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材料 >

第1022章

材料-第1022章

小说: 材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月9日,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凌晨向以色列北部发射了两枚火箭,作为报复,但随即招致以军以黎南部的报复性炮击。11-12日,以色列对黎巴嫩南部、贝卡谷地以及贝鲁特南郊的黎真主党基地进行大规模空袭,这是1982年黎巴嫩战争以来以色列首次空袭贝鲁特,造成20人死亡,50多人受伤。黎真主党奋起还击,向以北部发射喀秋莎火箭,炸伤数人。以海军13日凌晨对贝鲁特成员发出总动员,要求奋起抵抗以色列军队的袭击。国际社会强烈呼吁冲突双方立即停火。
  18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1052号决议,要求冲突各方停止敌对行动。26日,经过有关各方的外交努力,黎巴嫩和以色列正式达成停火协议。
  至此,以色列对黎巴嫩的袭击已经持续16天,这次代号为“愤怒的葡萄”的作战行动造成近两百平民死亡,50多万黎巴嫩平民沦为难民。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4月9日
更新时间2008…10…25 9:47:01  字数:7433

 1898年4月9日美国歌唱家保罗-罗伯逊诞生
  1907年4月9日死刑和暗杀在俄国不断上升
  1907年4月9日,为阻止对效沙皇的人们的暗杀活动,俄国首相彼得--斯托雷平宣布他将制止所有的军事死刑:革命党人的政策是,军事法庭处死一名革命者,就要让一个保皇分子丧命。在过去的7个月里,已有1080人被军事法庭处决,1242人遭到暗杀。据估计,还有2000名无辜的旁观者被害。
  首相本人几次死里逃生。最近的一次是在1906年,恐怖分子炸毁了他的别墅,那次死伤54人。
  斯托雷平的行动激怒了一些重要省份的省长,他们拥护恐怖手段打击恐怖活动的政策。他们对他否定法庭裁决的权力提出异议。俄国人对军事法庭感到格外恐怖,因为军事法庭通常在48小时拘留期内就宣布和执行判决。
  1933年4月9日法国男影星贝尔芒多诞生
  1933年4月9日,让-保罗-贝尔芒多生于巴黎的一个艺术之家,父亲是雕刻家,母亲是画家。
  少年时代,他热衷于体育运动,对拳击尤为着迷。一度曾幻想将来当一名拳击家,以至几十年后的今天,一提到拳击,就会眼睛发亮并感慨地说:“啊,拳击,如果我是雷-休卡-鲁滨逊或者穆哈默德-阿里有多好呵!”向往之情,溢于言表。
  年纪稍长,他对艺术的兴趣日趋浓厚,并考入音乐戏剧学校进行专门学习。1956年,他以优异成绩从该校毕业后,曾随地方业余剧团到各地巡回演出。同年,开始涉足影坛,并成功地主演了现代派导演让-吕克-戈达尔摄制的“新浪潮”影片《精疲力尽》(又名《喘息》)。在影片中,他椎妙惟肖地扮演了一个偷汽车、枪杀警察、追逐少女的流氓。
  由于这部影片迎合了当时欧美广大青年要求冲破旧传统、推倒一切偶像的普遍心理状态,而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并数次获奖。一时,贝尔芒多名声大噪,处境也随之而变,不仅成为制片商争夺的宠儿,更重要的是从那时起,他与阿兰-德龙并驾齐驱,成为三十年来法国影坛的两大台柱。
  60年代,他连续主演了《女郎与爱情》(1960)、《猎人》(1964)、《巴黎战火》(1966)、《我喜欢的男人》(1969》等近30部影片。其中《疯狂的比埃洛》(1965)是他又一成名代表作。
