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材料 >

第1754章

材料-第1754章

小说: 材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传统的问题。尽管笔者提到过,除美国外,并没有其它哪个国家在科幻方面具有优势。但读者看完全书,仍然能够查觉到,笔者最终还是希望中国电影人能够制作出自己的科幻影视剧。甚至,全书的内容和章节都是围绕着这个主题来布置的。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特技制作(二)
更新时间2008…9…9 21:26:42  字数:13224

 现在,就直接谈一些对中国科幻影视的希望吧。首先,中国影视界为什么要拍摄科幻片呢?
  一、国内电影市场的开拓。
  目前中国电影创作的出路在于商业电影。商业电影的主体是类型电影,它对经济机制有必然的依赖性。就商业运作来说,类型电影有对普通观众选择权的承认和尊重。(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研究所郝建,引自《中国电影:创作与市场》228页。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如果盘点这两年的国内电影市场,如果除去张艺谋的两部电影,国产电影的票房会下降几十个百分点。盼望张艺谋下一部武侠电影出来拉升国产电影的票房,或者盼着一部其它武侠片出来担当这个功能,似乎都已经不大实际。那么,为什么不试试科幻片呢?
  事实上,在中国,科幻片的市场早已成熟。科幻影视市场在中国有现实的观众和潜在的观众。一部美国科幻片能够随便在中国收取几千万票房,为什么一部中国科幻片不能在本土制造这个成绩呢?
  “如果中国电影市场能够得到再造,20年以内,我们有把握将中国电影市场发展成为全球除美国以外的最大电影市场。”(湖北电影公司郭曲波,摘自《中国电影:创作与市场》354页。中国电影出版社)电影界的朋友有如此宏愿,中国科幻作家们也愿意为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手中有大量的原创佳作,可以提供给影视界的朋友们改编。
  二、出征世界电影市场的需要。
  各国电影人对好莱坞电影心怀恐惧,并不是因为它们在美国有怎样的票房表现,而是因为这些电影在“客场作战”中,几乎无一例外地打败“主队”。以至于世界电影市场都可以简单分为好莱坞电影和各国本土电影两类。
  其它国家我们不去研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关系的多元化方面,中国是一个有着“天赋使命”的大国。中国文化产品必然能征服世界,也必须去征服世界。否则,愧对于二十多年经济高速发展建立的良好物质基础。对在世界树立“中国”这个品牌建树无多。好莱坞电影绝不仅仅是商业片,它也是美国国家形象的一部分。中国也需要这样的国家形象:一批进入各国电影市场,并占据相当份额的电影。
  而就好莱坞的经验来看,能够输出到世界市场的电影,极少会是反映民族文化,或者反映本国现实问题的电影。它必须具有全球视野、人类情怀,必须直击人类的基本情绪,而不是有特质的文化。事实上,反映中国现实的电影,极难走出国门。当然,在电影人的小圈子里获奖是另外一回事。
  在中国,武打片曾经执行过文化输出这一使命,但它的题材狭窄,特别是不能反映中国强大起来的现实,是它的致命缺陷。魔幻片受限于政策,仍然没有大规模拍摄的可能。而科幻片正是一个有力的新片种。
  三、建立新的电影类型片体系。
  中国影视人如果拍科幻片,实际上意味着他们要建立一个全新的技术体系。那绝不仅仅是“特技”加“投资”这么简单的问题。从服装、道具、美工、外景地、到演员、导演、摄影,甚至,到影评家的写作,科幻片都有自己的规律。
  人们一直很难理解,为什么屏幕上出现那么多武打片、宫庭片。除去人们分析过的各种原因外,我认为“路径依赖”也是个主要原因。拍武侠片、宫庭片,影视界有现成的外景建筑、现成的服装道具、美工师们操作得很熟练。导演和演员对这类题材也很习惯。还有发行商。一部由武侠经典改编的影视作品,至少是不赔钱的保证。这一套现成的体系摆在那里,一个投资人如果想从影视方面挣到钱,以保守的投资方针而言,拍这类片子是很正常的。
  但是,对于中国大陆来说,这一套现成的体系,也并不是从来就有。中国电影界直到1987年才正式提出“娱乐片”的概念。至于“武侠片”、“宫庭片”、“室内剧”、“贺岁片”等等类型影视的成熟,更不超过十年时间。所以,花几年时间打造一个新的类型片体系,也并非不可行。
  在下面三节里,笔者分别介绍科幻电视剧、科幻小片,科幻巨片的有关构想。它们基本上都是原创改编影视。笔者选择这些原创,不仅因为它们从科幻角度讲很优秀,而且更符合现阶段中国影视业的状况。在这个名单之外还有许多优秀的原创科幻作品,但眼前缺乏改编的可能性。'(电影)产生会受到以下五种权利关系的制约:投资方和企业的管理层要求电影的商业性;创作人员强调电影的艺术性;国家政府看重电影的政治性;观众需要电影的娱乐性;社会伦理要求电影的道德性。《银幕叙事圈:中国电影》,264页。何建平的这段话,笔者引用在此,作为选择原创素材的标准。
