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中国百年商业巨子 txt >

第67章

中国百年商业巨子 txt-第67章

小说: 中国百年商业巨子 txt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元。许多人由于在邮市上赚了大钱赚红了眼,一刻不停地在邮市上买进卖出,饭也顾不上吃,拿几块饼干,边走边吃边转,有的人转得头晕眼花,居然分不出东西南北,甚至分不清是上午还是下午。”    
  天已经黑了,夜幕笼罩着大地,卢俊雄与那位大哥哥恋恋不舍地分手了。    
  他满面春风,圆润的脸上泛起红晕,浑身喜气洋洋。这时他的脑子里想起了刚才在文化公园门前的所作所为,真是荒唐可笑,于是暗笑起来,笑得那样欢畅!    
  在路上,他越想越开心:爸爸送给自己不单单是三本邮票,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是源源不断的进财之路。    
  回到家里,他默默地、喜气洋洋地躺在被窝里,最后微笑着睡着了。他的闭合上的眼帘轻轻地颤动着,就像舞台的帷幕颤动一样,可以想象出来,那里正在编织着美好的未来。    
  卢俊雄从邮展回来就不再去卖报,他开始热衷于集邮。有一次,他发现市面上解放初期的邮票非常走俏,自己手中恰巧有四张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邮票。他便到市场与一个外国人交易,那外国人拿一张外国邮票,两人交换后,那外国人掏出一叠钞票塞到他手里说:    
  “我的邮票没有你的价值高,这是给你的补偿。”    
  说完,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卢俊雄愣了许久,才如梦初醒。从此他更加体验到了邮票不仅仅是艺术品,而且也是一种商品,商品意识就这样从这个上初中二年的少年心中萌动了。    
  他很善于行动,很快就办起了广东省第一个中学生集邮团体:省实验集邮社。他自任社长,发展了八十多名会员,这是他做出的第一个“第一”。    
  有一次,学校通知学费提高了。卢俊雄听了心里一惊,只觉得顶门上轰的一声,那颗心不住地往上乱蹦,要不是气门挡住,险些要蹦出来,脸上的气色大变,回家的路上他的心一直提着。吃完晚饭,卢俊雄颤巍巍地对父亲说:    
  “今天老师通知,学校的学费又提高了。”    
  说完,便把学校的通知交给了父亲。只见父亲从头至尾看了一遍,撂在桌子上,脸色渐渐有些发白。两手扶着膝盖儿,目不转睛地怔着,望着那张通知书,良久良久,沉默不语。    
  母亲坐在一旁,看着儿子。卢俊雄在那目光的注视下,脊背上掠过一阵阵寒噤,膝盖和小腿不由自主地剧烈地抖动起来。他想用手绢擦一下额头的汗,竭力平静一下自己,但拿手绢的手在脸旁像是拿着粉扑往脸上扑粉一样,明显地抖动起来。    
  这件事使他终身难忘,时常回忆起来,就像刚发生似的。    
  于是,他开始动脑筋了。他想起了那天他和父亲去文化公园参加首届邮票展销会时,公园门前那三五成群换邮票的人。他灵机一动,办法有了,他用卖报卖书的几十块钱,在市青少年宫、火车站、邮票公司等处,“炒”起了邮票,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现在的卢俊雄已经不是过去那个卢俊雄了,不是那个在文化公园门前出尽“风头”的卢俊雄了。现在他对集邮已有所了解,他对邮票的种类了如指掌,什么“普通邮票”、“老纪特邮票”、“J、T邮票”、“民国邮票”、“区票”、“东北贴用邮票”、“文革票”、“编号票”、“欠资邮票”、“改用邮票”、“航空邮票”、“小全张”、“小型张”、“小本票”、“生肖票”、“信销票”、“盖销票”、“新票”、“暂代邮票”、“首日封”、“邮资明信片”、“极限民信片”,他都能辨认出来,并且初步掌握了怎样收集邮票和辨别假票的基本方法。    
  有一天,他到火车站邮票市场转悠,发现有位青年人东张西望,好像有急事似的,他便上前搭话:    
  “你有票吗?”    
