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172个被误读的史事真相 >

第1章

172个被误读的史事真相-第1章

小说: 172个被误读的史事真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72个被误读的史事真相(作 者:张港)
扫去厚重迷雾:172个被误读的史事真相



作 者:张港

在浩瀚的历史海洋里,究竟有多少被粉饰的史事?究竟有多少被隐藏的真相?本书精选了人们对历史的172个传统误解,多是人们习见习闻的历史问题,特别是那些被历史学家疏漏的问题。涵盖了诗词、成语、语言、文献、地理、姓名、自然等九大部分,没有繁琐、艰深的语言,篇幅短小,深入浅出,考据严谨。为你擦去历史厚重的粉妆,让你在轻松阅读中看到历史的本来面目,助你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相关文史知识。


第1节:负荆请罪的廉颇是个年轻人

  史事

  负荆请罪的廉颇是个年轻人

  廉颇负荆请罪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凡有负荆请罪的图画,画面的廉颇必是须发皆白的老头子。中学语文课本教师用书中还说,这是一个〃勇于承认错误的老将军〃;小学课本的插图也将廉颇画得白胡子老长。然而,考之历史,这个时候的廉颇应该是一个青年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廉颇攻取齐国阳晋,被赵王拜为上卿。这是廉颇事迹的最早记载。赵王与秦王渑池会是在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负荆请罪的事发生在这之后不久。

  这个时候廉颇的年纪尚不可能知道,但从打败齐国,拜为上卿这事来看,肯定不是十岁八岁的小孩子,应该是有些战斗经历的人。依《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从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到悼襄王元年(公元前244年)后,廉颇因与乐乘的矛盾,愤而离开赵国投奔魏国,〃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离开赵国后,由于赵奢指挥得当,赵国在对秦战争中一连打了几个胜仗,这个时候赵王是不可能想到起用廉颇的。至赵悼襄王五年(公元前240年)时,赵被秦攻下龙、孤、庆都,第二年秦又攻赵上党。〃赵王思复得廉颇〃,应该是悼襄王五年(公元前240年)之后的事。赵悼襄王思用廉颇,派人到魏国看看廉将军还能不能领兵打仗。这时的廉颇尚能够〃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可见,这时的廉颇将军并不是很老。若不是有人说坏话,赵王还是愿意让他回国作战的,因为廉颇并不是老得不中用了。如果这个时候廉颇真的是已经年纪很大,已经八九十岁了,赵悼襄王是绝不可能动劝他回国的念头。廉颇的仇人郭开听说赵王欲起用廉颇,〃多与使者金,令毁之〃。可见,不但赵王认为廉颇可用,他的仇人也感到廉颇是个威胁。使者说他〃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使者虽然想使坏廉颇,但也不直说他老得不行,不便从年纪上做文章,只能从排泄不好入手。这说明即使是在这个时候廉颇依然是有能力的,也并不是很老。廉颇回国未成,但还是有人拿他当人才的,〃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这时的廉颇真的年纪很大了,楚国是不会〃阴使人迎之〃,并任他〃为楚将〃的。

  廉颇入楚后活了多少年,也不清楚,但〃廉颇卒死于寿春〃,〃卒〃是最后的意思,这肯定他并不是入楚就去世的。

  现在我们算一下,从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廉颇负荆请罪,到赵悼襄王五年(公元前240年)赵王思用廉颇,已经过了39年,廉颇〃居魏久之〃,以后又到楚国,最后死在楚国。这怎么的也得有几年时间。假如廉颇负荆请罪时就是老将,就算是60岁,那么他任楚将时已经将近百岁。

  古人的寿命与健康是远远不及今人的。楚国不惜得罪魏国,挖来一个百岁老人做武将,这只能是神话。但《史记》并不是神话,它是历史,只能历史地看。假如,廉颇为楚将时是70岁,那么40多年前负荆请罪时的他,不到30岁。30岁不到的大将军,应该算是年轻的了。 

  蔺相如不曾为相

  京剧中有一个著名的传统剧目《将相和》,这里的〃将〃就是廉颇,这里的〃相〃自然就是蔺相如了,于是,许多人就以为历史上蔺相如的官职就是宰相。其实,蔺相如从来就没有做过相。

  战国时代,赵国最高的官职称为〃相邦〃,西汉司马迁写《史记》时,因为避汉高祖刘邦的名讳,改〃邦〃为〃国〃,从此〃相邦〃称为〃相国〃,简称为〃相〃。《荀子·王霸》中说,相国是〃百官之长〃。在当时,相是整个官僚机构的首脑,是国王的辅弼,位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蔺相如原来是赵国宦者令缪贤的舍人,出身低微。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他因完璧归赵,被赵王拜为上大夫。渑池会上,蔺相如力挫强秦,为赵国保住了尊严,赵惠文王〃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59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这是《史记》对蔺相如的最后记载,可能不久他就病故了。从蔺相如崭露头角到〃病笃〃,这期间并没有过为相的记载,只知道他位在上卿,与赵奢、廉颇同列。

  那么,蔺相如活动于赵国政治舞台这一段时间里,赵国的相是谁呢?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载〃平原君相赵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复位〃。可见,赵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赵胜才是赵国的相。平原君为赵相在蔺相如当了上大夫之前,卒于孝成王十四年(公元前252年)[一说十五年(公元前251年)],在蔺相如病笃之后。平原君〃三去相,三复位〃的〃三〃应该是实数。在赵胜〃三去相〃的时间内,又是谁做赵国的相呢?

