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材料 >

第960章

材料-第960章

小说: 材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月5日,邓小平对建议作了重要批示。在党中央部署下,专家学者在一系列会议上对我国高技术发展战略进行了全面论证,草拟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
  “863计划”选择了对我国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新材料7个高技术领域。在这7个领域中确定了15个主题和近千个课题,有500多个单位近万名科技人员参与研究工作。
  1990年3月3日人类第一次胜利徒步横穿南极
  1990年3月3日,“1990年国际横穿南极考察队”6名成员历时7个多月,跋涉5984公里,终于到达了前苏联和平站。这是本世纪以来,人类在到达地球的两极、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飞上月球之后取得的又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
  二次大战后,对南极的探险转向科学考察。在南极大陆四周,陆续有10多个国家设立了140多个考察站。但是,南极大陆的腹地仍旧是个谜。于是,美国和法国联合发起、组织了一支考察队,准备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的伟大创举。这支考察队由中、美、苏、英、法5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日本各派一名人员组成。中科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副研究员秦大河代表中国加入了“1990年国际横穿南极考察队”。这次考察,旨在向全世界显示多年来各国在南极考察活动中所遵循的“合作、和平与友谊”的精神将持续下去,唤起国际社会对地球上最后一块原始大陆的珍爱和关注。
  1989年7月28日,秦大河和其他队员们从南极半岛的顶端出发,由西向东,开始了他们的艰险征途。那纵横交错的冰隙、积雪覆盖的暗沟,都深达数米甚至数十米,考察队员只能用雪杖击冰探路,谨慎行进。一旦遇上南极的暴风雪,能见度只有10多米,队员们一天只能前进两三公里。
  在考察队里,只有秦大河和前苏联队员带有科学考察任务,因此他们比别人要付出更多的劳动。这次南极之行,秦大河共采了800多瓶雪样,搜集了大量有关南极洲冰川、气候、环境的资料,圆满完成了从南极半岛经南极点至和平站的雪层大剖面的观测任务。
  1991年3月3日联合国海上丝绸之路考察队抵达终点日本大坂
  1991年3月3日,经过历时132天的海上航行和陆上探查,联合国海上丝绸之路考察队本日上午乘“和平方舟”号考察船抵达日本大阪。大阪是古代日本人驶往中国的古港口,也是这次长达28000公里海上远征的最后一站。
  由来自30个国家和50位专家、青年学者和新闻记者组成的考察队1990年10月23日离开马可波罗的故乡-威尼斯,沿着这条充满了浓厚传奇色彩的通向中国的古代贸易之道进行完整、系统的考察是过去从未有过的壮举。通过考察,科学家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证实了中国人在过去2000年里不仅在希腊半岛、小亚细亚、埃及、阿拉伯半岛、南亚次大陆、东南亚和远东各国有无以计数的遗物,而且中国人还具有高超的航海能力。
  1992年3月3日日地物理预报中心在北京天文台成立
  1993年3月3日加拿大短跑运动员本-约翰逊被终身禁赛
  1993年3月3日,加拿大多伦多《明星报》报道说,1993年1月对加拿大短跑名将本-约翰逊进行3次兴奋剂测试,其中一份尿样呈阳性。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约翰逊因服用类固醇被停赛两年。1991年期满复出参赛。本-约翰逊再次被查出服用兴奋剂,在世界体坛引起强烈反应。国际业余田联3月3日在巴黎宣布,要-约翰逊将被终身禁止参赛。加拿大政府指出,他再无资格得到联邦政府的体育经费。7日,本-约翰逊表示,他将不对国际业余田联的决定提出诉讼,准备退役。
  1996年3月3日法国女作家杜拉逝世
  玛格丽特·杜拉生于1914年4月4日,出生地在越南西贡。父母是教员,父亲的早逝,使她家里的生活日益窘迫。好在她幼年生活的地方给她无比的快乐与创作灵感。
  16岁那年,杜拉遇见了一个中国男人胡陶乐(音译),帮助她家渡过难关,也成为她的第一个也是终身难忘的情人。这段情感往事埋藏了50年后才向世人吐露。她的小说《情人》是在她70岁的时候创作出来的,获得法国龚古尔文学奖,被译成40多种文字,畅销250多万册。
  杜拉对她一见钟情的男人往往倾注太多的情感,这也许是她写作的动力。她一生中钟情不少男人,其中最具魅力属法国总统密特朗,他们于1943年相识。一直保持着联系与友情。
  杜拉第一部小说《冒失鬼》和第一部自传性畅销小说《拦住太平的堤坝》。杜拉最后一部作品《这是全部》。
  1997年3月3日伊朗西北部发生强烈地震死965人,伤2600多人
  1997年3月3日巴勒斯坦人抗议以色列在哈尔霍马建立定居点
  1997年3月3日,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举行总罢工,抗议以色列政府关于在东耶路撒冷的哈尔霍马地区新建犹太人定居点的决定,4日,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表示他主张耶路撒冷成为两个国家的首都。同日,巴勒斯坦领导机构在拉马拉召开紧急会议,会议确定本月7日为“保卫耶路撒冷日”。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3月4日
更新时间2008…9…4 10:49:31  字数:7718