  那青年人忙近前说:    
  “小兄弟,我有张珍邮,是我父亲临死时留给我的,我现在急等钱用,给个价就把这张邮票卖了。”    
  卢俊雄看了一眼那张珍邮,摇头说:    
  “既然是珍邮,你开个价吧。”    
  那人可怜兮兮地说:    
  “一万元”    
  卢俊雄没回价就走开了。一个集邮朋友上前问道:    
  “他要多少钱?”    
  卢俊雄伸出拇指说;    
  “一个数”    
  集邮朋友拉着卢俊雄说:    
  “如果不是赝品,还是很便宜,同我一起看看去。”    
  这位集邮朋友经过仔细检查,认为不是赝品,便开价说:    
  “质地不算好,如果你有诚意,给你三千元。”    
  那青年显出一副气愤的模样说:    
  “你识不识货,这可是珍邮!三千元,也太小气了!”    
  说着就要走开,集邮朋友见势不好,急上前拉着那个人说:    
  “好商量!都是朋友,有话好说,你说个价吧。”    
  那人思忖半晌说:    
  “我有急事等钱用,不然的话,你给我多少钱也不卖。既然都是同行,五千吧,可不能再回价了。”    
  于是两人便成交了。    
  事过之后很长时间,卢俊雄一直看不见那个集邮朋友。后来,才知道他大病一场,险些送了命。原来那天买的那张珍邮经过专家鉴定,乃是假票。当时他想,该票的市价已超过一万二千元,以为可以大赚一笔了。结果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卢俊雄从中吸取了教训,不再投资高档票或珍邮,只投资于散票,积累经验。    
  从此,他投资时,选择那些设计精美、色彩鲜艳、内容高雅、富有生活气息的邮票。如古典名著、古董、古画、著名风景、花鸟虫鱼、江河山川之类的邮票。如《三国演义》、《水浒传》、《避暑山庄》、《杜鹃花》、《红楼梦》等,从不选择带有政治色彩的邮票。    
  他为同学们组织讲座,请人讲授集邮知识和历史。他常叮嘱同学们说:    
  “邮票投资者都希望通过进票和放票得到较高的利润,你们千万注意,不要上当!刚开始集邮,切忌过量投入资金。由于自己的鉴赏能力和专业知识有限,不要参与邮市的大宗买卖。可以先收集,培养兴趣,逐步积累经验,先收集自己国家的邮票,然后再逐渐扩及外国。另外要先收集现在和最近发行的邮票,再逐渐扩展到过去的邮票。    
  同学们都非常佩服卢俊雄办事果断,能力强,头脑灵活。于是便找到他说:    
  “你对集邮有经验,同学们的集邮就委托你代办算了,能者多劳嘛!”    
