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材料 >

第871章

材料-第871章

小说: 材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大的湖泊
更新时间2008…9…2 15:10:50  字数:280

 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位于欧亚大陆之间,它的西南面和南面为高加索山脉和厄尔布尔士山脉的连绵雪峰环绕,其它三面只是坦荡辽阔的平原。里还是我国的称呼,它的译名应为卡斯皮海,得名于古代居住在高加索东部的一个部落——卡斯皮人。
  人们称里海为“海”,不仅是由于它具有一些海的特征,如面积大、水深、常有狂风巨浪、动植物与海洋相近等,而且也由于它过去确实是海的一部分。大约在几百万年以前,里海是与黑海和地中海相同的,以后由于地壳运动,这里的海陆范围曾多次变化,里海与黑海最后分离成为一个内陆湖泊,距今不过1万1千多年。在地理学上,这一类湖泊被称为“海迹湖”。

流域最广的河
更新时间2008…9…2 15:11:07  字数:233

 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是一条典型的赤道型水系。它的长度若以上游马拉尼翁为源,长5500公里,若以上游乌卡亚利河为源,则全长6400多公里,在世界上仅次于非洲尼罗河。
  然而,亚马逊河流域之广在世界上首屈一指。1000多条支流交织成稠密的河网,其中长度在1500公里以上的大支流由17条之多。亚马逊河的水系绕灌着秘鲁、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巴西、苏里南、委内瑞拉的土地,流域面积达705万平方公里,约占南美大陆总面积的40%,相当于非洲刚果河流域面积的两倍

最大的洋流
更新时间2008…9…2 15:11:23  字数:258

 在浩瀚的海洋上,奔腾着许多巨大的洋流,它们在风和其它动力的推动下,循着一定的路线周而复始的运动着,其规模比起陆地上的巨江大川则要大出成千上万倍。而所有的洋流中,有一条规模十分巨大,堪称洋流中的“巨人”,这就是著名的墨西哥湾暖流,简称为湾流。
  湾流的规模非常宏大。它宽60—80公里,厚700米,总流量达到7400万到9300万立方米/秒,比世界第二大洋流——北太平洋上的黑潮要大将近1倍,比陆地上所有河流的总量则要超出80倍。若与我国的河流相比,它大约要相当于长江流量的2600倍,或黄河的57000倍。

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更新时间2008…9…2 15:11:40  字数:298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条河流。根据位处黄河中游的陕县站统计,黄河在这里每年平均含沙量达36。9公斤/立方米。每年经过这里向下游输送的泥沙达15。7亿吨。而泥沙经过黄河入口进入渤海、黄海以至东海的有11。5亿吨,其余4。2亿吨均在沿河沉积下来。黄土高原的大量黄土由黄河向平原、向海洋运输,日积月累,使陆地不断扩大,海盆不断淤浅,这样,不仅在黄土高原的东面形成了巨大的华北平原,而且在我国东部边缘海中,填造出了一条世界无可与匹的宽广的浅海大陆架。现在,渤海、黄海以及东海的大部分都已属浅海大陆架的范围。当然,在东海大陆架的塑造过程中,水量宏丰、每年树沙量亦达4—5亿吨的长江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武夷山九曲溪的悬棺之迷
更新时间2008…9…2 15:14:50  字数:566

 同天葬、水葬一样,悬棺葬是一种古老的丧葬形式。葬址一般选择在临江面水的高崖绝壁上,棺木被放置在距离水面数十至数百米的天然或人工开凿的洞穴中,有些则是直接放在悬空的木桩上面。武夷山九曲溪两岸的峭壁上,至今仍存有悬棺遗迹十余处。
  经过碳14测定,白岩和观音岩保存完好的两具船棺距今已有三千多年,随葬的龟形木盘是具有商周青铜文化特征的遗物。
  据考证,当年我国南方分布着大大小小许多部落,他们大多具有某些共同的文化特征,因而被今人统称为古越人。船是古越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具,把死者放入船形棺木是对死者的敬重。而出于对高山的崇仰,他们又把逝者安放在最接近“天神”的地方,以使他们不被世人打扰,从而更好地庇佑后人。
  重达数百公斤的棺木是如何安放在悬空的绝壁上的呢?从棺木棺盖首尾两端凿有穿绳用的方孔推测为悬索吊下。在放置悬棺的峭壁背后或两旁一般地势较为平缓,人们先将棺木运上山,派工匠凿好洞穴或架好木桩,再将棺木吊装好。有时候,先沿崖壁凿出平行的一条通道,将棺木依次推进,可以集中放置一批棺木以省去许多麻烦。据三国时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记载,当时浙江瑞安至福建连江一带的“安家之民”和“台湾土著”、“夷州民”在饮食起居、风俗习惯上非常相近,都有悬棺葬的习俗。而在台湾偏僻的小岛兰屿的雅美人中间,这种葬俗保留至今

古崖居,一个千古之谜的人类文化遗迹
更新时间2008…9…2 15:15:08  字数:411

 它座落在京郊延庆西北部山区一条幽静的峡谷中,它是由一支不见史志记载的古代先民在陡峭的岩壁上开凿的岩居洞穴,计有117个。这是我国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岩居遗址。
  在峪古三面直立陡峭的岩壁上,布满了人工刻凿的石室,或长方形,或方形,大的二十多平米,小的仅3-4米;或单间,或2-3室通连;或套间平行,或上下两层,并有典型的〃三居室〃。其中,有一石穴上下两层,并配耳房,廊柱历历,可能是穴居的主人集会或祭祀之地,宏敞雄伟,山民俗称〃官堂子〃。全部洞穴内,门、窗、炕、灶、马槽、壁橱、烟道等一应俱全,且圆则圆,方则方,均中美学规矩。
  关于古崖居开凿的年代,有认为是元或魏或唐辽。其目的与用途,草寇山寨?戍边驻军?应避战乱?少数民族聚居?据不确切考证,此为唐辽间奚族聚居岩寨┄
  但今,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古崖居。
  这里曾有过一个被遗忘的民族,这里曾烟火繁荣,这个民族已经销声匿迹,不知魂系何方。