  具体到科幻方面,还要理解这个类型的特殊性。比如电影的商业性,要求未来的科幻影视剧有情节张力,曲折回转,能抓住观众。所以,笔者选择的多是情节丰富、悬念色彩的作品。没有选择抒情的、散文化的科幻小说。比如韩松的科幻小说,从艺术的角度很出色,但作为一种散文化科幻的代表,很难被搬上银幕。
  在艺术性方面,中国影视制作者习惯于现实主义叙述方法。所以,笔者选择的这些原创作品,时空背景与现代、与中国相去不远。叙述手法容易靠近传统的现实主义。接近他们讲故事的传统。比如,柳文扬的《解咒人》,在构造外星世界方面,可以与《日暮》和《重力的使命》媲美,但显然不适合推荐给中国影视界。
  在科幻影视的政治性方面,不能选择有“末世论”倾向的作品。如刘维佳《高塔下的小镇》,或者刘慈欣的《流浪地球》。另外,不能选择会引起“*”误解的作品,如刘慈欣的《西洋》、《全频道阻塞干扰》等等。
  在电影的娱乐性方面,目前中国纯粹的科幻迷群体过小,消费能力有限。所以,适于改编科幻影视的原创必须要能够引起大众话题,吸引公众注意。《后天》是个典型的例子。这部电影在中国上演后,笔者听了听各方的意见。纯科幻迷多认为它是平庸之作,创意无奇,但社会反映很强烈。因为“环境污染导致天气异常”,这是一个社会大众能够理解,并且关心的问题。是他们能够议论和咀嚼的话题。而象“虫洞旅行”、“碳铁文明”之类纯科幻圈的话题,暂时没有搬上银幕的可能。
  在电影的道德性方面,由于中国电影尚未分级,涉及性的作品,如《解读生命》、《伊蛾卡斯达》,或者比较边缘和反叛的题材,暂时也是不能推荐的。虽然科幻在性的方面并不及其它类型作品那么大胆,但社会大众可能不会这么认为。
  第二节、科幻电视剧创意把科幻电视剧放在前面,是因为中国电视剧市场价值链已经基本形成。大量社会投资涌入期间。正呈现产销两旺的态势。在生存没有问题的情况下,电视剧制作人愿意探索新题材,寻找新创意。笔者的一部长篇科幻小说四年间便触过两次电,先后被两家影视公司看中并进行改编。虽然都无疾而终,但从中能看到,电视剧制作人选择科幻题材,已经是“现在进行时”了。
  除了符合前面五点要求外,具体到科幻电视剧,还有一些特殊要求。如前所述,科幻电视剧宜搞系列剧,不宜搞连续剧。应该以创意为第一推动力,用创意制作悬念,从而抓住观众。事实上,中外科幻小说已经积累了大量新奇创意。即使是那些资深科幻迷看来没什么新鲜感的题材,对社会大众来说仍然是陌生的。
  现实生活中,科学工作内容复杂,范围广阔,但如果作个最根本划分的话,无非“发现”与“发明”两类。自然或社会环境中存在着某些秘密,剧中人去探索、破解。这属于“发现”。而“发明”,则是剧中人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制造新奇产品,最终影响了环境。下面两个科幻电视剧系列,分别以“发现”和“发明”为核心展开故事。
  一、《神秘世界》系列《神秘世界》是一家大型杂志社。以现实中的《奥秘》、《飞碟探索》为原型。它专门刊登介绍各种自然之谜、社会之谜的文章。与原型不同的是,该杂志社组织了一个小组——“神秘事件调查组”,对读者报料的“神秘事件”进行调查:它们真得存在吗?如果真的存在,原因是什么。这样便构成了一个个悬念故事。
  《神秘世界》系列可以说是中国版的《X档案》。它最大的改动,是把《X档案》主人公的身份从官方变成民间,变成媒体记者。这样两者的工作性质就发生了变化。政策界限也触及较少。“神秘事件调查组”当然不象莫德、斯卡利那样拥有搜查证,可以使用武力,并且有强大国家机器支持。但他们作为民间人士,又享受前者没有的自由。
  “神秘事件调查组”成员不是专业科学家,但拥有一定科学知识,并且有科学精神。他们要将种种“怪力乱神”的表象剥离开来,最后获得自然的、科学的解答。这几个人介于斯卡利和莫德之间,既开放又严谨。
  当然,具体调查组由多少人组成,他们各自又有什么特点,这是具体到策划阶段要考虑的。
  每个“神秘事件”构成一到两集故事。最长不宜超过两集。故事采用改编和原创相结合的方式。改编范围涉及中外科幻小说。
  二、《专利局》系列现实生活中,躺在专利局档案中的发明创造,绝大部分都沉睡着,直到发明人无法、或不愿支付专利费,成为“过期专利”为止。科幻电视剧《专利局》正是以这种“沉睡专利”为线索讲故事。中国专利局中某位人士独具慧眼,辞职下海,组织人力,审查那些睡眠专利的价值。他挑出其中那些有商业前途的专利,以极低价格从发明人手里买到,再转卖给商家进行开发。让这些发明从纸面上进入现实。
  如果仅止于此,这只不过是一个商业策划。构成《专利局》的故事,必须是那些能够引起戏剧性结果的发明创造。它们能够改变世界,但其后果却不见得是积极的,正面的。科幻小说史上存在着大量的“科学怪人”,他们以手工作坊的方式,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搞出许多稀奇古怪的发明创造:“反重力器”、“永生粮”、“导致性格分裂的药物”、“表情控制器”、“隐身术”、“物质——信息传输器”……,凡此种种,可以列出一个接近四位数的大名单。这些科幻小说都是本剧改编时可以考虑的对象。
  《专利局》中的许多发明人都是这类人物的缩影,只不过要把他们改成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人:他们狂热、自信,有创意,但与人沟通不良。不知道怎么把自己的发明推销出去。许多人为了发明创造搞得经济困难,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