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中国百年商业巨子 txt >

第76章

中国百年商业巨子 txt-第76章

小说: 中国百年商业巨子 txt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展鸿认为,我们不仅要按照市场指令办事,还要按照“爱”的指令办事。我们壹加壹的西装,每一个针眼,每一个钮扣,每一道工序,每一件成衣都要渗透着我们壹加壹的爱心。看起来是抓产品质量,实际是抓人的质量。在我们手中,哪怕出千分之一的次品,到用户手中就是百分之百的废品。“宁可停产,不出劣品”这个观点,这个口号,我们反反复复地讲,反反复复地念,已成为我们全体职工的共识!    
  是的,他们就是这样感动顾客的。一位广东南海的顾客到壹加壹定做了一套西装,十分满意,喜气洋洋地出国旅游去了。几个月后,人胖了,腰转粗了,他怀着“试试看”的习惯来到壹加壹要求:    
  “这套西装瘦了,能否修改一下?”    
  门市部负责人听了,二话没说,热情地对他说:    
  “OK!”    
  事后,他逢人就说:    
  “壹加壹名不虚传,真讲信誉,说话算数。”    
  结果,他介绍他的朋友来公司定做了几套西装。    
  有位顾客花三千元定做了一套西装,前后改了三次。这一天,他又来到门市部。服务员把他的西装拿出来,他穿上,觉得还是不满意,说:    
  “花这么多钱做衣服,越改越糟,怎么穿呀。”    
  服务员耐心地说:    
  “已经改了三次,我们尽力了。”    
  这时,正好陈展鸿来门市部有事,听到他们在说什么,就走到近前听了听。当他听明白是怎么回事时,立刻吩咐道:    
  “马上选料重做,这样才能保证质量,宁可我们自己吃点亏,也要让‘上帝’满意。”    
  烟台市一家企业来定做一批工作服,价值百万之巨。公司看了他们的“样板”之后,好心主动在电话中提出女装“收腰”好看,虽然要多花工夫,难度也大,但价格不变。对方表示十分乐意,待到交货时他们借口“货不对板”,拼命杀价,公司负责人拼命与他们理论:    
  “你们应该讲道理,当初已经与你们通过电话,你们十分赞成,现在倒打一耙,太不仗义了。”    
  那个厂家说:    
  “现在做事都凭证据,咱们有合同在,就按合同办事嘛。”    
  负责人将此事向陈展鸿反映了,陈展鸿指示说:    
  “这笔生意我们虽然吞了一只‘死猫’,但公司的信誉更重要,人家不诚实,我们要诚实!人家耍了滑头,捡了便宜倒打一耙,我们要风物长宜放眼量!”    
  结果只能五折结帐,全厂上下无不为之惋惜。    
  质量,在陈展鸿的心目中是一个流动的概念,这在服装行业尤为突出。人们的审美心理审美趣味,年年变,月月变,变得你“眼花缭乱”,那你就得“乱中取胜”,市场流行什么,你就生产什么。这当然对,但只对一部分。这样,”有时你会跟着“流行“的尾巴走,产品反而积压。你得有个预测,有一种超前意识,当然也不能超过头,要“适度”。    
  今天我们熟悉的办公室上班服,是白衫衣、结领带,再加一套相同质料的西装。这套设计简单的打扮,起自十八世纪初期。它的出现,是为了符合经济原则和思想感性,同时也方便中产阶级男人进行高层管理工作。    
  在政治上,现代上班服表现出理性和冷静,也代表能力和权力;在经济上,穿着整齐现代西服的人,则是以资产阶级的身分来淘汰贵族阶级(以前贵族的衣着总是重重叠叠,十分隆重,且极不便)。    
  现代男性服装发挥经济及权利的效果,名正言顺是PO—WER DRESS。在近二百年来,这套约定俗成设计的服装,基本上都很稳定,没有多少变化,色调以黑、蓝、灰为主。如果要求变化的话,那只可在领带上打主意。    
  基本上,白衬衫是必然的,花纹或者杂色衬衫都只偶尔穿之,只适宜休闲时间内,至于在隆重而严肃的场合中穿上杂色衬衫,其实并不适当。    
  白衬衫现时只有领口才有一点变化,种类主要有四:一是小尖领,适宜圆脸形或阔脸者;二是圆领,适宜配长脸的人;三是阔领,适宜配椭圆脸形的男士;至于领口可扣钮的那款衬衫,通常是为了方便没时间打理衣服的人,避免衣领向上翻起的不整齐之感。    
  于是,陈展鸿便推出了“写字楼”服装,是专门为在办公室工作的男性设计的。他说:    
  “壹加壹洋服根据所掌握的国外洋服的信息,每周都推出一种‘新款’。我们要领导‘流行’,我们以此来增加顾客对我们西装质量的信赖。我们还推出‘空姐’、‘宾馆酒楼’等服装系列,任人挑选。有的朋友聊天时会妄下结论,说西装款式来来去去就是那么一回事。那有点外行,我的看法是:西装是男人服装的灵魂,一既然是灵魂,那就相当复杂多变了,光是潮流最时兴的双襟西装就有‘双扣’、‘回扣’、‘六扣’之分。颜色与面料的搭配就更有研究了,口袋也有明袋暗袋之分。而领子的变化,更是风格各异,可大可小,可宽可窄,可长可短。还有,我们拥有中外各种西装面料达二千多种,而对这样的‘五花八门’,顾客往往会不知所措。那我们就得根据顾客的年龄、职业、爱好、进行‘综合治理’,建议他们定做怎样的西装。所以说,质量是个流动的概念,因为市场是流动的嘛。这样,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人才,是公司的擎天柱。陈展鸿非常注重广招人才,这是他事业“做大”的基础。目前他手下有大学生十六人,中专生二十三人,工程师三人,会计师二人。还有硕士、博士,’有出国留学的学子。经过在基层各部门锻炼之后,优秀者吸收进高级的管理层,有的成为公司决策部门——智囊团的成员。陈展鸿量才聘用厂长、经理,按业绩予以提升,或给予一定的股份作为奖励。陈展鸿善于对高智商大脑者的智慧进行集成,这也可谓他在管理方面的诀窍。    
