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 >

第689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6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教导我们,教初学,迷失自性严重的人,教他转恶为善,这是对业障习气最深重的人。哪些人?像我们现在这些人,起心动念无不是恶。这个话说得是不是太过分了一点?这个话是《地藏经》上所说的。有没有过分?我们细细去思惟、去观察,不过分。为什么说他不过分?因为起心动念都为自己,这就是无不是罪,无不是恶。为什么?念念加强我执,增长我执,你说这怎么得了!我执是六道轮回的根本,是三途苦报第一个业因。我们现在人所谓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是万恶之根源,我们起心动念都是自私自利,什么都是自己摆在第一,自己摆在前面,你说这怎么得了!诸佛菩萨不如是,诸佛菩萨样样退后,样样让别人。互相礼让,天下太平,彼此竞争社会动乱,这非常现实的道理。诸佛菩萨表现的是处处退让、谦让,绝对没有竞争这个名词。但是现在的社会提倡竞争,不讲谦让,藐视谦让,轻视谦让,所以这个世间灾难就没有法子避免。什么时候这个世间灾难消除?大家都尊重谦让,尊敬谦让,提倡谦让,藐视竞争,轻视竞争,天下太平,什么灾难都没有了,都是那个观念在一念之间。
  人与人为什么不能相处?过分执著自己的成见,我这个是对的,你们是错误的,一定要改过来照我做,这就行不通了。怎么才能解决问题?你们大家都是对的,我没有意见,一切都能够恒顺众生。他做错了,做错了让他错,等到错误产生问题的时候,不能解决向你请教,你一语两语把他点破,他明白了,那个时候能改。现在那个弊端、害处他没有见到,你跟他讲,他不会听,他不会改的,所以你要有耐心,六波罗蜜里头「忍辱波罗蜜」。这一句教化众生的话,在什么时候说,什么时候当说,什么时候不当说;你是一句好话,不当说的时候你说,它的作用是负面的;当说的时候说,这个作用是正面的。时节因缘叫观机,佛家讲是契机契理。机里面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讲过,至少要考虑到三点:人、时、处。你面对的是什么人、什么时候、什么处所,三个都合你说,这个效果是正面的;否则的话,这效果当然收不到。
  运用得最恰当是诸佛菩萨,所以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佛讲经说法有的时候一半还没讲到,听众里头有开悟的、有证果的,有这么殊胜的效果,就是他把人、时、处这个机统统掌握到了。我们今天讲经说法没有这个效果,不但没有这个效果,还产生反效果。为什么?愈听愈迷惑,不听头脑还清醒,听了经之后更迷惑了。这是什么原因?我们没有掌握到这个机,在这里面产生了错误,说了一些不契机的话,做了一些不契机的事,产生负面效果。这是我们学习,特别是弘法利生,不能不留意的地方。
  虚空法界全是性德的显彰,只是在众生迷悟不同,变换的现相不一样。所以法界是清净的,法界是平等的,这是给你讲真话,这是随顺真谛而说。树光干闼婆王从这个法门契入,可见他不是凡夫,他不是真正鬼神身,是如来示现的,应以干闼婆身而得度者,即现干闼婆身而为说法,诸佛如来化现的,这在经文上太明显了,我们要在这些地方学习。再看下面第三首:
  【世间广大忧苦海,佛能消竭悉无余,如来慈愍多方便,净目於此能深解。】
  净目干闼婆王他得的法门,「永断一切众生忧苦出生欢喜藏」,长行跟诸位解释过了。『世间广大忧苦海』,我们今天念这一句,我相信每一个同修,都有相当深度的认知,这个世间实在太苦了。佛在经上形容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浊就是染污,五浊是五大类严重的污染;恶世,这个世界的众生都是行十恶业。我们普遍观察社会,社会上这些众生,身造作杀、盗、淫,口造作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意造作贪、瞋、痴,恶世!人人都造十恶业,普遍造十恶业,这个世间哪能没有灾难?
  灾难能不能消除?我们的观察是决定不能消除。要消除灾难,除非众生在心理上做一个重大的转变,决定回头,不再造恶业了。人人能够奉行,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恶口、不绮语、不两舌、不贪、不瞋、不痴,灾难就化解了,这是佛对一切众生最基本的教诲,十善业道。佛劝导众生转恶为善,主要的就是说这十桩事情,转十恶为十善。这一桩事情如果做不到,其他的就免谈了,全都落空了。好像你盖大楼一样,这是地基、基础,你基础要是打不好,你这个楼就不能盖。五戒是第二层,十善是第一层,没有第一层,哪来的第二层?我们出家同修受过沙弥戒,沙弥戒是第三层,比丘戒是第四层,菩萨戒是第五层,我们今天连第一层都没有,你才晓得上面讲的才口说说而已,假的,决定没有这个事实。
  明末清初,蕅益大师在他著述里面就讲得很清楚,这是个真正学佛人,不打妄语。中国从南宋以后就没有比丘了,这个话是蕅益大师说的。在当时有些人尊称他是律师,他对於戒律很有研究,就如同民国初年弘一大师一样,他是净土宗的祖师,对於戒律有很深的研究。由此可知,南宋以后的比丘,那是天台大师所说的「名字比丘」,有名无实。所以蕅益大师受了戒之后舍戒,一生他只持沙弥戒跟菩萨戒,因为沙弥戒跟菩萨戒没有法师传,自己也能够得到,在佛菩萨面前自己发誓求戒,可以求得的。比丘戒一定至少要有五个比丘传,你才能得到,所以比丘戒得不到。沙弥戒跟菩萨戒自己在佛菩萨面前求受,都可以得到。用什么方法求?《占察善恶经》占察轮相,用这个方法求。经典上佛教导我们有许多方法,佛不在世的时候,末法时期你真正想求戒,佛有方法,你如理如法的去修学,佛能满你的愿。这正是所谓「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什么事情都要用真诚心去干。