  近十几年来,贝尔芒多已成为法国最红的演员。他在1979年主演的《警察还是流氓》一片仅在巴黎的上座率就高达一百万人次,这在法国电影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三十年来,他在影片中扮演过杀人凶手、牧师、盗匪、警察、企业家、医生等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尽管他们性格、气质、职业、身份相距甚远,但贝尔芒多无一不演得生动逼真。如果说阿兰-德龙以扮演性格深沉、冷峻的角色著称的话,那么他则以扮演性格活泼开朗的角色见长。他扮演的角色大多具有男性魅力,幽默、果敢,有时透露出不怒而威的阳刚之气,深受法国广大观众的喜爱。而且,这些特点也体现于他的生活里,他有二女一子,彼此关系相当融洽。尤其是他的爱子保罗,不光在长相上酷似年轻的贝尔芒多,而且在气质、性格和爱好上无不一一相象。
  1936年4月9日张学良飞抵延安,与周恩来共谈合作抗日
  1936年4月8日,周恩来、李克农一行抵延安东北之川口。因为风雪交加,电讯中断,张学良9日才自己驾飞机,带着王以哲、刘鼎飞到延安。
  9日晚8时,周恩来等入城,与张学良彻夜长谈。张说:“我自欧洲归国以后,一心拥护蒋介石的独裁统治,相信法西斯挽救中国。可是经过几年的实际观察和周围朋友对我的谈话劝告,特别是李克农先生和刘鼎先生对时局透彻的分析,我认为我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张学良又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应包括蒋介石在内的问题。周恩来说:以往中共主张反蒋抗日,是因为蒋介石政策是“攘外必先安内”。张认为蒋介石是国内最大的实力派,据他的观察,蒋可能抗日。若共产党在外边逼,他在里面劝,内外夹攻,定能扭转。周恩来表示要回去报告中央,再作答复。
  双方又研究了抗日战争爆发后,如何打败日军;对联苏、双方停战、通商等问题都达成了协议。张要求共产党派代表常驻他那里,并希望共产党给他输送干部。张对谈判满意,拿出两万块光洋,说是他私人的钱,支持抗日的。谈判后张又送给20万法市。10日晨4时,会谈结束。临行前,张学良赠送《申报》60周年纪念大地图一册给周恩来,说:“共同保卫中国。”
  1940年4月9日纳粹入侵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1940年4月9日,德军突然越过丹麦边境占领了哥本哈根,开辟了一个欧洲新战场。丹麦人毫无准备,德军没有受到任何抵抗地从陆地和海上长驱直入。
  入侵后几小时,挪威对德宣战,并炮击了行驶在奥斯陆海湾内的4艘德国战舰。当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陷入一片恐慌之时,奥斯陆的报纸号召人们在暴风雨中保持镇静,“我国的形势十分严峻,但此时我们应保持冷静。”
  德国空军配合陆上和海上的侵略军作战,但未进行轰炸。飞机散发了传单,内容指责英国使北欧卷入战争。传单称英国温斯顿-丘吉尔“是本世纪最大的战争贩子。”说他正在准备进攻挪威和丹麦。按传单的说法,德军的介入仅仅是为了保护这两个国家。
  1941年4月9日中国军队于江西上高歼日军两万
  1941年4月9日,中国军队在江西上高打退了日军进攻,取得了上高会战的胜利,歼日军两万。
  这次会战开始于3月15日。华中日军为了确保其南昌占领区的安全,打击国民党第九战区防守赣北的第十九集团军,集中4万余人,在空军的配合下,于4月9日拂晓发动进攻,由南昌、安义等地兵分三路合击上高。日军第三十三师团为北路兵团,在飞机和重炮的配合下,于15日攻陷奉新,17日推进到高安,但在国民党第七十二军的逐次抵抗下,伤亡惨重,不得不放弃合击上高的计划,于19日向安义北撤。
  日军独立混成二十旅为南路兵团,在16日强渡锦河后,遭到国民党第四十九军的痛击,被迫向曲江方向退却。日军第三十四师团为中路兵团,是进攻上高的主力。18日,日军攻陷高安,但在上高一线却遭到国民党第七十四军的顽强阻击。为了加强第十九集团军的力量,第九战区又从赣西北抽调川军第七十军投入上高会战。
