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冯学成+通书+讲座文稿 >

第14章

冯学成+通书+讲座文稿-第14章

小说: 冯学成+通书+讲座文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物做到公正的判断,若为私心,那你的判断就是局部的,片面的,也容易陷入错误的,阴暗的层面。所以古人常说:“量大则福大”,只有量大之人,才能公,量小之人,就不可能公;量大才能容,才能够容纳万事万物。这样一来,就跟道相近了!

题目: 《通书》第十一讲 
————————
《通书?公明第二十一》:公于己者公于人,未有不公于己而能公于人也。明不至,则疑生。明。无疑也。谓能疑为明。何啻千里!
《菜根谭》中有云:“待人薄者,待己亦薄;待人厚者,待己亦厚”。我们在观察别人的时候,如果他对人刻薄,那他对自己也会很刻薄;若待别人宽厚,那他对待自己也会很宽厚。宋王安石变法的时候,曾去见过黄龙禅师,黄龙禅师就向他提了一个建议:面前的路要放宽一点,不仅自己过得去,还要让别人也过得去;千万不要把门径放窄了,到时候人家过不去,最后你也过不去。结果王安石未听,本来其变法的措施很多还是对的,但不能处理好人事关系,连苏东坡等优秀的人都容纳不下,对变法有不同意见的人通通拒之门外,以至于变法失败。
所以我们在为人处事的时候,要注意怎样处,这就涉及到了量大量小的问题,也就是公和私的问题。文化大革命时期,天天斗私批修,以至于人人不得不违心地“紧跟”,实际上心中极为反感,这种逆反心理的延续,造成了今天假大空的泛滥,难以扭转。现在在谈廉政建设,这也就要注意其摆放的位置。所以如果没有进行这方面踏实的学修,要做到上述所说就比较难了,现在有些人连廉耻都不顾了,又何以对他们谈公。有位朋友说,他约一些朋友到书院听传统文化的教育,他这些朋友则对他说这有什么听的,我们没读过几本书,照样挣大钱,现在就该好好玩,去打麻将,去唱歌跳舞喝酒等等,觉得学问对他无用,当然这种人是没有办法的,毕竟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喜欢传统文化的自然会来,不喜欢的你就是倒贴钱也未必能来。但只要来的,我们都欢迎,这就是公。
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世界性的,是属于全人类的。就象九寨沟,峨嵋山,都江堰这些地方现在都说是世界文化遗产,而非仅仅是中国文化遗产。儒家文化是中国的特产,但它仍然是在地球上产生的,是在这个宇宙中产生的,那也就是世界性的,是为全世界人类所共有的,这也就是公。所以“公于己者公于人,未有不公于己而能公于人也”。从小看大,对自己不公,对自己文过饰非的人,又怎么能以公对万事万物呢?
春秋时期,齐相管仲病了,且不久于人世,齐桓公来探望他,向其求教:你若去了,国家该怎么办,可有什么对我说的吗?管仲说希望主君离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启方这帮人远点。齐桓公不解,说易牙为能让我可以尝鲜,杀子与我吃;竖刁为能与我亲近,遂自宫;常之巫尽心尽力维护我的身体健康;卫公子启方为能事奉我,父亲死时都不肯回去奔丧;这些人都还值得怀疑吗?管仲说非人情不可近,对齐桓公说清了其中的利害:这些人对自己都不公,还能以公对人对事对国家吗?这样的人还能信任吗?齐桓公不信,管仲去世后,仍重用这些奸臣,于是被这些人害死,还导致国家大乱。
历史上,社会中这样的例子还是很多的。我们要引以为戒,对那些对自己不公的人要远离,对那些对自己过于公的人也要小心。公也是要有度的,要守中。大家可以看看对明朝海瑞的评价,此人就是太过于克己奉公了,太不近人情了,以至于周围所有的人和事都与他格格不入。虽说人皆可为圣贤,但不可能都以圣贤的标准来衡量人,来要求人,这是不可能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人人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斗士,这怎么可能呢?结果就打内耗,以至于闹出不少冤假错案,国家的建设和人民的生活也几乎陷入崩溃状态。
所以“明不至。则疑生。明。无疑也”。什么是疑?不明就是疑。对某件事情,或对某一事物看不清楚,心中就会起疑,无法作出分析判断,明不到位,肯定就会产生疑。如果对某事或某物能明了,能中肯的分析,正确的认识,心就肯定不会生疑,不会迷惑。“谓能疑为明。何啻千里!”有的人以疑为明,对万事万物都抱着对其否定﹑对其怀疑的态度,这就与圣贤之道差之千里了。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都会犯这样的错误,如历代圣君贤相也难免会犯错误,所以我们在面对万事万物的时候,要将自己的智慧提高,提纯,这一方面是比较难的,但也是很简单的,只要我们能无欲,让自己的心处于一种平淡﹑和谐的状态,就自然而然地达到明的境界。明了,不等于你就能当官发财,但这是你要当官发财的本钱,是基础。当然也有些不明的人,惯于阿谀奉承的人也能当官发财。但两者孰轻孰重,就只有看各人选择了。作为君子,作为圣贤,他肯定是选择无私的状态而有所作为;而小人自然会去走阴暗面。
《通书?理性命第二十二》:阙彰阙微。匪灵弗莹,刚善刚恶,柔亦如之,中焉止矣。二气五行,化生万物:五殊二实,二本则一。是万为一,一实为万;万一各正,大小有定。
