在她不会再提起我的名字,不会承认我的存在,我都不会责怪她。
  我开始跟一个老友交谈,一个很亲近的朋友。我说:嗨,你好吗?近来怎么样?有什么新闻?我的声音在浴室里回荡,让我觉得十分荒唐,但我继续说下去。我说:我想念你,我真希望你能在这儿。我朋友名叫米歇尔,我已有十多年没见过她,没和她说过话了。我说:最近我想起你了,我不久可能见到你。我说:我去的时候你可要在那儿呀,我希望我们能在一起待会儿。时间都过了这么久了,十年多了,真是太久了。
  我是在十二岁的时候遇见米歇尔的,当时我们家刚刚搬到一个小镇上。过去我一直生活在大城市里,冷不丁到那儿还不太适应。我不主动和镇上的任何孩子交往,他们也不理睬我。我不喜欢举重,我讨厌那些死沉的铁疙瘩。我认为摆弄汽车纯粹是浪费时间。一开始,我曾试图融入到他们中间,但我无法让自己装腔作势。过了几星期,我只好放弃努力了。我就这样,他们喜欢我也罢,讨厌我也罢,随他们便,结果他们用他妈的报复来表示对我的仇视。
  我开始受到他们的辱骂,还被围堵殴打。我采取了针锋相对的策略,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一两个月以后,我的名声出去了,老师们在谈论我,家长们在谈论我,连当地的警察也在谈论我。他们可没说我的好话,而我则用鸡蛋砸他们的屋子,捣毁他们的邮箱或破坏他们的汽车来回答他们。我对他们和整个镇子宣战,对这场战争我是全力以赴。我不在乎输赢,就想和他们斗。来啊,你们这帮混蛋,出招吧,我早准备好了跟你们他妈的干一场!
  有半年的时间,我和一位姑娘成了好朋友,她名叫米歇尔。她美丽、大方又聪明。她喜爱运动,是学校啦啦队的队长,学习也是最优秀的。我不知道为什么她会选我做朋友,但她这样做了。
  事情开始于一次英语课上,她递给我一张字条,上面说:你看上去可没有人们说的那么可怕。我回了个字条给她:当心!我就是人们说的那样,或许更可怕。她笑了,我们从此成了朋友。她没有成为我的同盟者,我也没有要求她或指望她这样,但她成了我的朋友,这样做对她来说已十分不易了。

  第38节:我的讣告(5)

  我们开始在电话里聊天,在课堂上传递纸条,在一起吃午饭,在公共车上坐在一起。人们好奇为什么她敢和我相处,想知道她究竟对我了解多少,并提醒她说,在我身上只能是浪费时间。可是她不理睬这些,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