  20日,中国军队开始反攻,由南北两翼对日军实施包抄,决心围歼中路日军。22日,中路日军被第七十四军包围在上高东北地,数次突围。28日,中国军队全线追击,追歼逃敌,收复失地。到4月2日,中国军队除收复战前地区外,又攻占了西山万寿宫。4月9日,又攻克安义日军的外围据点,取得了有利的对敌态势。上高战役遂告结束。
  此役中国军队击毙日军少将指挥官岩永、大佐联队长滨田,日军伤亡近2万人,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打得较好的战役之一。
  1942年4月9日盟军3。6万人在菲律宾被日军俘虏
  1942年4月9日,盟军部队由于数量上处于绝对劣势以及被疾病和饥饿所困,在菲律宾巴丹岛经过4个月的激战,已被日军彻底打败。温赖特将军指挥下的美、菲守军未能再坚守下去。36000名守军在20万日军突击队的进攻下,几乎全部被俘或阵亡。很明显,数千名海军陆战队员当时是可以从巴丹半岛顶端进入马尼拉湾,尔后逃至科雷希多岛的。该岛要塞现仍为盟军所控制。
  陆军部长史汀生说:巴丹半岛上的美军建立了“一条漫长而坚固的防线”。他们弹药储备充足,但食品极为短缺。自1月以来,部队的食品一直是按定量的一半配给,而且还要与从吕宋岛后撤的2万名平民分享。史汀生说:“我认为目前的失败是暂时的。”为履行承诺,美国终将会把入侵者赶出去。
  1944年4月9日戴高乐成为法国军队总司令
  1944年4月9日,在阿尔及尔,查尔斯-戴高乐将军被任命为自由法国军队的总司令。但是,就在盟军即将出兵西欧时,军队内部出现了争端,这对将法国军事领导人组织起来甚为不利。
  戴高乐就任新职,取代了自1942年起一直担任此职的亨利-霍诺尔-吉罗将军。吉罗自称,撤掉他的职务是不合法的,并且对他的新任检察长头衔嗤之以鼻。自去年6月以来,戴高乐和吉罗一直在阿尔及尔合任民族解放委员会主席。然而,他们的合作很不顺利。戴高乐深信吉罗太保守。戴高乐还有他自己对法国未来的想法。
  美国和英国对戴高乐似乎有些怀疑。他们对他组织武装法国抵抗力量的能力也很担心。今年年初,丘吉尔曾这样问他:“你能保证抵抗者会服从艾森豪威尔吗?你能保证他们不会把新得到的武器互相对准对方吗?”
  同盟国也不相信,抵抗力量对即将到来的出兵行动会有多么重要,因此在制订计划中,并没有给他多大的权力。如上所说,负责出兵法国的将军是一名美国人,他的助手们是英国人。
  1951年4月9日麦克阿瑟被解除联合国军总司令职务
  1951年4月9日,朝鲜战争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被撤销指挥权。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是美国五星上将。1880年出生于军人家庭。1903年,西点军校毕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师长,在法国战场作战。1919-1922年任西点军校校长。1928年任驻菲律宾美军司令。1930年任美国陆军参谋长。1936年被菲律宾总统任命为菲律宾元帅。1941年7月任远东美军司令。日军攻陷菲律宾时,被调往澳大利亚。1942年任西南太平洋盟军总司令,指挥盟军对日反攻。1945年9月3日,代表盟国接受日本投降。并以盟军最高司令官名义,执行美军单独占领日本的任务。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任侵朝“联合国军”总司令。主张扩大战争进攻中国,同杜鲁门总统的战略方针发生分歧,于1951年4月9日,被解除总司令职务。
  离职回国后,受到数百万人夹道欢迎,使杜鲁门政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