我们经常都在说性命之学,宋明的新儒学又称为理学或道学,我们在书院的第一堂课里曾经讲过身心性命的锻炼和修养,知道了身心性和命的关系。在这里我们要谈理性命,它与我们前面所讲的动和静是周惇颐的另一部重要著作《太极图说》的核心。我们就从理性命这三个字来说:命,就是我们生命,命运,这里主要是指生命,其根源是什么?就是性,人的生命不等于动物的生命,为什么呢?在于性上有差别。善人和恶人的命不一样,在于性上有善恶的差别。但是这一切都要在理上加以规范。理者,礼也,要合理,要合于人类之理,要合于社会之理,要在这方面进行规范,进行教化。在本章中谈的很深微,是宋明理学的核心之处,结合了佛教禅学的精髓,并柔入了老庄道家的精华,是儒﹑释﹑道三教汇通之处。
“阙彰阙微”。在《诚几德第三》中我们谈到过:“发微不可见﹑充周不可穷之谓神”。其“发微不可见”是阙微,“充周不可穷”是阙彰,阙是语助词。理性命是一个三位一体的整体概念:性要合理,命不离性。性不合理,就会掉入歪门邪道,而精神和生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那理性命的根本是什么呢?就是阙彰阙微,它铺天盖地,无处不是。
有人问庄子什么是道?庄子看他一眼说你还有资格问什么是道。此人问我为什么没有资格问道呢?庄子指了指麦子说这就是道,此人说这怎么可能是道呢?庄子又说砖块瓦砾是道,此人仍不理解。庄子遂又说道在屎尿,此人问怎么每况愈下呢?庄子则回答道你问得每况愈下,道无处不在,无处不是道,每样都是道。最神圣的是道,最不神圣的也是道。雨果在《悲惨世界》里就曾说过:如果缺少了恶,连上帝都不圆满。一切法无不如是,宇宙万物能缺一样吗?我们的理性命这个三位一体的生命精神,就是我们的小宇宙。既然是宇宙,它就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无处不在,无处不是。所以阙彰,什么地方都显现得出来,都看得到。阙微,到底什么是理性命,你就是用最先进的电子显微镜也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要想知道理性命这个三位一体的生命精神究竟是什么?又是找不到,看不见的,虽放眼皆是,又不可见。正所谓发微不可见,充周不可穷。且“匪灵弗莹”。不要以为这是非常光明,很灵洁,晶莹的事物,非真如,非菩提,那应该在什么地方找寻呢?
周惇颐将此又回归到他的主题:“刚善刚恶,柔亦如之,中焉止矣”。刚善刚恶,柔善柔恶,都在阙彰阙微之中,都在匪灵弗莹之中。我们的思维活动,语言活动,行为活动,无不都在刚善刚恶,柔善柔恶之中。如果我们能止于中,将其规范在中道之上,那我们就能明白理性命的秘奥了。如果刚过善或过恶,柔过善或过恶,过于或不足,没在中道之上,那我们的理性命就走到岔路上去了,掉入非仁,非义,非礼,非智,非信的陷阱中去,悉邪也,就走入歧途了。所以我们要止与中道,定位与中道,要将自己规范到中道上,才能有所作为。
“二气五行,化生万物”。这里就谈到了中国传统的宇宙生存论了,即阴阳二气,金木水火土,再有阴阳二气和金木水火土化生万物。“五殊二实”。金木水火土是宇宙中相生相克,万物生存的元素;二实就是阴阳二气,也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的。“二本则一”。阴阳二气,金木水火土实际上说的都是一个事情,就是理性命,而理性命也是一回事,就是我们精神和生命的本身,都要归结在我们精神和生命的本体基础之上。
“是万为一”。万,宇宙万事万物都要通过我们的精神来承担和感受,离开了这个承担和感受,宇宙万事万物则和我们毫不相干,存在与否与我们毫无关系;只有我的存在,才感受了宇宙万事万物的存在;宇宙万事万物的存在,是我的宇宙万事万物的存在。所以这是唯我,即唯一。“一实为万”。一也不是孤单存在的个体,它被宇宙的万事万物,被人世间种种纷杂的关系,以及被自身种种的情绪杂念充实其中。因此我们要明白一和万的关系,即个体性,特殊性,普遍性之间的逻辑关系。个体性就是普遍性,我们人和宇宙有何相关呢?构成我们生命的最原始元素是在宇宙大爆炸时来到了地球,又经过漫长的生命演变,才有我们人的存在。
万事万物无不因为宇宙的存在而存在。任何事物又无不因其他事物的存在而存在。比如一张木桌,它是由树木而来,而树木白天接受太阳的照射,晚上又与群星结缘,还要接受土壤水份的滋养,进而由张三或李四携斧砍之,而张三或李四又是需五谷杂梁而存活,其斧头的金属部分又从哪里来等等,无不如此,万缘具备,没有哪一个事物可以脱离别的事物而单独存在。我们在龙江书院上课也是万缘具备,没来的也许有事,也许身体有恙,来的则什么都可以不说了,心到矣,意到矣,无外事干扰。
“万一各正,大小有定”。尽管我们已经知道一是万,万是一,但不等于我们就可囫囵吞枣,面前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而在这一分一秒中你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易经》乾卦里说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在《诚上第一》里我们就论述过这一点了。所以万一各正,那各正到什么地方呢?宇宙万法,人间万事,是万,我,就是一,要把位置摆正,要各就其位,各得其所,而“大小有定”。究竟是万法大呢?还是我大呢?该我大就我大,该万法大就万法大。
《黄帝阴符经》中道:“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数,定,生,出是其中的关键之处。宇宙万事万物都是数,定,生,出。《三国演义》中提到汉室气数已尽。什么是气?就是当时的形势。什么是数?就是各项指标的具体化,比如国家皇帝是昏君还是明君;整个中央各部大臣是奸臣还是忠臣或是贤臣;庄稼收成是丰年还是灾年;部队建设如何;地方有无乱局;周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