复活节岛
更新时间2008…9…2 15:15:26  字数:454

 英文:EasterIsland,玻里尼西亚文:RapaNui(大地方之意,Rapa=Place),Te-Pito-o-te-Henua(世界之肚脐或中心之意)。常误译为复活岛(复活:Resurrection,尤指耶稣之复活)。位于南纬27°08?37?,西经109°26?10?,东距智利3500公里,西距Pitcairn岛1750公里。面积166平方公里,人口2000人。行政中心为HangaRoa,1935年成为国家公园,属于智利的法尔巴拉索(Valparaisa)省。联合国审定为WorldHeritageSite。石像称“Moai”,有600座,坟场平台称“Ahu”,高3~6公尺,最高者达11公尺,重50公吨,帽子重10公吨,多成群矗立,最多者达15座,为西元1000~1600年完成。土著称此岛为「鸟人国(LandoftheBirdMen)」,而石像如白种人面孔,岛上无水源、无树,用黑曜石、火山玻璃和凝灰岩雕刻而成的石像,是否与外星人(E。T。,ExtraTerrestrial)有关?

古罗马的面貌
更新时间2008…9…2 15:15:43  字数:417

 公元64年,一场大火烧毁了古罗马大半个城市。这场大火多半是由奴隶纵火引起,但也可能是场意外。众所周知的许多雄伟的帝国标志性建筑物,如哥洛森、帕森等,都建于大火后的几个世纪。古罗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们无从知晓。考古学家也极少发现反映早期罗马帝国的壁画。
  去年三月,考古学家在离哥洛森不远处的一个地下通道中发现了一幅壁画,一些考古学家认为它是火后不久完成的。壁画显露的部分约3。6米长,2。7米高,也许壁画的大部分埋在了地板碎片之下。这幅画展现了一个繁华大城市的整体面貌,描绘了房屋、庙宇、高大的公众纪念碑和一个巨大的中央大厅,环绕在这些建筑周围的是石墙和高塔,远处有一座桥跨越了一条宽阔的河流。考古学家猜测这条河可能就是泰伯河,而这幅壁画描绘的也许就是火灾前的罗马城。然而,画中城市的地形与罗马的地形并不相符,它也可能是一张城市的理想图,或者根本就是另一个城市,也许是亚历山大或迦太基。壁画的真正含义只能期待进一步的发掘了。

千古之谜金字塔
更新时间2008…9…2 15:16:02  字数:217

 胡夫的金字塔是吉萨地区金字塔中规模最大,建筑水平最高,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大约建于公元前2570年,由法老胡夫下令建成的。金字塔高146。5米,数千年以来它一直是地球上最高的建筑物。它是用230万块磨光的石灰岩石砌成,平均每块岩石重量约2。5吨。
  大金字塔内共有三处墓室,第一处原是胡夫的墓室。几年后,工匠们开凿了第二条甬道,建造了第二个墓室,有些人认为这是安葬王后的。第三处墓室,即安葬胡夫的地方,人们称它为“国王墓室”。

古剑之谜--越王剑
更新时间2008…9…2 15:16:20  字数:1175

 1994年3月1日,举世闻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二号俑坑正式开始挖掘。这是本世纪以来巨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在二号俑坑内已出土有铜矛、铜弩机、铜镞、残剑等,其中还发现了一批青铜剑,长度为86厘米,剑身上共有八个棱面。考古学家用游标卡尺测量,发现这八个棱面的误差不足一根头发丝,已经出土的19把青铜剑,剑剑如此。这批青铜剑内部组织致密,剑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纹细腻,纹理来去无交错,它们在黄土下沉睡了2000多年,出土时然光亮如新,锋利无比。科研人员测试后发现,剑的表面有一层10微米厚的铬盐化合物。这一发现立刻轰动了世界,因为这种铬盐氧化处理方法,只是近代才出现的先进工艺,德国在1937年,美国在1950年先后发明并申请了专利。
  在清理一号坑的第一过洞时,考古工作者发现一把青铜剑被一尊重达150千克的陶俑压弯了;其弯曲的程度超过45度,当人们移开陶俑之后,令人惊诧的奇迹出现了:那又窄又薄的青铜剑,竟在一瞬间反弹平直,自然恢复。当代冶金学家梦想的“形态记忆合金”,竟然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墓葬里。
  事实上,关于铬盐氧化处理的方法,绝不是秦始皇时代的发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就掌握了这一先进的工艺。
  春秋五霸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举击败了吴王夫差,演出了历史上春秋争霸的最后一幕。岁月的流逝,使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静静沉睡在历史的长卷里,忙忙碌碌的后人几乎把它遗忘了。
  然而,一支考古队在挖掘春秋古墓时,却意外发现了一把沾满泥土的长剑,剑身上一行古篆———“越王勾践自用剑”跃入人们眼帘。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立即轰动了全国,但是,更加轰动的消息却来自对古剑的科学研究报告。最先引起研究人员注意的是:这柄古剑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多年为什么没有生锈呢?为什么依然寒光四射、锋利无比呢?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的原因在于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大家知道,铬是一种极耐腐蚀的稀有金属,地球岩石中含铬量很低,提取十分不易。再者,铬还是一种耐高温的金属,它的溶点大约在4000℃。
  中华文明中曾有过太多的秘密,谁能想象,本世纪50年代的科学发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