  这首偈跟上面一首偈就有很明显的差异,『佛能消竭悉无余』,前面一首偈是「如来一一毛孔中」。这个佛是从事相上讲的,「佛能消竭悉无余」,这佛是什么?佛陀教育。你要说这个佛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过世不在了,现在造的释迦牟尼佛的形像,这形像能够消灾免难吗?谚语常说「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佛陀教育,他人虽然不在世了,他的教学还留在世间,今天我们讲佛陀的遗教。孔老夫子过世了,孟夫子也过世了,两千多年了,但是孔孟的遗教还留在世间。只要我们依教奉行,就能够把世间广大的忧苦海都能够消除,是这个讲法。不是说你天天去供佛,天天拜佛,天天在佛菩萨面前祷告求忏悔,没用处!佛菩萨教你断十恶、修十善,你做到没有?不要说其他教诲,就单单讲这两句,这两句你能做到了,岂不就是「消竭悉无余」了吗?这哪有迷信?实实在在、老老实实的话,一点都不假。
  『如来慈愍多方便』,「多方便」就是方法太多太多了。佛家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跟方便都是从如来生出来的,如来是性德。如果慈悲、方便不依性德,那是佛门里头常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是什么?慈悲跟方便用错了,不该慈悲的时候用慈悲,不该方便的时候用方便。诸位要晓得,该用慈悲的时候用慈悲,不该用慈悲的时候不慈悲是真慈悲,你是利益众生,你不是害众生。譬如有人说,他有困难他需要用钱,求你帮助;最近有人来找我,我给不给他?不给他。不给他是慈悲,为什么?他生活能过得去。给他是帮助他享受,三宝的钱、众生的钱,你拿去享受,可以,你把你这一生的福报都享尽了,享尽之后以后没有福报了。你说我给他是慈悲,不给他是慈悲?不给他是慈悲,真慈悲!他不懂得因果报应,所以给他是害他,不给他虽然不高兴,不高兴没有关系,我不害你。
  现在这个社会认假不认真,你骗他,你害他,他还欢喜;你真的帮助他、救他,他恨你。可是我们学佛我们懂得,我们有智慧,我们绝不感情用事,我们绝不害人。真正有智慧的人不多,真正懂得行方便的人也不多,真正能行慈悲,懂得方便,高度智慧。没有智慧决定产生副作用,副作用是祸害下流,下流就是沦落到三恶道,这叫下流,果报在三途,明眼人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这首偈子里面,需要跟大家详细说明的,句子里面的「佛」是指佛的教诲,我们今天讲佛陀的教育。慈悲、方便决定不能忘记前头有个如来,如来是称性,你的慈悲与性德相应,你的方便与性德相应,这就是决定有利而没有祸害了。如果与性德不相应,慈悲决定是祸害,方便决定是三途。净目天王对於这些事理,他能够深解,他懂得。
  换句话说,今天世界上这么多的苦难,可以说忧,全世界没有一个众生心里头不忧虑,心忧身苦,没有法子解脱。这桩事情不是财富能解决得了的,我们看这个世间富贵人家,亿万财富,他的忧苦甚至於超过贫穷人。我常常听人说,这些有财富、有地位、有势力的人,我们佛家讲的大富长者,出门都需要保镖,饮食都要特别小心,时时刻刻怕人家害他,你说他这个生活多苦!我们可以随意到外面去玩玩,他不敢。听说香港有一位财主,大概是一个老太太,在香港是首富,没有人知道她住在哪里,天天换地方,怕人家害她。最近我又听说,这是一个外国人,也是个大财主,被火烧死了。家里面失火,人家叫他出来,他不敢出来,他对於任何一个人都不相信,对他太太都不相信,听说只相信一个保镖,刚好那天那个保镖不在,什么人叫他出来他都不相信,活活的被火烧死。财富有什么好处?
  真正聪明人的作法不一样,我们在历史上读到,春秋战国时候,越王勾践的大夫范蠡,帮助勾践打败了夫差,国家复兴了,他偷偷的逃掉,不作官,去做生意。做生意就发了大财,发财之后全部布施,做社会慈善福利事业。统统布施光了,从小生意又做起,过几年又发了,历史上记载「三聚三散」。聚是大发,发了之后马上散财,所以哪个人都喜欢他,都欢迎他,这是有财会用。不会用的自己聚积,有很多人目标对准他,小偷对准他,强盗对准他,想夺取他的都对准他,你散掉不就没事了吗?不肯散财,要自己活受罪。
  所以要晓得,苦人有苦人的忧苦,富贵人有富贵人的忧苦,富贵人的忧苦超过贫穷人的忧苦。佛能帮助他,他要是闻到佛法,懂得散财的好处,他这个财一散,忧苦就没有了,就得到快乐了。财,大家都晓得,叫通货。通是什么?流通,一定要让它畅通无阻,不能把它堵住。堵住就泛滥,就做大水了,你就有祸害了,一定要畅通无阻。圣贤人的教诲是有道理的,学了之后要解其义,要依教奉行。圣贤的教诲太多太多了,所以这个偈颂里头「多方便」,无量无边的方法都是教我们离苦得乐。
  我们净宗同学,在佛陀无量无边教诲当中,我们节录五个科目大家好记,常常记在心上,常常如教修行。第一个科目是「净业三福」,我们人都要求福,福从哪里求?这三条里头求福,真正的福报,这不是假的。第一条有四句话:「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实在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