  卢俊雄欣慰地接受了。    
  从此,他便同时兼作起邮票生意,帮助爱好集邮的学生代买各种邮票,一般都提取“劳务费”。    
  到初中三年毕业的时候,他靠邮票积攒了四十元钱。    
             第一次远行做邮票生意    
  升高中考试考完后,毫无信心的他,订好一张发通知书那天去武汉的火车票,准备一旦落榜,就弃学从商,浪迹天涯,靠邮票为生。    
  他的智商不低,那边卖报集邮,这边却考上了实验中学的理科实验班。    
  当时,这样的班全国只有十个,用的是丁肇中编写的大学教材,毕业后可以直接升上大学,这无疑使同龄人万分羡慕。在他的面前,展现的是理科学士、硕士、博士……一条通往神圣的科学殿堂的坦途。    
  他考上了,但他没有退票,真的北上汉口了。    
  原来有一天,他在邮票公司“炒”邮票时结识了一位集邮朋友,两人很投机,便聊起天来。从那人那里得知汉口的邮市很兴旺,于是他决定跑一趟,可是他摸摸兜,身上仅有七元五角。他咬了咬牙,乘火车来到了汉口。在火车上他的肚子开始咕咕地叫了,他想忍耐一会儿,可怎么也支持不住。他细看前座吃饼干的孩子,一直到孩子把饼干的最末一块送进嘴去,他仍在看着。实在忍不住了,就买了一盒饭,花了二元钱。不知为什么,越怕饿越饿,到了汉口车站,肚子又饿了,无奈只好买了一条脆麻花和一碗豆浆,花了一毛三分钱。    
  下车后,他无心观览汉口的名胜,只是顺便瞻仰了“二七烈士纪念碑”。碑是用花岗岩砌成的,周围繁花簇拥,青松环抱,巍巍壮观。还瞻仰了“八七会议会址”、“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旧址”、“三烈士亭”、“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古德禅寺”,寺址在汉口解放大道东侧。清光绪三年(公元一八七七年)由隆希和尚创建,名古德茅篷。现存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幻觉舍、观音堂、藏经楼等。主要建筑大雄宝殿是仿缅甸阿南陀寺形式建造的,顶部象征九龙拜圣的九座佛塔、九十六个九莲花墩、二十四天菩萨等,布局巧妙,结构谨严,门窗墙壁设计精致,修饰华丽,显示出建筑艺术的卓越成就。    
  他用身上仅剩的几元钱打发了三个晚上的住宿费和几顿便饭,用所带的邮票在邮局门口等待交易。刚到汉口,人生地不熟,第一天只是看了看行情,他突然发现有一些人异口同声地说;    
  “国家最近整顿邮市了,听说公安局准备上邮市来抓人,邮市太乱,国家发行八0年的邮票过剩,邮电局的集邮发行不下去……”    
  只见他们说得唾沫星子乱飞,活灵活现,有时又故意一个人对其他几个人说悄悄话,并由此编出许多叫人信以为真的小故事,用以欺骗众人。    
  卢俊雄一眼便识破了他们的伎俩,心想,广州邮市的邮倒们要比你们刁钻。于是他便坐待时机。一天过去了,当人们相信这些谣言后,邮价便下跌,越跌越没人买,越不买越跌。这时,他们乘机大量吃进。第二天下午,又有人四处说:    
  “前些时候听说的消息都是假的,不知是谁编瞎话骗人……”还装模做样地骂一顿。    
  第三天,奇迹终于出现了,邮市突然出现两个港商,大模大样地在邮市逛了一圈说:    
  “我要收购八0年的邮票,此票很受外国人青睐,谁有此票都给我送来,多多益善。”    
  人们听说,蜂拥而上,卢俊雄借此机会,把自己带来的邮票脱手。当地人见卢俊雄坐收渔人之利,哪肯罢休,他再也不敢“恋战”,匆匆南归。    
  可他在高二的时候,却咬咬牙舍弃了那条并非虚幻的坦途,从理科实验班转到了文科班,勇敢地站到了中学生谈之变容的“黑色七月”的面前。或许,他隐约中听到了某种更有吸引力的召唤?他的生命之舟陡然转了个方向,驶向蒙着神秘面纱的市场大海。    
  高二那个寒假,他组织了大陆第一个“中学生集邮冬令营”。各个学校有不少人报名。然而开营举办邮展那天,除组织者外仅来了一个营友。原来,报名者都忙于补习功课,有的班主任不让来。地市集邮协会负责人、校教务主任等赶来参加开营的典礼,卢俊雄的眼睛湿了。“异端”,他不过是一个不登大雅之堂的“异端”。    
  卢俊雄把他的心情写成一篇文章,寄给香港《邮票世界》杂志,竟获刊登。更奇妙的是,一些海外邮票商纷纷来函寄钱,托他购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