 1152年3月4日“红胡子”腓特烈当选国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将其所制订的入侵苏联的计划,取名为“红胡子计划”,为什么要以“红胡子”命名呢?
  腓特烈是霍享斯陶芬家的士瓦本公爵腓特烈第二个儿子。1152年,他的伯父、德意志国王康拉德三世去世。29岁的腓特烈,以士瓦本公爵的身份,于当年3月4日当选为德意志国王,称为腓特烈一世。他身材高大,容貌奇伟,长着一嘴红色的胡须。因而当时人给他起个外号,叫做“红胡子腓特烈”。
  腓特烈自幼受过相当教育,富有才干,野心勃勃,自认为是罗马皇帝的继承者。1153年,罗马发生政变。阿诺德为代表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小骑士,从教皇手中夺取城市政权,建立了罗马共和国。教皇却写信给腓特烈,要求德国进军罗马,讨伐阿诺德,并答应事成后给腓特烈加冕,允许他掌握罗马帝国的权力。这正中腓特烈下怀。腓特烈立即进入罗马,擒获并吊死了阿诺德。这样,教皇为他加了冕,腓特烈也坐上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宝座。
  教皇加冕,并不意味着腓特烈真正征服了意大利。为了实现其统治意大利的野心,他先后发动了6次武装入侵。谁知等待他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其中1166年第四次征战意大利,被意大利人民迎头痛击,加上德军又染上时疫,真是死伤惨重。腓特烈自己也不得不单身独骑逃回本土。历次失利,并没有打消腓特烈扩张野心。1189年,他以65岁高龄,参加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对拜占庭进行了残酷的大掠夺。在东进到塞勒夫河时,这个扩张主义者失足落水被溺死了。
  1862年3月4日中俄签订陆路通商章程
  1862年3月4日,中俄陆路通商章程在北京签订。通过这个通商章程,俄商在中国边界百里内免税;“小本营生”的俄商可在蒙古各地免税自由贸易;俄商货物从陆路运至天津,进口正税“按照各国税则三分减一”;运往天津、通州的俄国商货,经张家口时可留十分之二在当地销售,一方面免纳子税,另一方面进口正税同样三分减一;俄商从张家口贩运土货回国只纳子税(2.5%),免纳出口正税。这些规定不仅赋予俄国一系列商业特权,并开始了陆路通商减税的恶例,各国侵略者后来纷纷效尤,造成中国税收上的严重损失。
  1890年3月4日白求恩诞辰
  1907年3月4日孙中山被迫离日
  1907年3月4日,孙中山携胡汉民、汪精卫、萱野长知、池亨吉等离日赴港,转住南洋,同盟会会务交由黄兴主持。
  苹、浏、醴起义后,清公使杨枢即奉命和日本政府交涉,要求逮捕并引渡孙中山。日本政府采取了双方都不得罪的方针:一面驱逐孙中山出境,一面劝孙中山自动离日。为表示善意,日本政府还赠孙路费5000元,同时,东京股票商人铃木久五郎也赠送1万元。孙中山急需经费,便接受款子。2月25日,内田良平在东京赤坂区红叶馆设宴为孙中山送行。赴宴者有黄兴、章炳麟、胡汉民、汪精卫、刘师培、宋教、田桐、张继、汪东以及宫崎寅藏、清藤幸七郎、和田三郎等。
  1917年3月4日国务总理段祺瑞出走天津,府院之争愈演愈烈
  1917年3月初,段祺瑞等炮制出《加入协约国条件节略》,《节略》要点为:(1)停付德、奥两国赔款,暂缓十年偿付协约国赔款;(2)同意中国将进口税增至百分之七点五,待裁撤厘金后,增至百分之十二点五;(3)取消辛丑条约关于不允许中国在天津驻军等条款。
  3日,国务会议通过向国会提出的对德绝交咨文和《加入协约国条件节略》。4日,段亲率阁员到总统府,请黎元洪在对德绝交咨文上盖印交国会通过,并将《加入协约国条件节略》发给章宗祥,与日本政府协商。黎以事关重大,还需慎重为辞,拒绝盖印。段愤怒离去,当晚即宣布辞职并离京赴津。一度缓和的府院之争骤然激化。
  段祺瑞出走天津后,黎元洪借机改组内阁。5日,他请徐世昌、王士珍和赶到北京来磋商外交问题的副总统冯国璋一起到总统府议事。黎元洪请徐世昌和王士珍分别出任总理和陆军总长,但徐、王二人连连作揖,敬谢不敏。冯国璋自请赴津劝段祺瑞复职。6日,北洋系各省当局又相继打来电报,挽留段“力任艰难”。黎元洪不得已请冯国璋赴津劝段复职。冯临行前与黎商订了段复职的条件:(1)内阁确定的外交方针,总统不再加以反对;(2)内阁拟定的命令,总统不得拒绝盖印;(3)内阁训示各驻外使节、督军、省长,总统不得干预。段祺瑞见黎元洪已妥协,当晚返京。次日,段密电各省及驻外公使,声称内阁对德外交方针,已获总统赞同,各省“切勿再生异议”。
  1919年3月4日列宁组成第三共产国际
  1919年3月4日,一个以推动世界革命为目的的国际共产主义组织在莫斯科建立。
  第三国际或共产国际将在苏联的对外政策中起主要作用。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弗拉基米尔-列宁认为,俄国政权的稳定取决于欧洲其他国家掀起的革命进而在全欧洲建立起友好的政权。
  列宁认为,虽然欧洲人民准备革命,但是第二国际或社会党国际的胆小懦弱扯了他们的后腿。这个较老团体的成员被民族主义分子所吞没,因而完全丧失了它在大战爆发时所具有的团结一致性。
  第一国际是由卡尔-马克思于1864年在伦敦建立的,宗旨是协调世界各地的工人阶级运动。它于1876年解散。
  第三国际第一次会议有35名选举代表,代表19个团体。由于战争妨碍代表出席会议,只有5人来自俄国境外。
  1923年3月4日胡适大力提倡研究国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