  《史记·赵世家》记,赵惠文王〃十四年,相国乐毅将赵、秦、韩、魏、燕攻齐,取灵丘〃。《乐毅列传》也说〃以相国印授乐毅〃。《史记·赵世家》又记,赵惠文王十八年(公元前281年)〃魏冉来相赵〃。又说〃齐安平君田单将赵师而攻燕中阳,拔之。又攻韩注人,拔之。二年,惠文后卒。田单为相〃。乐毅、魏冉、田单这三人全是〃外国人〃,授之相印都是一种临时的政治手段,他们为赵相的时间都很短,实权仍在平原君赵胜的手中。以上所述证明,蔺相如活动的时代内,平原君是赵国的相。即使在平原君〃三去相〃的时间内,为相的也不是蔺相如。

  有趣的是,廉颇倒是当过相的。《史记·赵世家》载,赵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以尉文封相国廉颇为信平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也说〃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假,意为代理,暂时的。廉颇做的是代理之相,这时平原君刚死不久,由廉颇暂理国政。 



  真看廉颇非英雄

  廉颇,廉大将军,在中国人心目中是无比高大的,然而,那是文学,是舞台,也就是说,高大的英雄廉颇,只是个艺术形象,而历史上那个真实的廉颇与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相差很远的。廉颇的原始事迹几乎全出自《史记》,特别是专门为他设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要想了解真正的廉颇,我们应该认真地研究这些原始的东西,而不应该受到文艺作品的影响。

  大将军廉颇攻齐、魏、燕等弱小国家,可谓是战绩赫赫,但是面对主要敌人秦国,就不是这样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赵王又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结果是赵奢〃大破秦军〃,打了胜仗。同样是〃道远险狭〃,在赵奢看来是胜利的条件,而在廉颇看来却是不能出兵的理由。在秦军面前,畏惧不前的廉颇与赵奢的对比是多么鲜明啊!

  司马迁既然是专门为廉颇作传,就不可能掩其战绩而不书的,然而,记廉颇的对秦作战仅仅一次,就是秦赵长平之战的第一阶段。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59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看得出来,赵国是在〃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无人可以出征的情况下,不得已才让廉颇出战的。司马迁说的话很实在。结果如何?战斗一开始,〃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障四尉。七月,赵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因首战失利〃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廉颇的坚壁不出,并非像有人说的那样是英明之举,而是不得已而为之。长平之战,双方前后参战总人数当以百万计,旷日持久地磨蹭下去,谁都承受不了。如果廉颇能在远道而来的秦军立足未稳部署不定时给以重创,长平之战应该不会是这个结局。可是,由于廉颇初战失利,既而是消极防御,使得秦军有了重新调整部署的时间:一、调白起担任主帅;二、秦王亲自到前线督战;三、〃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至此,赵国败局已定,就是谁也无力回天。坚壁不出,并不是赵国的战略初衷,因此〃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撤了廉颇的主帅职务。赵王的怨怒是有根据的,被撤主要是廉颇本人战绩不佳,秦国的反间计只是起了催化剂的作用,根本原因还是廉颇违背了赵国的作战意图,作战失利。 

第4节:真看廉颇非英雄(2)


  长平之战,伤了赵国的筋骨,后人皆大骂赵括,其实,败势先已由廉颇铸成了,纵是孙子吴起他们来了,也无可奈何。

  由此看来,廉颇只能欺负小国,在对强秦的作战中就不行了:第一次是害怕,连出兵都不敢;第二次是失败,并无英雄的样子。

  的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开篇就说,廉颇〃以勇气闻于诸侯〃,但那时是秦国着力南下,主力在巴蜀荆楚,赵国与周围国家相比尚属强大,廉颇假借着虎威,尚可打一些胜仗。但在秦人来攻时,他与赵奢、李牧、蔺相如等敢打敢碰的人相比,就不可同日而语了。然而,赵奢、李牧、蔺相如都没有廉颇名气大,这是因为廉颇还有一个负荆请罪的故事。

  由于负过荆请过罪,仿佛廉颇是个襟怀坦荡、勇于改过的君子。可是,他这个人有了错误就改,改了却再犯。长平战后,赵王曾再次起用廉颇,〃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是比以前更重用了。赵悼襄王立,因燕人乐乘伐燕有功,〃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因为别人比自己功高了官大了,廉颇就犯了老毛病,把人家乐乘撵跑了还不算,竟然弃强秦压城的国家于不顾,为了个人怨愤,再一次耍小孩子脾气,跑到别的国家去了。可能是魏国也看明白了廉颇这个人,〃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不但没有重用,而且不信任他。后来他从魏国又跳槽到了楚国。在楚国,他也没得到重用,这时,他说出了〃我思用赵人〃,可惜,为时晚矣。最后,廉颇老先生一个人默默无闻地客死在异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