  有人问陈展鸿;    
  “这些年,壹加壹公司人心很齐,凝聚力很强,你作为董事长和总经理是怎样使麾下一千六百多名职工五音不同而声调一致,五味不同而能融合的呢?”    
  陈展鸿笑道:    
  “这也是一个管理的问题,要管理得他们开心,管得他们乐意,管得他们心甘情愿为企业做出贡献。”    
  原来,陈展鸿也遇到了这方面的苦恼。有一天,他招收了几个工人,经过陈展鸿的考察,觉得这几个人基础很好,脑袋灵活,善于思考,上进心崛。于是,就把他们分配到重要岗位,并替他们找了名师指导。他们进步很快,马上就能独立操作,后来成了技术骨干。    
  有一天,陈展鸿正忙着处理国外的订货单,突然听到有敲门声。他很奇怪,因为他身边的职员都知道,他有个规矩,在他工作时间,也就是忙的时候,任何人不能打扰。听到敲门声,他放下手中的文件,抬头向门望去,见是前不久来的青工,便莫名其妙地问:  
  “你有事吗?”    
  只见那个青工很尴尬,陈展鸿以为他年轻,有什么为难的事难于启齿。于是,十分关心地问道:    
  “怎么,有什么困难吗?”    
  那个青年略略抬起头来看着陈展鸿。还是那张带着稚气的脸,只见他动了动嘴唇,好像想说什么,却又讲不出来,只把右手稍微举了一下,又放下了,好像不知道放在哪好似的。陈展鸿看到他这个样子,很怜悯地问:    
  “有什么难处尽管说,不要不好意思。”    
  “我,我,我想辞职。”    
  陈展鸿以为自己听错了,他怎么也不能相信,这样一个朴实、憨厚的年轻人,怎么能把技术刚学成就不干了呢?于是,他又问:    
  “为什么要辞职?有什么难处,尽管说,大家会帮助你的。”    
  那个青年摇摇头说:    
  “没有困难,就是不愿干了。”    
  陈展鸿完全明白了。他二话没说,就同意他辞职了。    
  可紧接着,又有好几个人,都提出辞职,他们先后都离开了公司。    
  为此事陈展鸿非常苦恼,要知道培养一个熟练的能胜任工作的工人、管理人员并非一朝下夕的事,而且走马灯似地出出进进也影响军心。    
  在那冬日的夜晚,陈展鸿觉得心闷,便沿着一条狭窄的小路走着。脚下发出咯咯吱吱的声响,他心中还在想着公司中辞职之事。他深深地吸着寒冷清新的空气,四周死一般的寂静——这时,只有他孤独一个人。    
  他觉得太孤单了,寂静向他侵袭过来……苦恼,刚淡忘不久,现在又回来了,更为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他向闹市走去,他的眼睛焦灼而痛苦地打量大街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难道在那成千上万的人当中,连一个愿意听他讲话的人都找不到吗?人群匆匆地来去,没人理会他和他的苦恼……那苦恼是浩大的,无边无际。要是陈展鸿的胸裂开,苦恼滚滚地流出来的话,那苦恼仿佛会淹没全世界似的。可是,话虽如此,那苦恼偏偏没人看见。    
  他的心中一直叨念着,这些“养不熟的麻雀”开始来时干得好好的,可不久偷了师,学了艺,就跳槽了。如何能制止这种现象呢?他苦苦地思索着……    
  不久,壹加壹公司率先搬出了“股份制”的办法。他们公司的每一位员工,既是职工又是老板,对于公司各部门的骨干,根据其职位高低,贡献大小,配给一定的股份,股金一半由公司奖给,另一半由职工购买,甚至还可以分期付款。这样,公司的成败与职工的利益就拴在一起了。大家坐在一条船上,只有用心划,才能乘风破浪。    
  人是最宝贵的财富,有了人就有了一切,这是一个朴素的真理。问题是怎样使人变成宝贵的财富。陈展鸿用过各种方法,把人的智慧、干劲充分地释放出来,有的行之有效,有的作用很小;而陈展鸿的这一招是从市场经济开发制定的。有了这个办法,他的管理艺术更有魅力了。    
  陈展鸿常对员工们说;    
  “我们虽然是一家私营企业,但规模较大,我不是作坊主,与生产队长天天派工不同。我们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整个公司正常运转。我们私营企业同样存在一个接受广大职工群众监督的问题,我要力争当一名堂堂正正、透明度很高的企业家。”    
  陈展鸿的这种认识,在他的同行中是高人一筹的。在广州荔湾区的私营企业中,壹加壹公司率先成立工会。工会代表职工正确处理劳资关系,协调职工的合法权益,为职工办实事,排忧解难,使企业的管理更上一层楼。    
  “1+1”是一个简单而丰富的命题,陈展鸿深刻地领悟了这个命题的哲理。他抓住了在市场经济海洋的搏击中永远不能舍弃的基础,并努力打好这个基础,才使他的事业一步又一步地扎实迈进。    
              没有“气派”的大亨    
  有一天,有位记者来采访陈展鸿。他正忙得不可开交,没有时间接待。记者见事不好,便自己想办法要和陈展鸿见上一面。于是,他开动脑筋,早晨天还没有亮,他便等在陈展鸿的门前。当他看到陈展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